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_第1页
《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_第2页
《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_第3页
《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_第4页
《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1)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二、教学目标1、教养目标:(1)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教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爱科学的兴趣,养成为科技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3、发展目标:知道人类有

2、很多发明创造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三、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五、教学媒体1、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2、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蝙蝠探路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的。生2:我知道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才发现了蝙蝠探路的秘密。生3:蝙蝠和雷达是一篇说明文。师:你是从体裁方面说的,这确实是一篇说明文(板书:说明文),你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说明文?生1:太阳生2:赵州桥生3:自然之道生4:月球之谜师:学了这么多说明文,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生1:它的

3、语言很准确。师:说明文在语言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准确性和科学性,可见这位同学知识很广泛,你还知道它的哪些特点?(板书:语言)生2:在太阳一文作者运用了数字说明。生3:还有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师:这两位同学谈到的都是说明方法,的确每篇说明文必须要用一定的方法来说明,那么蝙蝠和雷达要说明什么呀?(板书:方法)生1:说明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师:什么关系?生2:人们由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间能安全飞行。师:对,这就是本文要说明的内容,同时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更是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板书:内容) 说明文的这三个特点缺一不可,我们已经了解了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要重点

4、体会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二)学习课文,品读语言。师: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来说明二者的关系?快速浏览课文,看谁最先发现。生:做了三次试验。师:对,这三次试验就是三个真实的例子,作者就是通过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的。你是从哪部分看出来的呢?生:第四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师:好,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试验内容。生:读文理解。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试验表格。(大屏幕出现表格)生:四人结组、读文、填表。师:咱们小组合作气氛很热烈,集体的交流一定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哪组到台前展示!指定组派代表来台前展示图表并读出填写内容。生:展示并大声读表格内容。师:你们组概括能力很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同

5、意他们的填法?生:绝大多数高高地举起手来。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谁能按照所填表格复述这三次试验?生1:第一次试验蒙上眼睛,铃铛一个也没响,和眼睛无关师:你谈的还是所填内容,谁能根据课文叙述的内容详细地说一说?生2:科学家共做了三次试验,第一次是蒙上蝙蝠的眼睛,让它在横七竖八拉满了绳子、挂了许多铃铛的屋子里飞,它飞了几个钟头,结果一个铃铛也没响,由此我们知道蝙蝠飞行不靠眼睛。第二次试验是塞上蝙蝠的耳朵,让它也在这样的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证明蝙蝠飞行和耳朵有关。第三次试验是封上蝙蝠的嘴巴,蝙蝠还是到处乱撞,说明蝙蝠飞行和嘴巴有关。师:从你的复述中我们感受到你超强的说话能力,同时

6、加深了对三次试验的理解,那么综合三次试验,证明什么?生(齐):蝙蝠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师:从文中找出这个结论,读一读。生:读第六自然段。师:读完,你了解了什么?生1:我知道,科学家是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出这个结论的。师:读出来。生1:重读了“三次不同的试验”。师:你们还了解了什么?生2:我知道了蝙蝠飞行的秘密。师:是什么,请读出来。生2:读后半句“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师:(出课件)谁来读一读?生3: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师:你发现了什么?生3:少了“不同的”三个字。师:(点课件)再

7、读。生3: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师:你有什么感受?生3:还是加上“不同的”好。师:为什么?生3:没有想好。师:再想想,谁来帮忙?生4:去掉“不同的”,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这是三次相同的实验。如果是相同的实验,是不能证明结果的,所以不能去掉。师:你的理解力表达力都很强,相同的实验确实不能揭开蝙蝠究竟靠什么飞行。你能读出这个词语的重要吗?生4:读“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师:认真看大屏幕(放课件),谁来读?生5: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师:

8、你们发现了什么?生6:少了“配合起来”。师:(点课件),再读。生6: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师:你觉得哪句好?生6:最后这句好,因为光靠嘴或光靠眼,蝙蝠飞行只能到处乱撞,必须嘴和耳朵紧密配合。师:说得真好,你能读出来吗?生6:读第六自然段。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6: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师:好,让我们以齐读的方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师生齐读第六自然段。师: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呢?轻声读第七自然段,划出来。生1:读文“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蝙蝠就立刻改变飞

