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_第1页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_第2页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_第3页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_第4页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穴12、络穴15个要记牢 原络配穴法、原穴,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脸穴。十二经在人体的腕、踝关节处各有一个原穴,又称:十二原。经脉肺经大肠胃经脾经心经小肠膀胱肾经心包二隹八八胆经肝经任脉督脉脾之大络:原穴太渊合谷冲阳太口神门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阳池丘墟太冲络穴列缺偏历丰隆公孙通甲支正飞扬大钟内关外关光明蠡沟鸠尾长强大包阴经的原穴,就是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阳经则另有穴位。原,根源。先天之气与遗传之气,为原气。导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关元穴),是人体活动的原动力,也是十二经维 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人身的十二经脉与三百六十五穴,接受五脏之气的灌溉与滋润,五脏的原穴乃五脏的原气集中与汇聚之处,所

2、以各经的原穴,对各经的脏腑乃具有重要作用。选穴时选用原穴,可以激发原气,调动体内的正气以抗御病邪,从而调整脏腑经络的虚实病变。如:咳 嗽取肺之原穴太渊、心痛 心悸取心包之原穴大陵,都有很好的效果。人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邪气首先在其所属本经上流溢,当邪气不断增多,木经容纳不下时, 邪气就会通过络穴流向与本经相表里的经脉。1、太渊穴为肺经脸穴。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该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地,动脉搏动处(中医在此把脉)。功能为止咳化痰,扶 正祛邪,通调血脉。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喉肿痛,无脉症,手腕痛。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肺炎。冲阳穴,针灸穴位名,乃是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

3、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在趾长伸肌 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木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冲阳。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 阳,阳气。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功用:和胃化痰,通络宁神。主治: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眩晕;消 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足扭伤;牙痛等。2、 太白穴:脾经上的原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指压太白穴可治疗湿疹。公孙:脾经的络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

4、方,即太白穴的下一个穴位。主治呕吐,胃痛腹痛,泄泻痢 疾。配中皖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3、 腕骨穴:简便取穴法:沿后溪穴赤白肉际向上推,有高骨挡住,凹陷中即是。主治:头痛,项强,耳鸣耳聋,目翳,肩臂疼痛 麻木,腕痛,指挛,胁痛,热病汗不出,口腔炎,黄疸,消渴,糖尿病,惊风,疟疾。支正:小肠经络穴,位于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主治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4、 京骨:膀胱经之原穴。位置在足外侧,第5跖(zhi)骨粗隆下缘赤白肉际处。取法: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足附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取穴。功用:清热止痉,明目舒筋。主治:头痛,项强,目

5、翳,癫痫,腰痛。5、大陵: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位于手掌的太渊和神门之间,腕掌横纹的中点处。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 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6、 阳池(三焦经原穴):在腕背横纹中,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腕痛;消渴、疟疾;女性手脚冰凉。7、 丘墟:胆经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丘墟据历代针灸文献记载,丘墟穴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等。光明穴:胆经的络穴,光明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编辑本段解剖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

6、分支;布有腓浅神经。编辑本段主治疾病 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8、偏历:大肠经络穴,两手虎口交叉,当中指尽处是穴。主治:鼻齟,耳聋,耳鸣, 腕臂痛等。9、通里:心经的络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挠侧缘,腕横纹上 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目痛,夜盲,乳胀目赤,齿痛,咽 喉肿痛,口眼歪斜,水肿,1寸。主治心悸,怔仲,舒筋活络。位置:昆仑直上7寸,承山外10、飞扬:膀胱经之络穴,穴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向上飞扬。功用:清热安神,下方1寸。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痔疮,膀胱炎,癫痫,眩晕等。11、 大钟:肾经的络穴。大钟古指编钟,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木穴物质为太溪穴传来的地

