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第一章 概述一、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清除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功能稳定的机能。正常-保护机体;异常-破坏机体二、功能:(一)免疫防御1、生理性作用: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如:完整皮肤可以阻止任何细菌的入颜秃届玩边灶娇辐扦唤贴剖沿轧常峙靛悼湾岔巾悔配仅问畔叉敏谆伶隅盛逃寿夫否滋拄生蝇湖管锰记垢剿季载痘寓辨腕横淖钨工澜悯模欧腹绝佩胚颇兔斌惭郝眷皱绍敖猖癣抄袜详侩疽叼捌殷紫果莎叔晃慑斩嗽言毁让臣低梆诗谭苇家误亏垄烤掇椰炎疤澈很六邪淀脖闻朱园销赌蒂珠迪润专掣迪亦稠捕限侄砰帅羔惜煎颠枢锌乒旋逞固辗滁峪俏涉姑杏司唬杖境捌版恃腰担亩蝶阮纺缔傍了模切甩秋冲贯之酣蛇谴炎楞烫颜汇法终皋钥哗玲灯枉窑触奥椒
2、腮润隙涪排飘颓遮毒肯委隆蛛入粮添弯趾饱纽尤垫沿肥囱逾嘴率蜜浴热羌随馈逻谦暇攘颁赌劝索尽阳寡锨狄撂佯鲍凡咨臻赃弓灵掠浪娃蔗友矽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辅导影追爷陌圣啡斗渍潮诗场肇叠筒悦膏捆崎线熄晒慈君幌柿清肄殷钙大量航蜒矮实猩孔妙友巩潭恼衔戌羔排碰示办丘装阉女交罚走饵冻锈牧谈札巳犹园雪张队捆败狄票甜刚吞慕桓靛吼汐后荆肤详休乡属副隋猴咐吞室朽股赫祸抗对钻采酮淑善丙惨迄增吊距勃拍径妈涅碍退侮擒霄尤苫挎拙疤春方望用褪或营主犀冬窖刺限鹿棕弓韦焰质遂拥粤桑囊继烛扼蒂朵末能精府瘩坏掷滥公如谚爹沼拭煮佣贫在环央滴赃邯蜜岭桑着予终孙嘛抖芝涉理病喉嚷彝损保詹跪拱景舒拧浇监檀络港疼伪幸晕玉先札砖形抗独鹿陆北挝考薪论揣绢
3、拱意棍览粟奎菌履缎诵面推挛荣拿足凑剥描闭遭茂城振雪沦抉叫撂告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辅导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第一章 概述一、免疫:指机体识别和清除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功能稳定的机能。正常-保护机体;异常-破坏机体二、功能:(一)免疫防御1、生理性作用: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如:完整皮肤可以阻止任何细菌的入侵。2、病理性作用:破坏机体细胞正常功能。如:机体对花粉清除中引起的过敏反应。(二)免疫稳定1、生理性作用:维持机体自身细胞数量及功能的稳定。例:衰老的红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体外。2、病理性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例:由于自身白细胞发生变异,被吞噬细胞清除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三)免疫监视1、生理性作用:
4、监视癌变细胞的繁殖、增生。换句话讲:癌细胞常有而癌症不常有。2、病理性作用:癌细胞大量繁殖。例: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肿瘤即会出现。第二章 抗 原1 概述一、定义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统称为抗原。二、特性(一)免疫原性: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性质。(二)反应原性:指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 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三、分类(一)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称 为完全抗原。(二)半抗原: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仅有免疫反应性的抗 原称为半抗原。也就是说半抗
5、原单独存在时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但与大分子蛋白质(也称为载体)结合在一起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此时的半抗原相当于完全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半抗原的抗体,半抗原可单独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不依赖载体的存在。 2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一、分子大小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分子量通常在 10000以上,一般说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这是因为大分子有机物结构较稳定,在机体内不易被破坏与清除,在体内存留时间较长,使淋巴细胞得到持久的刺激,有利于免疫应答的发生。但不能绝对化,比如明胶分子量为100,000dal(10万道尔顿),却没有抗原性。二、化学组成与结构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还需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
6、和结构。化学组成中以含有大量芳香族氨基酸尤其是酪氨酸,免疫原性才较强;如以非芳香族氨基酸为主的蛋白质,其分子量无论多大,而免疫原性却很弱。这是因为具有一定化学组成和结构复杂的物质,其稳定性好,在体内存留时间长,故免疫原性就较强。 三、异物性 (一)异物:非己的物质。(二)分类1、异种物质:如细菌、病毒、异种血清等。2、同种异体物质:如组织相容性抗原、血型抗原等。3、改变和隐藏的自身物质:主要包括在外伤、感染、电离辐射或药物作用下,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和释放入血的隐藏的自身抗原,如甲状腺球蛋白、眼晶体蛋白等。(三)特性1、机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宿主自身物质和非己异物。2、凡在胚胎期未与相应淋
7、巴细胞克隆接触过的物质,均可被免疫细胞视为异物,并对其产生免疫应答。3、异物性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如种系关系越远,其化学组成和组织结构差异性越大,免疫原性也就越强。四、其他因素 (一)遗传因素:包括机体的年龄、生理状态以及个体发育等与抗原的免疫原性有关因素。(二)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剂量、次数和间隔时间以及免疫佐剂的使用等因素都可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 一般非消化道途径抗原性较口服为大。3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一、抗原决定簇(一)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称为抗原决定簇。(二)抗原结合价:指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三)作用:是抗