9、行的方向。师:你真是目光如炬,谁再来读?听众闭上眼,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生2: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师:你想到了什么?(师边听边画示意图)生1:蝙蝠在夜里飞行,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大树反射到耳朵里,蝙蝠知道前面有障碍物就躲开了。师:你把障碍物具体化了,很聪明了。谁再说说?生2:在漆黑的夜里,蝙蝠独自飞行,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向前走,遇到电杆反射回来,蝙蝠听到后就顺利避开了。师:你真会想象。大家看,随着同学们的想象,蝙蝠探

10、路的示意图已画出来了,谁能对照示意图来说一说。生:都举起手。师:那我们一起来复述一遍。生齐说: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耳朵听到后,蝙蝠就能判断障碍物在什么地方,就能顺利避开了。师:这就是蝙蝠探路的秘密,这个秘密是谁发现的?生(齐):科学家。师:怎么发现的?生1:通过实验。生2:是做了三次实验和经过反复研究才获得的。师:请同学们找出原句读一读。生:读句子。师:(出示课件),谁来读?生1:读“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师:比较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看法?生1:第二句好,“反复”就

11、是一次又一次,说明科学家做试验很不容易。师:读出来。生1: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一句。师:谁再读?生2:读这句话师:你现在想说什么?生2:“终于”一词说明科学家经过努力,最后揭开了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我很佩服科学家。师:读出来。生2 、生3:依次读句子体会。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们体会到了科学家的伟大和不容易,在比较这两句话,你还体会出什么?生4:如果去掉“反复、终于”这两个词,就不能表达出科学家的艰辛,所以不能去掉。师:就是说这两个词缺一不可,这恰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齐):要准确。师:对,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再次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生:齐

12、读句子。师:于是科学家按照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了什么?生(齐):雷达。师:雷达是怎样工作的?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来。生:默读第八自然段,读句子。师:你的眼光很厉害!请同学们再读这部分,准备接受挑战。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第八自然段。师:我们来一次脱口秀,根据我的提问,同学们想出答案就大声喊出来,我们赛一赛谁反应快,答得准。开始!(师边提问边画括号)师:蝙蝠的耳朵相当于雷达的( )?生:荧光屏。师:蝙蝠的嘴相当于雷达的( )?生:天线。师: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向但与雷达发出的( )?生:无线电波。师:显而易见,蝙蝠相当于( )?生:雷达。师:同学们太聪明了!谁上来填一填?其他同学对照七八自然

13、段,看一看他们填的是否正确。生1、生2填板书。师:看来,同学们对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一目了然,好,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师放课件)生:观看课件。师:谁来配合动画说说你看到的内容?生1:蝙蝠在夜里飞,嘴里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电线反射回来,蝙蝠躲开了。两架飞机一块儿飞,飞机发出无线电波发现前面有一架飞机,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看到后就躲开了。师:你很有勇气!谁能再详细地描述一下?生2:在漆黑的夜里,蝙蝠正自由地飞行,它嘴里发出了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电线后,超声波反射回来,蝙蝠听到后知道前方有电线,就灵巧地避开了。两架飞机相对航行,飞机的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飞机反射回来,显

14、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看到后,明白前方有飞机,所以顺利地避开了。师:听了你的介绍,我们豁然开朗。学到这,你们想说些什么?谈谈你的收获或者提出你的疑问。生1:科学家太不容易了!师:你很体贴。生2:我觉的科学家太伟大了,我也想当科学家,发明出有益于人类的东西。师:希望你长大后能有所发明。生3:说明文的语言很准确,很科学,以后我写说明文,也会注意它的语言。师:你学到了方法,很会活学活用。生4: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科学家只研究蝙蝠,而不是从别的小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师:谁来帮帮他?生:因为蝙蝠在夜里飞得很灵敏。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第三自然段。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描写蝙蝠飞行的句子。谁来读

