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经济增长因素研究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9/12/abe9576d-6425-4e32-a812-f108013e2748/abe9576d-6425-4e32-a812-f108013e27481.gif)
![中韩经济增长因素研究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9/12/abe9576d-6425-4e32-a812-f108013e2748/abe9576d-6425-4e32-a812-f108013e27482.gif)
![中韩经济增长因素研究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9/12/abe9576d-6425-4e32-a812-f108013e2748/abe9576d-6425-4e32-a812-f108013e27483.gif)
![中韩经济增长因素研究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9/12/abe9576d-6425-4e32-a812-f108013e2748/abe9576d-6425-4e32-a812-f108013e27484.gif)
![中韩经济增长因素研究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9/12/abe9576d-6425-4e32-a812-f108013e2748/abe9576d-6425-4e32-a812-f108013e274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韩经济增长因素研究一、引言从 1965 年开始,东亚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直到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东亚经济平均每年增长率为55,这是亚洲其他国家和国家的 2倍、拉美国家的 3 倍、撒哈拉以南非洲国 家的 25 倍,如此快的经济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 1995 年克鲁格曼在评价亚洲四小龙的经济时指出,东亚 非凡的增长纪录只不过是由投入的迅速增长而创造的, 虽然令人难以 置信,但亚洲经济增长再也不是一个神话。克鲁格曼主要是利用 1994 的研究结果得出这一结论的。1994 利用索罗模型推算出了东亚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即使在东亚经济高速发展的 19661
2、990年期间,东亚国家 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仅为-0. 32. 3,韩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 长率为 16,这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高速增长时期全要 素生产率 3 左右的增长速度相比,明显偏低。虽然克鲁格曼的观点没有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接受, 但是金融 危机的爆发,使他的观点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韩国 1998年的经济增长率从 1997 年的 5. 61 降到 5. 88,虽然金融危机过后韩国经济迅速复苏,但起伏 不定,呈现字型的发展趋势。当时克鲁格曼还特别指出, 中国与日本相比, 对亚洲命运的影响 更令人难以捉摸。尽管中国现在还很贫穷, 但人口众多, 只要生产率水平达到
3、西方 国家的几成就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强国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一直迅速发展,19792010 年,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超过 9。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超过 25 亿的人口脱离贫困,解决了温 饱问题。从短期看,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亚洲其他国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 来挑战,但从长期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带动亚洲经济的整体发展。特别是中国在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经济又一次得到了快 速发展,经济增长率也从 2001 年的 798上升到 9左右。虽然国内外的经济学者对克鲁格曼的评价不一, 但是克鲁格曼指 出的全要素生产率问题将是以后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增长会计法推算出中国与韩国全要素生
4、产率的变化, 进 而对经济增长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增长会计法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概念比较广泛, 为了分析全 要素生产率中技术变化的影响, 本文又利用指数从技术效率和技术水 平两方面来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二、增长会计法和指数法评述 1增长会计法全要素生产率最初 由提出,经、等研究之后,开始得到广泛的研究应用。增长会计法是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基础, 将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 部分剔除后,从而得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一种指数方法。索罗在 1957 年提出新经济增长理论,采用产出增长率扣除投入 要素增长率后的残差来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索罗经济增长模型 因其科学普遍性和简单可操作性被广泛应用,本文采用
5、 - 生产函数, 利用索罗残差法来测量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生产函数模型如下二apl表示经济产出量,表示资本投入量, 表示劳动投入量,表示技术进步因素,表示时间,a表示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B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本文中,经济产出量采用中国和韩国的实际增长率, 资本投入采 用永久盘存法计算的资本存量, 劳动投入采用就业人数和教育年限来 表示,B米用中国统计年鉴中提供的最终消费率和韩国统计厅发表 的劳动所得分配率。假设技术进步是希克斯中性,即 a +p =1,将式 1 两端取对数后 再对时间求微分,可以得到如下式2=+a +p2用增长率表示,可以写 成=+a + p3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6、可以表示为=a p4用、表示资 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表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则可以表示如下 二aX 1005= px 1006二X 1007。2指数法测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另一种方法就是非参数的数据包 络分析,分析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具体的函数形式和分布假设, 不需确 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指数最初由瑞典经济学家提出的, 是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计算生 产率指数的一种分析方法。用,表示期投入与产出关系, 则期生产可能集的产出距离函数可 以表示为,= 9,9 8表示距离函数,B表示技术效率,表示生 产可能前沿。按照等的解释, 生产率指数应当定义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基准技术 之上,所以基