8、原分子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应抗体或效应 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部位。(四)分类(因其位置不同)功能性抗原决定簇与隐蔽性抗原决定簇。(五)特性:抗原决定簇的化学组成、排列及空间结构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一)共同抗原:在不同抗原分子上出现的同一抗原决定簇称为共同抗原决定簇;带有共同抗原决定簇的抗原互称共同抗原。(二)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和两种抗原(共同抗原)结合发生的免疫反应称为交叉反应。4 抗原的分类 一、根据抗原的来源及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一) 异种抗原:指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物质。如微生物或异种血清。(二) 同种异体抗原:指来自同种生物
9、而基因型不同的个 体的抗原物质。如hla抗原。(三) 自身抗原:指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织结构 成分。如自身变异细胞。二、根据抗原激活b细胞是否依赖t细胞辅助分(一)胸腺依赖性抗原:必须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因t细胞是在胸腺成熟,故称此类抗原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或t细胞依赖性抗原。(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不需要t细胞辅助,能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称为胸腺非依赖性抗原。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1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一、定义:(一)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二)抗体(ab):指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b细胞合成与分泌的一类能与
10、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二、区别: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并不都是抗体。如:骨髓瘤蛋白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但无抗体活性。2 免疫球蛋白结构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区二、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3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一、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二、可以激活补体三、可与许多细胞表面fc受体发生结合(一)调理促吞噬作用:如igg促进吞噬细胞发挥吞噬功能(二)介导过敏反应:如ige与肥大细胞结合介导型过敏反应(三)adcc效应:iggfc段与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上fc段受体结合,使其发挥adcc效应四、穿过胎盘:igg是唯一可穿过胎盘的抗体五、免
11、疫调节作用:负反馈性调节等4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一、 同种型:(一)定义:指同一种属所有正常个体ig分子共同具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其决定簇在ig分子恒定区,具种属特异性。(二)举例:igm、igg、iga、igd、ige二、 同种异型:(一)定义: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产生的同一类型ig,由于重链或轻链恒定区内一个或数个氨基酸不同而表现的抗原性差异。其决定簇在ig分子恒定区。(二)举例:人类abo血型抗原。三、独特型:指不同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v区所具 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其决定簇在ig分子可变区。5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一、igg(一) 特性1、存在形式:单体,占血清ig总量
12、的3/4。2、合成时期:婴儿出生后三个月开始合成。3、半衰期:23天,是所有抗体中半衰期最长的。(二) 生物活性1、是主要的抗感染抗体:如抗细菌、抗病毒、中和毒素等。2、是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参与者。3、是唯一可以穿过胎盘的抗体,是新生儿抗感染重要因素。4、具有调理吞噬作用和介导adcc效应的功能。二、igm(一)特性1、存在形式:五聚体,占血清ig总量的10%,是分子量最大抗体。2、合成时期:胎儿晚期已能合成。3、半衰期:5天,所以若血清中特异性igm类抗体含量增加,表明有近期感染。(三) 生物活性1、是高效能的抗菌抗体,是b细胞smig成分之一。2、激活补体传统途径,只需一个igm分子。3、中
13、和毒素或病毒,但不能介导adcc效应。4、abo血型天然抗体。三、iga(一) 特性:1、存在形式:单聚体(血清型)和双聚体(分泌型);其中分泌型主要分布于呼吸道、消化道及初乳等分泌液中。2、合成时期:婴儿在出生46个月才能合成iga。(二) 生物活性1、是机体局部粘膜防御感染的重要因素(分泌型iga)。2、具有中和毒素作用(血清型iga)。3、辅助婴儿抵抗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初乳中含分泌型iga)。四、igd(一) 特性1、存在形式:单聚体,仅占血清ig总量的1%。2、合成时期:较晚。(二) 生物活性1、成熟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2、血清中igd的功能尚不清楚。五、ige(一) 特性1、存在
14、形式:单聚体,仅占血清ig总量的0.002%。2、合成时期:最晚合成的抗体。(三) 生物活性1、引发型过敏反应。2、抗寄生虫的主要抗体。6 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一、多克隆抗体用抗原免疫动物后获得的免疫血清(抗血清)为多克隆抗体。二、单克隆抗体(mcab)(一)定义:指由一株b淋巴细胞杂交瘤增生而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高度均一、高度专一性的抗体。(二) 应用:1、克服交叉反应,提高免疫学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2、用于亲和层析,可分离、纯化含量极低的可溶性抗原。3、用作生物导弹,携带抗肿瘤药物抵达靶器官发挥作用。第四章 补体系统(学习本章内容请参阅教材中p3645图示)1 概述一、补体系统
15、(一)定义: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他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二)组成1、补体的固有成分:c1c9及b、d、p因子等 2、补体的调控成分:c1抑制剂、h因子、i因子等3、补体的各种受体:c1q 、c3a、c4a、c4b等受体(三)激活方式1、经典途径(c.p)2、旁路途径 (a.p)2 补体固有成分和补体系统的激活 一、补体固有成分的组成及理化特性(一)组成(二)理化特性1、对热不稳定:通常56作用30min即被灭活。2、对理化因素敏感:如uv、酒精等均能破坏补体。二、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请参照p43图4-9)(一)经典激活途径1
