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1页
师承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2页
师承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3页
师承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4页
师承心得体会范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师承心得体会范文师承心得体会范文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有用。篇一:中医师承心得体会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

2、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 1000 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1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3、。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 不管是否理解, 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 便大功告成, 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 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

4、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篇二:师承心得体会在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等倡导下,广东省中医院实施名医工程以来,先后聘请了 20XX 年代我是名中医张学文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工作总结近年我又有幸拜国家首批名中医李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21振华教授为师,通过老师口传心授,精心指导,耳濡目染,在步入不惑之年更悟出中医学博大精深,学无止境,深感拜名师是我医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愿将点滴跟师体会,与中青年同道共享。一

5、、坚信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中医学术的发展千万不能离开中医理论李老经常强调要从思想上树立中医科学性的认识问题,解决思想问题是关乎中医发展的大方向问题,不可等闲视之。记得去郑州首次拜访,他的第一节课就是讲述中医学的科学性,中医学的历史与现状及发展前景,以及对中西医结合如何认识等一些关键性问题。他虽已八十多岁高龄,仍然时刻关注中医学的发展,参与中医高层论坛,今年四月应邀为河南中医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做关于中医科学性与发展中医事业造福世界人民的学术报告,长达三小时,三四百名青年中医深有感悟,受益匪浅。继承名老中医的经验首先要继承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没有学术思想就没有灵魂。一位中医药学者评价到: “当今名老中医

6、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他们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与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 ”高度概括了名老中医的学术价值,因而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决不是治疗某个疾病的几个方、几个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21法的问题。李老教导徒弟们要做担当起弘扬中医事业的大任,要做苍生大医。科学即是对事物不同思维的见解知识,范文内容地图所以中西医都是科学的。他认为中医学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其理论核心是整体观、对立统一观、恒动观、辨证观、取类比象等。中医学理论不但是东方科学的综合体现,而且符合新

7、兴的复杂科学即当代科学的理论核心。二、李老治学经历“五字诀”为后学指明路径李老出身中医世家, 幼承庭训, 少年即坚定了学医志向,并继承了家传的诊治经验,回忆治学经历,最根本在于“认真”二字,熟读内经 、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及历代医学名著,力求作到勤、恒、精、博、悟。所谓勤即学在于勤,勤学不辍,严於思索,勤求古训,能者为师,尤其名师口传心授指示要点;恒即学持以恒,学无止境,到老坚持不懈;精即对经典著作、医学名著、学术理论、诊治经验做到精研细读, 铭记医理, 多临床实践, 谨慎诊治, 实践出真知,知在于行:博即博学多闻,涉猎广泛,博采众方,读有关医学书籍,力求文理、医理、哲理三通;悟即达悟,也是以

8、上四步的结晶,即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在长期临床实践产生心得体会的基础上,心得体会方可心有所悟。达到临证通变以知常,执常以应变,学古不泥,随证施药,以至有所创新。李老在上世纪70 年代亲自编著的常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21见病辨证治疗中,每个病的治疗方法均师古不泥古,是其临床经验的总结。我在拜师后一直在内科门诊工作,坚持白天应诊,其他时间反复研读四大经典及脾胃论等历代医著,遇到疑难病例经常电话请示先生会诊。李老在我的学习笔记中批注:“读金匮可善治内科一般疑难杂病,读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辩除可精确树立辨证论治观点外,并可长于治疗一般热性病和热性传染病,切不

9、可等闲视之。 ” 李老经过毕生研究温病、 伤寒论提出“损阴伤正是温病的病理基础,损阳伤正是伤寒的病理基础”这一学术思想,用于指导流脑、乙脑等多种属于温病性质的热性传染病以及伤寒病证的治疗,取得卓效。他的治学经历为我们成就名医指明了路径,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三、脾胃学说为指导,健脾疏肝和胃是治疗脾胃病的大法李老晚年致力于脾胃病研究,指导十届脾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李老是中医内科的大家,擅长脾胃肝胆病的诊治,从他关于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可以窥见其治学严谨、精研医理、善于辨证施治、擅用中医理论解决疑难危重症的大医境界。他的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2. 脾虚

