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 绪论一、填空:1、人工制冷温度范围的划分为:环境温度 153.35 为普通冷冻; 153.35-268.92为低温冷冻; -268.92接近 0k 为超低温冷冻。2、人工制冷的方法包括(相变制冷)(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几种。3、蒸汽制冷包括(单级压缩蒸气制冷) (两级压缩蒸气制冷)(复叠式制冷循环)三种。二、名词解释:人工制冷 ;制冷;制冷循环;热泵循环;制冷装置;制冷剂。1.人工制冷:用人工的方法,利用一定的机器设备,借助于消耗一定的能量不断将热量由低温物体转移给高温 物体的连续过程。2.制冷 :从低于环境温度的空间或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称
2、为制冷。3.制冷循环: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热力过程总称为制冷循环4.热泵循环:从环境介质中吸收热量,并将其转移给高于环境温度的加热对象的过程。5.制冷装置:制冷机与消耗能量的设备结合在一起。6.制冷剂:制冷机使用的工作介质。三、问答: 制冷原理与设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制冷原理的主要内容:1.从热力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制冷循环的理论和应用;2.介绍制冷剂、载冷剂及润滑油等的性质及应用。3.介绍制冷机器、换热器、各种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作用、型号表示等。第一章 制冷的热力学基础一、填空:1、lp-h 图上有 _压强_、_温度_、 _比焓_、 _比熵_、 _干度_、比体积 _六个
3、状态参数。2、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压缩机 _、_蒸发器 _、_节流阀、 _冷凝器 _几大件组成。3、一个最简单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由_绝热压缩、 _等压吸热 _、_等压放热 _、 _绝热节流 _几个过程组成。4、在制冷技术范围内常用的制冷方法有_相变制冷 _、_气体绝热膨胀制冷 _、 _气体涡流制冷 _、_热电制冷 _几种。5、气体膨胀有 _ _高压气体经膨胀机膨胀 _、_气体经节流阀膨胀 _、 _绝热放气制冷 三种形式。6、实际气体节流会产生零效应 _、热效应 _、冷效应 _三种效应。制冷是应用气体节流的 _冷 _效应。理想气体节 流后温度 _不变 _。二、名词解释: 相变制冷
4、;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制冷系数;热力完善度;热力系数; 洛伦兹循环;逆向卡诺循环;1.相变制冷:利用液体在低温下的蒸发过程或固体在低温下的融化或升华过程从被冷却的物体吸取热量以制取 冷量。2.气体绝热膨胀制冷:高压气体经绝热膨胀以达到低温,并利用膨胀后的气体在低压下的复热过程来制冷 3气体涡流制冷:高压气体经涡流管膨胀后即可分离为热、冷两股气流,利用冷气流的复热过程即可制冷。4.热电制冷:令直流电通过半导体热电堆,即可在一段产生冷效应,在另一端产生热效应。5 制冷系数:消耗单位功所获得的制冷量的值,称为制冷系数。 =q。/w。6. 热力完善度: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与工作于相
5、同温度范围内的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之比。其值恒小于1。7.热力系数:获得的制冷量与消耗的热量之比。用 0 表示8.洛仑兹循环:在热源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两个和热源之间无温差的热交换过程及两个等熵过程组成的逆向 可逆循环是消耗功最小的循环,即制冷系数最高的循环。答:所以洛伦兹循环的制冷系数等于一个以放热平均温度Tm 和9.逆向卡诺循环:当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变时,具有两个可逆的等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的绝热过程组成 的逆向循环,称为逆向卡诺循环三、问答:1、分析高低温热源温度变化对逆向卡诺循环制冷系数的影响。答:制冷系数与低温热源的温度成正比,与高低温热源的温差成反比。当高低温热源的温度一定时
