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钼靶诊断 课件_第1页
乳腺癌的钼靶诊断 课件_第2页
乳腺癌的钼靶诊断 课件_第3页
乳腺癌的钼靶诊断 课件_第4页
乳腺癌的钼靶诊断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乳腺癌钼靶检查诊断 近几年来,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生率近几年来,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如上逐年上升,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地,乳腺癌在女性的恶性肿海、北京等地,乳腺癌在女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已跃居首位。而在世界发达瘤发病率中已跃居首位。而在世界发达国家,如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国家,如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乳腺癌是3554岁女性的首岁女性的首位死亡因素。这些地区的人群比亚洲人位死亡因素。这些地区的人群比亚洲人群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高出群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高出5倍。 一、乳腺癌的发病因素 1.年龄年龄:在停经前每10年增加一倍,停经后增长缓慢甚至

2、可下降。 2.人口学特点人口学特点:女性高于男性100多倍,白人黑人亚裔。 3.既往乳腺良性病史:有些乳腺病可引起乳癌(如非典型性增生),实际上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癌前期病变。而纤维腺瘤与乳癌的关系还没有明确。 4.家族史是重要危险因素家族史是重要危险因素:如家族中母亲或姐妹被诊断为乳癌的女性,她的患病危险性增加3倍。如患者发生双侧乳腺癌,那么她的第一级亲属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高5倍。另外,基因连锁研究已证实诱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基因(BRCA1)位于17号染色体长臂上。该基因缺陷的女性,50岁前患乳癌的危险几率是51,70岁前患乳腺癌的危险几率是85。 5.与月经有关的因素:与雌激素、泌乳素分泌有

3、关,初潮年龄越早,绝经年龄越晚的女性,患乳癌的危险性越大。 6.与妊娠有关的因素与妊娠有关的因素:低龄初产妇患乳癌的危险性明显降低。 7.乳腺腺体实质构成方式乳腺腺体实质构成方式:有研究发现乳腺钼靶片上大量致密纤维腺体组织的女性患乳癌的危险性增高。 8.另外一些可疑因素另外一些可疑因素: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饮食因素、饮酒、哺乳、体育活动。 是降低乳腺癌患者死亡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诊治乳腺癌提倡三早: 筛查是乳腺癌早期检出的重要手段。 高质量的乳腺摄影检查(即钼靶摄片)结合临床扪诊、乳腺超声检查是目前最主要的筛查方式。 乳腺钼靶摄片乳腺钼靶摄片是目前国际上公

4、认的检查乳腺疾病中最为简单、便捷、准确的方法。随着高频及数字乳腺机的广泛使用,使乳腺微小病灶及细微钙化灶的显示率达到95,极大地提高了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 而MRI在乳腺疾病检查方面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成为钼靶摄片的重要补充手段。 乳腺摄影技术及质量控制 1、投照方位: 常用:头尾位(CC位、轴位) 内外斜位(MLO位、斜位) 加摄:双乳内侧位(CV位) 中侧位相(ML位) 夸大头尾位 2、标准的乳腺图像: 最大程度包括乳腺组织 图像层次和对比度(轮廓清楚、细节显示清晰、黑白对比适当) 正确的乳腺摆放体位 正常生育期乳腺(密实型) ? ? 密实型乳腺 退化型乳腺 绝经期乳腺 乳腺片的观察分

5、析: 注意两侧乳腺对比、从上而下、由前往后按顺序仔细观察 对病灶的分析: 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缘、密度及伴随的征象; 钙化的形态、大小、轮廓、密度、分布等; 其它间接征象:皮肤、血管、乳头、淋巴结等。 乳腺报告书写要求: 参照2003年美国放射学院制定的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第4版,诊断标准如下: 0类:为不定类别,需进一步行其它影像学查; 1类:阴性; 2类:肯定良性病变; 3类:良性可能性大,建议随访6个月复查; 4类:可疑恶性病变(恶性约30%左右)建议活检; 5类:高度提示恶性病变(95%可能性); 6类:病理活检确诊者。 正常乳腺的解剖结构: ? 正常乳腺除乳头、

6、皮肤外,主要由乳腺导管、腺体及间质(包括纤维组织、脂肪、血管及淋巴管等)三部分所组成。 正常乳腺的解剖结构: ? 女性乳房的淋巴管网非常丰富,淋巴流向与炎症的扩散和癌细胞转移的途径关系密切,因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乳腺癌常见病理分型:乳腺癌常见病理分型: 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常见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常见 浸润性小叶癌:少见浸润性小叶癌:少见 粘液腺癌:少见粘液腺癌:少见 髓样癌:少见髓样癌:少见 导管原位癌:较多见导管原位癌:较多见 乳腺癌的X线表现 直接征象: ?肿块、结节状影(密度、边缘、境界、大小、数量) ?钙化(大小、形态、分布、数目、密度、边 缘) ?皮肤增厚 继发征象: ?皮肤凹陷 ?

