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将相和 (2)_第1页
18、将相和 (2)_第2页
18、将相和 (2)_第3页
18、将相和 (2)_第4页
18、将相和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8.将相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地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地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分析: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重点对第一个小故事进行展开学习。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解决字词,了解故事的

2、历史背景。通过对故事的深入解读,使学生深入角色,感受人物形象,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点:教学模式:导、学、议、练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鉴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专家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璞玉奉献给武王。武王也让鉴定专家来鉴别,结果也说是块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到楚山脚下哭了三天

3、三夜,眼泪哭干了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像你这样痛哭的,你怎么哭的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于是,文王派人对这块玉进行加工,果然琢磨成一块宝玉,文王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夜能发光,冬能取暖,价值连城。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题目中的“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和”是什么意思?看学习目标。3、出示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等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3)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4) 分析第一个故事

4、。默读一遍,有信心完成吗?二、学1、出示自学提示。(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词语,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3)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故事的内容。(4)学习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现在,我们就按自学提示的要求自主品读课文。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三、议刚才大家学得入情入境,现在咱们开始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适时点拨。)(1)检测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出示课件,学生认读词语并交流对一些词语的理解。生字:璧 诺 怯

5、 瑟 诸 荆 缶 卿生词: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诚意:真心。 绝口:因回避而不说。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抵御:抵挡,抵抗。推辞:谦让不干。理屈: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屈,理亏。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表示向人认错赔罪。2、课文难读段朗读抽查。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6、故事。)4、理清脉络,概括段意。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5、学习第一个小故事。(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讨论、交流、整理: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

7、的理由。”(机智)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四、练1、看图讲述,训练表达。 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故事能力。进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强暴、机智

8、勇敢的人。 2、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3、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指导书写生字。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1、复习检查:“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个小故事组成的? 过渡: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

9、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个小故事。2、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根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二、学1、出示自学提示。(1)读第二、三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画出描写蔺相如和廉颇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 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三、议交流、整理。(一)第二个故事:1、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经过:蔺相如针锋相

10、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2、交流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a . 蔺相如言行语言:“请您为赵王击缶。”;“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行动: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b.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击缶,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所以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

11、勇敢的高尚品质。)(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小结过渡: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秦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蔺相如维护了赵国、赵王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很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是靠一张嘴上去的,而且职位还在自己之上,于是将相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我们来交流第三个故事。(二)第三个故事:1、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经过:蔺相如处处

12、回避、忍辱退让。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交流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表现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3、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深化理解、挖掘。阅读思考: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

13、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a.蔺相如这样说,是不是自我吹嘘?为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不是自我吹嘘,因为这是在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他的情况下说的。)b.这段话包括几层意思?(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对国家安危的重大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c.“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说得对吗?文中什么地方证明他说的话是对的?(说得对。从渑池会见之后,秦王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说明廉

14、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1、画出人物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2、观察文中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学生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3、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说明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三)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联系师:三个小故事都各有中心,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蔺相如有完璧归赵之功,才会有渑池之会的随行。因此,哪是因,哪是果?生:前是因,后是果。师:而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奇功却是廉颇与他失和之因,因此,哪是因,哪是果?生:“负荆请罪”是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