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本_第1页
建筑物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本_第2页
建筑物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本_第3页
建筑物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本_第4页
建筑物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某某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 细 勘 察 )工程编号:20_-*-*工程负责:*报告编写:*校 对:* 单位技术负责:*项目负责:*审 核:*审 定:*法定代表人:*工程联系电话:*XX公司传真:*勘察证书业务范围: 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乙级;*类。证书编号:*营业执照:*单 位:*勘察XX公司 地 址:*目 录 1 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411 拟建工程概况4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413 勘察依据与执行的技术标准41.3.1 国家标准:41.3.2 行业标准:51.3.3 XX省标准:51.3.4 其它:514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515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5151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5152

2、 工程地质调查5153 勘探设备和方法6154 室内岩、土试验及水(土)腐蚀性分析6155 勘探完成工作量6156 勘探点测放依据7157 资料整理、报告编制72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721 气象和水文情况722 场地地形、地貌823 地基土构成及特性824 不良地质作用、地下埋藏物及特殊性岩土925 水文地质条件9251 地表水9252 地下水93 岩土参数统计103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1032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104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1041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10411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评价10412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11413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3、11414 特殊性岩土分析评价1142 地基土分析评价1143 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1243 1 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1243 2 地下水对建设工程的影响1244 地基岩土层承载力参数的确定1345 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及地基基础方案分析13451 天然基础条件分析评价134. 5. 2 桩基方案分析评价145 结论与建议16附表: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2、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3、地层分布统计表4、标贯试验成果统计表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6、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统计表7、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表8、土工试验成果总表附图: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3、钻孔

4、柱状图 4、固结试验分层e-p曲线1 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11 拟建工程概况*在*地块建一座*,进站的专用通道宽6米,垂直于*的中心线,直线距离52米,该*为二层,总占地面积65米40米,其余是厂房及*和*,设计高程为40米,(0.00),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拟采用桩基XX公司受*设计院委托,对拟建筑物场地进行一次性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目的是为拟建物施工图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具体任务要求: 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2、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

5、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3、查明埋藏的河道、河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设计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6、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7、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及对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8、当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力层时,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13 勘察依据与执行的技术标准1.3.1 国家标准: 1、岩

6、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13)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1.3.2 行业标准: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3、房屋建XX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7、20_年版)1.3.3 XX省标准: 1、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 1065-2009)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3、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1.3.4 其它: 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建设单位提供的拟建建筑物平面图及坐标、高程资料14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建筑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等级为三级,地基等级为三级,综合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5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151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图及委托要求,对于荷载和副属构筑物,在平面图上共布8个钻孔。取土(岩)样孔大于总孔数三分之一,取土孔十原位测试孔大于

8、总孔数的二分之一。详见附图“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及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152 工程地质调查在勘察施工前,对区域气候、水文、地质构造、地震等资料附近行搜集。根据工程平面图先开展地质调查,对场地地质构造采用地质界线追索法进行了解,对场地采用穿越法进行了解,并对周围岩土层作初步勘查;对填土层了解其填入时间及埋深概况。调查面积略大于用地面积,精度相当于1:1000。153 勘探设备和方法根据勘察目的和施工条件,本次勘察采用钻探手段,使用XY-1型工程钻机施工。通过现现场鉴别、取土(岩)分析和原位测试(标贯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对场地地基土的力学性质进行综合评价。1 钻探本次钻探使用1台XY-1型工

9、程钻机施工,采用回转钻进方式,对砂性土采用钢套管护壁。每回次进尺不大于2m,及时填写钻探报表和岩芯编录。钻进中测量初见水位,退场时一次性测量静止水位,并采用岩芯或碎石土回填钻孔。2 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锤重N63.5kg,试验分两段进行:a、预打阶段:先将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记录数据;b、试验阶段:将贯入器打入土中30cm,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即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采用固定落距的自动落锤的锤击方式,锤重N63.5kg,落距76cm,试验时连续贯入,锤击速率一般为每分钟15-30击,当N63.550时,即停止试验。