15、一读?(出示课件)生1:读“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师:读后你有什么感受?生1:蝙蝠飞行很灵巧。师:读出来。生1:再读体会。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感受?生2:蝙蝠的飞行本领很大。师:从哪里看出来的?生2:从“极细的电线”看出来,我们人类在大白天都看不清,而蝙蝠在晚上能灵巧地避开,太了不起了!师:你能读出来吗?生2:读句子体会。师:你这只蝙蝠的本领不太大,谁再来读?生3:读句子体会。师:这只蝙蝠的本领不一般,谁再来读?生4:读这句话。师:这真是只厉害的蝙蝠!看大屏幕,谁再来读?(“还能、而且、无论、

16、从来没见过、即使、也”等词变成红字)生5:再读句子体会。师:你又体会出什么?生5:红颜色的词语要重读。师:说明什么?生5:这些词很重要。生6:我觉得这些词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师:什么特点?生6:准确、科学。师:你真是一语道破天机,这些词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谁再来读一读?大家体会。生7:再读句子,其他同学体会。师:你真是个朗读能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准确与科学,更让我们深深领悟了这小小蝙蝠的超凡本领。正是它的这种能在夜间飞行的本领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科学家才对蝙蝠做了三次试验和无数次的研究,才揭开了它探路的秘密,从而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航的安全问题。(三)、

17、知识拓展,激发兴趣。师:同学们,由蝙蝠获得启示发明雷达属于近代的一门科学仿生学。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动物身上获得启示而进行的小发明,你们搜集到了吗?生1:由长颈鹿长长的脖子得到启示,发明了吊车。生2:由动物的爪子得到启示,发明了挂钩。生3:由青蛙眼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生4:由甲虫得到启示,发明了坦克。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我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吗?一边看,一边猜并大声说出由这些小动物你能想到什么。(师播放课件,生边看边说)师总结: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而美好,大自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你们想发现吗?就请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多观察,勤思考,认真发现和创新。课下,就请你们在资料

18、袋中发现蛙眼和电子蛙眼的奥秘,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与说明语言,仿照课文1、2、7、8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题目是蛙眼和电子蛙眼。下课!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2)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蝙蝠和雷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十一课。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这项研究告诉人们,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常常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二、新课程目标:1 、 认识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出14个新词。2、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3、

19、 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1、 通过阅读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设计。五、教学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言:(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生: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喜欢倒挂在树枝上休息,经常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蚊子等昆虫。师:这是什么?雷达(齐答),谁知道雷达是什么东西?生: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广泛运用于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师:指着图片,

20、一个是动物,一个是探测装置,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二)新授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生: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齐读)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可以在夜晚安全的飞行。过渡:那么,蝙蝠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师:蝙蝠在夜间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灵巧)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划一划。(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师:

21、读出蝙蝠飞行的灵巧!师: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出示第二句话)谁能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表达一下我们心中共同的疑问?师过渡:同学们,既然我们心中都有同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小科学家,来研究和发现一下其中的奥秘吧、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师问: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证明了什么呢? (课件演示三次试验)2、自由读,找一找,科学家第一次实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用“首先然后最后”有顺序地说一说科

22、学家做了哪些准备工作。3、试验结果如何?生答:铃铛一个也没想,绳子一个也没碰。小科学家们,从这个结果中你有何发现?(蝙蝠不是靠眼睛来探路的。3.第二次、第三次试验科学家又是怎样做的呢? (屏幕演示第二次、第三次做试验的情况) 边演示,学生边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分别说出第二第三次试验是怎样做的。师:结果怎么样?教师小结: 科学家针对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做了三次试验,第一次排除了视觉在夜间飞行中的作用。第二、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写试验时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详有略,同时使我们知道写试验情况时应介绍交代什么。望同学们学习这些写作方法。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生:

23、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师:配合是什么意思?去掉“配合起来”后是否通顺?为什么不能去掉?师: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师: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生;(科学家对待科学的态度认真、刻苦钻研的精神,结论来之不易。)师: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3.学习第六自然段(1)自由读(2)生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探路的?找一名学生将四张卡片“ 嘴 耳朵 超声波 反射“贴在相应的位