6、,制 冷系数为定值。制冷系数与制冷剂的性质无关。2、比较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的异同。答:制冷系数与热力完善度的异同:1.两者同为衡量制冷循环经济性的指标;2.两者定义不同。制冷系数为制冷循环总的制冷量与所消耗的总功之比。 热力完善度为实际循环的制冷系数与工作于相同温度范围内的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之比。3.两者的作用不同。制冷系数只能用于衡量两个工作于相同温度范围内的制冷循环的经济性,热力完善度可用 于衡量两个工作于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制冷循环的经济性。4.两者的数值不同。制冷系数一般大于1,热力完善度恒小于 1。3、热泵循环与制冷循环有哪些区别?答:热泵循环与制冷循环的区别:1.两者的目的不同。
7、热泵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温(制热) ,也就是着眼于放热至高温热源;制冷机的目的是 为了获得低温(制冷) ,也就是着眼于从低温热源吸热。2.两者的工作温区往往有所不同。由于两者的目的不同,热泵是将环境作为低温热源,而制冷机是将环境 作为高温热源。对于同一环境温度来说,热泵的工作温区明显高于制冷机。4、洛伦兹循环的制冷系数如何表示?答:Ta、 T0 之间的逆向以吸热平均温度 TO 为高低温热源的逆向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5、分析热能驱动的制冷循环的热效率。卡诺循环制冷机的制冷系数与工作在TH、 Ta之间的正卡诺循环的热效率的乘积,由于后者小于1,因此: 0 总是小于 0。第二章 制冷剂、载冷剂及润滑油
8、一、填空:1、氟里昂制冷剂的分子通式为 _,命名规则是 R _ 。2、按照氟里昂的分子组成,氟里昂制冷剂可分为(氯氟烃) 、(氢氯氟烃)、(氢氟烃)三类。其中对大气臭氧层 的破坏作用最大。3、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是 R7(该无机物分子量的整数部分)。4、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命名规则是R4()。共沸混合制冷剂的命名规则是 R5 ()。5、制冷剂的安全性通常用(毒性)和(可燃性)表示,其安全分类共分为(6)个等级。6、几种常用制冷剂的正常蒸发温度分别为:R717 ts=-33.3_R12ts=-29.8; R22ts=-40.76; R718ts=100; R13 ts=-81.4; R502 ts
9、=-45.4; R507 ts=-46.77、几种常用制冷剂与油的溶解性分别为:R717(几乎不溶解);R12(完全互溶);R22 (部分溶解);R11_易溶与矿物油 _;R13_不溶于矿物油 _; R502(82以上与矿物油有较好的溶解性 ); R410A (不能与矿物油互 溶 ); R407C(不能与矿物油互溶 );R507(能容于聚酯类润滑油 )。8、润滑油按照其制造工艺可分为 (天然矿物油 )、 (人工合成油 ) 两类。二、名词解释:1、氟里昂制冷剂 :饱和烃类的卤族衍生物。2、共沸混合制冷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制冷剂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具有共同的沸点一类制冷剂。3、非共沸混合制冷
10、剂的露点、泡点;润滑油的絮凝点:三、问答:1、为下列制冷剂命名:(1)CCI2F2 :R12(2)CO2 :R744(3)C2H6 :R170(4)NH3 :R717(5)CBrF3 :R13(6)CHCIF 2 :R22(7)CH4 :R50(8)C2H4 :R150(9)H2O :R718 (10)C3H6R2702、对制冷剂的要求有哪几方面?答: 1、热力学性质方面( 1)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要有合适的压力和压力比。即:PO1at, PK 不要过大。( 2)q0 和 qv 要大。(3)w 和 wv (单位容积功)小,循环效率高。(4)t 排不要太高,以免润滑油粘度降低、结焦及制冷剂分解。2
11、、迁移性质方面(1)粘度及密度要小,可使流动阻力减小,制冷剂流量减小。( 2)热导率 3、物理化学性质方面(1)无毒,不燃烧,不爆炸,使用安全。( 2)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经得起蒸发和冷凝的循环变化,不变质,不与油发生反应,不腐蚀,高温下不 分解。(3)对大气环境无破坏作用,即不破坏臭氧层,无温室效应。4、其它 原料来源充足,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要大,可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减小换热面积。3、简述对制冷剂热力学方面的要求。o qoToTH TaqHTa ToTH( 1)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要有合适的压力和压力比。即:PO1at, PK 不要过大。( 2)q0 和 qv 要大。(3)w 和
