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乐歌”对音乐教育的贡献._第1页
“学堂乐歌”对音乐教育的贡献._第2页
“学堂乐歌”对音乐教育的贡献._第3页
“学堂乐歌”对音乐教育的贡献.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堂乐歌”对音乐教育的贡献 摘 要 “学堂乐歌”是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开端,对中国近现代音 乐教育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学堂乐歌”对于第一批音乐教育家的出现、音 乐教材建设,以及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学校的出现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 用。它还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音乐教育学研究进入更高层 次并趋于完整。 关键词 学堂乐歌 音乐 教育“学堂乐歌”指的是清末民初新式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和课中所教唱的歌 曲,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学堂乐歌”引进了 外来曲调,填入反映新思想的歌词构成一种区别于我国传统音乐的新体裁。中 国有史以来音乐进入系统的教育中几乎是没有过的,所以“学

2、堂乐歌”是近、 现代音乐教育的开端,它的出现对于近现代音乐教育的思想、规范、课程、教 学方式、师资培养以及专业的音乐教育等都起到了模板以及促进的作用,逐渐 使新式音乐由学校普及到整个国民,促使中国新音乐的发展。、“学堂乐歌”促使了近现代第一批音乐教育家的出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第三辑学堂乐歌的史料中摘录了康有为 1898 年上 书清廷的请开学校折中的两段话:“进者日本胜我,亦非其将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 能胜我也。吾国任举一政一艺,无人通之”;“今国之学,莫精于德,国民之 义,亦倡于德;日本同文比邻,亦可采择。请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 制。乞下明诏,遍令省俯县乡兴学。”从这

3、段史料中可看出当时的维新派已经看到日本强于我国是因为学科建设 全面,有艺术类的科目,还提出学制应效仿日本。因为日本教育改革所处的历 史环境与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有些相象且都属东方文化 , 另外日本的明治维新从 思想上改造学习西方并取得效果,所以当时的维新派提出效仿日本。由此可知,正是由于当时维新派的提倡和出于对振兴救国的探求,才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东渡日本学习音乐的“浪潮”。、学堂乐歌促进了音乐教材建设“学堂乐歌”的出现促使了留日学生归国后成为乐歌课的教师,他们根据 教学的需要,编配适合学生的教材,于是沈心工、李叔同等最初直接效仿日本 学校歌曲,学习和借鉴日本学校歌曲的创作经验,开始编配唱歌教

4、材,对这部 分的研究多以最早的唱歌教材和理论教材的出版为主。一)唱歌教材的出版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 18401940中的第六章中具体说明了 有关于学堂乐歌早期唱歌教材的编配情况。“1903年春,沈心工担任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乐歌课教师。在教材缺乏的情 况下,他根据自己留学日本时所获音乐教育方面的知识及材料,自行编写教 材。 1904 年 5月,他编写的学校唱歌集第一集出版。书中除歌曲外,还附 有乐理摘要、凤琴使用法,这是我国最早出版并产生广泛影响的音乐 教科书。”二)乐理、和声等音乐理论教材的出版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也详细介绍了“学堂乐歌”时期的代表性 音乐家曾志忞有关于他的音乐理论著

5、作的出版;另外张静蔚的中国近现代音 乐史料中“音乐教科书序言选”部分也记载了“学堂乐歌”时期关于音乐理 论方面教材的出版及有关的知识性文章。它又编印出版了包括乐理、唱歌教授法及风琴练习法在一起的音乐全; 同年,又在醒狮杂志上发表了他所编写的和声略意及风琴练习“1903年,在江苏杂志上就连续发表了他所编写的乐理大意和 唱歌集教授法。 1904 年由编印出版了他所编译的乐典教科书,这是我 国最早出版的一本比较完备的、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 1905 年, 书 法张静蔚编写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中除记载了曾志忞有关乐理书籍的 编撰外还记录了高寿田在 1914年 10月出版的和声学编辑大 意

6、。 三、“学堂乐歌”促进了中国近现代专业音乐学校的出现“学堂乐歌”的普及逐渐加强了对西方音乐的渴求,促使专业音乐院校的 产生、发展。对这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促使专业音乐教育和兴起对专业音乐 教育的人物与学堂乐歌的联系上。汪毓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初期建设”的第二节“早期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有 详细记载。“学堂乐歌”的普及与中小学及师范学校音乐课开设使普通学校的 音乐教育得到稳步发展这就为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铺下了道路。另外,国民政府的成立与美国关系的拉近和留日的音乐学生及学堂乐歌第 一批音乐教育家逐渐对音乐的深入认识提倡学习直接学习西方音乐,从侧面也 促进

7、了专业院校的建立。汪毓和我国现代音乐教育事业开拓者萧友梅和萧友梅在莱比锡的留 学生涯选自音乐艺术 2004 年第一期的这两篇文章中就对具体研究了萧友 梅为了深入学习音乐从日本回国后又去德国学习专业音乐的背景以及所学过的 音乐课程有具体的论述,这篇文章对萧友梅日后成为第一代专业音乐教育家的 形成过程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郑祖襄一代宗师黄自一文中也提到黄自留 学到美国学习音乐,并对专业院校的建立有一定的功绩,在他为专业教材所编 写的艺术歌曲思乡、玫瑰三愿等声乐作品至今还在高等师范音乐学校 当作教材使用。四、“学堂乐歌”对中国社会音乐生活的影响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编著这本书的第四章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

8、初 期建设和张前中日音乐交流史近代篇中第五节群众唱歌等新音乐样式的传 入及其对中国社会音乐生活的影响都论述了这个时期随着学校歌曲的传来,这 种新的 音乐样式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不仅在学校,而且在军队、城市 市民、工人和农民中逐渐普及开来,提高了人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以及对西方 音乐的认识。总之,“学堂乐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不但为 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另外也出一些通俗性的读物让更多的人认识 并走进对“学堂乐歌”的认识,还要加强自身的研究意识,从而让音乐教育学 研究进入更高层次并趋于完整。参考文献1张静蔚编选,中国近代音乐史料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第2 版)2 沈袷,沈心工传 J ,音乐研究, 1983(4)3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0)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4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2次修订版)M,人民音乐出版社、华 乐出版社, 20025 俞玉滋,张援,中国近现代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