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20年夏蝗防治总结与秋蝗防治打算_第1页
市2020年夏蝗防治总结与秋蝗防治打算_第2页
市2020年夏蝗防治总结与秋蝗防治打算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最好的资料送给最好的你市2020年夏蝗防治总结与秋蝗防治打算 当前秋蝗防治工作开展在即,为进一步做好秋蝗防治工作,我们总结了夏蝗防治工作中的一些措施和做法,结合秋蝗当前发生情况,对今后秋蝗防治工作做了一下初步打算。 一、夏蝗发生情况 东亚飞蝗夏蝗基本中等发生,沿黄低洼地带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2万亩,达标面积8.5万亩,防治面积8.5万亩。受综合因素的影响,今年东亚飞蝗中等发生,沿蝗低洼局部偏重发生。 5月10日东亚飞蝗夏蝗蝗蝻开始陆续出土,出土始期为5月17日(出土20%)比去年晚5天左右,出土高峰期为5月23-25日,三龄高峰期6月15-18日,发生面积和程度轻于去年,夏蝗发生面积12

2、万亩,达防治指标面积8.5万亩,其中每平方米0.20.4头4万亩,0.51.0头6.8万亩,1.13头1.5万亩,3.16.0头0.2万亩,6.0-10.0头0.05万亩,最高蝗片每平方米超过15头,面积50亩。平均密度为每平方米0.58头,高密度蝗区为平阴沿黄低洼地带。 二、夏蝗发生特点 夏蝗发生特点:一是出土偏晚,出土不整齐。由于今年春季气温偏低,直到5月上旬温度才开始有所回升,气温起伏大,蝗蝻出土不整齐,出土偏晚,比历年晚7-9天左右;二是总体中等发生,但发生程度轻于去年。发生面积、达标面积、最高密度均低于去年。其中,发生面积比去年下降了2万亩,达到防治指标面积比去年减少2万亩。最高密度

3、与去年持平,但面积低于去年。 三、夏蝗发生原因分析 1、去年秋残蝗面积较前几年偏小、基数低,冬季越冬死亡率接近历年。去年秋残蝗面积7万亩,比上年减少1万亩。其中每亩1030头(150450头/公顷)的面积3.8万亩,每亩30100头(4511500头/公顷)面积3万亩,每亩100头(1500头/公顷)以上的面积0.2万亩,均低于上年。春季挖卵调查,越冬死亡率12.2。 2、今年春季降水略偏多,气温偏低。这些都不利于蝗卵的发育进度和孵化。 3、蝗蝻出土时期比较长,比较分散。5月4日始见蝗蝻出土,5月23日才达出土高峰期; 4、环境条件不利于蝗虫大发生。近两年东部沿海蝗区闲置多年的撂荒地得到开发利

4、用,破坏了蝗虫的滋生环境。 5、连年的防治压低了虫源基数。连年进行大面积综合防治,有效地降低了虫源基数,遏制了蝗虫大发生的势头。另外,生态治理已见成效。这些均影响了蝗虫的滋生环境,有效地抑制了蝗虫的发生。 四、夏蝗防治工作中主要措施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农业系统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狠抓防治,较好地控制了夏蝗危害,基本实现了应急防控目标。针对今年东亚飞蝗平稳发生的实际,克服麻痹思想,及时下发防蝗方案,严格落实防蝗资金、物资以及人员,最终确保了东亚飞蝗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1、领导重视。蝗虫防治工作于6月16日初步展开。6月20日,防蝗指挥部在长清召开夏蝗

5、飞机防治协调会,6月2028日蝗区灭蝗工作全面顺利展开。尤其是在防治期间市农业局站领导坚持在蝗虫防治现场指挥协调,确保防蝗工作顺利进行。 2、组织健全,汇报及时。市、县都成立了防蝗指挥机构,明确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市级防蝗指挥部负责防蝗工作的组织和全面协调,各蝗区县(区)防蝗机构负责本辖区的地面防治,组织防治专业队,实施统一防治等各项工作,各级植保部门负责蝗情监测和蝗区定位等工作。在防蝗过程中,加强部门协作,落实责任制,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确保防蝗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严格报告制度,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蝗情及防治进度一天一报,重大蝗情随时报,确保蝗情监测和信息传递工作准