12、 wv (单位容积功)小,循环效率高。(4)t 排不要太高,以免润滑油粘度降低、结焦及制冷剂分解。4、简述对制冷剂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要求。(1)无毒,不燃烧,不爆炸,使用安全。( 2)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经得起蒸发和冷凝的循环变化,不变质,不与油发生反应,不腐蚀,高温下不 分解。(3)对大气环境无破坏作用,即不破坏臭氧层,无温室效应。5、简述氨制冷剂的性质。1)、热力参数t 临=133.0; t 凝=-77.9 ;ts=-33.3 。温度和压力范围适中。1at下, r=23343KJ/Kmol=1373KJ/Kg ;qv 标=2161KJ/m32)、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13、当氨蒸汽在空气中的容积浓度达到(0.50.6) %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即可中毒。3)、有一定的燃烧性和爆炸性。空气中的容积浓度达到( 1114) %时,即可点燃;达到( 1625) %时,可引起爆炸。 要求车间内工作区域氨蒸汽的浓度不大于 0.02mg/L 。4)、能以任意比例与水相互溶解。但其含水量不得超过0.2% 。5)、与油溶解度很小。6)、氨对钢、铁不起腐蚀作用,但当含有水分时,会腐蚀锌、铜、青铜及其它铜合金,磷青铜除外。7)、不影响臭氧层,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容易获得。6、简述氟里昂制冷剂的共同性质。1)同种烃类的衍生物分子式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越少,其燃烧性和爆炸性越小;含氯原
14、子的个数越少,其毒性 及腐蚀性越小。2)、腐蚀性 与水作用会慢慢发生水解,腐蚀含镁量大于2%的镁、铝、锌合金。3)、与水不溶。4)、能溶解有机塑料及天然橡胶。5)、绝热指数较氨小, t 排低。6)、无毒,但当空气中含量超过 30%时,人在其中停留 1 小时会引起窒息。7)、不太易燃,但遇到 400以上的明火,也会点燃。(R12 会分解出有毒的光气)8)、无色无味,泄漏时不易被发现。7、简述 R600a 的性质。1)、热力参数 ts=-11.73 ; t凝=-160 ;P临 R12,qv qvR12, t排 0,则过热有利; q0/ w0 0 ,则过热不利。 无效过热使循环的制冷系数减小,经济性
15、变差。答:tR1 T06、分析回热循环单位容积制冷量及制冷系数增大的条件。 答:q0q0cp0 tRv1v1 1T0cp 0 t Rw0w0tRw0T0tRcp0q01v1t5、画出回热循环的系统图、 lgp-h 图。1tRq01T0要使 q v q v00即11q0T017、画出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循环的系统图和答:T-S 图。c p0 t RtRcp0T01q08、简述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差别。答( 1)流动过程存在阻力损失;(2)制冷剂流经管道及阀门时与环境介质之间有热交换,尤其是节流阀以后,制冷剂温度降低,热量会从环 境介质传给制冷剂,导致漏热,引起冷量损失。(3)热交换器中存在换热温差。
16、9、分析吸入管道阻力对循环的影响。答:吸入管道 从蒸发器出口到压缩机吸入口之间的管道称为吸入管道。 吸入管道的压力降,会使吸气压力降低,引起:a、吸气状态的比体积增大,单位容积制冷量减小; b、压力比增大,压缩机的容积效率降低,理论比功增大。结果导致制冷系数下降。10、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制冷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答:意义从分析循环损失着手,可以知道一个实际循环偏离理想可逆循环的程度,循环各部分损失的大小,从 而可以指明提高循环经济性的途径。热力学第一定律 分析能量在数量上的损失;热力学第二定律 判断过程的发展方向,能量的品位,分析系统内部的各种损失。? T0 降低时, q0 减小, v1 增大
17、,则 qv 减小;? w0 增大;? 减小, v1 增大, qm 减小。? 所以: Q0 减小, Pa=qmw0 变化不确定。? 答:当 T0 不变,? Tk 升高时, q0 减小, v1 不变,则 qv 减小;? w0 增大;? 变化极小, qm 基本不变。? 所以: Q0减小, Pa增大, 减小。12、简述用的概念。答:能量中可转化为有用功的最高分额11、分析蒸发温度及冷凝温度变化对循环的影响。当 Tk 不变第四章 两级压缩和复叠制冷循环1、单级压缩允许的压缩比为: R7178;R12、 R22_10。2、双级压缩按节流的次数不同可分为 (一级节流 )和(两级节流 )两种,据中间冷却的方式