10、是气虚, 甚则阳虚, TOP100范文排行脾无阴虚而胃有阴虚。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213. 治脾胃病必须紧密联系肝。4. 重视湿热互结。5. 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6. 对肝肾阴虚并有脾胃气虚的证治。7. 脾胃病胃阴虚证治。8. 承担“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通过五年300 例患者住院治疗总结,经国家卫生部验收并通过鉴定,其有效率为 %,治愈率为 32%,属国内外先进水平。四、善于寻找四诊信息的“关键点” ,精于辨证论治是临证的法宝中医四诊是医者调查、分析、研究疾病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升华成的四种大法

11、,搜集的信息在综合归纳时应四诊合参。对脾胃病及其他病证舌诊脉诊非常重要,必要时亦有舍脉从证和舍证从脉之法。跟师后体会到要认识症候准确,才能提高疗效,在李老指点下对舌诊、脉诊有了更精确的认识。比如脾虚舌象,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为脾胃虚寒之证;舌体胖大舌苔白腻为脾胃气虚、阳虚寒湿阻滞;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腻则为脾虚湿阻;舌体胖大舌苔黄腻则为湿热蕴结,并据苔黄之轻重、舌质颜色的红绛与淡白以辨其湿或热的偏盛。在诊脉上,若舌体胖大苔腻诊得脾胃脉弦,系逆脉,为木郁克土脾胃病久不愈之证;若脉弦细舌质淡舌体肥,则多属脾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21虚肝郁日久,化热伤阴易出

12、现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等。今年八月我专程去郑州跟师临证,在与李老的讨论中认识到学习老中医经验的关键在于落实到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最全面的写作站李老精于辨证论治的要诀在于善于寻找四诊信息与症候的“敏感点” 。由于中医学属于复杂科学,中医临床辨证复杂,有时会遇到无证可辨的境地,临证时要善于寻找复杂性机体的“关键点”或者说“敏感点” ,从复杂的四诊信息中提取核心的信息,以使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来改变机体的状态。他将中国科技大学朱清时校长论述的复杂事物的研究方法引入中医的辨证论治,对于研究辨证论治的规律很有意义。对于疑难杂证和急危重证更要善于寻找症状信息的“敏感点” ,以截断或逆转病机。例如李老曾回忆

13、年青时患急性阑尾炎出现高热、剧烈腹痛、四肢冰凉、脉搏微弱的周围循环衰竭的危象,他想到陈修园医书中所说“绞肠痧,刺委中穴出血则不死” ,急让家人用碎碗片刺其委中穴,黑血直流,几分钟后四肢温暖,绞痛缓解,生命得到挽救。临床中辨证论治的“关键点”不胜枚举,又如跟诊时有一舌麻半月女性病例, 徒弟们无证可辨,经李老详细问诊,伴有胸闷症状,从“舌为心之苗“入手,与生脉散加味, 三剂药后症状消失痊愈, 体现了寻找四诊 “关键点”的重要性。五、跟诊和病案整理是继承老中医经验的有效途径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21跟随老中医应诊,面对临床病例,要从写病例、四诊入手,反复

14、体会老师的辨证思想、 用药经验,包括如何抓主症、辨证分析、治法、用药经验及诊疗技巧。历史上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在于临证,热门思想汇报师徒面对面,切磋提高,这是中医教育培养名医的必由之路。医案可以反映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李老认为整理好一份完整的医案比上几节课的收获还要大。如何整理老中医的医案呢?我认为: 1. 最好亲自诊治病人。 2. 考虑辨证,找出病理。 3. 认真体会治法、方药及随证加减。 4. 按语要高度写出疾病的要点,加深对该类疾病的认识。综合以上体会,我认为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是学好中医的捷径;名师心传口授、临证指导是学好中医的最好方法;学好中医必须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要在“悟

15、”字上下功夫。名老中医专家以对中医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毫无保留地提携后学,他们的精神时刻激励着中青年医生为岐黄医术的兴旺昌盛而努力奋斗 !篇三:师承教育工作总结我院自 20XX 年 04 月被确定为师承教育试点单位以来,在县卫生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医院领导重视,创新进取、继承发扬组织管理,落实带教任务,对推进我院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提升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个人简历现将今年的师承教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21一、组织管理师徒传授方式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继承方式,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医院领导深知师承工

16、作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管理部门,确定专人管理。由业务院长负责日常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围绕师承教育,督导学术继承人跟师笔记、月记、临床医案、论文、平时考核表和阶段考核表等的完成,保证了师承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二、带教情况根据县乡村三级师承教育的相关文件,我院有1 名带教老师, 3 名学术继承人。按照庄浪县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的要求 , 做好每次跟师随诊或实际操作记录, 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心得体会, 认真写好月记。我院跟师学生3 名,截止目前,每位学生完成导师临床医案总结12 份,学习心得12 篇,跟师笔记51 篇,月计 6 篇。不断创新师承教育工作,保证继承人在学习期间学