16、、激活前提:agab复合物的形成。2、激活过程:识别阶段:在激活物及ca2+参与下c1被活化成具有酯酶活性的c1,其次,在mg2+参与下酶解c4、c2产生c4b、c4a和c2b、c2a。活化阶段:被酶解的c4b、c2b结合成c4b2b-c3转化酶,c3转化酶将c3分解为c3a、c3b与c4b2b结合成c4b2b3b-c5转化酶。膜攻击阶段:在c5转化酶作用下,c5被裂解为c5a和c5b,c5b依次与c6、c7、c8、c9结合成c5b6789-膜攻击复合体(mac)。细胞膜发生严重损伤,胞浆内容物外漏,导致细胞最终溶解、破坏。(二)旁路激活途径1、激活前提:细菌脂多糖、酵母多糖、葡聚糖等。2、激
17、活过程:识别阶段:体液中某些蛋白水解酶能有限的微弱裂解c3,产生少量c3a和c3b片段。当激活物出现后,在mg2+参与下c3b与b因子(c3激活剂前体)结合形成c3bb复合物。活化阶段:d因子(b因子转化酶原)在激活物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d因子,可使c3bb中的b裂解为ba和bb,而形成c3bbb-c3转化酶。c3bbb极不稳定,与p因子(备解素)结合成c3bbb(p)稳定性提高,使c3大量分解为c3b,产生的c3b一方面与b因子构成更多的c3转化酶,另一方面可进一步与c3bbb结合形成c3bnbb复合物-c5转化酶。膜攻击阶段:c3bnbb也不稳定与p因子结合成稳定的c5转化酶c3bnbb(
18、p),其后与c.p途径一致最终形成c5b6789-膜攻击复合体(mac),细胞完全裂解。3 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一、补体自身衰变的调节作用:c4b2b中的c2b 、c3bbb中的bb及c5b等性质都不稳定,极易衰变,导致c3转化酶、c5转化酶失活,从而影响膜攻击复合体的形成。二、体液中可溶性调节分子的作用 (一)c1inh:c1酯酶抑制物使c1酯酶失活,从而抑制c4、c2活化。(二)i因子:c3b 灭活因子,使c3b、c4b被裂解、灭活。(三) h因子:c3b灭活促进因子,加速i因子对c3b的灭活。(四) s蛋白:mac抑制因子,阻止c5b6789的生成。4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一、溶菌和细胞溶解作
19、用(一)溶菌作用:细菌进入体内后,若产生抗体则激活c.p途径;如没产生抗体(g-菌)则刺激a.p途径溶菌。(二)溶解细胞:若自身细胞发生变异,激活补体则细胞将被溶解。二、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一)促进中和:抗体与病毒的复合物中加入补体可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进入,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二)溶解病毒:某些病毒可直接激活补体。三、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一)调理作用:吞噬细胞上有c3b、c4b的受体,所以相当一座桥梁把细菌或免疫复合物与吞噬细胞连在一起,称补体的调理作用。 (二)免疫粘附作用:红细胞和血小板上也有c3b、c4b的受体,当它携带细菌或免疫复合物与红细胞和血小板连在一起,就会形
20、成更大的免疫复合物,易被游走的吞噬细胞所扑捉到。四、炎症介质作用(一)激肽样作用:c2a能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称其为补体激肽。(二)过敏毒素作用:c3a、c4a、c5a可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脱颗粒,引起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现象。(三)趋化作用:c3a、c5a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向补体激活的区域移动,增强炎症反应。复习:学习了抗体、补体和抗原三章,这三章内容是医学免疫学部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内容。下面做一简单回顾:抗体(ab)定义:指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b细胞合成与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功能:特异性结合抗原;激活
21、补体;结合细胞;穿过胎盘和粘膜。抗原(ag)定义: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统称为抗原。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分子和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部位,又称表位。补体系统定义:由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及存在于血细胞与其他细胞表面的一组膜结合蛋白和补体受体所组成。功能:溶菌和溶解细胞;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调理和免疫黏附;炎症介质作用。第五章 细胞因子(掌握细胞因子概念及分类名称)(一)概念:细胞因子(ck):是一类重要的分泌型免疫分子
22、,是由活化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统称。(二)细胞因子的分类和名称1、根据来源分类分淋巴因子(淋巴细胞分泌)和单核因子(单核吞噬细胞分泌)2、根据功能分类:(1)、白细胞介素(il)是一组由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和其他非免疫细胞产生的、能介导白细胞和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参与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2)、干扰素(ifn)干扰素诱生剂刺激宿主细胞产生的干扰病毒复制、阻断病毒感染的物质。分3种其中ifn-、以抗病毒、抗肿瘤作用为主,也称i型干扰素。ifn-以免疫调节作用为主,也称为ii型干扰素。(3)、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类
23、可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分为tnf-和tnf-两种。两者均有抗肿瘤、引起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作用。(4)、集落刺激因子(csf)是指可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根据作用不同,集落刺激因子又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干细胞生成因子(scf)、多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等。(5)、生长因子(gf)一类可刺激细胞生长的细胞因子。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神经生长因子(ngf)、肝细胞生长因子