10、3 取样原状土采用厚壁取土器,优先采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如采用锤击,则尽可能做到重锤少击。取样质量相当于II级,土样取出后及时蜡封,以防脱水,湿变。蜡封样后及时贴上标签,以免混淆,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扰动样采用分拣法,即在一定长度土芯范围内,从中劈开分拣。岩样采取后及时用透明胶封闭,以防脱水,湿变。岩样采取长度大于10cm。154 室内岩、土试验及水(土)腐蚀性分析室内岩、土测试严格按有关标准进行,及时完成。其中原状土作常规物理性分析试验,岩石样作单轴抗压强度试验。155 勘探完成工作量野外作业日期:20_年*月*日。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见表2。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表2勘察项目单位数量技术要

11、求附注 钻探控制孔个3作原位测试、取样等,深度进入持力层6m取样孔个5取土样或岩样钻孔数个8131.64m取 样原状土样个6厚壁取土器、密封岩 样块9原位测试标贯试验次3按规范标准规格,自动落锤动探试验米3.00重型(N63.5),自动落锤室内试验土工常规试验个6按国家标准抗压强度试验个9单轴抗压强度试验156 勘探点测放依据根据业主提供的长方形(62.8米38米)四个角点坐标桩位及基准高程点高程47.43,再根据图上尺寸相应测放出各个钻孔点孔位。157 资料整理、报告编制勘探执行勘察纲要,野外资料完整齐全,经编制人员检查复核后,按照建设部房屋建XX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_

12、年版)及时进行报告编制。采用本工程使用上海华岩岩土XX公司编制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系统(HY2009)版本制作各类图表,编制程序符合技术要求。2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21 气象和水文情况XX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9,1月平均气温4.7,7月平均气温28.8。年均降水1477毫米。年降水日148天,年均日照1964小时。无霜期228天,雷暴日54天,雾霾日41天,大风日7天。但年际和年内降雨量分配不均匀,春季多雨,易出现春汛,常伴有“倒春寒”天气;夏季湿热,易出现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夏末秋初,以晴热为主,极易干旱,河流干涸;夏秋季节,台风频繁,易受洪涝。时空差异较大,不同地区也会发

13、生低温,旱涝、冰雹和台风等自然灾害XX市区江河有*江流向*汇合为*江,本工XX市水文站专论报告。暴雨和特大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根源,也是形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7-8月份受台风影响,常形成强暴雨过程,极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突发现象。22 场地地形、地貌XX市处在*中段,为*丘陵盆地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场地地形属中小山丘,植被发育一般,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上部土层为第四系杂填土mlQ4,粉质黏土(alQ4),下部为白垩系上统*组(K2j)紫红色粉砂岩。场地落在盆地底部。23 地基土构成及特性本次勘察查明,场地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是属于*大盆地中段的*盆地底部。(几百年前此处为东湖之

14、称)按岩层成因类型,物质组分及物理力学性质,场地地基土由上至下依序分为四层,其中第四层又分为2个亚层,现将各工程地质层中特征分述如下(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1层:粉质粘土(alQ4)灰黄,褐黄色,可塑硬塑,可塑为主,土切面光滑有光泽,摇震反应无,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含氧化铁锰质及少量细砂,局部夹团块状粉土。标准贯入试验(N)实击数7击/30cm,该层分布稳定,层厚1.551.75米。2层:粉砂(alQ4)灰黄,褐黄色,松散、湿。砂粒成分为石英、长石。取样进行颗粒分析及标贯试验,标贯试验(N)3击/30cm,该层分布稳定。3层:圆砾(al-plQ4)灰黄,褐黄色,湿饱和,稍密中密,中密为

15、主,该层均匀性较差,下部局部有薄层粗砂夹层。砾石成分为火山岩,呈圆形,亚圆形,粒径一般0.35.0cm,大着偶见8.010cm,砾石间为砂粒及粉粒充填。圆锥动力触探试验(N63.5)实击数1726击/10cm,全场分布,层厚4.54.63米。4层:粉砂岩(K2j)紫红色,粉砂状结构,钙泥质胶结,因胶结物钙质及泥质含量差异,组成软硬相间及厚薄相间的岩性段,根据其风化程度,在勘察深度内可分为以下2个亚层:4-1层:强风化粉砂岩因强风化,风化裂隙发育,岩石上部表层风化呈砂土及碎屑状往下呈碎块状,裂隙面上见氧化铁锰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N63.5)实击数2945击/10cm全场分布。层厚1.451.5