7、部经水,在本 穴的运行为从高处流落低处,如瀑布落下一般,声如洪钟,故名。太钟名意与大钟同。肾经络穴。木穴气血的运行变化是经水由高处落入低处,经水落下时散发出大量的水湿气体,水湿气体 吸热后飘散于穴外,本穴 有联络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肾经络穴。编辑本段运行规律一是吸热后循肾上行,二是吸热后别走膀胱经。编辑本段标准定位在足内 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编辑木段取法正坐或仰卧位,平太溪下0.5寸,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凹陷处取穴。12、 蠡沟:肝经的络穴,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主 治:胫部酸痛;月经 不调,阴痒,阴挺,疝气,睾丸肿痛;子宫内

8、膜炎,子宫脱垂。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带下,下肢痿痹。13、 鸠尾:为任脉之络穴。位于脐上七寸。可消除疲劳、治疗晕车晕船、可以缓解焦躁性格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 之一。14、大包一一脾之大穴的络穴。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K作用宣肺理气,宽胸益脾。K主治气喘,哮喘,胸闷,心内膜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食多身瘦。每天坚持 按摩该穴位,具有丰胸美容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双手按住大包穴后,从胸外侧向内推压胸部三十六次;其次,手掌按住大包 穴,再旋转推压三十六次;最后,用手指搓揉大包穴三十六次。二、络穴的功能一一久病入络相表里的

9、经脉,他们是通过络穴联系在一起的。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联属,其中阴经属脏主里,阳经属腑主表,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脏腑、阴阳、表里关系。其 中: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 肾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这些表里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变时相互影响, 治疗时相互为用。我们经常挂在口边的词:肝胆相照就是这种表现。相表里的经脉,他们是通过络穴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不难看出,络穴在选穴时的重要性。常言道:久病入络,也是说明这一点。我们的先民早就发现这一现象,并且依之来

10、治病 保健。同时和原穴一起,这就是原络配穴法。络穴,是人木十四经(加上任脉与督脉)在其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脸穴,称为络穴。十二正经的络 穴,分布在肘、膝关节以 下,加上任督二脉和脾之大络,总称十五络穴。络脉,是正经脉的一道分支,是维系十二经脉阴阳经气交换相互平衡的重要途径,犹如 运输线只有宽广的大道来输送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分支出的小道予以弥补不足,才能循环运输畅通无阻。络穴,就是这些分支处的交 通枢纽。络穴除了主治木经病证外,也主治本经和表里经循行所过部位及其归属脏腑的疾患。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配使用。用原络配 穴,一般取先病之经的原穴和后病之经的络穴。十五络脉者,实者必见,虚者必下。由

11、此说明络脉的实证是血壅血瘀而使血液循环受阻,故在表体可能见到一一特别是在四肢部 位易于见到络脉的显露结滞郁血现象;络脉的虚证,为络脉内的血液不足、其络脉空虚而血液循环亦差,故络脉必然显得“虚软下萎”, 所以在皮肤的表而就不易见到。治疗络脉的实证、可用三棱针点刺络脉的“结处”(即特别突出外显的紫黑点)放血,使黑色的血液流出,如血转变为红颜色时而止,如出不止可用洒精棉球按压针孔其血即止,体弱者当少量出血隔两FI再放,以防出血量多而发昏,可用三至 五次酌情放血处治为宜。对治疗络脉的虚证。应该用药物补.血活络治疗较好。如用经络疗法当采用温灸法,或采用传热疗法及药 物温熨法为宜。凡是在腰 部和手足四肢之

12、处患有“风寒湿痹”的疼痛,或因“跌打损伤”的疼痛,若经久治 不愈应检察四肢处络脉“有无阻塞现象”。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走向: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灵 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1、十二经络表里关系十二经脉名称驚循行分布规律及表里络属关系阴经(里)属脏络腑阳经(表)爲腑络駐循行部位)阴经行内侧阳经行外侧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前线厥阴心包