24、置上。(3)看着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4)师补充:蝙蝠的眼睛虽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却特别的敏锐。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呀!让我们一起用佩服的语气再读第六自然段。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6、 自学第七自然段1.自读第七自然段。2.仿照前面把四张卡片“天线、荧光屏、发出无线电波,反射回来”贴在相应的位置上。3.看着示意图讲述雷达是怎样工作的。师: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雷达,所以课文的题目叫蝙蝠和雷达

25、 (师板书课题)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也知道了雷达的工作原理,下面来做一个练习。1、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超声波)。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七、教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讲叙科学家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到原因,从而得到启迪。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安全飞行,使我们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这就是仿生学。你们还知道那些发明创造也是从生物得到的启示。(蜻蜓飞机、蛙眼电子蛙眼、荧光屏日光灯 、鱼潜水艇、松树尾巴降落伞等)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呢?那么现在我们该怎样做呢?联系实际畅谈。(刻苦学

26、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探索研究,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老师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多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向科学家学习,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3)师板书课题,两个虫字旁,读课题,字音很准,写“雷达”,师:聪明的孩子读了这个课题一定会有问题的?生:雷达是什么?生:蝙蝠怎么与雷达扯上关系的?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短短的时间里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请读读课文,看你能解决哪些问题。因为是初读,读的时候可以慢一点,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读完了吧,生字词能认识吗?(能)这么自信呀?指名读,(字音很准)指名一女生读,(字正腔圆)再指名读(荧光屏可不好读,读得真好,请大家跟着读)师:读着

27、课文,谁能说说“蝙蝠与雷达”,把“蝙蝠”读错了,应该怎么读,学生齐读两遍,它们怎么联系在一起的?生:雷达是通过蝙蝠的生理出来的,蝙蝠是根据超声波确定食物的位置,雷达是根据这样的原理使飞机不撞上东西。师;蝙蝠是根据什么来探路的?生:超声波。师:科学家产生了疑问,它怎么能在夜里飞行而不撞到东西呢?经反复研究,最后发明了雷达。(板书:疑问 ,研究,发明)接下来让我们与科学家们一起,去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蝙蝠的飞行有什么特点呢?哪一段写了?找到的举手。指名读第三段。师:告诉我,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生:什么东西也没撞到。生:蝙蝠它无论怎么飞都不撞到东西。师:你说话说得真明白。出示两句话,自由朗读,看看有

28、什么不同?生自由朗读。生:第一句话写得较详细,第二句少了无论,第一句让人觉得不管怎么飞就可以避开东西。第二段让人觉得有时会撞到。师:这叫关联词,你很会体会,而且体会很深入,请读读这段话。生读师:你听出了什么?生:我听出了无论说得特别重师:你再读读。生读。师: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怎么样?生齐读:蝙蝠无论怎么飞师:是呀,蝙蝠就这样飞了成千上万年,人们习以为常,科学家却从中提出了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问句,出示: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指名读。师:你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是不是,语气特别强烈。又一女生读。师:瞧,对这个问题琢磨得很深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师:科学研究其实就是提出

29、一个疑问,解决一个疑问的过程,我们一起来弄明白蝙蝠与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请拿出实验报告单。在上面填上姓名,你就是小小科学家,快速阅读三至五自然段,然后完成你的报告。你就是小小科学家,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生默读,完成相应表格。 蝙蝠飞行试验报告单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第一次试验第二次试验第三次试验师:你说第一行吧。生:设置障碍,蒙上眼睛,说明蝙蝠飞行不需要眼睛。生:第二次试验,设置障碍,塞住耳朵,说明飞行需要耳朵。生:第三次试验?师:非常好,三次试验得到了一个令人非常吃惊的结果,谁能找出来?找出的举手,大部分找到了,一齐来说。生齐说。师:怎么配合的呢?这是一个更加难的问题,请自读第7小节,生