17、习的连续性。一是带教老师根据自身的多年学术经验认真对学生的日志、临床医案、跟师笔记进行批阅、修正,提出修改意见,指出辨证或用药的不足,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范文写作使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诊治疾病的能力。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和病案讨论, 学生通过整理病案讨论,对疾病的病因、 病机、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都有详细的记录,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21作用。三、存在不足半年的师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个别继承人思想上不积极,态度不能始终如一,致使师承教学时间和继承人学习质量不高。在抽查或考核中发现有的学生一开始时

18、很认真负责,完成的跟师材料质量较高,到后期就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形成虎头蛇尾的情况。个别学术继承人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四、今后的打算1. 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完善教学计划,规范跟师笔记、月记等材料的书写和整理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2. 落实师承教育既定的优惠措施,提高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年度考核,提高管理质量。篇四:师承学习体会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倡导下,东苑中医院实施名老中医来羊城带徒,传递岐黄薪火。我是一名中医大夫,两年前我有幸拜郭老师为师,通过老师口传心授,精心指导,耳濡目染,在步入医学领域开始的我,悟出中医学博大精深,

19、学无止境,深感拜师是我医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愿将点滴跟师体会,与中青年同道共享。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21一、坚信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中医学术的发展千万不能离开中医理论郭老师经常强调要从思想上树立中医科学性的认识问题,解决思想问题是关乎中医发展的大方向问题,不可等闲视之。她给我上的第一节课就是讲述中医学的科学性,中医学的历史与现状及发展前景,以及对中西医结合如何认识等一些关键性问题。她虽然年龄 50 岁,仍然时刻关注中医学的发展,参与中医高层论坛,在 20XX 年 11 月 20XX 年时即坚定了学医志向, 回忆治学经历, 最根本在于 “认真

20、” 二字。熟读内经 、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及历代医学名著,力求作到勤、恒、精、博、悟。所谓勤即学在于勤,勤学不辍,严於思索,勤求古训,能者为师,尤其名师口传心授指示要点;恒即学持以恒,学无止境,到老坚持不懈;精即对经典著作、医学名著、学术理论、诊治经验做到精研细读,铭记医理, 多临床实践, 谨慎诊治, 实践出真知, 知在于行;博即博学多闻,涉猎广泛,博采众方,读有关医学书籍,力求文理、医理、哲理三通; 悟即达悟, 也是以上四步的结晶,即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在长期临床实践产生心得体会的基础上,方可心有所悟。达到临证通变以知常,执常以应变,学古不泥,随证施药,以至有所创新。三、阴阳动态平衡观为指导、

21、运用中药、针灸、针刀等治疗骨病、内科病。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21郭老师半生致力于骨病的研究,指导数十届骨病专业的临床医生,郭老师是中医骨病专家,擅长腰椎病、颈椎病、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炎、风湿病等的诊治,从她关于人体阴阳动态平衡失调的学术思想可以窥见其治学严谨、精研医理、善于辨证施治、擅用中医理论解决疑难危重症的大医境界。她的动态平衡失调学术思想和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阴阳平衡,按其表现形态的不同,区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中医学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不是消极的静态平衡,而是动态平衡。中医学从永恒运动观出发,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无不包

22、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成与败,乃至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 。这些相互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就用阴与阳加以概括,并认为两者必须保持动态平衡关系,才是正常状态。同时,还指出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正如灵枢根结篇所说: “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 ”这里从数量的奇偶显示阴阳双方不平衡的绝对性。2 、人体生命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生命过程的动态平衡协调,人之生命以阴阳平衡为贵。认为人的内与外,表与里,上与下各部分之间,以及物质与功能之间,都必须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协调关系,才能维持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23、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21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就是说人体只有保持着阴气充盈平和,阳气固密秘守,生命活动才会旺盛,身体才能健康无病。平衡与运动不可分割,人体总是处于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之中,就能显示出人体生命过程的生、长、壮、老、已的各个阶段来。人体的动态平衡,是前进中的平衡,由一个水平线的平衡上升到新水平线上的平衡。 素问上古天真论描写男女生、长、壮、老、已过程时, 说到女子七岁肾气逐渐充实,开始更换乳齿,头发迅速生长,十四岁生殖机能成熟,月经来潮,二十一岁智力和形体发育成熟,二十八岁是最旺盛时期,三十五岁出现初衰,四十二岁三阳经气

