谏太宗十思疏保存_第1页
谏太宗十思疏保存_第2页
谏太宗十思疏保存_第3页
谏太宗十思疏保存_第4页
谏太宗十思疏保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比干被挖心比干被挖心韩愈被贬明君明君李世民李世民诤臣诤臣魏征魏征 唐太宗和魏征,唐太宗和魏征, 一个爱才如命,善一个爱才如命,善于纳谏,是历史上的于纳谏,是历史上的“明君明君”; 一个忠心耿耿,敢一个忠心耿耿,敢于直谏于直谏 ,是历史上的,是历史上的“诤臣诤臣”。 谏太宗十思谏太宗十思疏疏 魏征魏征疏疏 是一种文体,是一种文体,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君王分类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君王分类陈述自己对某事的看法的一陈述自己对某事的看法的一种文体,又可以叫做种文体,又可以叫做“奏章奏章” “文章合为世而作文章合为世而作”,魏徵是在何种,魏徵是在何种情况下上疏唐太宗的呢?情况下上疏唐太宗的呢?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

2、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定。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事,国家安定。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

3、民伤财。魏征对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背后隐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背后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书进谏,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书进谏,使太宗猛醒。太宗看此疏后很惭愧,表示从谏改使太宗猛醒。太宗看此疏后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并把这篇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铭。过,并把这篇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铭。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法。 3掌握文

4、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式特点。 4认识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注意以下字词:重点实词:浚、治、虽重点实词:浚、治、虽 、当、当、塞塞古今异义:根本古今异义:根本词类活用:长、固、远、重、大、安、危、词类活用:长、固、远、重、大、安、危、一词多义:臣闻木一词多义:臣闻木之之长者(主谓之间,取独)长者(主谓之间,取独) 人君当神器人君当神器之之重(结构助词,的)重(结构助词,的) 原文原文:臣闻臣闻求求木木之长之长者,必者,必

5、固固其其根本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欲流之远者,必浚浚其泉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德义。 注释注释: 求求:要求要求,需求需求. 之之:结构助词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长(chng):高大高大. 固固:使动使动,使使牢固牢固. 根本根本:树根树根. 本本:本义是树的根部本义是树的根部. 浚浚(jn):疏通疏通. 德义德义:恩德恩德,恩义恩义. 义义:适宜的道德行为适宜的道德行为. 翻译翻译:我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我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河水流

6、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它的德义 . 赏析赏析:用排比句和比喻用排比句和比喻,从正面说明从正面说明”积德义积德义”的重要性的重要性-十思十思的出发点的出发点. 原文原文:源不深源不深而望而望流之远,根不固流之远,根不固而求而求木之长,德不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厚而望国国之治,虽在之治,虽在下愚下愚,知其不可,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而况于明哲乎乎! 注释注释:而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第四个是递进连词. 望望,求求:同义同义,指望指望. 于于:介词介词,对对. 厚厚:丰厚丰厚. 下愚下愚:最愚笨无知最愚笨无知,自谦自谦. 况况:何

7、况何况. 明哲明哲:明智明智,贤能的人贤能的人,哲哲:聪明聪明.有才能有才能. 翻译翻译: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我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我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智的人呢? 赏析赏析:本句紧承第一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反面推理,连本句紧承第一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反面推理,连用四个用四个“不不”字,用后一个字,用后一个“不不”否定前三个否定前三个“不不”,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

8、定,加强了对加强了对“积其德义积其德义”的肯定。的肯定。 “不可不可”既是自己的判断,也是既是自己的判断,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断。代人君作出的判断。 “虽虽(犹犹)而况而况乎乎”的句式,巧妙的句式,巧妙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场上来,使人君不能有别的观点选择。先肯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场上来,使人君不能有别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定人君“明哲明哲”,必能分辨是非,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必能分辨是非,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从谏,而且使谏诤不显得突兀从谏,而且使谏诤不显得突兀 . 原文原文:人君人君当神器当神器之之重重,居,居域中域中之之大大,将崇极天之峻,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永保无疆之休之

9、休,不不念居安思危念居安思危,戒戒奢奢以以俭,德不处其厚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斯亦伐根以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注释注释:当当:主持主持,掌管掌管. 神器神器:帝位帝位,语出语出老子老子“天下神器天下神器,不不可为也可为也”. 重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权,重势重势. 域中域中:天地间天地间. 大大: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重大的地位. 语出语出老子老子“域中有四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而王居其一焉焉”. 居安思危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预见到隐藏的危险在安定的时候预见到隐藏的危险,早做准备早做准备. 念念:考虑考虑

10、. 戒戒:戒除戒除. 以以:第一个是介词第一个是介词,用用.第二个是同第二个是同”而而”转折转折连词连词. 翻译翻译:国君掌握国家的重权,据有天地间重要的地位,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国君掌握国家的重权,据有天地间重要的地位,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如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戒奢侈,行节俭,皇权,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如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达不到更高的境界,情感不能控制住欲望,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道德达不到更高的境界,情感不能控制住欲望,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堵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茂盛,堵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11、。 赏析赏析:提出观点提出观点:由人君地位说起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结合开头的比喻, 从反面提出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观点. (居安思危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戒奢以俭) 总结总结:运用比喻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说明人君要得到国安运用比喻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说明人君要得到国安,必须厚必须厚积德义积德义. 原文原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注释注释:凡百凡百:指所有的指所有的. 元首元首:指帝王指帝王. 承承:承受承受,秉承秉