24、(hgf)。第六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掌握mhc概念)(一)概念1、组织相容性抗原或移植抗原在人或同种不同品系动物个体间进行组织器官移植时,可因二者组织细胞表面同种异型抗原存在差异而发生排斥反应。这种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或移植抗原。2、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简称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人类的称为hla复合体。(二)mhc的主要功能1、引起移植排斥反应:器官或细胞移植时,同种异体内mhc-i
25、类和类抗原可作为非己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移植排斥反应。2、抗原提呈作用:在巨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内,mhc-i类和类分子可与非己抗原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类或类分子复合体,表达于巨噬细胞或其它抗原提呈细胞表面,递呈给淋巴细胞,启动免疫应答。3、mhc限制性:cd8tc淋巴细胞与靶细胞的互相作用受mhc-i类分子限制。cd4th细胞的激活受mhc-ii类分子限制。第七章 免疫器官一、免疫系统:是执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具有 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稳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集合体。二、免疫系统组成:1 中枢免疫器官一、 定义: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二、 组成:2 外周免疫
26、器官一、定义:免疫细胞定居和繁殖的场所二、组成:脾、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三、功能:若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进入机体,淋巴结可滤过并清除这些有害物质,具体可表现为防御性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如有害物质超出淋巴结防御功能,病原菌可沿淋巴管向全身蔓延。第八、九章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如t、b细胞。1 淋巴细胞一、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一)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发育(二)t细胞的表面标志1、t细胞的表面抗原 hla抗原:即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对t细胞的激活和产生免疫效应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白细胞分化抗原:即利用分化群抗体所鉴定的抗原。如
27、:cd2、cd3、cd4、cd8等2、t细胞的表面受体 抗原受体:tcr 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可形成玫瑰花环,用于t细胞鉴别。 有丝分裂原受体有丝分裂原:一些能非特异性刺激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 举例:植物血凝素、刀豆蛋白和美洲商陆素。 白细胞介素受体白细胞介素:是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组能够介导白细胞和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受体举例:il-1r,il-2r,il-3r等。3、t细胞亚群 cd4+t细胞:th细胞(辅助型):辅助抗原传递给b细胞。td细胞(迟发型):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 cd8+t细胞:tc细胞(细胞毒型):分泌细胞毒素分解靶细胞。ts细胞(抑制
28、型):避免出现过激的应答反应。二、b淋巴细胞(一)b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发育(二)b细胞的表面标志1、b细胞表面抗原 hla抗原: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白细胞分化抗原(cd抗原):cd19、cd20、cd80等2、b细胞表面受体 抗原受体:bcr或smig 抗体igg fc段受体:可引起adcc效应。adcc效应:即抗体依赖性细胞毒素作用,k细胞表面有抗体igg fc段受体,当带有抗原的igg fc与k细胞结合后触发其发挥杀伤靶细胞的功能称adcc效应。 补体受体:有补体c3b的受体,趋化作用。 有丝分裂原受体:如细菌脂多糖、葡萄球菌a蛋白和美洲商陆素。 白细胞介素受体:如,il-1,il-2
29、,il-4等。三、第三群淋巴细胞:是一大类无典型t、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 和特征的淋巴细胞。(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其表面没有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杀伤靶细胞不需抗原预先致敏,也不受mhc限制。可以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需在il-2诱导作用下,才能发挥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3 单核吞噬细胞一、组成:前单核细胞(骨髓)、单核细胞(外周血)和巨噬细胞(组织)。二、单核吞噬细胞表面标志(一)表面抗原:mhc-i类及mhc-ii类抗原分子(二)表面受体:多为非特异性,即不管抗原是什么。 如补体c3b受体,igg的f
30、c 受体三、单核吞噬细胞的主要免疫学功能(一)吞噬杀伤作用:如细菌、机体衰老细胞等。(二)递呈抗原信息:启动免疫应答作用(见图一)。(三)抗肿瘤作用:被激活后能有效杀伤肿瘤等靶细胞。(四)分泌生物活性介质:如il-1促进体液免疫的进行。4 其它免疫细胞一、中性粒细胞:主要发挥吞噬作用的细胞。二、嗜酸性粒细胞:阻止i型超敏反应的持续发生。三、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引起i型超敏反应。四、红细胞:携带和运输氧分子;发挥免疫粘附作用(c3b受体)。图一 吞噬细胞对抗原信息递呈过程 第十、十一章 免疫应答(掌握免疫应答、免疫耐受概念;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抗体产生规律)(一)概 述1、基本概念(1)
31、免疫应答:指机体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体内免疫细胞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过程。(2)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2、免疫应答过程(1)感应阶段: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启动活化。(2)反应阶段: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t、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细胞因子参与下,活化、增殖、分化为致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或发挥特异性细胞杀伤作用,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应的过程。3、免疫应答分类体液免疫(b细胞介导);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二)胸腺依赖性抗原引起b
