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版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201212_第1页
暨南大学版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201212_第2页
暨南大学版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201212_第3页
暨南大学版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201212_第4页
暨南大学版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2012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一、概念题(15道每天)1、劳动:劳动力的支出,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生产耗费。即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有目的性的活动。2、劳动对象:人们把劳动力加工于其上的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3、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指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件。4、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5、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6、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也叫经济关系。7、自然经济:建立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仅仅是为

2、了满足劳动者和劳动者单位生存需要的经济形式,也叫自给自足经济。8、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9、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10、使用价值: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11、价值: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12、交换价值:要有能同别的商品相交换的属性。13、具体劳动: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14、抽象劳动: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又称一般劳动。15、个别劳动时间:个别生产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

3、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7、劳动生产率: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18、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一般人都能进行的劳动19、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20、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等贵金属。21、相对价值形式:主动将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作为等价物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的形式。22、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形式23、简单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24、扩大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与它相交换的商品上25、一般价

4、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26、价值尺度:货币充当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的职能27、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28、价格标准: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29、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30、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32、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规律33、纸币:是指以纸张为币材印制而成一定形状、标明一定面额的货币,它也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34、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的职能。35、支付手段: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

5、、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36、世界货币:金银超出一国范围,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职能37、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38、通货紧缩:由于流通中纸币供应不足,流通量下降导致单位纸币价值符号升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 39、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40、纸币流通规律:纸币发行量取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规律41、信用:是指一种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是定期的以偿还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转让运动。42、商业信用:指以赊账的方式出

6、售商品或劳务时,买卖双方互相提供的信用。43、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货币所有者以贷款形式提供给职能资本的信用。44、国家信用:国家作为债务人的借贷活动,实质是国家举债45、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贷款活动。46、企业信用: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筹集资金而形成的47、资本:是商品、货币的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48、劳动力商品:指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成为商品49、剩余价值:由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50、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的过程中借助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改变它原有的价值量

7、。51、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新价值,使原有的价值发生了变化,产生价值增值。52、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表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53、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54、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55、超额剩余价值: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56、资本主义工资:其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付给工人的工资,也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

8、价格。57、计时工资;按工人的劳动时间的长短来支付的工资58、计件工资:按工人所生产的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来支付的工资59、名义工资:货币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数量60、实际工资: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得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61、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62、简单再生产:维持原有的规模的再生产63、扩大再生产:扩大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64、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65、资本积聚: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66、资本集中:通过在竞争中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或者通过若干资本联合成股份公司的办法67、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能反映技术

9、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c:v)68、资本技术构成: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比例取决于生产技术水平69、资本价值构成: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并有一定的比例关系。70、相对人口过剩: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从而形成了相对过剩人口,产生大批工人失业71、产业资本:投放在物质生产部门,如工业、农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资本72、资本循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阶段,并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值,然后又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过程73、货币资本: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74、生产资本: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10、75、商品资本: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76、资本周转:资本这种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77、周转时间:资本循环一个周期所费的时间78、周转速度:资本在一定时间内的周转次数79、劳动时间:80、生产时间:产业资本处于生产领域的时间81、流通时间:包括生产要素的采购时间和商品的销售时间82、固定资本: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83、流动资本: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以劳动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84、有形损耗:指机器、厂房、设备等固定资本在物质形式上的损耗,物质磨损85、无形损耗:机器设备等在有效使用期间由于技术进步和造成的价值上的损失,精神磨损86、折旧:对固定资本价

11、值转移量的计算和从商品销售收入中回收这部分价值的过程87、折旧率:折旧费和固定资本原价值的比率88、预付资本总周转:预付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89、年剩余价值率:资本在一年中剥削的剩余价值总量 90、成本价格:为生产商品耗费的资本 91、利润:当人们把剩余价值在观念上当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形态92、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93、 平均利润率:是指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利润率94、 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各部门按平均利润率分别获得的利润95、 生产价格:由商品的成本价格(K)和平均利润(P)构成的价值,商品的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96、

