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l 中医外科诊疗疾病的特点是辨病与辨证 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每一疾病都有 各自的病名,如有头疽、红丝疔、蛇串疮 等。所以在就诊时,应先明确诊断,然后 再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个体差异和其他 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治疗。 l辨病就是辨识具体的疾病,任何疾病都有一定 的临床特点,其发生发展和转归、预后也有一 定的规律。辨病的目的在于掌握疾病发生发展 的规律、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如局部红肿 热痛是阳证疮疡的共同特征,而痈是局部光软 无头,结块范围多在69cm左右,易脓、易溃、 易敛,一般不会造成陷证。有头疽初起即在肿 块上有粟米状脓头,疮面渐渐腐烂,形似蜂窝, 范围常超过9cm,难脓、难溃,常可合
2、并内陷。 肉瘿与石瘿均为瘿,但前者是良性肿瘤,后者 是恶性肿瘤,其转归预后绝然不同,必须及早 区分开来,因此,在外科中,辨病尤为重要。 l辨证是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运用正 确的思维方法和“四诊”来收集与疾病 有关的临床资料,然后依据八纲辨证、 藏象学说、病邪学说、经络学说等进行 综合分析与归纳,进而对其病变的病因 病位、病变机理、功能状态及演变趋势 等作出综合性分析和归纳,从而得出一 个证的概念。外科疾病多有局部症状及 体征,因此,辨证不仅要辨全身症状, 还要辨局部症状。 l例如例如:流痰发病缓慢,局部不红不热,化脓也:流痰发病缓慢,局部不红不热,化脓也 迟,溃后脓稀薄如痰,不易收口,以阳证
3、阴证迟,溃后脓稀薄如痰,不易收口,以阳证阴证 来辨属阴证。但结合全身症状来辨,病的后期,来辨属阴证。但结合全身症状来辨,病的后期, 如日渐消瘦,精神萎顿,面色无华,形体畏寒,如日渐消瘦,精神萎顿,面色无华,形体畏寒, 心悸,失眠,自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或心悸,失眠,自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或 虚大者,属气血两亏;如午后潮热,夜间盗汗,虚大者,属气血两亏;如午后潮热,夜间盗汗, 口燥咽干,食欲减退,或咳嗽痰血,舌红少苔,口燥咽干,食欲减退,或咳嗽痰血,舌红少苔, 脉细数者,属阴虚火旺。又如脱疽,根据其发脉细数者,属阴虚火旺。又如脱疽,根据其发 展和临床表现,常分为寒湿阻络、血脉瘀阻、展和临
4、床表现,常分为寒湿阻络、血脉瘀阻、 湿热毒盛、热毒伤阴、气血两虚。湿热毒盛、热毒伤阴、气血两虚。 l第二节第二节 四诊在外科辨病、四诊在外科辨病、 辨证中的应用辨证中的应用 l目的要求掌握四诊在中医外目的要求掌握四诊在中医外 科临床上运用的方法和特点。科临床上运用的方法和特点。 一、望诊一、望诊 l望诊望诊是通过医者的视觉,观察患者的局部是通过医者的视觉,观察患者的局部 和全身情况,主要有望局部病变、望精神、和全身情况,主要有望局部病变、望精神、 望形态、望舌苔等几个方面。望形态、望舌苔等几个方面。 l 局部病变局部病变 l 外科疾病首先表现在体表,并伴有局部病变,注意辨别。外科疾病首先表现在