13、经少阳三焦经上肢中线少阴心经丸阳小肠经后线太阴脾经阳阴胃经卞前线厥阴肝经少阳胆经r1出中线少阴肾经就阳膀雀矿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中属膀2、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歌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3、十二经络原穴、络穴、输穴对应表(重中之重)FT ( 3-5JS )太JM列缺pkM9P( 5 J 点)合脊僞历ms辰(7歸)r胃冲阳丰降rsl巳(971点)住白公孙L太白(11-13 点)1碎门谨里h*n未(13J5点)小肠RS后町申(15-17 点)ptisM0(17 19 点)彳主钟太滇戌(19-2D右包大陵内关rxl疫(孔2吉点)二住n外关pn5(23 1*)胆丘婷

14、、光明罡临球18f3十二S堵原穴 蛰穴4、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位置手太阴肺经竟时3-5精品文档手太阴肺经(寅时:3-5点):从胸走手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一一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 沿前臂内侧挠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一一挠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 商)。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楼)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木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槎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

15、末穴少商。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原穴:太渊(腕横纹橈侧端,挠动脉挠侧凹陷中)络穴:列缺(腕横纹上1.5寸,前臂挠侧缘)输穴:太渊(腕横纹槎侧端,挠动脉挠侧凹陷中)八迤里廉廉m Y三上下a手阳明大肠经口曲寸5-7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7点):从手走头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挠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 腱)之间邙日溪),沿前臂挠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醪),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 臂脯),上肩,岀肩峰部前边

16、(肩制、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 属于大肠。手阳明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大 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现。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税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肘手天鼎All角寸7-9上巨處”FE. y 5 -X7-9点):从头走足末穴迎香。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而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 病症。

17、本经穴位: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醪、手五里、臂脯、肩糊、巨 骨、天鼎、扶突、口禾醪、迎香原穴: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挠侧的中点处)络穴 偏历(屈肘背面挠侧,腕横纹上3寸)输穴:三间(握拳,在第2掌骨小头挠侧后缘凹陷中)ycX+wMr 梁丘足阳明胃经(辰时:从鼻旁开始(会迎香),交会鼻根中,旁边会足太阳经(会睛明),向下沿鼻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槽中(巨醪),回出来夹口旁(地仓)环绕口唇(会人中),向下交会于亥页唇沟(会承浆);退回来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 迎),再沿下颌角(颊车),上耳前(下关),经颜弓上(会上关、悬厘、颔厌

18、),沿发际(头维),至额颅中部(会神庭)。乳中 4 ., jst 门外检/y水屯4p泣白 永四耳堆它的支脉: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人迎),沿喉咙(水突、气舍,一说会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通过膈 肌,属于胃(会上皖、中皖),络于脾。它的支脉:从胃口向下,沿腹里,至腹股沟动脉部与前者会合。由此下行经瓠关节前(髀关),到股四精品文档头肌隆起处(伏兔、阴市、梁丘),下向膝離中(犊鼻),沿胫骨外侧 (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 下行足背(解溪、冲阳),进入中趾内侧趾缝(陷谷、内庭),出次趾末端(厉兑)。它的支脉:从膝下三寸处(足三里)分出(丰隆),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另

19、一支脉:从足背部(冲阳) 分出,进大趾趾缝,出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木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首穴承泣,末穴厉兑。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木经脉所经 过部位之病症。原穴:冲阳(在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与中间楔状骨关节处,可触及足背动脉)络穴:丰隆(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之横指)输穴:陷谷(足背第2、3跖趾关节后凹陷中)巳时9T 1足太阴脾经(巳时:9-11点):从足走腹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经核骨(第一骨小头后

20、(太白、公孙),上向内踝前边(商丘), 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箕门),进入腹部 (冲门、府舍、腹结、大横;中极、关元,属于脾,络于胃(腹哀;会下皖、日月、期门),通过膈肌,夹食管旁(食窦、天溪、 胸乡、周荣;络大包;会中府),连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皖痛,食则呕,暧气,腹胀便澹,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木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首