30、自由轻声读。师:是什么?生:蝙蝠飞的时候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巴和耳朵。师:这个秘密揭示得非常清楚。一起来看看。师边演示边解说。现在想请小小科学家把这个试验完整地解说一下。生:蝙蝠飞行时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耳朵能接收到,如果前面有障碍物,耳朵接收到它就改变了方向。师:鼓掌鼓励,我有一个问题,科学家揭示出这个秘密容易吗?从哪看出不容易?生:科学家是经过“反复研究”看出的。师;还有哪个词看出?生:“终于”看出来了。师:你们都非常会体会。快读读吧。生读。师:科学家的研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呀,谁再来读。生读。师:听出来了,突出了重点词语,关键是科学家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谁再来读。生读。师:

31、大家都知道,科学研究充满艰辛,但是也充满着乐趣,科学能创造奇迹,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师:科学家最终得到了什么启示呢?生齐读最后一节。师:你能完成这个填空吗,对了就说明你会了。生: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生: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从嘴里发出的(超声波)生: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师:超声波的作用可大了,仿佛让人多了一双明亮的眼睛。生;我还知道,卫星上面的探测器可看到各国的信息,好消息与坏消息。师: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向我们传播着一个观念,科学在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真好。板书:科学创造奇迹。同学们真了不起,学到这里,你们弄明白了蝙蝠与雷达的关系,由蝙蝠到

32、雷达,由生物的器官到给人的启示,研制出高科技的产品,这其实是一门科学仿生学。你能大家介绍一下。生:蛙眼,观察动态的东西。蚊虫飞得快,青蛙能观察飞行的动物,对静止不动的东西却没有反应。师;你怎么知识那么丰富?生:多读书。生;我知道潜艇外形像鱼,(听不清)师;运用了仿生学的原理,同学们,作为小小科学家,同学们体验了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拿起笔来写一写。生:我体会到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仿照生理、动物研制出来的。师:同学们,课后再继续交流心得。作业:科研感言。课下进一步了解仿生学的知识。蝙蝠和雷达教学实录(4)第一环节: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蝙蝠吗?学生纷纷回答:见过。师:蝙蝠长的

33、什么样子?你了解哪些有关蝙蝠的知识?(指名回答)生:蝙蝠的头和身体长得像老鼠。生:蝙蝠是哺乳动物。生:蝙蝠是靠嘴巴发出超声波来引导飞行的。(PPT1:三幅蝙蝠图片)师:这是老师搜集的蝙蝠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两幅是蝙蝠飞行时的图片,这一幅是蝙蝠在干什么?生纷纷回答:休息。师:对,蝙蝠休息的时候都是将自己倒挂起来。(PPT2:雷达图片)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生齐答:雷达。师:对,你们了解雷达的有关知识吗?(指名回答)生:雷达是靠发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生:雷达在使用时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生:雷达被应用于军事、天文、航空、航海等领域。师:(边板书边介绍)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

34、,两只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第二环节:字词教学(PPT3:课文中的生词)师: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课文中的生词。(指名读)两名学生分别读词语。师:刚才这两位同学在读词语的时候,有一个词都出错了,是哪一个?生纷纷回答:清朗。师:他俩把这个词和哪个词混了?生齐说:晴朗。师:这两个词有什么共同之处?(指名回答)生:都可以用来形容天气。师:那么,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指名回答)生:晴朗是指天气晴朗,阳光充足,没有阴天下雨。清朗是指又清爽又晴朗,包含两个意思。师:解释得非常准确,大家明白了吗?记住不要再读错。师:屏幕上,显示红色的是本课的生

35、字,请大家认真看一看,你觉得那个字我们使用或书写容易出错,可以举手给大家提醒一下。(指名回答)生:“捕捉”的“捕”书写的时候不要漏了上面的点。生:“荧光屏”的“荧”要和“晶莹”的“莹”区分开。生:“横七竖八”的“竖”要和“坚硬”的“坚”区分开。生:“揭开”的“揭”右下部分里面是个“人”,不要写成叉()。师:对,“揭开”的“揭”我们在书写的时候还要注意,最后一笔是“竖折”,不要再多写一竖。下面我们一起边说笔顺边书空一下,书空的时候也要注意运笔。学生边书空边说笔顺,第一遍将“人”的第二笔说成了“捺”,教师纠正应演化成“点”,学生第二遍书空。师:下面请大家拿出写字纸,写两个“揭”字。学生书写。(教师

