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模式朱传耿_第1页
论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模式朱传耿_第2页
论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模式朱传耿_第3页
论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模式朱传耿_第4页
论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模式朱传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模式朱传耿* 本文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子课题(D1-002-3)的相关研究成果,是博士学位论文跨国公司空间组织研究的部分内容。衷心感谢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顾朝林教授的悉心指导。朱传耿(徐州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跨国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既是其组织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也是其空间组织由据点到网络、由国内到国外的过程。按照总部与海外分支机构的运作机制,首次将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模式区分为3种类型,即内聚式空间组织模式、扩张式空间组织模式和全球网络式空间组织模式。海尔集团的跨国空间组织属于内聚式

2、空间组织模式;通用电气公司在中国的空间组织属于扩张式空间组织模式。关键词: 跨国公司;空间组织;模式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patterns o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ZHU Chuan-geng(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Jiangsu, China)Abstract: The growth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s that its evolvemen

3、t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is from simplexes to complex, from low-class to advanced one, also the process of from nodes to networks, from home to abroad of its internal structures. According to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headquarters and their abroad branches, three

4、types of internal spatial patterns are firstly distinguished, that is, the inward, the disperse and the global networked patterns. And by exemplification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types, the inward and disperse patterns are respectively explained.Key word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pat

5、ial organization; patterns跨国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既是其组织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也是其空间组织由据点到网络、由国内到国外的过程。如果说组织结构是跨国公司的物质内容,那么就可以说空间组织是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载体”。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是指跨国公司诸组织成分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所形成的空间组合。我国对公司(或企业)空间组织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取得一些很有价值的成果。河南大学李小建、国家计划委员会费洪平、华东师范大学杜德斌等是这方面的代表123。跨国公司发展与演化的不同阶段,其空间组织具有不同的形态与特征。一、跨国公司空间组织模式的

6、类型跨国公司与一般企业相比,其本质是“跨国”生产与经营,所以揭示公司总部与海外分支机构之间的空间关系,就成为跨国公司空间组织研究的重要内容。按照总部与海外分支机构的运作机制,可以将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模式区分为3种类型(图1),即内聚式空间组织模式、扩张式空间组织模式和全球网络式空间组织模式。(一)内聚式空间组织模式海外分支机构只与总部直接发生联系,总部与海外分支机构之间的空间关系实际上呈现一一对应的单点内聚状态;或者以总部的系列产品为龙头、核心,众多的原材料、零配件、原器件等海外子公司与其相配套,形成多层次的配套网络的单核内聚式空间组织。但是,海外分支机构之间很少存在业务往来,公司的管理职能和

7、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总部。这种空间组织模式与跨国公司初期发展阶段相对应。我国的一些跨国公司(如海尔公司等)因跨国生产与经营刚刚起步,也基本属于此种类型。 内聚式 B5 B4 B1 B2 B3 H Q扩散式 B5B4 B1 B2 B3 H Q 全球网络式 B5 B4 B1 B2 B3 H Q RB 图 例HQ 跨国公司总部(公司)B 海外子公司RB 地区总部(公司)这种类型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模式,其海外分支机构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其优点是:总部能够对海外分支机构进行有效的控制,当海外分支机构在生产和经营等方面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并有效地得到总部的指导。其弊端是:由于海外分支机构自主权相对较小,所以不

8、能很好地适应当地化要求,不利于有效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图1 跨国公司空间组织模式(二)扩张式空间组织模式总部只负责对海外分支机构进行财务监督,并从宏观上对海外分支机构的投资资产进行管理,与海外分支机构运作有关的大部分决策权下放给当地分支机构,属于海外分支机构拥有相当独立权的松散的空间组织模式,体现跨国公司空间急剧扩张的特征,与跨国公司中期发展阶段相对应。欧美的新兴跨国公司多属于此类。该类型跨国公司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海外分支机构的自主权,很好地适应当地化需要,并有效地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其弊端是:随着海外分支机构数目增多,海外产业领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公司经营资源显得过于分散,在小规模市场的重

9、复投资将导致经营资源的浪费,阻碍公司资源整体效应的充分发挥,因而也就不利于公司全球竞争优势的确立。(三)全球网络式空间组织模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浪潮席卷全球,发展中国家对改革开放有着强烈的渴求。新的经营背景,要求跨国公司既要追求经营的当地化,更要追求全球化。也就是说,跨国公司既要适应海内外区域市场的特殊性,又要在全球尺度上对公司的生产、销售、R&D活动进行统一管理,以适应市场全球化的要求。显然,“内聚式”和“扩散式”空间组织模式均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出区域市场与全球化市场的结合点,由此便产生了地区总公司(分部)制度。近年来与全球