7、乳头凹陷 间接征象: ?非对称性导管影增粗 ?非对称性 局灶性密度增高影 ?非对称性静脉影增粗 ?腋下淋巴结增大、密度增高 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常见的X线表现亦不完全相同。 典型表现: 癌性肿块,边缘呈放射状或星芒状,有粗长的毛刺影; ? 乳腺内见高密度肿块阴影,边缘分叶状。 癌块与长毛刺影,放射状排列,散在小钙化点 ? 乳腺癌高密度不规则形状肿块,长短不一的触角状阴影形似海星 状。 弥漫的、密集的、呈簇样分布的钙化灶,钙化点的形状多样,为细线样、蚯蚓样、泥沙样、针尖样,分布的形状多为不规则形。通常泥沙样钙化数量较多,成簇、细小、多形,认为是一种最典型的恶性钙化表现,其恶性率高达 94.5%。

8、 微钙化数目指乳腺微小钙化的总数,分布密度指每平方厘米钙化点的数目。多数学者认为 X片上微小钙化数目大于5枚/cm2即定义为簇。成簇泥沙样微小钙化,总数大于 30枚或大于20枚/cm2即可诊断为恶性。 ? 在钼靶片中,微钙化和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X线表现。根据微钙化和肿块存在于否将乳腺癌分为以下4个类型: ? 1)、单纯钙化型:在正常X线表现的腺体内或无明显肿块的增生腺体内,仅表现数量不等、形态各异的成簇微小钙化。无论发生在导管内,还是小叶内,常先于肿块表现,为早期癌唯一的阳性X线征象。 ? 2)、肿块伴钙化型:当乳腺癌在钼靶片上表现为肿块伴钙化时,钙化容易引起重视,一般不易漏诊。微钙化可位于

9、肿块内或周围,数量可多可少。 ? 3)、单纯肿块型:X线片中仅表现为肿块影,其内及瘤周无钙化征象。这种单纯型肿块表现是乳腺癌最常见的征象。 右乳腺上方肿块影其间 可见多量针尖样钙化 右乳腺外上方钙化灶 ? 乳腺内显示片状分布高密度 小点状钙化阴影。范围直径约在 1.60cm左右。 ? 钼靶片显示成簇点状高密度钙化阴影。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触诊无肿块。乳腺中央区铸型钙化,约17mm范围,呈点状、条状、沿导管方向排列,不伴有肿块等征象。 ? 乳腺癌乳腺内有多数成簇的砂粒样钙化。 ? 左乳浸润性导 管癌,临床不能 扪及肿块。钼靶 片显示成簇点状 高密度钙化阴影 ,约7mm直径范 围 。屏幕放

10、大 可显示病变阴影。 ? 乳腺肿块区内显示成簇点状高密度钙化阴影,放大后更清楚。 ? 乳腺粉刺癌肿块内有多数砂粒样钙化,分泌物钙化粗长条状钙化。 ? 乳腺粉刺癌乳腺内有多数成簇的螺旋桨状、多形态钙化。 ? 乳腺内大量微小颗粒样钙化 阴影。 ? 皮肤增厚、乳头凹陷或牵拉征象; ? 乳腺内见高密度肿块阴影,皮肤局限性内凹陷。 ? 左侧乳腺内见高密度肿块阴影,边缘分叶状、伴有乳头内凹陷。 ? 增粗扭曲的血管影; ? 乳腺癌高密度肿块边缘向周围形成长线状阴影。 肿大的淋巴结在斜位投照X线片上常能清晰显示,一般认为中空为良性,实心且直径大于15mm考虑为转移。乳腺癌腋下转移淋巴结较少发生钙化。 ? 乳腺

11、癌乳腺内见高密度肿块,腋窝淋巴结密度均匀为转移改变。 目前在国际上,由于数字化乳腺摄影系统的广泛运用及其它各项检查仪器的不断更新,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已从典型乳腺癌的征象分析进展为对早期乳腺癌、原位癌的诊断。 早期(不典型)乳腺癌很难见到典型的肿块影,它的X线表现为: 不典型小结节影; 不典型小结节影,隐毛刺 不规则片样纠集影; 31岁,左外上局灶性纠集影 密集的、呈簇样分布的泥沙样钙化灶,密度很淡; 35岁,无明显肿块,泥沙样钙化点 乳腺局灶性腺体结构紊乱; 弥漫的、散在钙化点,局部腺体结构紊乱 66岁,局灶性结构扭曲伴多枚钙点 45岁,左外上团块样积聚影 40岁,左内侧片块样积聚影 ? 隐约可见的细小毛刺征。 不典型小结节影,隐毛刺 ? 体检未触及肿块,超声也未见异常,通过乳腺钼靶X线检查可以检出病灶 左乳隐形钙化影 左乳隐形钙化影 左乳腺外上方簇状钙化 导管原位癌(DCIS): 指局限于乳腺导管系统,未侵犯基底膜和周围间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