7、于期和 +1 期参照技术的生产率指数为, +1,+1=+1, +1,9+1,+1,+1=+1+1,+1+1,10 基于期和+1期参照技术的生产 率指数在经济含义上是对称的, 按照的理想指数, 将它们的几何平均 定义为综合生产率指数 0+1, +1, =+1, +1,X +1+1, +1+1,槡 11 当0大于 1 时,说明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改善 ;等于1 时,说明没 有变化 ; 小于 1 时说明全要素生产率退步。生产率指数又可以分为技术效率的变动、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变 动又可以分为规模效率变动和纯效率变动。三、实证分析 1 数据来源 1 中国与韩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在计算 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
8、, 最有争议的就是资本和劳动投入的数据选择 问题,资本投入一般采用存量, 在资本存量的计算过程中基期存量和 折旧率的计算存在很大的争议, 基期存量最直接的方法是国民财富调 查法,但因耗资巨大,而且耗费时间长,一般很少有国家采用这种方 法。本文采用 1951 年提出的永续盘存法来估算中国和韩国的资本存 量。关于折旧率,胡永泰 1 998采用 5, 1 994采用 6,本文经过比较 认为孙辉、李宏谨 2010采用的 6 的折算率比较合理,所以本文采用 6 的折旧率。韩国的资本折旧率采用韩国统计厅公布的固定资本消耗率。 中国的每年投资额采用固定资产投资额, 并根据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转换为 1978 年
9、的不变价格。韩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采用韩国统计厅公布的 2005 年不变价的 固定资产投资额,韩国 16 个地区的估算也采用以上方法计算,但由 于数据的不足,所以估算范围缩小到 19952009年。本文借用单豪杰2008中国资本存量的再估算19522006中1997 年各省市的资本存量数据,根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 19522004年和各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19972009年 中国 31 个省市的资本存量。根据永续盘存法推算出 19782009年间中国与韩国的资本存量, 结果如图 1 所示。以 1997 年金融危机为界, 19781997 年期间韩国资本存量的平 均增长率为 1
10、37, 19982010年平均增长率大幅下降, 只有 41。另一方面,中国在 19781997 年间资本存量的平均增长率为 1076 左右,而在 19982009 年期间,与韩国的大幅下降相反,中 国呈现上升趋势,增长率达到 12 53。所以从图 1 可以看出,韩国在 1997年以后资本存量变化趋势曲 线斜率明显降低,而中国的曲线斜率反而增加。2 中国与韩国的劳动投入变化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的贡 献不可忽视。在批判克鲁格曼的学者中, 有的学者对劳动投入变量的选择持反 对意见,他们认为,亚洲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就业市场的扩大,单 纯用就业者数量作为劳动投入的变量明显地扩大了劳动力的贡献率,
11、 从而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但在目前,只有就业人员的数量是可以统计的, 像其他自营业者、 小商贩、农民工等因无法统计而被排除在就业人员范围以外, 这是采 用此变量的一个缺陷。另外,本文采用教育年限法来衡量人力资本的变化, 劳动投入变 量采用教育年限与就业者数的乘积来表示。教育年限的计算公式如下二刀=1, 12是年的人力资本,是年学 历的人口数,是学历的教育年限。中国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的各年度 资料,韩国的数据来源于韩国统计厅发布的各年统计资料,根据式 12 计算出中国与韩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中国与韩国的劳动投入变化趋势如图 2 所示。2009年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从
12、 1998 年的 709 年增长到 838 年,也就是大多数人基本上接受了 9 年义务教育。在中国的 31 个省市中,北京地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东部 地区的受教育年限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从图 2 可以看出, 虽然中国与韩国的劳动投入都在增加, 但中国 的增加趋势明显高于韩国,韩国的劳动投入除 1997 年金融危机影响 以外一直在稳定增长,变化幅度较小。中国的劳动投入虽然一直呈现增长趋势, 但变化幅度较大, 特别 是 2000年和 2005 年由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 劳动投 入分别下降 05和 14。3中国与韩国的变化趋势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 济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13、的重要标志, 作为产出变量, 国内生产总值是 一个比较合理的衡量指标,所以本文中产出变量采用了实际增长率。中国的实际增长率根据平减指数将名义转换成以 1978 年为基准 的实际,然后计算出实际增长率, 韩国的实际增长率直接采用韩国统 计厅的数据资料。总体来看,韩国增长率变化幅度较大,特别是在 1980 年和 1998 年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1979 年韩国前总统朴正熙去世后, 1980 年韩国的各种经济指标 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失业率从 1979年的 38 上升到 179,经 济增长率从 1979年的 68下降到 39,这次经济波动除政治上的 原因外,也与 1979 年爆发的石油危机有密切关
14、系。1997 年亚洲爆发的金融危机再次给韩国经济带来冲击,金融危 机爆发后,随着投资率的大幅下降经济增长率再次从 1997 年的 58 下降到 57,虽然危机过后韩国经济得到很快恢复,但再也没有恢 复到金融危机以前 8 的增长速度。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三十多年期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 长率超过 9。2009 年中国总量从 1978 年的 3600 亿元增长到 65664亿元,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中东先进国家水平。从增长率变化来看, 20世纪 90年代后期增长速度开始减缓,在 2001年加入以后,经济增长率又逐渐恢复到 9 左右。2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根据以上的数据和- 生产函数,计算出1