6、确及时到位。 3、监测准确是科学治蝗的前提。虽然今年东亚飞蝗发生呈逐年偏轻的趋势,但查蝗、治蝗人员戒骄戒躁,克服麻痹思想,坚持第一线的蝗情发生调查。今年自四月份开始,各蝗区就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踏查、全面监测、准确(gps)定位,准确掌握蝗虫发生动态,了解今年蝗情发生特点,分析发生原因,为科学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4、措施得力,方案合理。5月25日下发xx年蝗虫灾害防治方案,提出继续贯彻“狠治夏蝗,控制秋蝗”的方针,坚持“重点围剿高密度蝗片,地面防治中低密度蝗虫发生区域,切实加大生物防治力度”的防治策略,采取“地面防治为主,地方统一组织专业队防治”的组织方式,有序开展了夏蝗防治工作。 5、防治方

7、法科学,防蝗资金、物资及时落实到位。今年东亚飞蝗发生程度较历年偏轻,但为了巩固近年来的防治成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在防治上我们采取以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地面防治为主、专业队集中防治与群众分散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在化学应防治的基础上切实加大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力度。真正做到科学治蝗、生态控蝗,确保灭蝗工作的顺利完成。在今年的防蝗工作中,我们继续加大了防治的科技含量,做到科学治蝗、生态控蝗。 五、夏蝗防治成效 防蝗指挥部立足于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克服麻痹思想,戒骄戒躁,在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基础上,分类指导开展防治,特别是为了保护生态加大了生物防治力度。在蝗

8、虫除治战役中,蝗区共投入蝗虫防治资金150万元(其中市级投入20万元,县乡投入50万元,农民投入80万元。共组织应急防治专业队10个,投入防治用药3.0吨,机动喷雾器1000部,手动喷雾器10000部,车辆50辆次,动用查蝗人员200人,治蝗人员1500人,培训人次3000人次。共完成飞蝗防治面积8万亩,生物防治0.5万亩,蝗虫生态控制10万亩。经检验,东亚飞蝗夏秋蝗防治效果均达到95以上。 六、秋蝗当前发生情况 夏残蝗8万亩,其中6-10的2.5万亩,10-30的4万亩,30-100的1.5万亩,平均18头每亩,最高45头,夏蝗卵盛期出现在7月12日前后。当前夏季雨水偏多,黄河水位上涨,适宜

9、产卵地块减少,近期查卵0.2-0.4平方米的3.00万亩,0.5-1.0平方米的4.50万亩,1.0-3.0平方米的1.50万亩;7月底8月初为出土盛期,出土期间我市蝗区普降大雨,对出土有不利影响,当前出土蝗蝻65%为一龄,25%为2龄蝗蝻,出土不整齐,预计秋蝗发生发生8万亩,达标6万亩,发生程度2级,主要集中在长清平阴沿黄区域,秋蝗三龄盛将出现在8月12-15日,防治适期在8月15日至8月20日。 七、今后秋蝗防治打算 1、加强蝗情监测与汇报 要求各蝗区普遍于8月10日前开展1次拉网式普查,掌握秋蝗发生动态、发生密度与分布,及时将蝗情向领导汇报,要求各地均开通了治蝗传真电话与值班制度,确保信息传递通畅,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2、加强治蝗领导、及时组织开展防治 组织人员检查秋蝗防治资金与物资的到位情况,动员部署防治工作,确保防治工作的统一、有序。要求各蝗区针对秋蝗发生密度与分布情况,因地制宜,结合其它病虫防治开展兼治,有效压低基数;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