5、体表,并伴有局部病变,注意辨别。 某些疾病有其好发部位,如疔疮多发于面部手足,冻疮好某些疾病有其好发部位,如疔疮多发于面部手足,冻疮好 发于暴露部位或四肢末端,蛇串疮常发于胁肋部,白庀好发于暴露部位或四肢末端,蛇串疮常发于胁肋部,白庀好 发于头皮、四肢伸侧。疮疡在未溃时称发于头皮、四肢伸侧。疮疡在未溃时称“肿疡肿疡”,已溃者,已溃者 称称“溃疡溃疡”。凡肿疡红者多为热证;白者多为寒证;青紫。凡肿疡红者多为热证;白者多为寒证;青紫 色多为血瘀;黑色者为死肌。岩性溃疡,疮面多呈翻花或色多为血瘀;黑色者为死肌。岩性溃疡,疮面多呈翻花或 如岩穴,有的溃疡底部有珍珠样结节,疮周色泽暗红,内如岩穴,有的溃
6、疡底部有珍珠样结节,疮周色泽暗红,内 有紫黑腐坏组织,渗流血水。臁疮溃疡边缘起有缸口,周有紫黑腐坏组织,渗流血水。臁疮溃疡边缘起有缸口,周 围皮肤乌黑。瘰疬的疮口呈有空腔,疮面肉色不鲜,脓水围皮肤乌黑。瘰疬的疮口呈有空腔,疮面肉色不鲜,脓水 稀薄,并夹有败絮状物质。如阳证溃疡未脓而突然疮陷色稀薄,并夹有败絮状物质。如阳证溃疡未脓而突然疮陷色 暗,是走黄、内陷的征象;阴证溃疡疮色紫暗,则为难愈、暗,是走黄、内陷的征象;阴证溃疡疮色紫暗,则为难愈、 难敛的现象。难敛的现象。 l 望神望神 l 素问素问移精变气论移精变气论说:说:“得神者昌,失神者得神者昌,失神者 亡亡”,说明察神的存亡,对判断正气
7、的盛衰,外,说明察神的存亡,对判断正气的盛衰,外 科疾病的轻重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凡病人精神振科疾病的轻重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凡病人精神振 作、形容如常、目光有神、呼吸均匀,这是正气作、形容如常、目光有神、呼吸均匀,这是正气 未衰,无论新久疾病,均属佳兆;若精神萎顿、未衰,无论新久疾病,均属佳兆;若精神萎顿、 形容憔悴、目陷睛暗、呼吸急促或不均匀,这是形容憔悴、目陷睛暗、呼吸急促或不均匀,这是 正气已衰,不论急、慢性疾病,均属凶险;若神正气已衰,不论急、慢性疾病,均属凶险;若神 识昏糊不清、烦躁不安,为邪入营分、毒传心胞识昏糊不清、烦躁不安,为邪入营分、毒传心胞 的表现,多见于疔疮走黄、有头疽内陷
8、。的表现,多见于疔疮走黄、有头疽内陷。 l 望形态望形态 l 即观察病人的形体状态,包括观察体质与体即观察病人的形体状态,包括观察体质与体 位两个方面。不同的体质不仅反应机体正气盛位两个方面。不同的体质不仅反应机体正气盛 衰,而且还能说明疾病的某些属性。如肥胖者衰,而且还能说明疾病的某些属性。如肥胖者 多湿痰,瘦者多火。再则不同的疾病,能表现多湿痰,瘦者多火。再则不同的疾病,能表现 出不同的姿态和体位。若患者行路脚跷者,多出不同的姿态和体位。若患者行路脚跷者,多 为下肢筋骨关节有病;驼背者多为脊椎有病。为下肢筋骨关节有病;驼背者多为脊椎有病。 若颈项强硬不能转侧者,提示颈项部有病变,若颈项强硬
9、不能转侧者,提示颈项部有病变, 如有头疽、颈痈。若患者以手托下颌,而呈颈如有头疽、颈痈。若患者以手托下颌,而呈颈 缩俯形之态,多为颈椎流痰。妇女手托乳房缓缩俯形之态,多为颈椎流痰。妇女手托乳房缓 慢而行者,多为乳痈。其他如脸若狮面,眉毛慢而行者,多为乳痈。其他如脸若狮面,眉毛 脱落者是麻风。脱落者是麻风。 l舌苔舌苔 l注意观察舌质、舌苔和舌的形态,舌为心注意观察舌质、舌苔和舌的形态,舌为心 之苗,苔为胃气的反应,因此,脏腑气血之苗,苔为胃气的反应,因此,脏腑气血 的虚实,病邪的深浅,津液的盈亏,均能的虚实,病邪的深浅,津液的盈亏,均能 在舌质和舌苔上表现出来。在舌质和舌苔上表现出来。 l 舌
