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对梅尧臣诗歌接受_第1页
黄庭坚对梅尧臣诗歌接受_第2页
黄庭坚对梅尧臣诗歌接受_第3页
黄庭坚对梅尧臣诗歌接受_第4页
黄庭坚对梅尧臣诗歌接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庭坚对梅尧臣诗歌的接受摘要:黄庭坚是宋代梅尧臣诗歌接收史上的重要一环。他是宋代诗人的代表人物,把宋诗 推向了发展的高峰。 黄庭坚诗歌崇学尚典, 注重对历代前贤诗歌的博采与融通。就本朝诗人而言,他对梅尧臣诗歌的接受尤为明显。无论是诗歌取材,还是写法技巧,乃至审美趋向都深受梅尧臣的影响。可以说,黄诗承袭着许多梅诗的因子,诸多方便都是沿着梅诗的特性顺 延发展的。关键词:黄庭坚梅尧臣接受 宋诗宋诗至苏轼而大放异彩,已无争议。苏轼用他那超乎常人的想像力和如万斛泉涌般不择 地而出,行乎所当行、止乎不得不止的天赋才情和奔逸绝尘、挥洒自如的万端笔力,打破了唐诗追求情景交融的惯性,破除了兴象交融的传统范式,充

2、分发挥了宋诗的特色,把宋诗发 展推向了顶峰。然,如从对后世特别是宋代诗坛的影响力来看,苏轼却没有出其门下的黄庭坚深刻。如果说,苏轼的主要作用在于破”的话,那么黄庭坚则在于 立”。相对于前者,后者的作用是建立了宋诗创作的合规范性,给后来学林进入诗歌这一神圣的艺术殿堂以一种有门径可寻的喜悦。黄庭坚作为被尊为宋诗坛上活动长达二百多年并一直影响到清末同光体的江西诗派的 开山鼻祖,最终定格了独具风貌的宋诗创作范式。其实,黄氏是在沿着梅尧臣开拓的宋诗道路上前行的,他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梅诗的影响。一、黄庭坚对梅尧臣的批评。黄庭坚对尧臣批评语句虽不多,但赞许的态度却很明朗,关注的角度也很显明。跋雷太简梅圣

3、俞诗云:“余闻雷太简才气高迈,观此诗信如所闻也。梅圣俞与余家妇有连,尝悉见其平生诗。如此篇是得意处,其用字稳实,句法刻厉而有和气,它人无此功也。”梅尧臣与黄庭坚的关系,据元陆友研北杂志云:谢景初师厚,希深之子,诗极高。豫章黄鲁直娶其女,而师厚之姑归梅圣俞。其渊源所以从来远矣。”山谷娶谢师厚女,而谢师厚又是梅尧臣的内侄。山谷所云与余妇家有连”当是不假。材料中,黄氏曰 句法刻厉而有和气”,即是赞美梅尧臣注重炼字、炼意和讲究句法。通过锻炼而达到诗境的浑然与圆 熟,从而构成一种圆润的风格美。另外,在梅圣俞赠欧阳晦夫诗中又云:“余三十年前钦慕圣俞诗句之高妙,未及识面而圣俞下世。二十年前官于汝州叶县,闻欧

4、阳君学诗于圣俞,又得赠行诗,而叶人能诵其诗。欧阳君已行,又不及识。元祐已巳庚午,乃见欧阳君于京师用圣俞之律作诗歌数千篇,今世虽已不尚,而晦夫自信确然。”可见,庭坚对圣俞倾慕之心实存已久,早已把他当作诗歌创作的楷范。诗句之高妙”不仅指出了用字之妙、 炼字之精、句法之稳,也点明了经过锤炼后呈现的一种圆润神韵与浑 熟气格相融的境界。我们可以看出,黄庭坚对梅诗的批评和关注主要侧重于艺术技巧及风貌 等方面。山谷的批评对尧臣来说, 反应了他的艺术成功; 对批评者来说,揭示了自己的审美追求。 他的赞扬并非完全出于对长辈敬重的溢美夸浮之语。评价确实符合实际。尧臣作诗十分注重锻炼,吴曾能改斋漫录 著述须待老载:

5、“前辈未尝敢自夸大。宋景文公尝谓:余于为文,似蘧瑗。瑗年五十,知四十九年非;余年六十,始知五十九年非。其庶几至道乎?又曰:余每见旧所作文章,憎之必欲烧弃。梅尧臣曰:公之文进矣,仆之为诗亦然。1(P232)张鎡诗学规范也载:“梅圣俞尝云:诗句义理虽通,语浅俗而可笑者,亦其病也,如赠渔父云:“眼前不见市朝事,耳畔惟闻风水声。”说者云:“患肝肾风。”又“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本谓诗之好句难得,而说者云:“此是人家失却猫儿”,闻者以为笑。”2(P7520)尧臣强调语句的精确,注意句眼的锤炼,他力戒词语的俗气、直白与靡弱,寻求一种气格的刚健和言意的浑合。 炼字的目的在于达意, 意图通过准确的字句把心中

6、之意恰到好处的 表达出来。 所炼者在于事与象,并非仅于文字,而事与象包含主观情感”3 (P191 )。尧臣不是玩弄文字的工巧,而是在意”的领涉下,寻求形式的工整。他主张意到为先,曰:“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到者,斯为善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三载:王直方诗话云:“或有称咏松云: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者,一僧在坐曰:未若云影乱铺地,涛声寒在空。”或以语圣俞。圣俞曰:“言简而意不遗,当以僧语为优。”意”是文章的统帅,炼字必先有意。也可以说,炼字实上亦是炼意。刘禹锡所云的片言可以明百意”即是此意。透过上述的种种材料可知,尧臣主张锤炼并不代表提倡形式主义, 而是强调

7、言与意的统一,即炼字与炼意的结合。试看春寒诗: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蝶寒”、亚树”二联最妙。不妨先看颈联,前一句亚树青帘动”写风。 亚”通 压”,压着树的风把青帘吹得飘摇乱动,可知风势之猛;后一句写雨,依”,说明云层很低。片雨低压着山,雨说到就到,可见雨势之急。压”、依”是谓句中字眼,境象生动、传神写韵全靠此二字。再看颔联,笔法更为精彩。作者刻画了天气的寒冷而引起的自然界微小事物的反应 变化,描摹细致。两句对仗工整,声律和谐,后一句更是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花朵绽放 写成 开心”,新颖工巧,又见语句锤炼之精。我们再联系诗

8、歌创作背景。作品写与庆历六年,也包含了作者的反思。纪旳评此两句时说: 中地。尧臣的作品很好的做到了言意的统一 不虚。这类高妙”的诗句俯拾即是:燕迎风翅健,马踏雾泥开。近城尘土多,乱尔烟霞趣。石花广袖轻,梅蕊新粧絜。横江百马怒,卷海万鼙嚣。云归垂衣缨,泉落响环珮。而在前一年间,由于顽固势力的排挤,新派人物范仲淹、富弼,尹洙受贬,欧阳修遭诬告, 贬为滁州知府。作品写了蝶、花这类新生事物遭受的摧残,实际上是社会现实的投射,其中托意深微,妙无痕迹,真诗人之笔 ”可谓一语语言工巧而又意境深远。黄庭坚说其高妙”实属(集英殿赐百官以雨放)(送怀贤上人归隐静兼寄达观禅师)(上元夜雪有感)(送韩文饶寺丞宰萧心)

9、(寄题杭州戴秀才息心亭)夕阳花敛似欲病,飞鸟不惊乌帽郎。(寄题杭州广公法喜堂)语句清谈不失精巧,隽永又有韵味。由此看来,宋人许彦周评价梅诗云字字精练”是有定道理的。二、黄庭坚对梅诗的创作继承。宋代诗学是在唐诗的余韵中拉开序幕的。无论是晚唐体,还是白体,抑或是 脍炙人口 ”的西昆体,他们都只是唐音的余响。满腹才学的宋人自不甘亦步亦趋,他们急切要求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创造有别于唐音”的 宋调”以欧、梅为代表的庆历诗人一方面批判华艳的西昆体,一方面不断探寻着宋诗发展的道路。梅尧臣是这时期最专心致力于诗歌创作的诗人。这位本朝以诗名家自公始 ”2的作家对宋诗发展的贡献远超于同时的欧阳修,苏舜钦,石曼卿等