12、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97、 商业利润:是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98、 生产性流通费用:与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如商品的分类包装费、保管费和运输费。99、 纯粹流通费用:商品的价值形式变化引起的费用,如用于商业簿记、邮资、通信、广告及商业职工的工资等100、 借贷资本: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101、 利息:在获得平均后把其中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使用资本的代价付给借贷资本102、 利息率:一定时期利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率103、 银行利润:银行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减去经营银行业务的费用104、 级差

13、地租:与土地生产条件差别相联系的地租。105、 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106、 级差地租I: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位置不同造成生产率差异而形成的超额利润。107、 级差地租II:连续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108、 地租:农业资本家为了取得土地的使用权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109、 土地价格:土地可以提供的地租收入的资本化110、 垄断: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结成联盟,以控制和操纵一定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111、 垄断价格:垄断组织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依靠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产品价格1

14、12、 垄断低价:即垄断组织在购买和倾销商品时所制订的低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113、 垄断高价:既垄断组织在出售商品时所制订的高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114、 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115、 卡特尔: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分市场、规定商品产量和商品价格等方面达成协议的一种组织形式116、 辛迪加: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订立共同销售产品和购买原材料的协定而形成的同盟组织117、 托拉斯: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为了控制商品生产、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范围,以获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的企业组

15、织118、 康采恩:财团,在金融上以某个最大资本家集团为核心,由不同经济部门的多种企业或企业集团所组成的庞大的垄断组织。11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120、 按劳分配: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121、 按生产要素分配:商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各种因素,如劳动、土地和资本。122、 市场:狭义: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或地点;广义:市场是商品或劳务交换关系的总和123、 市场机制:市场内各种构成要素(如供给、需求、价格、利率、竞争等)之间相互依存、

16、相互制约,互相协调的运动机理124、 市场体系: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类市场的总和,是商品交换关系中由各类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市场所组成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125、 直接融资:资金供给双方直接进行资金的借贷或有价证券买卖的融资活动,其信用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短期债券、可转让定期存单等126、 间接融资:以金融机构为媒介而进行的融资活动,信用工具有长期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127、 公共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128、 外部经济:也称为外在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129、 外部不经济: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的一个人或厂

17、商无法补偿的成本130、 信息不对称: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131、 企业:从事生产、流通,以营利为目的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经济实体132、 产权: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133、 企业制度:主要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134、 业主制企业:由业主一人出资兴办,完全由业主个人所有、经营和控制的企业。又称个人独资企业135、 合伙制企业: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共同监督和管理、共同分担风险、共同分享剩余的企业形式136、 有限责任公司:由两个以上的有限责任股东所组成的公司137、 股份有限公司:由较多有限责任股东组成、通过公开认购股票,且以

18、股票面值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公众公司138、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财产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139、 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是指市场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处于信息劣势的委托方与处于信息优势的代理方,相互博弈达成的合同法律关系。140、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141、 国民生产总值: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国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142、 国内生产净值:一国在一年内的

19、国内生产总值减去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本(折旧费)所得的净增值143、 国民收入: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用于生产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的总和144、 社会总供给: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向社会提供的用于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品及劳务的总量145、 社会总需求: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支付能力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愿意且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146、 宏观经济调控: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147、 消费需求: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需求和欲望148、 投资需求: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增加额之和149、 宏观经济失衡:总供给结构与

20、总需求结构严重不一致的情况或状态150、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151、 经济手段: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应用经济政策,按照经济利益原则,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手段152、 法律手段:国家通过经济立法、经济司法和经济仲裁,来确立、规范和保护经济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为关系,以及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手段153、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财政收支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产出水平,使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经济政策手段154、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配合国家政府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应用各种货币

21、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从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格局的经济政策手段。二、思考题(7道每天)1、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52、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方面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生产决定交换。分配、消费,交换、分配、消费也对生产起着积极的反作用。 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P7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什么?对象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5、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在生产时,必须有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