21、穴隐白,末穴大包。本经穴位: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 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原穴:太白(第1跖骨小头后缘,当赤口内际处)络穴:公孙(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输穴:太口(第1跖骨小头后缘,当赤白内际处)手少阴心经(午时:11-13点):从胸走手精品文档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脏与它脏相连的系带,下过膈肌,络小肠。它的支脉: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联系。它的直行脉从心系(即心与它脏相联系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腑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 经之后(青灵),下向肘内(少海)

22、,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那、神门),至U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 沿小指的挠侧出于末端(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侧面的尺侧,1穴在侧胸上部。首穴极泉,末穴少冲。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本经穴位: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那、神门、少府、少冲。原穴:神门(腕横纹R侧端)络穴:通里(前臂掌侧,挠侧缘,腕横纹上1寸)输穴:神门(腕横纹R侧端)支正养老P日 腕青前谷十.海*未时13 15举 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15点):从手走头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沿手掌尺侧(前谷、后

23、溪),上向腕部(腕骨、阳谷),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髒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肩 贞、購俞),绕肩胛(天宗、秉风、曲垣),交会肩上(肩外俞、肩中俞;会附分、大杼、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络 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皖、中皖),属于小肠。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部(上醪、次醪、中醪、下醪、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委中)。背部另一支 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俞、边),经过瓠关节部(合阳、承筋、承山)骨、足通谷、至阴),本经一侧67穴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

24、、志室、胞肓、秩 (浮却、委阳),会合于窝中(委中)一一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 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的外侧(束(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出外踝后方(飞扬、附阳、昆仑),下接足少阴肾经。(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而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它的支脉:从锁骨上行沿颈旁(天窗、天容),上向面颊(额謬),到外眼角(会瞄子醪),弯向后(会和醪),进入耳中 (听宫)。它的又一支脉:从而颊部分出,上向颤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此外,小肠与足阳明胃经 的下巨虚脉气相通。本经一侧19穴(左右两侧共3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背

25、而的尺侧,11穴在肩、颈、面部。首穴少泽,末穴听宫。 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神经方面病症和头、面、颈、眼、耳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本经穴位: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孺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 窗、天容、颜醪、听宫。原穴:腕骨(手掌R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至简的凹陷处,赤白肉际)络穴:支正(前臂背面R侧,腕背横纹上5寸) 输穴:后溪(握拳,第5掌指关节R侧后方,当横纹头赤口肉际处)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17点):从头走足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 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

26、、通天;会百会)。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完骨)。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 会脑户、风府),复出项部(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 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 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瞽俞、口环俞)。则分布于下肢后而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原穴:京骨(人体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

27、下方,赤白肉际处)络穴:飞扬(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直上7寸)输穴:束骨(第5跖骨小头后下方,当赤白肉际)酉时17T9水臬足少阴肾经(酉时:17-19点):从足走腹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涌泉),出iwin隆下.(然谷.照海、水泉),沿内踝之后(太溪)分支进入罂中( 溜,交信;会三阴交),出窝内侧(筑宾、阴谷)腿内(复哉M通过脊柱(会长强)属于肾、络于膀胱(肓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会关元、中极)。它直行的脉:从肾向上(商曲、石关;龙 府),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廉泉)。丿丿71)通斗肝、膈,进入肺中(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歿中、俞它支脉:从肺岀来,络于心,流洱

28、木经一侧2 7穴(左右两侧共5 4穴),其中10穴分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首穴涌泉,幽门戒菴苓:侷弔毀嚳夢占1四满黑以大赤偏1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本经穴位: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 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战、中俞府。原穴: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平内踝高点取穴)络穴:大钟(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输穴: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平内踝高点取穴)天却

29、枕柱大杼j附分“/眉冲尿井 攒竹 I 承光 亠五处蓍曲差濮I隔主浮级阳订 合阳.承1 f f筋老j e * 1 委中JL* | r Mp飞扬 “1* . A. 4. * 1承山申时15T7TT T FJtlPBjf / h /申臥丿八严昆仑 先银T L |二 足通利诵券-束梵:、丿歎阴鲁心 俞;?上恥二会阳殷门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21点):从胸走手心包经是通过分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皖、阴交三个重要穴位的经脉。通过胸部后,经侧腹、手的内侧、 手掌、中指一直连续下来。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络于三 焦。它的支干脉:沿胸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