10、人。生在唐人后,开辟真难为。宋人想在诗歌上有所突破是何等难事!但既是难事,又是幸事。他们要变 唐音”为宋调”路子大致有二条:一是着力于诗歌题材范围和思想内容的拓 展。二是侧重于艺术手法和语言技巧的变革。梅尧臣首先在这两方面进行探索。诗人以安取唐季二三子”的态度广泛学习前人,如阮籍、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孟郊等均是其 汲取的对象。他的学习不是照样的模仿,而是化为己用,融会百家而自成新面。诚如西方美学家苏珊朗格所说的:艺术家是这样一种人,他向人们固有的关于体验的 观念挑战,或者向人们提供关于体验的其他信息,并对体验做出其他的解释。艺术家会说: 对于这种体验存在着这样的陈腐观念,或者那样的误传;

11、现在我来告诉你们体验的本来面 目,或者,我来告诉你们观察它的另一种方法。这就是现在艺术继续通过文体上的一系列快速变化而发展的原因。因为某些知觉手段或方式似已日渐枯竭。一旦它们为太多的人所了解,为太多的人所实践,便产生出要用另一种方式来观察事物的要求。但是没有一种方式能基本上现实地适合任何有关艺术的定义”4(P402)。的确,宋人需要在创作题材上独辟蹊径。开山祖师”梅尧臣选择了在平常生活中挖掘素材。他对生活保持了警惕的态度,把入诗的对象扩大到了周围一切领域,使得无事不可入诗。创作过程中,秉持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理念,开辟了宋诗好奇求新的道路。他的近体追求精巧有味,古体吸取以文为诗的特点同时又 好

12、发议论。语言上,注重工巧,强调锻炼,平易的前提下常用健峭的笔力,使得诗风平淡又健朗。总之,宋诗务新好奇,平淡拙朴的基调是由他奠定的。近人邵堂说诗格欧梅变体新,都官冲淡见天真。一从坡谷搴旗帜,宗派千秋少替人。”正说明了尧臣在宋诗风貌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过,他毕竟还处在探寻阶段,其中仍有些许唐人余味。宋诗的风格也只是初显端倪, 且没有被完全认识。这就需要后学进一步改善和巩固。这些宋诗的基本特征,在欧、苏等大家诗中固然如同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但由于他们在文学方面的多方面才能与成就乃至其诗歌本身内容丰富性与风格的多样化一定程度地被冲淡或掩盖了 这恰恰成为黄庭坚得以以全部精力把握发挥这一典型

13、形式的契机。”5(P420)黄庭坚的出现是文学的偶然也是必然。他也义不容辞地挑起了完善风貌的重 担。继尧臣之后,山谷更深一步地探索着诗歌形式上的变革。他要求建立一套严密、完美的程式化了的结构,如极其重视诗歌的字法、句法,强调锻炼。1炼字:王直方诗话记述有:山谷与余诗云:“百叶湘桃苦恼人”又云“欲作短歌凭阿素,丁宁夸与落花风”。气侯改“苦恼”作“触拔”改“歌”作“章改“丁宁”作“缓歌”(P342)盖 触拔”较 苦恼”更符合诗人当时的心境。而短章”和 缓歌”比原词显得更加的含蓄。字法关键在于字眼,一语之工可以百意。山谷跋高子勉诗有云:高子勉作诗以老杜为标准,用一事如军中之令,置一字如关门之键”。跋