24、血衰减,四十九岁肾气大衰,月经闭止。说明人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平衡的内容是不同的,不是停留在某一水平线上的平衡,而是前进中的动态平衡。3 、动态平衡观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动态平衡观贯穿在中医学的生理、 病理、诊断、治疗等医疗实践的各个方面。人体阴阳相对平衡,是健康的必要条件。机体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标志着身体健康。 素问调经论说: “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 ”阴阳平衡之人,气血充沛,寸口脉、人迎脉等九处脉象一致, 称之为“平人”,即健康无病者。健康人的气血运行上下和谐,脏腑经络的功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3/21能正常,形肉气血相

25、互协调。总括起来说,健康人包括机体内部阴阳的相对平衡和机体与外部环境的相对平衡,即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这样两个方面,而前者是后者的基础。阴阳失调,是导致疾病、死亡的根本原因。人体阴阳动态的相对平衡关系受到破坏,而又不能立即自行调节恢复时,就会发生疾病。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阴阳乖戾,疾病乃起” 。无论什么病,中医学都认为应该用相应的阴阳不平衡来解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说明阴阳是相互斗争的,斗争是绝对的,阴阳平衡是相对的,一旦阴阳失调,任何一方偏胜,必然影响到对方,这就是病象。如果阴阳平衡关系破裂而阴阳分离,人的生命活动也就停止了。所以素问

26、生气通天论说: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调整阴阳, 恢复平衡协调, 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 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这就是说根据阴阳偏盛偏衰的病变,采用调整阴阳,补偏救弊的方法,以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为治疗目的。其方法有草药治疗; 有用针灸推拿治疗; 有用拔罐治疗;还有各种理疗器械治疗;近年来诞生了针刀医学,针刀医学基本原理把人体分为骨平衡、体液液态平衡、软组织平衡。而不管是哪一种治疗方法,其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治疗使人体达到动态平衡。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4/2120XX年,我专程跟师临证,在与郭老师的讨论中

27、认识到学习老中医经验的关键在于落实到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郭老师精于辨证论治的要诀在于善于寻找四诊信息与症候的“敏感点”。由于中医学属于复杂科学, 中医临床辨证复杂,有时会遇到无证可辨的境地,临证时要善于寻找复杂性机体的“关键点”或者说“敏感点” ,从复杂的四诊信息中提取核心的信息,以使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来改变机体的状态。她将中国科技大学朱清时校长论述的复杂事物的研究方法引入中医的辨证论治,对于研究辨证论治的规律很有意义。对于疑难杂证和急危重证更要善于寻找症状信息的“敏感点”,以截断或逆转病机。例如“郭老师曾回忆几年前一出现不完全性瘫痪患者. 患者于4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麻木,感觉减退,

28、持物无力,未经系统诊治。 3 年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伴头晕走路不稳,脚下有踏棉感,就诊于北京市广安门中医院,诊断为“颈椎病” ,给予口服脉血康胶囊、活血止痛膏外用后症状有所缓解。 2 个月前上述症状明显加重,自行口服脉血康胶囊、外用活血止痛后未见明显缓解。去南京和上海知名医院都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惧怕手术,来我院我就诊,门诊以 “颈椎病、冠心病” 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 无潮热、 盗汗、咳嗽、咳痰,睡眠差、 饮食尚可,二便正常。舌象:舌红苔黄腻。脉象:脉细数。中医诊断:痹症;肝肾阴虚经络痹阻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5/21西医诊断:颈椎病(脊髓型、神经

29、根型)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骨, 肝藏血主筋, 精血互化, 肝肾同源, 肝肾不足,筋骨不健,病延日久,则气血易虚,四肢失养,故现手足麻木,行走无力。久病入络,清窍失养,故现头晕。肾藏精肝藏血,肝肾不足,阴虚火旺,症见舌红苔黄腻,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虚火上炎,症见脉细数。当时症状是四肢麻木不仁、行走不稳,大小便失禁,患者自述腰部和胸部有束带的感觉,查体双手小指及无名指握力 0 级。中医诊断为 “项痹症”,现代医学诊断为 “脊髓型、神经根型颈椎病” 。她想,到由于局部软组织损伤,人体阴阳动态的相对平衡关系受到破坏,而又不能立即自行调节恢复时,气血堵塞不通,软组织痉挛手脚感觉器官障碍、手脚麻木,又称为四