22、结合才能进行生产过程。在生产开始前,生产资料的归谁所有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果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则会产生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生产出来的产品则由资本家自由分配。如果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公共所有,则会产生劳动者相互合作的关系,产品由代表劳动者利益的公共机构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上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的社会性质。6、 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缺少任何一样,物品都不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价值的存在是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基础。统一性: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

23、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也就不能成为商品 2)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只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生产的产品,也就没有价值,不能成为商品。 3)有些物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不经过交换,也就不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矛盾性: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交换的尺度、标准。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一切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归于买方或卖方一方同时所有,只能分别归于买方或卖方。 7、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24、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于不同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决定性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8、 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因素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商品是劳动过程生产出来的。1)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3)商品之所以有二因素,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此二重属性。9、 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和变动的?1)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产品的劳动时间,但不是由生产产品的个别劳动

25、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自发形成的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的,在相同时间内,复杂劳动会比简单劳动创造出多倍的价值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1)劳动生产率是指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二是生产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2)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经济和技术因素:其一是劳动熟练程度,劳动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

26、越高;其二是科学的发展程度,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其三是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等能力;其四是生产资料的数量是否充足、充分利用;其五是自然条件,包括对自然资源和自然力的利用程度。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10、什么是价格与价值在量上的背离,这种背离是如何产生的?1)价格与价值在量上的背离,即价格与价值量的不一致,是指商品交换不仅仅反映价值,以价值为基础,而且要通过商品和货币的交换量的比例相对表现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从而反映供求关系,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的规定性,决定了价格与价值量有可能发生不一致,因而价格形式本身就包含着价格与

27、价值量不一致的可能性。2)实际上,价格与价值量经常不一致。供求关系使价格常常偏离价值,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供小于求,价格高于价值。它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与价值量的不一致,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并不是价格形式的缺点,反而是价值规律的正常实现形式。1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价值规律是如何实现自己的要求的?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实现要求: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2、 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分配社会劳动。在任何社会中,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合理分配社会劳动

28、,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各个部门,以满足社会需要就成为人们的头等大事。但在商品经济中,经济决策是分散进行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生产,如何生产都是由每个商品生产者自己决定的。每个生产者对于社会需求的数量、种类无法预知,此时,社会资源的配置只能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来实现。具体来说,商品生产者依照价格的涨跌作出决策,当某类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时,生产者就竞相投入资源生产、从中获利,该部门必然扩张,而当某类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时,商品生产者获利减少,甚至赔本,部分生产者退出生产,该部门的规模缩小。价值规律对资源配置的自发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破坏性,如事后调节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等。第二,自发

29、推动创新,优胜劣汰,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如果某个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本部门的平均水平,它的个别劳动时间则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又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出卖,则该生产者就会获得比别人更高的收入,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相反,如果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该生产者就会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甚至可能倒闭破产。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生产者竞相进行创新,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不断推动社会生产的进步。在激烈的竞争中,落后的生产者遭到淘汰,原先属于他们掌握的生产资源将转移到高效率的生产者手中,整个社会的资源

30、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可见,价值规律在激励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可能产生落后者被淘汰,生产者两级分化的结果。13、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本质是什么?货币的产生: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14、 如何理解“金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在货币产生以前,自然界中就已经有了金和银的存在,所以不能认为金银是天然的货币。但由于金和银的体积小、价值大、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和便于贮藏等自然属性,使其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一旦商品交换自发发展出现一般等价物,经实践检验,一般等价物必然固定在金银

31、商品上,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15、 货币有哪些职能? (要了解区分这些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16、 货币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17、 纸币流通规律及其基础是什么?(看货币流通规律和通货膨胀紧缩之间的关系)纸币流通规律是指纸币的发行量由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发行量决定的,基础是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当纸币发行量不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时,纸币流通就反映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当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时,它们所代表的价值或社会劳动就会变小,货币就会贬值。在货币贬值的条件下,同等价值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32、。通货紧缩:当纸币的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时,纸币面额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因此而增加,造成纸币升值和物价水平的下降。18、 什么是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工具和特点是什么?商业信用是指以赊账的方式出售商品或劳务时,买卖双方相互提供的信用。工具是商业票据。特点:一、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商品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二、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赊购商品的是从事商品生产或流通的职能资本,而提供商业信用的也是掌管商品的职能资本。三、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状况。在社会再生产周期的繁荣或高涨阶段,生产和流通的规模扩大,以