14、欧阳元老诗亦云:子勉作唐律五言数十韵,用事稳贴,置字有力 ”。荆南签判向和卿用予六言见惠次韵奉酬四首也曰:覆却万方无准,安排一字有神 ” 置一字” 安排一字均是说字眼。洪驹父诗话云:山谷至庐山,与群僧围炉,因举生公讲堂诗末云“一方明月可中庭”,一僧率云:“何不曰一方明月满中庭山谷笑而去。7(P426)惠洪冷斋夜话有段材料曰:造语之工,至于荆公,东坡、山谷,尽在今之变。荆公曰:“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瞑与黄昏”又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阀送青来”。东坡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 高烧银烛照红妆”。又曰:“我携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山谷曰:“此皆谓之句中眼,学者不知此 妙语,韵终不胜。”8可见

15、,字眼的精妙、置字的稳切可以使诗歌步入传神的境界。2、句法:黄氏明确提出了句法之学,自是一家工夫 ”的观点。潜溪诗眼有载:句法之学,自是一家工夫。昔尝问山谷:“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山谷云:“不如千岩无人万壑静,十步回头五步坐” 9 ( P214)刘勰云: 失人之立言,因字以生句,积句以成章,积章而成篇。”(文心雕龙 章句)句法实际包含着字法,是后者的进一步发展。山谷的句法包括锻炼字眼,要求造语之 工,但又忌讳裸露和嚣张。以工”为起点,又以 简易而大巧出焉”为旨归,以无法之法,自然流畅为定准。在王观复书之二说:“但熟观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诗歌,便得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

16、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无斧凿痕,乃为佳耳。平淡而山高水深”也说明了他句法艺术以气格神韵为宗旨,要体现一种清丽俊逸的淡雅的美,如其云: 句法俊逸清新,词源广大精神。建安才六七子,开元数两三人” 所寄吉州旧句,并得见诸贤和篇,皆清丽有句法,读之屡叹。”(答秦少章帖)。另外,说尧臣句法的 和气”也是这种追求的反应。黄庭坚不是形式主义的追慕者。言语、句式的巧妙是为更好表意,作文当以意为先。王直方诗话曰:“陈无己言:山谷最爱介甫“抉与度阳焰,窈窕一川花”,谓包含数个意。庭坚在与徐师川书曰:“所寄诗,正忙时,读数过,辞皆尔雅,意皆有所属。 ”在答何静翁又曰:“所寄诗,醇淡而有句法,所论史事,不随世许可

17、,取明于已者而已。论古人,语约而意深,文章之法度,盖当如此。”语约而意深不能不说是山谷诗法的核心观点,这与尧臣的 意语新工”是何等的相似!黄庭坚作诗遍取百家,更是把陶、杜奉为圭臬。但他并不局促于此,远溯诗、骚,近至 当代诸贤均是其取法的对象。北宋前期,诗歌流于浅俗,或伤于华靡,随后的庆历诗人成功实现了诗文改革,把宋诗推向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这时期不乏优秀名家。然,或才高而法度不严,或因豪迈而流于粗放。后起的苏轼更是凭借他的才气任意驰骋。无疑,尧臣对精炼形式的追求和诗风趋于平淡的意念最与黄庭坚心意相契。黄庭坚以 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态度向前人学习借鉴。 他明确提出了规摹前人的主张: 作文字须摹

18、古人,百工之技,亦无有不法而成者”(论作诗文)。并指导后进说到:闲居熟读左传、国语、楚辞、庄周、韩非著书,欲下笔先体古人致意曲折处,久乃 能自铸伟辞,虽屈、宋不能起此步骤也”(跋自画枯木道人赋后)。这里,庭坚揭橥了文学艺术创作的一条根本规律一一积累和借鉴是迈向创新的必然过程。拾遗句中有眼,彭泽意在无弦 ”(黄庭坚赠高子勉四首之三)毫无疑问,百家之中 陶、杜是庭坚心中最高的典范。如果说他们是对庭坚影响最深的人的话;那么,梅尧臣则是宋人中对其影响最深的人。如果说,在寻求精进的艺术形式方面,尧臣对黄庭坚的影响更多 地体现了一种间接性的话;那么,以下几个方面则直接反映了梅诗对黄氏创作的影响。1、以俗为