15、9812009年中国和韩国的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其 结果如下19792009年,中国平均增长率为 9. 46,其中资本贡献 度为 443、贡献率为 4687,劳动的贡献度为 267、贡献率为 2824,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虽然达到 2. 36,但贡献率只有 24. 89,也就 是说中国的经济增长 70以上是由于要素的投入而达成的。从表 1 中可以看出 20022009年中国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率从 19812001年的 23. 27上升到 28. 88,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超过了 劳动投入的贡献率。2001 年中国加入后,扭转了 20世纪 9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发展 减慢的步伐,从 1
16、998年的 7. 54、1999年的 7. 35,逐渐又恢复到 9 的高速增长期。加入不仅扩大了对外开放、 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 境,还通过吸引外资和扩大出口、 提高国际竞争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与 进步,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韩国 19812009年平均增长率为 6. 57,和中国一样,韩国经 济 70 以上是靠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引起的,特别是资本的贡献率超过 了 50,这说明韩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的投入。但是若以 1998 年金融危机前后为界来分析韩国经济增长的话就 会发现,韩国在金融危机以后发展模式从依靠资本投入逐渐转换为依 靠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1981199
17、8年韩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 7. 64,其中, 60 以上是 靠资本投入来实现的, 25是依靠劳动的投入 ;但在 19992009 年期 间韩国经济增长率虽然只有 484,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却达到 42, 资本投入的贡献率下降到 32,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超过了资本和劳 动投入的贡献。为分析全要素生产率中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的变化, 我们采用指 数法分别分析了 19982009年的中国30个省市和韩国16个地区 19952009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在模型中,投入变量采用的是上文中计算出的资本投入和劳动投 入的数据,产出采用的是各地区的实际, 指数法的分析结果如表 2所 示。19992009
18、年期间韩国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几乎处于停 滞状态; 而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则平均改善了044,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引起的, 这与中国大幅度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有很大关系。在 19992001 年期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了 1 左右,技术 水平却处于增长的状态,技术效率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 同一 期间,韩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却比经济危机前有所好转, 增长率为 047。20022009 年中国的技术效率虽然没有得到改善,但是技术水 平继续提高,所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098; 而此段期间内韩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虽然各方面效率得到了改 善,但技术水
19、平的变化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当然,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指数法只是一种相对的评价而不是 绝对的评价。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高于韩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不说 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高于韩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四、主要结论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像克鲁格曼所评价的那样 悲观,虽然发展的初期是依靠要素的投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 模式也在逐渐变化。特别是本文中分析的中国和韩国的例子, 两国经济发展初期主要 是靠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发展的, 但20世纪 90年代后期开始,经济发 展模式逐渐开始转向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经济发展从依靠资本 和劳动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换为依靠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增长
20、模 式,主要结论如下 1 中国和韩国从过去的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的粗放 型发展方式逐渐转换为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集约型发展方式。20022009年中国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率从19812001年的2329 上升到 2888,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率超过了劳动投入的贡 献率。同样,19811998年期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为 764,其中 60 以上是靠资本投入来实现的, 25是依靠劳动的投入,但在 19992009 年期间韩国经济增长率虽然只有 484,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却达 到了 42,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超过了资本和劳动的贡献,也就是说 两国进入 21 世纪以后,经济发展从依靠劳动和资本投入增加转换为