10、质红舌质红:外科急性病见之多属热证,慢性疾病:外科急性病见之多属热证,慢性疾病 见之多属阴虚。红而起刺者属热极;红而干燥者见之多属阴虚。红而起刺者属热极;红而干燥者 属热盛而津液不足。属热盛而津液不足。 l 舌绛舌绛:为邪热入于营分,多见于疔疮走黄、有:为邪热入于营分,多见于疔疮走黄、有 头疽内陷。头疽内陷。 l 舌质淡白舌质淡白:多为气血两虚,如淡白而胖,多属:多为气血两虚,如淡白而胖,多属 阳虚,多见于疮疡溃后,脓出过多的患者,或为阳虚,多见于疮疡溃后,脓出过多的患者,或为 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流痰。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流痰。 l 舌胖嫩而舌边有齿痕舌胖嫩而舌边有齿痕:多属气虚、阳虚,系统:多
11、属气虚、阳虚,系统 性红蝴蝶疮后期或应用大剂量激素之后,常能见性红蝴蝶疮后期或应用大剂量激素之后,常能见 到这种舌质形态。到这种舌质形态。 l 舌光如镜,舌质红绛伴口糜舌光如镜,舌质红绛伴口糜:为病久阴伤胃虚:为病久阴伤胃虚 或应用大剂量抗生素之后。或应用大剂量抗生素之后。 l青紫舌青紫舌:多属瘀血征象,常见于瘀血流注。:多属瘀血征象,常见于瘀血流注。 l白苔白苔:见于外科疾病兼有表证,或属寒证,或属:见于外科疾病兼有表证,或属寒证,或属 脾胃有湿。脾胃有湿。 l 黄苔:多为邪热蕴结,疮疡在化脓阶段多见此苔。黄苔:多为邪热蕴结,疮疡在化脓阶段多见此苔。 l腻苔腻苔:多为湿重的征象,白腻为寒湿,
12、黄腻为湿:多为湿重的征象,白腻为寒湿,黄腻为湿 热。如黄腻不化,舌绛起刺,体温升高,疮疡兼热。如黄腻不化,舌绛起刺,体温升高,疮疡兼 见疮陷色暗,则为病情恶化或并发内陷、走黄之见疮陷色暗,则为病情恶化或并发内陷、走黄之 象。象。 l黑苔黑苔:有寒热之分,热者是苔黑乌燥,为热极似:有寒热之分,热者是苔黑乌燥,为热极似 火,火过炭黑所致。寒者是苔黑而薄湿润,为阳火,火过炭黑所致。寒者是苔黑而薄湿润,为阳 虚极寒,命门火衰,黑色上泛所致。虚极寒,命门火衰,黑色上泛所致。 l二、闻诊二、闻诊 l闻诊包括听与嗅两方面,一是以听觉来闻诊包括听与嗅两方面,一是以听觉来 辨别患者的声音,如语言、呼吸、呕吐、辨
13、别患者的声音,如语言、呼吸、呕吐、 呃逆等;二是以嗅觉来辨别患者分泌物的呃逆等;二是以嗅觉来辨别患者分泌物的 气味,如脓液、痰涕等。气味,如脓液、痰涕等。 (一)听声音(一)听声音 l 1 1、语言:病人谵语狂言,多是疮疡热毒走黄或内陷的、语言:病人谵语狂言,多是疮疡热毒走黄或内陷的 证候之一;呻吟呼号,多是疮疡毒势鸱张或溃烂时出现证候之一;呻吟呼号,多是疮疡毒势鸱张或溃烂时出现 剧烈疼痛的表现。常见于指疔、有头疽等酿脓期、岩症剧烈疼痛的表现。常见于指疔、有头疽等酿脓期、岩症 晚期、脱疽后期等。晚期、脱疽后期等。 l 2 2、呼吸:病人气粗喘急,是走黄或内陷,毒邪传肺的、呼吸:病人气粗喘急,是
14、走黄或内陷,毒邪传肺的 危重证候之一;气息低促,是正气不足的虚脱现象,多危重证候之一;气息低促,是正气不足的虚脱现象,多 见于久病之人,如岩症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脾肾阳虚见于久病之人,如岩症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脾肾阳虚 型等。若急性病患者,由气粗转为气息低促,为正气已型等。若急性病患者,由气粗转为气息低促,为正气已 伤,病情更为危重。伤,病情更为危重。 l 3 3、呕吐、呃逆:由于病邪犯胃,胃气不降,浊气上干,、呕吐、呃逆:由于病邪犯胃,胃气不降,浊气上干, 而致胃功能失职。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见到呕吐、呃逆,而致胃功能失职。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见到呕吐、呃逆, 其发生原因也截然不同,如疮疡初起见之,