12、承. 景景:大大. 善始善始者者:开头做得好的开头做得好的. 繁繁:多多. 克克:能够能够. 盖盖:语气副词语气副词,大概大概. 终终:坚持到底坚持到底. 翻译翻译(古代)(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而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却德性衰减,开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而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却德性衰减,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夺取天下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难了吗?容易守住天下难了吗? 赏析赏析:抽象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抽象概括历

13、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 居安思危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戒奢以俭求木长求木长 固根本固根本欲流远欲流远 浚源泉浚源泉源不深源不深 望流远望流远塞源塞源 欲欲 流长流长人君当重人君当重 居大居大思国安思国安 积德义积德义德不厚德不厚 思国安思国安臣知不可臣知不可 而况明哲而况明哲亦亦根不固根不固 求木长求木长伐根伐根 求求 木茂木茂不念安危不念安危 奢俭奢俭正正反反观点:观点:小结: 1 1 正面阐述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 2 2 反面申述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

14、,简洁有力。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 3 3 提出结论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居安思危居安思危, , 戒奢以俭戒奢以俭第二段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 覆舟,所宜深慎。深深重重监督监督通通“震震”威吓威吓苟且免于苟且免于刑法刑法应该应该能够能够大大 (1)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

15、遍规律)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明确:善始者实繁明确: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克终者盖寡 (2)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殷忧”和和“得志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什么问题?的不同心态说明什么问题? 明确: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明确: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3)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明确: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明确: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

16、恭而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不心服。 (4)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明确: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明确: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百元首)善始者繁(百元首)善始者繁 克终者寡克终者寡 殷忧:竭诚待下殷忧:竭诚待下吴越一体吴越一体 得志:纵情傲物得志:纵情傲物骨肉行路骨肉行路 董以严刑董以严刑 苟免不怀仁苟免不怀仁 振以威怒振以威怒 貌恭不心服貌恭不心服 可畏惟人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载舟覆舟岂取易守难?岂取易守难?固本浚源固本浚源(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居安思危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戒奢以俭必要性必要性载舟覆舟

17、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所宜深慎总结历史(对比)说明总结历史(对比)说明善始实繁克终盖寡引出警告反面重要性重要性第三段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引起喜好的东西兴建虚修养居于之下慎终斥退奸恶小人堵塞、蒙蔽端正因为刑罚奖赏不当选拔撒播恩惠职责适

18、可而止 1.提出提出“十思十思”的内容的内容: 戒奢侈戒奢侈 (第第1、2条)条) 戒骄傲(第戒骄傲(第3、4条)条) 戒纵欲(第戒纵欲(第5、6条)条) 戒轻人言(第戒轻人言(第7、8条)条) 戒赏罚不公(第戒赏罚不公(第9、10条)条) 2.做到做到“十思十思”的好处?的好处? 人尽其能,垂拱而治人尽其能,垂拱而治. 3.“十思十思”与第一段的与第一段的 观点有何联系?观点有何联系? “十思十思”是是“积德义积德义”的具体内容的具体内容 4.“十思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知人善任。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知人善任。 5.君王按君王按“

19、十思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见可欲见可欲思知足以自戒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将有作思知止以安人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念高危思谦冲而自牧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盈惧满盈思江海下百川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乐盘游思三驱以为度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忧懈怠思慎始而敬终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虑壅蔽思虚心以纳下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惧谗邪思正身以黜恶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恩所加思无因喜谬赏思无因喜谬赏 罚所及罚所及思无以怒滥刑思无以怒滥刑 宏兹九德宏兹九德简能而任简能而任 择善

20、而从择善而从 智者尽谋智者尽谋 勇者竭力勇者竭力 仁者播惠仁者播惠 信者效忠信者效忠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戒骄傲戒骄傲戒奢侈戒奢侈 戒放纵戒放纵 戒小人戒小人 戒赏罚不公戒赏罚不公 固本思源固本思源(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居安思危,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戒奢以俭载舟覆舟,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所宜深慎全文思路全文思路总结历史(对比说明)善始实繁克终盖寡引出警告反面怎么做怎么做提出十思提出十思 正面正面文武并用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垂拱而治重要性重要性必要性必要性写作特点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文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文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

21、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比治国的原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 正反对比论证,加强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加强说服力 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对比,使被说明的道理突凸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对比,使被说明的道理突凸了出来。了出来。 语言朴实雄健语言朴实雄健 文章虽多用对偶句,但笔力道劲,气势雄健,朴实无华,与文章虽多用对偶句,但笔力道劲,气势雄健,朴实无华,与六朝的骈赋不同。六朝的骈赋不同。 雄辩的逻辑力量雄辩的逻辑力量 三个段落,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前后勾连,层层深入,水三个段落,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前后勾连,层层深入,水到渠成。从提出问题到渠成。从提出问题应当应当“思思”,到分析问题,到分析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