21、依靠技术进步的发展模式。2 中国在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要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提高 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和技术的利用效率。通过指数分析比较, 中国虽然每年的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 技术 效率的变化却不容乐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仅依靠技术水平的进步, 还依靠技术效率 的改善,所以,中国今后经济的发展需要增强企业的技术消化吸收能 力和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3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中国劳动投入的贡献率在不断降低,特别是 2001 年以后,资 本的大量投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导致劳动的贡献率从19812001的35下降到20022009年的10。劳动贡献率降低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社
22、会的老龄化和计划 生育政策的影响, 因此要提高劳动的贡献率还要加强教育和培训, 提 高劳动者的素质。4在亚洲金融危机过后,韩国经济虽然得到迅速恢复,但仍然没 有达到危机前的发展状态。韩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从以前的依靠出口转向依靠高新技术领域 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水平的提高, 但在指数的分析 结果中显示, 韩国的技术水平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 这成为韩国经济 发展的一个瓶颈, 所以韩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增强研发能力和 提高技术水平上。本 word 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若不需要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 篇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重症肺炎【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
23、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 在人类总 死亡率中排第 56 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 明显受累的表现 ,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亦可发 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和健康护 理(医疗)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 -asso
24、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 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 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 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 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 始的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 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 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 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 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
25、伏期内发病的 肺炎。简单地讲 ,是住院 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 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发热。 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WBC 1099 X 10 / L或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 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 肺炎的表现:意识障碍;呼吸频率30次/minPaO2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 素者 ,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 亦视为重症。美国胸科学会 (ATS) 2001 年对重症肺炎
26、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 需要机械通气 ; 入院48h内肺部病变扩大 50%;少尿(每日177卩mol/L( 2mg/dl)。次要标准:呼吸 频率30次/min;PaO2/FiO2 2007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 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主要标准: 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 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次要标准包括:呼吸频率30次/min; 氧合指数(PaO2/FiO2) 20 mg/dL) 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v 4X 109 /L)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v100 X 10gL) 体温降低(中心体温v 36 C)
27、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符合 1 条主要标准,或至少 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F)的定义与SCAP相近。2005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 制订了成人 HAP, VAP, HCAP 处理指南。指南中界定了 HCAP 的病人范围 : 在 90d 内因急 性感染曾住院2d;居住在医疗护理机构;最近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者30d内有感染伤口治疗;住过一家医院或进行过透析治疗。因为HCAP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针对多重耐药(MDR)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治疗,故将其列入HAP和VAP的范畴内。【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急性起病,部分病人除了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 吸系统症状外
28、,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 休克、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表 现。少部分病人甚至可没有典型的呼吸系统症状, 容易引起误诊。也可起病时较轻,病情逐步恶化,最终达到重症肺炎的标准。在急诊门诊遇到的主要是重症CAP患者,部分是HCAP患者。重症 CAP 的最常见的致病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革兰 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临床表现简述如下:肺炎链球菌为重症 CAP最常见的病原体,占30%70%。呼吸系统防御功能损伤(酒 精中毒、 抽搐和昏迷) 可是咽喉部大量含有肺炎链球菌的分泌物吸入到下呼吸道。病毒感染和吸烟可造成纤毛运动受损, 导致局部防御功能下降。 充血性心衰