16、8米。4-2层:中等风化粉砂岩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较完整,多呈短柱状及柱状,裂隙间距0.20.5m,岩芯长多为0.20.5m,岩芯采取率8090%,岩石基本质量等级IV级。全场分布。钻孔进入中风化77.5米,中风化顶板埋深9.359.67米。24 不良地质作用、地下埋藏物及特殊性岩土经勘察及调查表明,拟建场地原为农田,现状稳定,无岩溶、滑坡、滑移、崩塌、塌陷、泥石流、活动断裂、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存在;场地内勘探孔位置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25 水文地质条件251 地表水场地近处有一条水渠,从上游清塘水库向北东方向流去。地表水丰富。252 地下水1、地

17、下水类型本次勘探观测地下水稳定水位在1.92.1m,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富。1层粉质黏土含水性及赋水性较差,为本场地相对隔水层。但该层下的基岩裂隙水丰富。主要赋存于粉砂岩体中,所以该场址地下水丰富、水量储藏均匀,属水量丰富的地段。2、地下水补给排泄本场地内,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相互边通,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侧向补给,地表水及地下水主要向地势低洼处流动,地下水排泄以蒸发为主。3、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勘察期间测得场地静止水位埋深在1.92.1米之间。根据地区经验,本场地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01.5米。(钻探时是雨季)4、各岩土层的渗透性根据类似工程经

18、验及场地环境,拟建场地1层粉质黏土在渗透系数在5.010-6cm/s左右。4-1层强风化岩渗透系数在5.010-4cm/s左右。3 岩土参数统计31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根据地基土层的划分结果,对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分层统计,本工程使用上海华岩岩土XX公司编制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处理系统(HY2009)版本,选择自动或人工剔除异常值方法。统计前对各层指标逐一检查,统计采用Grubbs准则进行,统计结果详见附表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及有关附表。1 常规土试指标:提供统计个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变异系数等。2 原位测试指标:提供统计个数、范围值、平均值、变异系数等。3 岩

19、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统计个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值、变异系数等。32 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根据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结果,结合地基土层特征,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XX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要求提供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详见表1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及附表。其中常规土试提供算术平均值,嵌岩桩指标提供特征值,承载力指标提供特征值(建议值),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4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41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411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评价XX市发生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主要

20、表现为山洪、滑坡和泥石流。本场地原地形起伏不太大,未发生过地质灾害,场地内无岩溶、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场地内在勘探孔位置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沟浜、洞穴、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难以产生地质灾害条件。412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场地所处区域的地震特点是强度低、震级小、频率低。根据地震台站的历史统计及近期观测资料,本区历史地震震级均小于4级。据区域地质资料,勘察场地所在区域稳定性良好。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场地所在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值为0.05g,建筑抗震设计可按有关要求执行。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1、GB50011-2010)1.0.2、1.0.3及3.1.2条规定。413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场地及附近无全新活动断裂通过,新构造运动微弱;场地地形较平坦,地貌属盆地底部。根据地质调查,场地及附近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本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好,适宜拟建建筑物建设。414 特殊性岩土分析评价4-1层强风化粉砂岩:饱和(相当于受水浸泡)状态下受扰动后,易软化变形,强度、承载力骤减,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予以重视,加强基槽检验及降排水工作。42 地基土分析评价根据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岩土层分布较稳定。现将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分布特征综述如下:1层:粉质粘土,全场分布,层厚1.55