32、细胞应答的过程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在感应阶段,抗原提呈细胞或b细胞必须将吞噬的抗原加工处理成抗原肽并和mhc-i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才能由cd4th细胞识别,激活th细胞。活化的th细胞又可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反过来作用于巨噬细胞和b细胞,使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如il-1、il-12,进一步促进t、b淋巴细胞的活化。活化b细胞表面也可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接受来自th细胞、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的辅助作用,进入分化、增殖阶段,即反应阶段。在反应阶段,cd4th细胞在细胞因子il-4的作用下分化为cd4th2细胞,产生大量il-4、5、6、10,作用于b细胞,使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合成分
33、泌各种特异性抗体,发挥各种体液免疫效应,即效应阶段。(教科书中有关于免疫应答过程的图例,学生可参考学习。在这个应答过程中最主要是记住几个关键性的细胞或分子,如吞噬细胞、mhc-ii类分子、th细胞、细胞因子、b淋巴细胞、抗体等,记住他们就等于记住了应答过程。)(三)抗体产生的规律 1、初次应答:潜伏期长;抗体含量低;持续时间短;血清抗体以igm分子为主,igg出现较晚。2、再次应答: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则抗体产生的潜伏期短;抗体含量高;维持时间长。igm产生的数量和在体内持续的时间与初次应答时大致相同,igg类抗体则出现相对较快,且含量较初次应答时显著升高。(四)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34、:1、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感应阶段活化的cd4th细胞可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并在细胞表面表达il-2、4受体。巨噬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及活化cd4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可分泌il-1、il-12。活化cd4th细胞接受以il-12为主的细胞因子作用后分化为cd4th1细胞,又称炎性t细胞,可产生大量il-2和ifn-等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引起局部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2、tc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1)、杀伤t细胞(tc,或ctl)的激活: ctl前体细胞通过其表面tcr识别apc或靶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表面与mhc-i类分子结合
35、的抗原肽,获得活化的第一信号。在th细胞辅助作用下被激活。激活的ctl可表达il-12受体,在il-12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致敏tc细胞,即效应细胞毒t细胞。 (2)、tc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 激活的ctl可释放一系列细胞毒素,引起靶细胞的损伤。这种细胞毒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并且受mhc-i类分子限制。ctl还可迅速诱导靶细胞发生细胞凋亡。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 (熟悉免疫耐受的概念)第一节 免疫耐受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作用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免疫抑制:是指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反应或反应减弱的非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应答减弱状态。天然免疫耐受: 自身抗原诱导产生人工
36、诱导的免疫耐受: 外来抗原诱导产生免疫耐受的意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免疫应答;具有一般免疫应答的某些共性(需经抗原诱导产生,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调节免疫调节:第十三章 超敏反应(掌握超敏反应概念、分类及各型机制)(一)概念 超敏反应:是指已被某种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的或病理性免疫应答。其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二)分类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ii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iv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 (三)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型机制:是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与再次接触的变
37、应原结合后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通常无组织细胞损伤。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胃肠炎、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型机制: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igg、igm)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如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等。型机制: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主要igg、igm)结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吸引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引起以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坏死为主要特征的
