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避讳文化PPT_第1页
汉字与避讳文化PPT_第2页
汉字与避讳文化PPT_第3页
汉字与避讳文化PPT_第4页
汉字与避讳文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字与古代避讳汉字与古代避讳 言语有特俗言语有特俗 时处须问禁时处须问禁前言前言左传左传桓公六年桓公六年:“周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讳之。之。” ” 目录一、什么是避讳一、什么是避讳二、因汉字而讳二、因汉字而讳三、古人利用汉字进行避讳的方法三、古人利用汉字进行避讳的方法四、古代避讳对汉字的影响四、古代避讳对汉字的影响五、结语五、结语一、避讳概说一、避讳概说1 古代避讳作为一种在中国历史上存现了两千多年的社会文化现象,始终和汉字密切相关。 一方面,汉字所包含的大量信息被用来发展为避讳;另一方面,避讳的发展又反过来对汉字的使用造成影响。避讳避讳忌讳忌讳憎讳憎讳敬讳敬讳二、因汉

2、字而讳二、因汉字而讳因汉字的构件而讳1 有些汉字可以拆分为若干部件,其中有些部件含有封建统治者忌讳的内容,从而被发展为避讳。 避讳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封建王权和宗法制度在语言文字上的体现。因此,汉字的形、音、义等三要素所蕴涵的大量信息往往就被封建统治者加以利用,从而发展成避讳。 在古代,如果只避和君主或尊长之名的同形之字,叫避正讳。 共计29100元因汉字字形相同或相似2二、因汉字而讳二、因汉字而讳因汉字字音相同或相近3汉字有很多字音相同或相近,在古代,如果连忌讳字的同音字或音近字也要回避,叫避嫌名。 1. 如隋文帝的父亲名忠。隋人不仅要避“忠”字,同音的“中”字也要回避。如齐东野语卷四记载:“

3、隋文帝父讳忠,凡郎中皆去中字。” 2.唐代诗人李贺父名晋肃,李贺为避“晋”之嫌名“进”,终生不考进士。 3. 后晋高祖名敬瑭,时人就回避“敬”之嫌名“镜”和“竟”,如册府元龟卷三载:“天福七年,刺改合州石镜为仙览,复州竟陵为景陵。” 二、因汉字而讳二、因汉字而讳 有些汉字的字义因具有封建统治者忌讳的内容,统治者或强解汉字字义、或曲解多义字,从而形成避讳。 1.论语阳货有“恶紫之夺朱也”,清代沈德潜化用该典作咏黑牡丹诗:“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乾隆发现后把“朱”字曲解为“朱氏王朝”,此时沈已早死,但乾隆还是戮其尸以解愤。 2.清代吕留良有诗“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因“清”、“明”

4、二字多义,吕氏就被猜疑有不满本朝倾向亡明之心。因汉字字义而讳4二、因汉字而讳二、因汉字而讳三、古人利用汉字进行避讳的方法三、古人利用汉字进行避讳的方法6.用避讳字的变体书写。 2.拆字。就是为避某字,将该字拆成若干部件加以称说,或只取其中的一个部件加以使用。3. 代替。以其他汉字代替、以同义、近义字或反义字代替、以同音或近音字代替、以形似字代替。 4.把避讳字写成草书。 5.把避讳字和他字连写。 1.省缺笔画。即遇到须避讳的字,书写时省写笔画。 四、古代避讳对汉字的影响四、古代避讳对汉字的影响 1.造成残缺字。 利用省缺笔画来避讳造成很多残缺字,古籍中因省缺笔画造成的残缺字非常多,原因就是用缺

5、笔来避讳简便易行,而且由残缺字也较容易联想到本字,字义被误解的可能性相对小一些。 2.出现新的多音字 古代读书人在读到孔子的名“丘”字时读“mu”,但“丘”字用于地名或其他地方时仍读本音。汉代诸侯国鲁有个地名叫蕃县,但因鲁相陈逸的父亲名蕃,国人为避讳,将县名读为“皮”,于是“蕃”就有了“皮”的新读音。 3.产生异体字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九:“汉以火德王,都于洛阳,恶水能灭火,遂改洛为雒,故今惟经书作洛,而传记皆作雒矣。”“雒”本为鸟名,但汉代讳“洛”为“雒”,比如把“洛水”又写作“雒水”,此时“洛”和“锥”就成了异体字。 4.造成大量的别字明光宗名常洛,明人为避其名讳,当时所刊印的书籍中出现了“

6、尝伯”、“奉尝”、“天尝”、“伦尝”、“纲尝”、“寻尝”、“尝熟县”等词,其中的“尝”字都是“常”的别字。宋代苏轼的祖父名序,苏轼为文作序时就改用别字“叙”。由于古人避讳经常用其他汉字代替,所以古籍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避讳造成的别字,其中有些还取代正字流传至今,如明朝人憎恶“元”字,便讳“元”为“原”,将“元来”改为“原来”,“原来”一词至今沿用;唐高祖李渊祖父名虎,唐人便将“管中窥虎”改为“管中窥豹”,也沿用至今。 5.出现新义项 比如“讳”字本来只有“避忌”一义,说文:“讳,忌也。”但由于古人避讳最多的还是君主、尊长的名字,而且“名讳”一词经常使用,所以,久而久之,就使“讳”产生了“名字,名称”这一义项。如三国志魏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这里的“讳”就等于“名”,“讳操”即“名操”。 6.出现新造字。 清代为避孔子的名讳,将“丘”字加“阝”成“邱”字,并用“邱”字替代姓氏中的“丘”字。“邱”就是新造字。桥石杂记:“雍正三年,奉上谕,孔子圣讳,理应回避,今九卿会议,九卿议以凡系姓氏,俱加阝为邱字。”即是这种情况。由于避讳产生的新造字数量很少。 古代避讳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充斥于用汉字记载的各种典籍之中,因此,汉字和古代避讳的关系问题是所有文史学习者和研究者在接触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