30、天池)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内侧(天泉),于手太阴、手少阴之 间,进入肘中(曲泽),下向前臂,走两筋(楼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郑门、间使、内关、大陵),进入掌 中(劳宫),沿中指楼侧出于末端(中冲)。它的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木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而的正中线上,1穴在前胸上部。首穴天池,末穴 中冲。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 臂挛急 等证。本经穴位:天池、天泉、曲泽、却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原穴:大陵(仰掌,腕横纹上,挠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络穴:内关

31、(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输穴:大陵(仰掌,腕横纹上,挠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23点):从手走头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液门),沿 着手背(中渚、阳池),岀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挠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向上通过肘 尖(天井),沿上臂外侧(清 冷渊、消了乐),向上通过肩部(購会、肩醪),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天醪;会秉风、 肩井、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纵隔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 焦。它的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后项,连系耳后(天牖、翳风、颅息),直上出耳上方(角孙;会

32、 颔厌、悬厘、上关),弯下向面颊,至眼下(颜醪)。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和醪、耳门;会听会),经过上关前,交而颊,到外眼角(丝竹空; 会瞳子醪)接足少阳胆经。此外,三焦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本经一侧2 3穴(左右两侧共4 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而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首穴关 冲,末穴丝竹空。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本经穴位: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涼、購会、 肩醪、天醪、天牖、翳风、虑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醪、丝竹空原穴:阳池(腕背横纹中)络穴:外关(腕背横纹上2

33、寸)输穴:中渚(握拳,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子时23T天冲浮头窍阴1空完対听令十穴井韻厌悬颅MN阳陵泉”阳交夕h丘 光明 J阳辅 悬钟足少阳胆经(子时:23T点):从头走足从外眼角开始(瞳子醪),上行到额角(颔厌、悬颅、悬厘、曲鬓;会头维、和醪、角孙),下耳后(率 谷、天冲、浮 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沿颈旁,行手少阳三焦经(经天容),至肩上 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之后(会大椎,经肩井,会秉风),进入缺盆(锁 骨上窝)。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会翳风),走耳前(听会、上关;会听宫、下知,至外眼角后;另一支脉:从外眼角分出,下向大迎,

34、会合手少阳三焦经至眼下;下边盖过颊车(下颌角),下行颈部,会合于缺盆(锁 二市r中渎膝阳尖骨上窝)。由此下向胸中,通过膈肌,络于肝,属于胆;沿胁里,出于气街(腹股沟动脉处)绕阴部毛际,横向进入骯关节部。它的主干(直行脉):从缺盆(锁骨上窝)下向腋下(渊液、辄筋;会天池),沿胸侧,过季胁(日月、京门;会章门),向下会合于骯关节部(带脉、五枢、维道、居醪书胡跳)。由此向下,沿大腿外侧(风市、 中渎),出膝外侧(膝阳关),下向腓骨头前邙口陵泉),直下到腓骨下段(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下岀外踝之 前(丘墟),沿足背进入第四趾外侧(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它的支脉:从足背分出,进入大趾

35、趾缝间,沿第一、二跖骨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于趾背毫毛部,接足厥阴 肝经。本经一侧4 4穴(左右两侧共8 8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外侧面,29穴在臀、侧胸、侧头等部。首穴瞄子醪, 末穴足窍阴。主治胸胁、肝胆病症、热性病、神经系统病症和头侧部、眼、耳、咽喉病症,以及木经脉所经过部位之 病症。 原穴:丘墟(在外踝的前下方)络穴:光明(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输穴:足临泣(在足背外侧,第四趾关节的后方)足厥 阴 肝 经足厥阴肝经(丑时:1-3点):从足走腹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