33、商品信用出售的商品也增多,而在危机阶段,生产和流通的规模缩小,商业信用也相应地陷入萎缩。19、 什么是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相比银行信用有那些特点?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货币所有者以贷款形式提供给职能资本的信用。特点:一、银行能够把社会上各种闲置的资本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因此,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二、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商品资本,而是货币资本。银行信用对于企业来说,属于间接融资。三、银行信用可能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这是由于银行信用既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限制,也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可以投向任何部门。20、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

34、本的前提?(1 )货币要转化资本,就必须带来剩余价值,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产生的,但它的产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资本家必须在流通领域购买到特殊商品-劳动力。(3)劳动力商品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就是劳动,雇佣者的劳动不能创造出大于自身劳动力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劳动力商品给资本家带来了剩余价值,货币就转化为资本了。21、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的产生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1)流通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2 )离开流通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流通之外生产者之间不相互联系,一定的劳动形成一定的价值,在次之外不

35、会有增值。(3)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在流通过程这实现。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劳动力商品和其他生产资料要从流通中购得,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要在流通中销售。2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是商品生产过程。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一方面是个人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和注意生产资料旧价值的劳动过程。这一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另一方面又是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2)价值增值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工作日分为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在必要

36、劳动时间内,工人创造的价值补偿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这只是价值形成过程。工人抽象劳动形成的新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值过程。价值增值过程是在价值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3)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价值增值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4)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23、比较说明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及其生产方法。 (1)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区别在于: 绝对剩余价值是靠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用这种方法

37、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情况下,通过提高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超额剩余价值是在个别企业率先提高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但仍然按照社会价值出售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三种剩余价值的联系在于: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剥削剩余劳动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相对剩余价值也是以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反过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并不排斥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还可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

38、产提供新的可能。因为在提高生产率提高以后,工作日还能够延长,甚至由于技术的改进使劳动力延长工作时间的生理界限拓宽,从而有可能使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进行。 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也是依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形成的途径或方式;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结果。因为相对剩余价值正是在各个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形成的。个别企业首先提高生产率,能够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在竞争中生产率普遍得到提高后,个别企业的生产条件变成为一般生产条件,其个别价值已等于社会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消失了,但部门的所有企业都能够获得相对

39、剩余价值。24、马克思怎样说明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工资对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掩盖?马克思指出:1)资本是带来价值增殖的价值。资本是以物为媒介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是一个历史的范畴。2)劳动力一天劳动所创造出来的新价值包括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和为资本所占有的剩余价值两部分,而雇佣工人只得到其中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但在现实中,工资这一范畴却把资本占有剩余价值的事实掩盖了。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一天的工资;劳动一个月、付给一个月的工资;或者按照生产的合格产品件数付给工资。这样,似乎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偿劳动,好像工资就是工人劳动的价格。3)其实,在资本家同工人的买卖关系中,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

40、不是劳动。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工人得到的只是他出卖的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由于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就消灭了工作日划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痕迹,全部劳动表现为必要劳动时间或有酬劳动,从而掩盖了剥削关系。25、简述述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关系及其趋势。1)名义工资:货币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数量,实际工资: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得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越高,反之亦然。3)但两者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

41、至提高,而实际工资可能降低。这是因为实际工资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名义工资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物价的高低。如果名义工资不变,物价水平上涨,或者名义工资的增长速度赶不上物价的增长速度,实际工资就会降低。26、什么是资本积累?为什么说企业进行资本积累有其客观必然性?1)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2)一、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的本性,这种绝对的致富欲是无止境和无限制的。对剩余价值的追逐,是推动资本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抑制的内在冲动。二、竞争的外部强制支配着每个资本,迫使他们不断积累,扩大再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27、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