18、不同可分为(中间完全冷却 )和 (中间不完全冷却 )两种。3、常用确定中间压力的方法有用计算法求最佳中间温度 用压力的几何比例中项求最佳中间压力 按最大制冷系数法确定最佳中间压力 实际运行的中间压力的确定。4、影响中间压力的因素主要有 (蒸发温度 )、(冷凝温度 )、 (高低压理论输气量之比 )。5、确定双级压缩最佳中间压力(温度)的方法有(利用热力图表取数法 )、(计算法 )、(经验公式法 )几种。6、复叠式制冷循环性在启动时应 (先启动高温级 ),然后再 (启动低温级 ) 。在有膨胀容器的情况下 ,可(同时启动 高温级和低温级)。复叠式制冷装置 答:复叠式制冷装置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冷剂
19、,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制冷循环在高温循环的蒸发器和 低温循环的冷凝器处叠加而成的低温制冷机。1、简述采用两级压缩和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原因。答: 1、单级压缩蒸汽制冷循环压缩比的限制tK 一定, t0 降低,会使 P0 降低,导致压缩比增大,引起以下变化: 压缩机的容积效率降低,实际输气量减小,机器制冷量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导致:润滑条件恶化;润滑油炭化,积炭堵塞油路; 润滑油挥发量增大,油进入系统,在换热器表面形成油膜,影响传热; 润滑油及制冷剂分解产生不凝性气体,影响系统。压缩过程偏离等熵过程更大,使压缩机功耗增大。 节流压差大,使节流损失增大,节流后制冷剂干度增大,制冷量减小。2、制冷剂热
20、物理性质的限制 制冷剂按其标准沸点及常温下的冷凝压力可分为三类:中温中压制冷剂、高温低压制冷剂、低温高制冷剂 压。对中温制冷剂,如 R717,tS=-33.35,t凝=-77.7 , tC=132.4 。当 t0 要求极低(低于其凝固温度时) ,使用受限 但采用低温制冷剂如 R23, tS=-82.1, t 凝=-155 , tC=25.6 。t0 要求较低时,标准沸点是可以满足要求,但其临界温度较低,常温下冷凝压力太高,使用也很麻烦。 此时就应该采用复叠式制冷循环。一般要获取 -60 以上的低温时,采用中温制冷剂的两级压缩制冷循环即可;但要获取 -60 以下的低温 时,应采用复叠式制冷循环。
21、2、 画出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系统图、 lgp-h 图,标明图中各设备的名称,分析其循 过程和各部分的循环量3、 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系统图、 lp-h 图,标明图中各设备的名称,分析其循环过程和各部分的循环量。4、画出带氨泵的两级压缩、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的系统图、10lp-h 图,标明图中各设备的名称,分析其循2、在最佳中间温度的上下各假设一中间温度 3、据假设的 tzj 和 tzj ,画出循环的 P-h tzj 时所对应的高、低压级的理论输气量之比 计算公式如下tzj 和 tzj ,两者温差以 10左右为宜。 图,查出各参数,进行热力计算, 和 分别求出中间温
22、度为tzj 和。2 qmdVhd vdVhg vgh 2 h7qmgqmdv3h 3 h6qmgv13VhgR22 n 1.18;vgVhgVhd4、据计算得到的t 和 tzj ,得到( tzj )和( ,tzj )两组数据,列 tzj 方程。zj t zj ;A Bt zjC05、 简述确定双级压缩实际运行中压的步骤。具体步骤如下: 1、据已知的蒸发温度及冷凝温度查出所对应的蒸发压力及冷凝压力,据 确定最佳中间压力及中间温度。6、影响中间压力的因素有哪些?各有何影响?实际运行中如何对中间压力进行调整? 影响中间压力的因素有三个: t0, tK , 。1、蒸发温度 tz 的影响(假设 tK 及
23、 不变 )t0 升高, Pz 升高,低压级的压力比减小,低压级的输气系数增大,低压级的质量流量增大,导致中间压力 升高 。反之, t0 降低,中间压力降低。2、冷凝温度 tK 的影响(假设 t0 及 不变 )tK 升高, PK 升高,高压级的压力比增大,高压级的输气系数减小,高压级的质量流量减小,导致中间压力 升高 。反之, tK 降低,中间压力降低。3、高低压级理论输气量之比 的影响(假设 t0 及 tK 均不变) 高低压级理论输气量之比 增大,高压级理论输气量增大或低压级理论输气量减小,使高压级制冷剂的质 量流量增大或低压级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减小,导致中间压力降低。反之,高低压级理论输气量之