30、肢麻木。当即运用针刀在患者颈部及背部的敏感点、关键点处做软组织松解,局部拔罐,治疗之后,患者的双手麻木的症状立即缓解。配合中药熟地20XX 年后患者完全康复,行如常人。类似病例举不胜举。郭老师善于寻找四诊信息的“关键点”,精于辨证论治是临证的法宝。麻肌肤蚁走感,或如触电感; 木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临床资料显示:手脚麻木患者主要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炎、颈椎病、风湿、类风湿、脉管炎。高血压等症所导致的,以往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只注重原发病的治疗,没有把手脚麻木当成一种独立的病区治疗,忽略了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6/21手脚麻木是致残的信号。手脚麻

31、木实际在中医病症范畴称为痹症, 河间六书诸痹记载 : 痹症 , 久而不治 , 恶性循环其病缠绵难愈 , 甚者肌肉萎缩 , 肢体拘挛 , 瘫痪。原因是经脉闭阻。其结果会导致肌肉萎缩、肢体残疾、瘫痪。当邪毒气侵入五脏六腑之后,第一感觉是手脚麻木,四肢酸胀、沉、痛、有针刺感,这就是经络受阻的信号,也是人体防御的最后防线,如不及时治疗,经络受损,从而破坏了人体神经传导功能系统,造成神经坏死,最终发生中风,偏瘫,心梗,脑梗,糖尿病坏疽, 甚者肌肉萎缩, 行走无力,大小便失禁,抱憾终生。“针刀疗法”治疗四肢麻木技术可以打破患者病部受损抵制状态, 具有祛风活络、 活血通络、 益气养血、 祛风定惊、扶正止痉等

32、功效,能全面改善病灶部位的毛细血管的微循环能力,促进血液流通,恢复血管弹性,使足够的血液营养神经根激活神经元,促进受损面神经修复、再生。同时全面激活神经细胞,使神经支配肌肉功能得以恢复,配合口服中药汤剂,运用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寒热属性,来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的太过和不及,具有改善人体阴阳动态平衡失调、标本兼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素问 生气通天论 说,“阴阳乖戾, 疾病乃起。”无论什么病,中医学都认为应该用相应的阴阳不平衡来解释。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7/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说明阴阳是相互斗争

33、的,斗争是绝对的,阴阳平衡是相对的,一旦阴阳失调,任何一方偏胜,必然影响到对方,这就是病象。中医学的学术思想 - 动态平衡观认为人体的平衡不是消极的静态平衡,而是动态平衡。中医学从永恒运动观出发,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无不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上与下, 左与右, 天与地, 动与静, 出与入, 升与降,成与败,乃至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 ?。这些相互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就用阴与阳加以概括,并认为两者必须保持动态平衡关系,才是正常状态。同时,还指出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正如灵枢根结篇所说:“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 ”这里从数量的奇偶显示阴阳双方不平衡的绝对性

34、。四、跟诊和病案整理是继承老中医经验的有效途径跟随老中医应诊,面对临床病例,要从写病例、四诊入手,反复体会老师的辨证思想、用药经验,包括如何抓主症、辨证分析、治法、用药经验及诊疗技巧。历史上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在于临证,师徒面对面,切磋提高,这是中医教育培养名医的必由之路。医案可以反映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郭老师认为整理好一份完整的医案比上几节课的收获还要大。如何整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8/21理老中医的医案呢?我认为: 1.最好亲自诊治病人。 2.考虑辨证,找出病理。 3. 认真体会治法、方药及随证加减。4. 按语要高度写出疾病的要点,加深对该

35、类疾病的认识。综合以上体会,我认为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是学好中医的捷径;名师心传口授、临证指导是学好中医的最好方法;学好中医必须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要在“悟”字上下功夫。名老中医专家以对中医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毫无保留地提携后学,她们的精神时刻激励着中青年医生,为岐黄医术的兴旺昌盛而努力奋斗!总之,中医学应用古代对立统一学说,分析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矛盾,提出了维持人体阴阳动态平衡的观念,为古代的医学和哲学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对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作为后代子孙都要肩负起这个历史赋予我们的承传重任,并为之而完成我们应尽的责任。篇五:中医院师承教育工作总结我院自 20XX年 10 月被确定为五级师承教育试点单位以来,在县卫生局的关心和指导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