42、中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一、资本积累表现为资本产生了“增量”,因为资本积累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从而增加了去昂社会资本的总量;而资本集中则是社会资本存量的调整与重组。二、资本积累受到剩余价值量绝对增长的限制,因而增长缓慢;而资本集中通过兼并或联合中小资本则可以在短时间内使企业规模迅速膨胀。联系:一、资本积累越多,越能增强大资本竞争的力量,促使其加速资本集中,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资本积累水平决定着资本集中的能力。二、资本集中速度的加快反过来又会促进资本积累的发展。因为,集中起来的资本规模扩大,便越有条件进行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从而获得巨额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利润的增加可以促进资本积累,从而在一个

43、更高的水平上进行资本积累。28、 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加含义)29、 产业资本的循环要经过哪些阶段?与这些阶段相适应的资本形式和职能是什么?购买阶段、 职能: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物质条件生产阶段、 职能:生产剩余价值销售阶段 职能:实现剩余价值30、 产业资本循环保持连续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1、 资本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如果所有资本仅以某一种职能形式存在,循环就必然中断。这就要吧资本按照一定比例分成三部分,使他们同时处在三种职能形式上,各自执行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职能2、 资本循环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即产业资本的各个部分要依次经

44、过三个阶段,相应转换三种职能形式,不停地进行循环运动。而任何一个阶段发生停滞,都会引起整个循环的中断和混乱。31、 生产资本有哪两种划分?简述两种生产资本划分的区别?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别:一、划分的根据不同,前者的根据是生产资本的各部分价值转移的不同方式;后者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二、划分的内容不同。固定资本是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不变资本是以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流动资本是以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以购买到的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三、划分的目的不同,前一种划分是为了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

45、生产的影响;后者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32、 简述固定资本的磨损和补偿。物质磨损:1)由于固定资本的使用本身引起的磨损,如机器的使用频率越高、强度越大、年限越长,损耗程度就越大。2)由于自然力作用引起的磨损,如机器设备上的零件锈蚀、木料的腐朽等。精神磨损:1)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生产同样机器设备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从而使原有的机器设备发生贬值。2)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出质量更高、效率更好的机器设备,引起原有机器设备的贬值。补偿:把固定资本进行折旧,按照一定的折旧率收取折旧费,在固定资本使用期限结束后,用于购买固定资本。 33、预付总资本的周转是怎样计算的?固定资

46、本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34、 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所占的比例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35、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是什么? P5136、什么是利润率?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P5337、什么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为什么不能否定价值规律?答:生产价格:商品价格的转化形式,有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不能否定价值规律:(1)从个别生产部门看,资本家得到的平均利润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应定相等,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得到的平均利润总额和整个工人阶级

47、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2)从个别生产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商品的价值并不一定相等,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价格总额与商品的价值总额是相等的。(3)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行成的,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是有价值变动引起的。38、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答: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不同部门之间充分竞争的结果。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不同,各部门的利润率不同,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围绕争夺有利投资场所而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是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高的部门,资本转移会引起各部门生产规模的变化,进而引起产品的供求关系以及产品价格相应变化,使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

48、于一致,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就是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39、简述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的内在联系。 平均利润率是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平均利润率形成同一过程的二重结果。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都以平均利润率形成为前提,生产价格又以平均利润为前提。 三者是一种逻辑递进的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40、 价值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41、商业利润的来源和获得的途径是什么?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获得的途径是通过商品的购买价格低于

49、销售价格实现的,反映的是商业资本家无偿占有店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的剥削关系。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商业资本获得的商业利润归全社会公共所有,所以反映的是不同部门劳动者分工、交易和合作关系。42、 什么是商业流通费用?它是如何补偿的?商业流通费用是在流通领域内为流通服务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性流通费用。对于它的补偿,从现象上看,是通过商品售卖价格的加价来补偿;从源泉上看,只能来源于剩余价值,即从剩余价值的扣除中得到补偿。43、为什么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答:利息从本质上讲就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交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