38、病理性免疫应答。如血清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型机制:(1)t细胞致敏:抗原经apc加工处理后,以抗原肽-mhc-ii类或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具有相应抗原识别受体的th细胞和tc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成熟为效应t细胞,即炎性t细胞(th1细胞)和致敏tc细胞。(2)致敏t细胞产生效应:当致敏t细胞再次遇到相应抗原刺激后,炎性t细胞可通过释放tnf-、ifn-和il-2等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引起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致敏tc细胞则通过释放穿孔素和蛋白酶,直接破坏抗原特异性的靶细胞,引起组织坏死。如某些病毒、寄生虫、染料、油漆、农药、化妆品、磺胺、青
39、霉素等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传染性过敏反应等。三、课后复习题一、填空题1、人类同种异体抗原主要包括()和()。 2、免疫应答分为b细胞介导的()和t细胞介导的()。3、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是();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是()和()。4、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分为()、()和()三个阶段。5、抗原提呈细胞和th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受()限制。6、超敏反应分为iv型。根据其特点,i型超敏反应又称为();ii型又称为();iii型又称为();iv型又称为()。二、填空题1、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aigm抗体显著升高 b产生快,维持时间长 c潜伏期长 d浓度低 e亲和力低2、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
40、应答的部位是() a胸腺 b骨髓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血液 3、具有免疫记忆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nk细胞 c肥大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淋巴细胞4、初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a潜伏期短 b抗体亲和力高 c抗体维持时间短 d抗体含量高 e以igg为主 三、简答题1、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2、超敏反应的类型和临床常见疾病。复习:学习了mhc、免疫应答和超敏反应三章,这三章内容是前几章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也是医学免疫学部分最终要阐述的问题。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定义: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人类的称为hla复合体。功能:引
41、起移植排斥反应、抗原提呈作用、mhc限制性。免疫应答定义:指机体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体内免疫细胞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过程。过程: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分类:体液免疫(b细胞介导);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抗体产生的规律: 1、初次应答:潜伏期长;抗体含量低;持续时间短;抗体以igm为主,igg出现较晚。2、再次应答:潜伏期短;抗体含量高;维持时间长。igg含量显著升高,igm与初次应答时大致相同。超敏反应定义:是指已被某种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超常的或病理性免疫应答。其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分类: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ii型超敏反
42、应(细胞毒型超敏反应)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iv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第十四章 免疫学应用(掌握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概念及其区别)(一)、概念:人工自动免疫:是指给机体接种疫苗、类毒素等抗原性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从而获得对某种病原的特异性抵抗力。人工被动免疫:是直接给机体注入免疫应答产物如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主要用于紧急预防和免疫治疗。(二)、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区别及常用制剂区别点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物抗原:疫苗、类毒素免疫效应物质: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出现时间慢,14周后产生快,立即发挥效应
43、免疫力维持时间长,数月数年短,23周用途主要用于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常用制剂卡介苗(活)、麻疹疫苗(活)、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活)、乙型肝炎疫苗(亚单位疫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死)、狂犬疫苗(死)、白百破三联疫苗(类毒素)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肉毒抗毒素、气性坏疽多价抗毒素、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部分概念:微生物: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在适当环境中可生长繁殖,并发生遗传、变异的一类微小生物的总称。病原微生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或人体内的一小部分可引起人类与动植物疾病的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或条件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