24、比 减小,中间压力升高。6、 简述提高复叠式制冷循环性能指标的措施。1、合理的温差取值低温下传热温差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尤其重要。蒸发器的传热温差一般不大于 5 ,冷凝蒸发器的传热温差一般为5 10 ,通常取t= 5 。2、设置低温级排气冷却器 其目的在于减小冷凝蒸发器热负荷,提高循环效率。按其蒸发温度和制冷剂不同,循环的制冷系数可提高 7 18,压缩机总容量可减小 6 12。3、采用气气热交换器 气气热交换器是用于将低温级排气与蒸发器的回气间进行热交换,以提高低温级压缩机的吸气温度,达到降 低压缩机的排气压力,改善压缩机工作条件,减小冷凝蒸发器热负荷的目的。4、设置气液热交换器(回热器) 将蒸发
25、器的回气与冷凝器出液之间进行热交换,使蒸发器的回气过热,冷凝器出液过冷。高低温级均设。可使 循环的单位制冷量增大,同时增加压缩机的吸气过热,改善压缩机的工作条件。压缩机吸入蒸汽的过热度应控制在1263 ,蒸发温度高时取小值,低时取大值。在使用气液热交换器尚不能达到上述过热度要求时,可加一个气气热交换器配合使用。5、低温级设置膨胀容器vx3Vp (mxvp Vxt )1p1 mvx v11便于系统停机后回收低温级制冷剂,避免系统压力过高。膨胀容器的容积可由下式计算:6、复叠式循环系统的启动特性 低温级系统停机时,制冷剂处于超临界状态,装置启动时,应先启动高温级,使低温级制冷剂在冷凝蒸发器内 得以
26、冷凝,使低温级系统内平衡压力逐渐降低。当其冷凝压力不超过16102 时,可启动低温级。R717n 1.28;R12 n 1 .13;vd在低温级系统设置膨胀容器的情况下,高温级和低温级可以同时启动。第五章 其它制冷循环1、吸收式制冷系统使用的工质有(制冷剂)和(吸收剂)两种,称为工质对。2、吸收式制冷机以作为动力,循环中以(蒸发器) 、(吸收器)、(溶液泵)代替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的压缩 机。3、吸收式制冷机中使用的工质对按其中制冷剂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水作为制冷剂的工质对)、(以氨作为制冷剂的工质对)、(以醇作为制冷剂的工质对)、(以氟利昂作为制冷剂的工质对)四类。4、吸收式制冷系统常用的工
27、质对有(溴化锂水溶液)和(氨水溶液) 。其中(水)和(氨)为制冷剂, (溴化锂)和(水)为吸收剂。5、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从整机的工作循环分可分为(单效)、(两效)、(两级吸收)三种;从热源供给方式分可分为(蒸气型)、(燃气性)、(燃油性)三种。6、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高、低压发生器的连接方式有(串联)、(并联)、(串并联)三种。7、压缩气体制冷循环据循环是否利用回热原理分为(无回热气体制冷循环) 、(定压回热气体制冷循环)、(定容 回热气体制冷循环)几种。8、涡流管由喷嘴、涡流室、分离孔板、冷热两端管子、流量控制阀几部分组成。9、目前固体吸附制冷所使用的固体吸附剂有硅胶、活性氧化铝、沸石分子
28、筛。 温差电现象:在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的闭合线路中,通以直流电流,会产生一个接点放热,另一个接点吸热的 现象,称为温差电现象。三、问答:1、对吸收式制冷系统使用的工质对有何要求? 答:吸收式制冷机的工质通常是采用两种不同沸点的物质组成的二元溶液,以低沸点(或易挥发)组分为制冷 剂,高沸点组分为吸收剂,两组分统称 “工质对 ”。 最常用的工质对有溴化锂水溶液和氨水溶液 。1、对工质对的要求两组分要能形成溶液,且为非共沸溶液;吸收剂要有强烈的吸收制冷剂的能力; 两者沸点相差要大,高沸点的为吸收剂,低沸点的为制冷剂;吸收剂的热导率要大,密度、粘度、比热容要小,化学稳定性要好,无毒,不燃烧、不爆炸,对
29、金属材料的 腐蚀性要小;对制冷剂的要求与蒸汽压缩式循环相同。 2、吸收式制冷机中使用的工质对按其中制冷剂的不同如何分类?分别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按工质对中制冷剂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以水为制冷剂的工质对。 只能用于工作于 0以上的吸收式制冷机。以 H2O-LiBr 的应用最为广泛。 以氨为制冷剂的工质对 最常用的是 NH3-H2O 工质对,水为吸收剂,氨为制冷剂,水具有强烈的吸收氨 的能力。适用于工作温度 0以下的吸收式制冷机。但两者沸点相差不大,需采用精馏技术提高氨蒸汽的纯 度。以醇为制冷剂的工质对甲醇类工质对 化学性质稳定,热物性好,对金属无腐蚀。溶液密度小,蒸汽压 力高,气相中混有吸