50、价值。它体现着职能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一般只能获得平均利润。所以利息率只有低于平均利润,职能资本家才会通过借款来经营产业或商业。如果利息等于或高于平均利润,职能资本家借款经营就无利可图或得不偿失,也就不会借入资本。但利息的最低限不能等于零,否则就没有人借出货币资本。在最高限和最低限之间,其高低由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来决定。因此,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43、 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利息率的上限不等于平均利润率?一是平均利润率的高低;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因为利息率只是平均利润率的一部分。44、试述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形成的原

51、因、条件与源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土地优劣不同(即质量差异),由此而产生不同等级土地之间的个别生产价格的差异。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土地的有限性导致了土地的经营垄断。 级差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农业中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1)一般说来,由于土地经营的垄断,妨碍了农业竞争,所以其技术装备要落后于工业,因此农业中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那么与工业相比,同量资本就可推动更多的活劳动,在剩余价值率一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剩余价值就更大。所以,农产品的价值就高于社会生产价格。如果农产品能按价值出售,因价值高于生产价格而产生的超额

52、利润便可形成绝对地租。(1)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同量资本在农业中可以推动更多的活劳动,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量就高于工业部门,农业产品的价值便会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农产品按照价值出售,因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的超额利润,便形成绝对地租。 3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由于农业中存在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因而碍着其他部门的资本自由转入农业部门,所以农业部门的剩余价值不参加利润的平均化过程。这样,农产品就不能够按照社会生产价格出售,而是按照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于是

53、,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或者说剩余价值高于平均利润的余额而形成的超额利润,就有可能保留在农业部门,转化为绝对地租,被土地所有者占有。 4绝对地租的源泉:形成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它是来自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45、 简述级差地租的两种形式。级差地租:是指并列地投在不同土地上的资本由于肥沃程度和位置不同造成生产率差异而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是指连续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46、 土地价格是怎样决定的? 答:由土地数量的大小和银行利息率的高低决定。(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47、 为什么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一

54、、首先,生产日益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生产集中,大企业主导生产和流通的时代的到来,社会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手中这使得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有可能超越单个企业组织的局限,在一个产业部门或若干个相关产业部门之间进行更高层次的组织协调。其次,生产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生产集中,使资本主义企业规模扩大,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涨。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产品及企业形象在公众中有一定地位,这对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自由竞争受到限制,逐步形成少数大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二、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为了避免过度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灾难性后果,必然寻求某种妥协,达

55、成垄断协定。48、 试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第一,私人垄断资本生产盲目扩大与社会需求相对减少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频繁暴发。资产阶级国家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干预作为一只“看得见的手”显得越来越必要 。第二,随着新技术革命逐步推进,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转换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不平衡日益严重,衰退产业逐步退出和落后地区的发展亟待资本投入。但私人垄断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与这种客观需要尖锐对立,需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出面协调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第三,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巨额资本用于发展公共基础设施,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共同条件。但是,公共基础设施生产与供给中

56、明显的“外部性”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动机存在尖锐对立,公共基础设投资巨额资本需求与私人垄断资本积累的有限性也存在着矛盾,从而需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增大投资。第四,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科学研究也逐步社会化了。这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属性也构成了尖锐的矛盾,需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化科学研究进行组织协调和增加投入。4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是什么?形式:第一,国有垄断资本,即由资产阶级国家直接经营与掌握的资本。第二,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其组织形式是国私合营的股份公司 。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即以私人垄断资本为主体,而国家垄断资本参与调节的结合方

57、式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替代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而是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国家日 益与垄断资本相结合,并在这种结合的基础上,国家作为“总资本家”,为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利润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这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50、为什么垄断组织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垄断价格?P715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依据是什么?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5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架是什么?框架:规范的市场主体,现代化的市场体系,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53、 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1) 市场机制不能有效供给公共品2) 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3) 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克服垄断的弊病4) 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必然造成收入差距的扩大5) 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6) 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可能导致宏观经济总量失衡54、 什么是公共产品?它有什么特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