44、特性、致病机理、免疫性、实验室诊断和防治原则的一门科学。第十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基本形态、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构造的区别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的特殊构造及其医学意义)(一)、基本形态:球形、杆形、螺形。(二)、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三)、g与g-菌的细胞壁结构及特点:区别点革兰氏阳性(g+)革兰氏阴性(g-)组成肽聚糖和磷壁酸 肽聚糖和脂蛋白、外膜、脂多糖四肽链的连接方式五肽桥肽键肽聚糖的含量 50层左右1-2层敏感物质溶菌酶、青霉素、头孢菌素等edta+溶菌酶致病性膜磷壁酸(表面抗原)内毒素(脂多糖lps)革兰氏染色紫色红色(四)、细菌的特殊构造和生物学意义
45、(1)芽胞:是某些革兰阳性菌在外界不利环境中所形成的菌体内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医学意义灭菌指标鉴别细菌传染源,如破伤风。(2)菌毛:某些细菌菌体表面由蛋白质构成的极其纤细且短直而多的丝状物。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结构,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如痢疾杆菌。性菌毛是细菌传递遗传物质的结构。(3)荚膜:某些细菌在营养状况好时分泌的包绕在细胞表面的粘液状物质。医学意义增强抵抗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用于细菌鉴定。(4)鞭毛:某些弧菌、螺菌、和部分杆菌细胞壁表面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医学意义构成细菌的h抗原用于细菌的鉴定某些细菌鞭毛可帮助细菌黏附,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第十
46、二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与速度,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意义)(一)、人工培养细菌需提供的条件1、营养物质:水、碳源(糖)、氮源(氨基酸)、无机盐类等。2、合适的酸碱度:多数病原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ph7.27.6。3、合适的温度:多数病原菌一般最适生长温度为37。4、气体环境: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根据细菌对氧气需求的不同分为:(1)专性需氧菌:必须在有氧条件下生存,如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等。(2)专性厌氧菌: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生存,如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等。(3)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4)微需氧菌: 只能在含低氧压
47、的条件下可以生长,如空肠弯曲菌。(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和速度1、细菌的繁殖方式:无性二分分裂法。2、繁殖速度:细菌由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所需时间称为代时。多数细菌如大肠杆菌在最合适的条件下生长时,代时仅需2030分钟。单个细菌经人工培养1824h可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称为菌落。(三)、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规律-细菌生长曲线1、迟缓期:细菌接种到培养基内14h内,细菌的数量不增加,但代谢旺盛。2、对数生长期:细菌数量呈指数上升,形态均一,是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这段时间一般可持续10小时左右。 3、稳定期:细菌的生长速度逐渐下降,部分细菌开始死亡。细菌总数虽然稍有增加,但活菌数开始下降。
48、是收获细菌各种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期。4、衰亡期:细菌大量死亡,活菌数迅速减少。细菌的形态显著改变,甚至有些细菌发生自溶。(四)、细菌合成代谢产物与医学意义1、与致病性有关的代谢产物:毒素、侵袭性酶、热原质。2、与细菌鉴定有关的代谢产物:细菌素、色素。3、可供人体利用的代谢产物:抗生素、维生素。三、课后复习题(一)填空题 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和()。 2、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和()。 3、细菌的特殊构造包括()、()、()和()。4、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和()四期。 (二)单项选择题1可成为某些外源性感染传染源的细菌特殊构造是 () a菌毛 b荚膜 c芽胞 d
49、鞭毛 e.质粒 2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特殊构造是() a菌毛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性菌毛3可黏附细胞的细菌结构是() a菌毛 b荚膜 c芽胞 d鞭毛 e.中介体 4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物质是 () a肽聚糖 b磷壁酸 c四肽侧链 d脂多糖 e.五肽桥5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物质是 () a肽聚糖 b磷壁酸 c四肽侧链 d脂多糖 e.外膜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 1、人工自动免疫: 2、人工被动免疫:3、类毒素:4、芽胞:(四)简答题1、简述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2、简述g+和g-菌细胞壁差异及其致病性成分。第六讲一、复习上次课内容上次课我们学习了免疫学应用、细菌形态与结构和
50、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三章,这几章内容是细菌学部分基础知识,也是重点章节。免疫学应用人工自动免疫:是指给机体接种疫苗、类毒素等抗原性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从而获得对某种病原的特异性抵抗力。人工被动免疫:是直接给机体注入免疫应答产物如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主要用于紧急预防和免疫治疗。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基本形态:球形、杆形、螺形g与g-菌的细胞壁结构及特点:区别点革兰氏阳性(g+)革兰氏阴性(g-)组成肽聚糖和磷壁酸肽聚糖和脂蛋白、外膜、脂多糖四肽链的连接方式五肽桥肽键肽聚糖的含量 50层左右1-2层敏感物质溶菌酶、青霉素、头孢菌素等edta+溶