22、1.75m,根据取土样试验和标贯,虽承载力特征值175Kpa,厚度也有1.551.75米,但下卧层是砂层,对本工程不适宜作持力层。2层:粉砂,全场分布,层厚1.71.82米,承载力很差,对本工程不适宜作持力层。3层:圆砾,全场分布,层厚4.54.63米,厚度大,承载力特征值270Kpa,下卧层稳定,底板埋深在7.87-8.15米,对浅基础来讲,施工及经济性是不太适宜作持力层。4-1层:强风化粉砂岩,低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较好,性质较均匀,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350Kpa,下卧层稳定,底板埋深在9.359.67米,对桩基础来讲,是不适宜作持力层。4-2层:中风化粉砂岩,物理力学性质稳定,厚度

23、大,强度高,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最小值为5.4Mpa,最大值为8.8Mpa,平均值为6.98Mpa,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为6.28Mpa(变异系数0.159,修正系数0.900),属软岩。推荐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为1200KPa(折减系数取0.20)。43 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43 1 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本场地地下水类型圆砾层间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受补给水源及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根据附近工程及地区经验,本地水质一般较好。通常为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水温13-20度,PH6.5-7.5。水化学类型以HCO3-Ca或HCO3-Na.C

24、a型为主。场地环境类型属于III类,本场地及周围未发现污染源。根据区域水文资料及地区多年建筑经验可判定:受环境类型影响,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受地层渗透性影响(B类),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的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中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若地基土长期受地下水的浸泡和淋漓作用,根据工程经验,地表水与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与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相同。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43 2 地下水对建设工程的影响对工程建设及工程施工有影响的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在雨

25、季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及工程施工的影响主要有:1、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本场地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主要是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地下水对基础、地下结构物的上浮作用。根据场地地基土性质及土层厚度、水位变幅、基坑(槽)降水深度及周边建(构)筑物分布情况,本工程施工降水产生的固结沉降与沉降差较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不是太大,只要降水时对降水孔(井)设置好反滤层,可防止含水层在动水力作用下产生土粒流失的渗透破坏而引起的地面沉陷。本场地地下水对工程建设无不良影响。2、地下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地下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主要是基坑(槽)开挖降水时含水层在动水力作用下可能产生的坑壁坍塌现象,只要降水时设置好反滤层或止

26、水帷幕和采取相应的开挖支护措施,可防止坑壁坍塌现象产生。若有地下室,地墙面以下1.0m起抗浮,按地下水位为准。3、地下水对桩基施工的影响:本工程若采用冲孔或旋挖成孔灌注桩,成孔时需采取钢护筒或泥浆护壁,地下水对桩基施工影响不大,但灌注桩身混凝土时应采取水下混凝土灌注工艺。4、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拟建场地内有地表水。44 地基岩土层承载力参数的确定根据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原位测试成果,结合土层特征,考虑埋深及厚度变化规律,结合地区工程经验综合确定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见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及有关图表。45 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及地基基础方案分析451 天然基础条件分析评价1、 天然

27、地基的可行性分析评价根据拟建物特征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本场地内浅部虽有稳定的良好持力层,建议不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建议以4层:4-2层中风化粉砂岩作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建议采用桩基础。2、地基设计参数地基设计参数见附表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表中c、值为标准值,其他物理指标为平均值;建议值中承载力是根据有关规范、土工试验、原位测试成果及现场鉴别结合地区经验提供;压缩模量Es1-2是根据各个土试样的Es1-2经统计的平均值,沉降计算时可根据实际应力状态在附表6 固结试验ep分层曲线上查询计算;3、地基均匀性评价当以4-2层中风化粉砂岩作地基持力层时,岩土层坡度小于10%,属同一地貌单元

28、与同一工程地质单元,工程地质特性差异很少,属均匀地基。4、基础设计施工注意事项、基槽挖土以机械挖土为主,人工挖土为辅。机械挖土应挖至坑底以上2030cm,余下土方应采用人工修底方式挖除。基槽可采用1:1.01:0.75坡率放坡开挖,局部坍塌处可采用砂包等简单支护。、基槽(坑)开挖后应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基槽检验。基槽检验可采用触探、普遍钎探或其他方法,当发现与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性况时,应进行施工勘察。、基槽(坑)开挖时应做好降排水工作,以防地基土浸泡而降低承载能力。排出的水应引入下水道,注意排出的水影响环境。4. 5. 2 桩基方案分析评价1、桩端持力层分析评价根据建筑物动荷