30、收剂,可燃,粘度大,工作范围窄。以氟利昂为制冷剂的工质对 适用于工作温度在 0 以下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无毒、无腐蚀、化学性 质稳定。高发生温度,低冷凝温度时用 R22-DMF (三甲替甲酰胺);3、简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 答:吸收式制冷循环也和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一样,利用液体的汽化潜热制冷。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以机械功为代价;1213吸收式制冷循环 以热能为动力。 吸收式制冷机由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和溶液泵等设备组成。 发生器、吸收器和溶液泵 起着替代压缩机的作用,称热化学压缩器。4、简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防腐蚀措施。 答:防腐蚀措施:保持系统内高度真空,不允许空
31、气渗入系统;向系统内加入缓蚀剂。如铬酸锂 ( Li2GrO4 )、钼酸锂(Li2MoO4 )、氧化铅(PbO)、三氧化二砷( As2O3 )等。加入 LiOH 将溶液的 PH 值调整到 910.5 范围内。一般常用:加入 0.1%0.3%的铬酸锂和氢氧化锂。5、画出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h- 图,并说明其工作过程。答:溶液回路:2稀溶液出吸收器时的状态,浓度为 a,压力为 P0,温度为 t2。27:稀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的升温过程。754:发生过程。75:稀溶液在发生器中的预热过程;54:稀溶液在发生器中的发生过程。48:浓溶液在溶液热交换器中的降温过程,温度降低,浓度不变。8:浓溶液出热交
32、换器时的状态,温度降低,压力略有下降。9:状态 2与状态 8 的混合状态,称为中间溶液。 9点在 2、 8点的连线上,浓度为 m。 99:中间溶液进入吸收器后的闪发过程。99 2:吸收过程。99:温度降低,浓度略有增大;9 2:溶液在吸收器中的吸收过程。制冷剂回路:与状态 5 和状态 4 对应的水蒸气状态分别为 5和 4,中间状态为 3 。即发生出的水蒸气状态,压力为 PK。3 3:水蒸气在冷凝器中的冷凝过程。3 a:冷却过程;a3:冷凝过程。31:冷剂水在蒸发器中的蒸发过程。3 b:冷剂水经 U 形管的节流过程;b 1:蒸发过程。3 点与 b 点比焓值相等,在 h- 图上两点重合。6、画出无回热气体制冷机循环的系统图和T-S 图,分析循环。答:环境介质温度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邵阳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5月毕业班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实验、一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零诊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
-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成衣制作工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prote软件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延寿县2025届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欧美设计规范释义一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珠宝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测井资料解释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影像诊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2024-2025学年数学三下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
- 网络安全服务项目服务质量保障措施(实施方案)
- 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安全管理考试(含答案)
- 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深度分析
- 世界近代武器革新图鉴(1722-1900)英国篇
- 安标受控件采购管理制度
- 亚低温的治疗与护理
- 危险化学品企业设备完整性 第2部分 技术实施指南 编制说明
- 防高坠自查自纠台账
- GB/T 4437.1-2023铝及铝合金热挤压管第1部分:无缝圆管
- 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 zya1-31-201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