10、化相伴而生的地区经济一体化(如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等),进一步加速了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及其空间组织的革新步伐。地区总部(公司)作为公司总部和分散在世界各国的海外子公司之间的中间组织形态,在跨国公司的全球网络体系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方面,跨国公司以地区总部为单位制订地区性公司战略,紧紧围绕地区内经营资源的相互利用有效地组织地区内经营资源的合理流动,构筑地区性空间组织;另一方面,还要将这些以地区总部为主体的地区性空间组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公司的区际性空间组织。地区性空间组织和区际性空间组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形成跨国公司全球网络式空间组织模式,该模式具有网络化、均衡化、多核心等特点。这种空间组

11、织模式与跨国公司发展的成熟阶段相对应。世界500强中的许多跨国公司均已建立起了该类型的空间组织。二、实证研究(一)海尔集团的跨国空间组织中国海尔公司的前身是青岛市东风电机厂,1984年的东风厂,市场萎缩,资不抵债。张瑞敏任厂长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海尔以其严格的管理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先后通过美国UL、德国VDE、GS、加拿大CSA、澳大利亚SAA、中东SSA、欧共体TUV、日本S-Mark等10多项认证,取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产品已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进入国际市场最早、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的家电企业集团,其中海尔电冰箱是亚洲出

12、口德国的第1名、海尔洗衣机是中国出口日本第1名、海尔空调器是中国出口欧盟第1名。海尔的快速扩张得到了国际企业界的认可,如美国家电杂志1998年将海尔评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德国的西门子(Siemens)、美国的通用电气(GE)排在海尔之后。海尔的跨国扩张不仅体现在出口方面,还表现在海外设立分厂(公司)和建立海外信息站、设计分部等方面4。1.海尔集团海外分厂的空间组织海尔集团的海外投资不断扩大,新的生产基地不断设立。1996年2月,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建立了海尔在海外的第一家以生产电冰箱为主的合资生产企业海尔莎保罗有限公司(PT. HaierSapporoIndonesia),1997年6月

13、,组建了菲律宾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1997年8月,组建了马来西亚海尔工业(亚细安)有限公司,1997年11月,组建了南斯拉夫海尔空调生产厂,1999年2月,组建了海尔中东有限公司,1999年9月组建了海尔赛彼得(伊朗)有限公司,2000年,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和非洲的北非设立生产基地(图2)。HQ 海尔总部B 海尔海外分厂 美国 中东 南斯拉夫 马来西亚 菲律宾 B 印度尼西亚 B B B B H Q 伊朗 B B B 北非图2 海尔集团海外分厂的空间组织资料来源:根据孙健、纪建悦、王福新(2001)中“跨国经营”部分的内容绘制。从发展过程角度看,海尔集团海外分厂的空间组织具有如下特点:

14、(1)总的来看,海尔的海外工厂主要受海尔总部控制,属于内聚式空间组织模式,这与海尔跨国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关,其海外设厂毕竟从20世纪90年代的后期才开始起步。 (2)从实际出发,海尔选择东南亚国家、中东国家作为其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东南亚地区为经济发展较为活跃、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优先投资该地区,是开拓海外市场的关键,也可以为实施全球扩张战略积累经验。(3)东南亚地区华侨聚集,在最初的当地化发展方面,内生的动力大,外生的阻力小。(4)海外工厂实行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海外厂的竞争力。(5)为了提升海外工厂的当地化水平,注重生产、设计与营销的配套。譬如,2000年,海尔开始在美国设厂,在南卡罗来纳

15、州设立了生产基地,在波士顿设立设计中心,在纽约设立研究中心,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布局。(6)虽然海尔的海外扩张起步晚,但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目标是“实现国际化的海尔”,即以世界市场作为海尔的发展空间。海尔确定了3个三分之一的战略:三分之一的产品国内生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的产品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的产品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从海外生产角度看,海尔的目标是在目前世界上较有影响力的10个经济共同体中(北美洲2个、南美洲2个、中美洲1个、亚洲2个、欧洲2个、非洲1个),每个共同体选点布局一个工厂。2.海尔集团海外信息站和设计分部的空间组织为了把握世界市场的最新动态,包括技术动态和当地的市场需求信息,海尔

16、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10个信息站(包括香港、东京、里昂、洛杉矶、纽约、阿姆斯特丹、汉城、蒙特利尔、悉尼、台北等)(图3),进行信息的搜集和反馈活动。这些信息站直接接受海尔总部的领导,将搜集到的相关信息提供给海尔总部的信息部。从这个角度看,海尔的海外信息站和设计分部,与海尔总部之间的空间组织模式也属于内聚式。HQ 海尔总部I 海尔海外信息站 纽约 悉尼洛杉矶 东京 香港 I 阿姆斯特丹 I、R I、R I 里昂 I、R I 汉城 蒙特利尔 I、R 台北R 海尔设计分部 硅谷 I、R R 悉尼 I I H Q除了信息站外,海尔集团还分别在洛杉矶、阿姆斯特丹、东京、里昂、蒙特利尔和美国的“硅谷”建