29、载要求,或沉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拟建物也可采用桩基础,桩基建议以4-2层中风化粉砂岩为持力层。本场地可作桩基础持力层的岩土层有:4-2层中风化粉砂岩,层埋深9.35m9.67m,岩面倾角起伏小于10%,勘察孔深度内未发现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好,岩石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为6280kpa,属软岩,岩石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是良好的桩基础持力层。2、桩型选择分析评价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及当地成桩经验,本工程可采用的桩型有:(1)、冲孔灌注桩:因冲击能力大,穿透力强,在土层及岩石中均较易穿过,不受地下水影响,桩长、桩径灵活性较大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成桩形式。(2)、旋挖成

30、孔灌注桩:具有低振动、低噪声、成孔速度快、自带动力、宜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及风化岩层,本场地可用跟管护壁,无泥浆循环等特点,目前本地区利用较多,但设备费用高,施工成本与其他成孔方式相比较高。(3)、人工挖孔灌注桩:桩的受力性能可靠,不需大型机具设备,施工操作工艺简单,可直接检查桩底岩土层情况,单桩承载力高,无环境污染,施工速度较快等特点。因工程情况需使用人工挖孔桩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人工挖孔桩为XX省限制使用类型, 不允许用于软土地层,地下水位高的砂土层等地层及含有沼气等有害气体的特殊地层。因工程情况需使用人工挖孔桩的项目,施工单位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论证。2)、人工挖孔桩为

31、XX市严禁使用类型,如确实不具备机械作业条件的,要报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且每次下孔作业前,必须做好孔内空气检查、孔洞安全防护检查工作,并在现场配备防毒面具。根据以上分析及地区成桩经验,建议采用冲孔灌注桩或旋挖成孔灌注桩,以3-2层中风化粉砂岩为桩基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应不小于1倍桩径。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为充分利用桩端土承载力,宜采用大直径灌注桩。若选用冲抓(旋挖)成孔灌注桩,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第5.2.2条及第5.3.9条有关规定确定,初步设计时,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公式计算: QUK= uqsikli+rfrkApqsik、fr

32、k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Ap桩底端横截面面积(m2)u桩身周边长度(m)li第i层岩土的厚度(m)r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取0.95估算假设桩径为800mm及1000mm,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1倍桩径,则计算结果见表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 表3位 置冲抓成孔灌注桩持力层孔径桩长(m)UK(KN)Ra(KN)Z14-2800mm11300015001000mm1147002350注:、桩长按自然地面起算、侧摩阻力未计算及杂填土的负摩阻力未计算;2、孔底沉渣应50mm;3、承载力未考虑桩身砼强度;4、Ra= QUK /K(K=2)式中:Ra单桩

33、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5、上述为单桩承载力估算值,最终应通过桩基静载荷试验现场测定为准,必要时可通过桩径比或扩底方法增加承载能力。4 成桩可能性分析及成桩注意事项根据当地桩基础施工经验,采用冲孔或旋挖成孔灌注桩成桩无问题,但设计施工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 根据本场地层情况及当地施工经验等,本场地旋挖钻成孔灌注桩对基岩以上的松散土层应采用钢护筒护壁。护筒埋设应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 旋挖钻机施工时,应保证机械稳定、安全作业,必要时可在场地辅设能保证其安全行走和操作的钢板或垫层(路基板)。 成孔前和每次提出钻斗时,应检查钻斗和钻杆连接销子、钻

34、斗门连接销子以及钢丝绳的状况,并应清除钻斗上的渣土。 旋挖钻机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钻斗倒出的土距桩孔口的最小距离应大于6m,并应及时清除。 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时,应采用清孔钻头进行清孔,孔底沉渣厚度不应大于50mm。(2) 冲击成孔灌注桩的施工 冲击成孔灌注桩孔口应设置护筒, 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200,护筒应按JGJ94-2008规范6.3.5条设置。 桩孔应采取钢护筒或泥浆护壁。采用钢护筒护壁时护筒应护至中风化岩;采用泥浆护壁时,泥浆的制备、使用和处理应符合JGJ94-2008规范6.3.16.3.3条的规定。 冲击成孔质量、排渣、清孔等的控制应符合JGJ94-2008规范6.3.136.