36、巡视,纠正学生书写及握笔姿势)师:今天我们主要练习这一个生字,课后我们在写每一个生字的时候都要这样认真仔细。第三环节:课文教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同学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请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一下: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指名读课文,每人一段)几名学生分别读课文。师:刚才这几名同学读得都很流利,说明大家预习的不错,大家有没有听到读错的地方。生纠错。师:对,在阅读时,我们要尽量看仔细,避免出现添字、漏字的现象。师:另外还有几个词语的读音,我们要纠正一下,第一自然段里“接着传来隆隆声”中的“隆”应该读二声。上学期观潮那一课,我们学过的。

37、“科学家做试验”中的“试”是四声。第五自然段“没头苍蝇似(sh)的”不能读成“s”。以后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字的发音。师:下面,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指名回答)生:第二自然段里,“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生:第八自然段,“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PPT4:出示文中直接写蝙蝠和雷达关系的句子)二、分段研读,深入体会。1、第三自然段师:看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指名回答)生:蝙蝠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能给人类带来启示。师: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自己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答案。生

38、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蝙蝠飞行的特点,你认为那个词最合适?生纷纷回答:灵巧。师:你觉得那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蝙蝠飞行时的灵巧?(指名回答)生: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生: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他也能灵巧的必开。师:在这两句话中,哪几个词语的使用让你更能感觉到蝙蝠飞行的灵巧?(指名回答)生:“无论、从来、即使也、极细”这些词语更让我感觉到蝙蝠飞行的灵巧。师:你找得真好,我们读课文的时候,可以重读这些词语,这样能更好的读出蝙蝠飞行时灵巧的感觉。谁想试着读一读。(指名读)(PPT5:描写蝙蝠飞行的句子,关键词为红色)一名学生读。师:你读得很流利,不过,蝙蝠飞行时的灵

39、巧,我感觉不明显。谁想再来试一试。(指名读)一名学生读。师:这样读不错。师:看了这段文字,大家结合我们的生活想一想,大部分的动物,包括我们人类如果能够灵敏地分辩前方的障碍物,说明我们哪个器官敏锐?生齐答:眼睛。师:对,过去的科学家也有这样的猜测。(PPT6: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师: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读一下这句话。生齐读。2、第四、五自然段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猜测和疑问,和科学家们一起来解开这个奥秘!请大家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试着填写一下这张表格,也可以在书上圈划出答案。(PPT7:表格)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师: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生齐答:三次。师:谁能按照“首先然后

40、最后”的顺序介绍一下第一次试验。生:科学家首先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上许多绳子,然后在绳子上系上许多铃铛,最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生:科学家首先在一间屋子里拉上许多绳子,系上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最后观察到的结果是:铃铛一个也没想,绳子一根也没碰着。师:你们说得都很好,第二个同学把结果也说明白了。现在让我们将第一次试验概括地填写在表格里。谁想来概括试验方法?生:在一间屋子里拉上许多绳子,绳子上挂上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师:说得对,还能说得简单概括一些吗?调换一下语句的顺序也行。生: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许多铃铛的

41、屋子里飞。师:很好,我们就把你说的这句话填写在表格里,大家在书上把重点词句划出来。(教师在PPT表格中即时呈现答案,下同)师:试验结果怎样?生:铃铛一个也没想,绳子一根也没碰着。师:那么第二次试验是怎么做的呢?还要按照顺序来介绍。生:首先在一间屋子里拉上许多绳子,系上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子里飞,最后观察到的结果是: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师:概括一下试验方法。生: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许多铃铛的屋子里飞。师:试验结果?概括地说。生: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师:现在我们再看第三次试验,我们直接概括。生:试验方法是: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许多铃铛的屋子里飞。试验结果和第二次试验一样,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师: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作者写这三次试验的详略安排。第一次试验作者用了一整段文字来写,第二次和第三次试验却放在在一个自然段里来写,你认为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三次试验呢?生:因为三次试验有相同的地方,如果反复写显得罗嗦了。生:第一次试验详细介绍清楚之后,我们就能明白相同的试验条件了,所以没有必要再重复写,就应该略写。师:你俩说得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