19、雅、以故为新”的审美趋向:此原话最早由尧臣提出。据苕溪渔隐诗话 引后山诗话云:闽士有好诗者,不用陈语常谈,写投梅圣俞。答书曰:子诗诚工,但未能以故为新,以俗为雅 10( P314)以俗为雅”即开拓诗的题材,发现常人认为凡庸事 物中的美。 以故为新”是用新的笔法描绘旧物,挖掘其中新的亮点。遣词立意,务求胜人, 不作凡近庸易之笔。 梅尧臣写作把目光大量地投入细事琐物,甚至把许多前人不曾入诗的事物作为刻画的对象,如苍蝇、虱子,蚊虫、蟋蟀等等。他力戒陈言,自铸伟辞。诗中比喻常 常别出心裁但又不失恰当, 令人意料不及却又觉得切合实际。事实上这正是诗人在艺术上的探新求变。诗人以此对抗西昆, 同时也试图挣脱

20、唐诗的笼罩。诗歌生活化是宋人对诗歌的创新。尧臣尚奇崇新的美学观和创新的手法,苏、黄极为认可,特别是黄氏。其曰:盖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如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簇;如甘蝇飞卫之射,此诗人之奇也。 (再次韵杨明叔)遇变而出奇,因难二见巧。”(胡宗元诗集序)他的诗歌如戏咏暖足瓶等立意奇创。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嫁作荡子妇, 寒机泣到明。绿琴蛛网遍,絃绝不成声。想见鸱夷子,江湖万里情。”把诗之美用女色形容,比喻不落俗套。可见,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美学观已完全融入了诗人内心。2、次韵诗的写作。次韵之作,源于唱和之风。胡震亨唐音癸签说:和诗用来诗之韵曰用韵,依来诗之韵尽押之

21、不必以次曰依韵,并以其先后而次之曰次韵。 盛唐人和诗不和韵,晚唐人至有次韵者 至大历中,李端、卢纶野寺病居酬谢答,始有次韵。后元白二公 次韵益多,皮陆则更胜矣。”赵翼则进一步补充说到:次韵实自元白始,依次押韵,前后不差,此古所未有也”5。(笔者按,赵氏说更确,此诗体实当发轫于元白。)庆历年间,唱和风潮再度兴起。次韵诗创作最多的当是欧阳修和梅尧臣,尤以梅更胜。 可以说,是尧臣拉开了宋代次韵诗创作的序幕。随后的苏轼和黄庭坚变本加厉,大倡其风, 把此种样式发展到极致。山谷的次韵诗明显受到了尧臣的启发,其曰:寝膳安宜,试更追韵作二颂。此亦曩时得之圣俞、 东坡之斧斤耳。欲知文章夺其关键而自爲主,出其无穷

22、如此 也。”明确表明了步武圣俞的意图。毫无疑问,这段话也显现了黄山谷对梅尧臣才华的钦 佩。次韵诗常遇变而出奇,因难以见巧,多押险韵,有呈才竞艺之嫌;且不免亦多牵强凑合 之处。但这却是才高之人展示才华的平台。功力深厚者自觉轻车熟路, 毫无拘束,反复尝试,屡作不爽。可以说,次韵一诗至欧梅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后至苏黄又是一个里程碑。最后,需要提及的是,黄庭坚对那些逃避现实, 否定文学的社会作用的创作手法是反对 的。他反复强调: 文章不经世,风期南山露。”(寄晁元忠十首其十)文章功用不济世,何异丝窠缀露珠。”(戏呈孔毅父)又对杜甫 虽在流落颠沛,未尝一日不在本朝忠义精神的大加褒扬,这些都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例证。只不过,他反对那种怨邻骂座之为。其云: 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庭,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其人忠信笃敬,抱道 而居,与世乖逢,遇物悲喜,同床而不察,并世而不闻,情之所不能勘,因发于呻吟调笑之 声,胸次释然,而闻者亦有所劝勉,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