29、也为细菌性肺炎的先兆因 素。脾切除或脾功能亢进的病人可发生暴发性的肺炎链球菌肺炎。多发性骨髓瘤、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均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典型的肺炎链球菌肺炎表现为肺实变、寒战,体温大于39.4 C,多汗和胸膜痛疼,多见于原先健康的年轻 人。而老年人中肺炎链球菌的临床表现隐匿, 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典型的肺炎链 球菌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为肺叶、肺段的实变。肺叶、肺段的实变的病人易合并菌血症。肺 炎链球菌合并菌血症的死亡率为30%70%,比无菌血症者高 9 倍。金葡菌肺炎 为重症CAP的一个重要病原体。 在流行性感冒时期,CAP中金葡菌的发 生率可高达
30、 25%,约 50%的病例有某种基础疾病的存在。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较普遍, 死亡率为64%。胸部X线检查常见密度增高的实变影。常出现空腔,可见肺气囊,病变变化较快,常伴发肺脓肿和脓胸。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为 CAP中较少见的病原菌,但一旦明确 诊断,则应选用万古霉素治疗。革兰氏阴性菌 CAP重症CAP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约占 20%,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白 杆菌、不动感菌属、变形杆菌和沙雷菌属等。肺炎克雷白杆菌所致的CAP约占1%5%,但其临床过程较为危重。 易发生于酗酒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和衰弱者, 表现为明显的中 毒症状。胸部 X 线的典型表现为右上叶的浓密浸润阴影、边缘清楚,
31、早期可有脓肿的形成。 死亡率高达 40%50%。非典型病原体 在CAP中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者占 3%40%。大多数研究显示肺炎支原 体在非典型病原体所致 CAP中占首位,在成人中占 2%30%,肺炎衣原体占6%22%,嗜肺军团菌占2%15%。但是肺炎衣原体感染所致的CAP,其临床表现相对较轻,死亡率较低。肺炎衣原体可表现为咽痛、声嘶、头痛等重要的非肺部症状,其他可有鼻窦炎、 气道反应性疾病及脓胸。 肺炎衣原体可与其他病原菌发生共同感染, 特 别是肺炎链球菌。 老年人肺炎衣原体肺炎的症状较重, 有时可为致死性的。 肺炎衣原体培养、 DNA检测、PCR血清学(微荧光免疫抗体检测)可提示肺炎衣原体感染
32、的存在。军团菌肺 炎占重症CAP病例的12%23%,仅次于肺炎链球菌,多见于男性、年迈、体衰和抽烟者, 原患有心肺疾病、 糖尿病和肾功能衰竭者患军团菌肺炎的危险性增加。 军团菌肺炎的潜伏期 为 210 天。病人有短暂的不适、发热、寒战和间断的干咳。肌痛常很明显,胸痛的发生率 为 33%,呼吸困难为 60%。胃肠道症状表现显著,恶心和腹痛多见, 33%的病人有腹泻。不少 病人还有肺外症状, 急性的精神神志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和黄疸等。 偶有横纹肌炎、 心肌 炎、心包炎、肾小球肾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0%的病例有低钠血症,此项检查有 助于军团菌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军团菌肺炎的胸部X线表
33、现特征为肺泡型、斑片状、肺叶或肺段状分布或弥漫性肺浸润。有时难以与ARDS区别。胸腔积液相对较多。此外,20%40%的病人可发生进行性呼吸衰竭,约15%以上的病例需机械通气。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约占CAP病例的8%20%,老年人和 COPD病人常为高危人群。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起病可急可慢, 急性发病者有发热、 咳 嗽、咳痰。 COPD 病人起病较为缓慢,表现为原有的咳嗽症状加重。婴幼儿肺炎多较急重, 临床上有高热、 惊厥、呼吸急促和紫绀, 有时发生呼吸衰竭。 听诊可闻及散在的或局限的干、 湿性罗音,但大片实变体征者少见。胸部X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 约1/4呈肺叶或
34、肺段实变影,很少有肺脓肿或脓胸形成。卡氏孢子虫肺炎(PCP PCP仅发生于细胞免疫缺陷的病人,但PCP仍是一种重要的肺炎,特别是HIV感染的病人。PCP常常是诊断AIDS的依据。PCP的临床特征性表现有干 咳、发热和在几周内逐渐进展的呼吸困难。病人肺部症状出现的平均时间为4周,PCP相对进展缓慢可区别于普通细菌性肺炎。PCP的试验室检查异常包括:淋巴细胞减少,CD4淋巴细胞减少,低氧血症,胸部 X 线片显示双侧间质浸润,有高度特征的 “毛玻璃”样表现。但 30%的胸片可无明显异常。 PCP为唯一有假阴性胸片表现的肺炎。【辅助检查】1.病原学:诊断方法 包括血培养、痰革兰氏染色和培养、血清学检查、胸水培养、支气管吸出 物培养、或肺炎链球菌和军团菌抗原的快速诊断技术。此外,可以考虑侵入性检查,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经过防污染毛刷(PSB经过支气管镜检查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 血培养 一般在发热初期采集,如已用抗菌药物治疗,则在下次用药前采集。采样以无菌法静脉穿刺,防止污染。成人每次1020ml,婴儿和儿童 0.55ml。血液置于无菌培养瓶中送检。 24 小时内采血标本 3次,并在不同部位采集可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在大规模的非选择性的因CAP住院的病人中,抗生素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家庭装修室内装饰材料采购合同
- 2025年度合伙人补充协议范本: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开发合同
- 2025年度现代农业私人抵押借款合同范本详述
- 2025年度国际物流保险合同
- 2025年度口译服务与培训一体化合同范本
- 电力工程综合设计理论与实践
- 现代酒店业成功经营管理模式解析
- 班级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技巧培训
- 2025年度共享托盘数据统计分析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影视制作合同取消协议
- eNSP简介及操作课件
- 招商银行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
- 公文与公文写作课件
- 车削成形面和表面修饰加工课件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七章运动技能的协调控制
- 节后复工吊篮验收表格
- 基于振动信号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02版
- DB11_T1713-2020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气管套管滑脱急救知识分享
- 压缩空气系统管道阻力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