17、立了6个海外设计分部(图3)。海外设计分部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海尔总部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的产品。图3 海尔集团海外信息站和设计分部的空间组织资料来源:根据孙健、纪建悦、王福新(2001)中“跨国经营”部分的内容绘制。 海尔集团的海外信息站和设计分部虽然数量不多,但空间分布较为广泛,分别配置在亚洲、欧洲、美洲、澳洲。这些分布广泛的信息站和设计分部在提升海尔的海外竞争力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通用电气公司在中国的空间组织1.通用电气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早在1910年,通用电气公司(GE)就开始同中国发展贸易,是在中国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外国公司之一。1925年,GE买下了慎昌洋行(And

18、erson/Meyer Trading Company),在中国提供进口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维修服务。1929年,GE投资创办了上海电力公司,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外国投资企业。1979年,GE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建贸易关系。1994年,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GE China Co., Ltd.)成立。迄今为止,GE所有的业务集团都已在中国开展业务。GE在中国建立了近30家合资或独资企业,总投资近15亿美元5。2.通用电气公司(GE)在中国的空间组织 通用电气公司,作为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其在世界的空间组织已具备“全球网络式”特征。但就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的发展来看,又具有“扩张式”的特征。

19、但GE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从一个角度“折射”出GE的中期发展特点。1994年GE在上海成立的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是GE在中国开展项目的投资者,并为GE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和分支机构提供服务,它相当于GE在中国地区范围内总公司(地区分部)。以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为依托,采用“扩张式”的运作机制,在中国范围内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建立了近30个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其中上海14个(含GE中国有限公司和GE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北京3个、广州3个、大连2个、无锡2个、厦门2个、四川广汉1个(图4),这些子公司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呈现出“以上海为核心,向全国辐射的扩张式空间组织模式”。GE(中国)有限公司GE

20、中国研究开发中心GE(中国)子公司大连北京上海厦门无锡广汉广州图4 通用电气公司(GE)在中国的空间组织资料来源:根据http:/www.ge-为了给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实现公司的当地化,2000年6月GE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在漕河泾高科技园正式成立并开始运作。GE中国研究开发中心的目标是要建立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研究和开发机构,以利用当地的科学和技术优势,为GE业务集团在中国及全球的发展服务。为什么GE中国研究与开发中心定位上海呢?首先,上海是我国科技文化中心,智力资源非常丰富。其次,由于更靠近当地的业务部门及客户(GE在上海的分公司及其他分支机构约占全中国总数的

21、1/2),中心可以提供更加快速、及时的技术支持。作为一个低成本的技术服务提供者,中心可以降低公司的研究开发成本。中心也将发挥关键作用,加强业务部门之间在技术与研究领域进行最佳做法的交流与沟通。 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GE把上海作为其在中国事业发展的重点?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 (1)早在上个世纪的初期,GE就在上海发展自己的事业,因此,GE与上海之间具有悠久的交往历史,积累了与上海企业和上海人打交道的经验。(2)1990年国家做出了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决策,上海的外商投资环境尤其是软环境进一步改善,这是1994年GE在上海设立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的重要原因。 (3)GE在全球的业务覆盖

22、面广。上海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大,二、三产业的行业结构齐全,市场容量大,可以为GE的综合经营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三、若干对策与建议(一)加强研究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网络:从“宏观、中观(产业和区域)”入手进行研究的路径转向从“微观(公司)”入手进行研究的路径长期以来,我国地理学者、经济学者倾向于从全国、区域与产业的角度致力于宏观尺度和中观尺度的空间布局规律研究,而忽视在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观单元,即公司(企业)的研究。20世纪60-90年代,由于深受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的影响,对空间组织与空间布局的研究一直存在着2种路径: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

23、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从宏观、中观(产业和区域)入手进行研究的路径;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从微观(公司)入手进行研究的路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浪潮席卷全球,这一变化促使公司在更大的空间范围甚至全球空间范围内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导致了跨国公司的空前活跃。揭示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特征,对丰富经济布局与经济区位理论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同时对科学引导国外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和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二)科学确定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模式:要根据公司空间组织变化的阶段性规律,不失时机地推进我国企业的跨国扩张海尔集团跨国经营的成功经验,就在于它能够从跨国发展初级阶段以及海尔的实际出发,选择了内聚式空间组织模式。同时,根据海外分厂同海外信息站和设计分部的不同特点,又确定了不同的空间配置模式,即选择东南亚国家、中东国家作为其海外分厂建设的重点,是空间相对集中的模式;对海外信息站和设计分部的空间配置,虽然数量不多,但空间分布广泛,是相对分散的模式。在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