35、3.17条的规定。(3) 场地粉砂岩为软质岩,暴露地表后易风化,受水浸泡后易软化,成孔后经验槽确认桩端进入持力层设计深度及清底符合设计要求后,应按设计要求及时浇灌混凝土。(4) 报告估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是初步估算的结果、桩基工程施工宜先打试验桩,进行承载力检验,以准确确定单桩承载力,必要时根据试验结果作适当调整。桩基施工结束后,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桩身质量、桩端持力层及承载力检验。5 桩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1)本工程采用冲孔或旋挖成孔灌注桩,成孔时如采取泥浆护壁,应对废弃的泥浆、渣进行处理,不得污染环境,基桩施工后应及时对泥浆池进行处理。(2)如桩基施工需降低地下水位时,降水对环境无不良

36、影响。(3)施工期间应注意控制噪声、粉尘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 结论与建议1 经勘察查明,在勘探范围和深度内未见不良地质作用,也未见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好,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 2 岩土层的总体特点是:岩土层种类较简单,可划分为4层,地基分布稳定,属同一地貌单元与同一工程地质单元,故属均匀地基。3 本场地特殊性岩土为4-1层强风化粉砂岩。4 场地所处区域的地震特点是强度低、震级小、频率低。根据地震台站的历史统计及近期观测资料,本区历史地震震级均小于4级。据区域地质资料,勘察场地所在区域稳定性良好。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GB18306-

37、2001),本场地所在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值为0.05g,本场地属非抗震设防区,建筑抗震设计可按有关要求执行。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2、1.0.3及3.1.2条规定。5根据拟建物特征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本场地内浅部虽有稳定的良好持力层,建议不宜采用天然地基方案, 应以4-2层中风化粉砂岩作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建议采用桩基础。在桩基持力层以4-2层中风化粉砂岩为持力层时,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应小于1倍桩径。6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基岩孔隙潜水,采取合理的降水措施后,地下水对基础设计及施工无不良影响;场地环境类型属于III类,本场地及周

38、围未发现污染源。根据区域水文资料及地区多年建筑经验可判定:受环境类型影响,地下水和浅层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受地层渗透性影响(B类),地下水和浅层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的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中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7、施工时通知有关人员检验。附件:工程施工现场应急预案及安全保证措施一、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作为首要任务。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在本项目部领导统一组织下,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39、。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依照行业安全生产法规,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4、预防为主,防止结合原则。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坚持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重点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常态下风险评估、应急准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演练等项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二、编制目的1、应急预案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企业、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突发性灾害,如触电事故、泥石流灾害、火灾、环境破坏等。2、应急预案是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应急预案应以完善的预防

40、措施为基础,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3、应急预案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人员伤害为第一目的,同时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4、应急预案应结合实际,措施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5、应急预案应经常检查修订,以保证先进科学的防灾、减灾设备和措施被采用。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机构为加强安全领导,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管理,项目部成立应急预案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常务副经理、安全总监、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环保部安全员、各施工队专职安全员、施工队队长为组员,负责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重、特大事故

41、的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指挥,对施工现场突发性情况进行技术、资金和设备支持,在施工现场发生重特大事故时以最快的时间达到现场,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风险事故级别,负责分部和有关地方管理部门、组织、机构联络和报告事故情况,制定抢险救援的方案措施,领导现场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确定紧急状态的解除,协助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在上级和有关地方部门进入的情况下,参与制定抢险救援方案措施,做好应急抢险救援配合工作。四、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1、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后,施工现场应急处理措施一般规定 当发生事故时,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或专项安全负责人,并应马上组织人力现场抢救伤害者,根据伤情需要,协助医务人员运送伤者到医院或拨打“120”,请求协助抢救。 1.1事故发生后,各级人员应保镇静及冷静,切实负起本身责任,主动控制局面。要有组织、有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