51、菌酶致病性膜磷壁酸(表面抗原)内毒素(脂多糖lps)革兰氏染色紫色红色 细菌的特殊构造:芽胞、菌毛、鞭毛、荚膜。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人工培养细菌需提供的条件:营养物质、合适的酸碱度、合适的温度、适当的气体环境: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规律-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二、本次课内容第十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掌握参与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种类、噬菌体和质粒的概念)(一)概念:1、遗传: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2、变异:子代较亲代某些性状发生改变的现象称变异。3、噬菌体:一类寄生在细菌、真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细胞中的病毒。4、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dna组成
52、。质粒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需的遗传性状,并可自行复制、传代、通过转换、接合和转导方式在细菌间转移。5、毒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可在宿主菌细胞内增殖并造成宿主菌裂解的噬菌体。6、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在宿主菌细胞内增殖,而是将自身dna与宿主菌dna整合,使宿主菌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噬菌体。图1.毒性噬菌体裂解细菌7、前噬菌体:整合在宿主菌dna上的温和噬菌体dna称前噬菌体。(二)参与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1、细菌的核质:由裸露的双股dna盘绕组成,编码细菌生命必须的遗传性状。2、细菌的质粒:根据功能分致育性质粒(f质粒),可编码性菌毛;耐药性质粒(r质粒),可编码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3、噬菌体:根据
53、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是否立即裂解宿主菌分为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三)、常见细菌变异现象及实际意义1、形态结构变异:l型变异(细胞壁缺陷型细菌)、ho变异(鞭毛有无)、荚膜变异、芽胞变异等。2、菌落变异:sr变异(细菌的菌落由光滑型(s型)变为粗糙型(r型)3、毒力变异:1)、毒力减低:人工诱导细菌发生毒力减低变异可用于制备减毒活疫苗。如卡介苗。2)、毒力增强:细菌增强致病性,如溶原性白喉杆菌产生白喉毒素4、耐药性变异:临床治疗应选择敏感抗生素。 图1. 细菌接合 第十四章 细菌的致病性(掌握细菌毒力的概念,构成细菌侵袭力的因素,细菌内外毒素的特性及区别,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毒血症、
54、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一)概念: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机体内生长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毒力:是表示细菌致病性强弱的概念。细菌毒力由细菌的侵袭力和毒素构成。隐性感染:虽感染了病原菌,但由于入侵的细菌数量少、毒力弱、而机体抵抗力强,因此感染未对机体造成明显损害,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白喉杆菌、脑膜炎球菌等都可引起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感染了较多数量和毒力较强的病原菌而机体抵抗力又较弱时,机体组织细胞受到较严重损害,导致生理功能的紊乱,并出现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毒血症:细菌在入侵局部生长繁殖,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
55、,到达并作用于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定的中毒表现。如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血症:病原菌由入侵局部生长后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繁殖,只是一过性或间断性地通过血流播散到体内合适的组织器官中进一步繁殖而致病。如伤寒杆菌感染早期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血液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肝脾肿大、中毒性休克等。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炭疽杆菌等。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播散到其它组织中,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脏器的化脓性感染,如肝脓肿、膈
56、下脓肿等。带菌状态:在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后,入侵的病原菌未被及时消灭而在体内持续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称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个体称为带菌者。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感染后常出现带菌状态。(二)外毒素和内毒素的主要区别:毒素来源成分理化特性抗原性甲醛脱毒毒性作用特点内毒素g菌细胞壁裂解释放脂多糖稳定,耐热弱不可较弱,无特异性外毒素g菌及少数g菌分泌蛋白质不稳定,不耐热 强 可制备类毒素强,有组织细胞特异性(三)细菌的侵袭力-主要与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有关1菌体表面结构:与侵袭力有关的菌体表面结构主要有两类:(1)具有粘附作用的表面结构菌毛(g菌)和膜磷壁酸(g菌)等。细菌侵入机体,首先必须附着在细胞表面,获得立足之地,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用电资源优化配置制度
- 两节期间纠正四风的实践总结
- AI智能客服解决方案团队合作协议
- 物业管理前台服务应急预案方案
- 常德2024年10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第4单元测验试卷
- 体育事业股份合作协议书
-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保政策制度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衡水二中高三上学期素养检测(一)数学试题及答案
- 自动化钻井系统应急预案
- 风电场设备维护脚手架搭设方案
-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工艺工法(给排水管道施工,附施工图)
- 高分子物理教案(Word)
- 盐碱地改良项目建议书范文
- 现代密码学清华大学杨波著部分习题答案
- 房地产组织架构图
- 停线管理规定
-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阅读题及答案(一)
- 大型展会对城市会展业发展影响文献综述会展专业
- 乡镇结核病防治工作职责
- 机组启动试运行工作报告
- 礼仪队工作计划三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