15、多为热毒炽其发生原因也截然不同,如疮疡初起见之,多为热毒炽 盛;溃疡后期见之,多为阴伤胃虚;若大面积烧伤、岩盛;溃疡后期见之,多为阴伤胃虚;若大面积烧伤、岩 症晚期见呃逆,为胃气已绝,预后多不良。症晚期见呃逆,为胃气已绝,预后多不良。 (二)嗅气味(二)嗅气味 l主要是嗅辨脓液。如果溃疡脓液无异样气主要是嗅辨脓液。如果溃疡脓液无异样气 味者,容易痊愈。如果脓液腥臭难闻,病味者,容易痊愈。如果脓液腥臭难闻,病 在深里则较难愈。如胸腹部溃疡闻到臭气,在深里则较难愈。如胸腹部溃疡闻到臭气, 一般是透膜的见证,常见于脐漏等病。如一般是透膜的见证,常见于脐漏等病。如 肛门直肠周围痈疽溃脓臭秽,则易成瘘管
16、。肛门直肠周围痈疽溃脓臭秽,则易成瘘管。 儿童头部糜烂结有黄痂,伴有鼠尿臭者是儿童头部糜烂结有黄痂,伴有鼠尿臭者是 头癣。小腿部糜烂坏死,有浅棕色混浊稀头癣。小腿部糜烂坏死,有浅棕色混浊稀 薄脓液,并有恶臭气味者,可能是烂疔。薄脓液,并有恶臭气味者,可能是烂疔。 其他如损骨之指疔、脂瘤等其脓液及分泌其他如损骨之指疔、脂瘤等其脓液及分泌 物亦是带有臭秽的。物亦是带有臭秽的。 三、问诊三、问诊 l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了解患者的家属,以得知疾病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了解患者的家属,以得知疾病 的发生经过和症状。这是诊断疾病最为首先的方法之一。的发生经过和症状。这是诊断疾病最为首先的方法之一。 因为问
17、诊可以全面地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发病因素、因为问诊可以全面地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发病因素、 诊治经过及既往健康状况等全过程,从所得的资料中可诊治经过及既往健康状况等全过程,从所得的资料中可 以进一步选择其他检查,作出明确的诊断。以进一步选择其他检查,作出明确的诊断。 l 问诊的顺序包括现病史,如主要明显的痛苦感觉,发问诊的顺序包括现病史,如主要明显的痛苦感觉,发 病日期,发病时的初起症状和病情演变情况,发病的可病日期,发病时的初起症状和病情演变情况,发病的可 能原因和诱因、发病后的治疗经过(包括药物、手术、能原因和诱因、发病后的治疗经过(包括药物、手术、X X 线摄片、病理切片、其他各项检
18、验等)。还要追询与现线摄片、病理切片、其他各项检验等)。还要追询与现 在有关的旧病情况(既往史),家庭中有无遗传性或传在有关的旧病情况(既往史),家庭中有无遗传性或传 染性疾病,以及其他个人史如月经、胎产、职业、嗜好染性疾病,以及其他个人史如月经、胎产、职业、嗜好 等。等。 (一)问寒热(一)问寒热 l 形寒发热是人体与疾病抗争的反应,外科疾病一有寒热,形寒发热是人体与疾病抗争的反应,外科疾病一有寒热, 标志着病邪鸱盛。发热通常可分三期,即上升期、持续期、标志着病邪鸱盛。发热通常可分三期,即上升期、持续期、 下降期,这与疮疡病程演变的初、中、后期基本相一致。下降期,这与疮疡病程演变的初、中、后
19、期基本相一致。 如疮疡阳证,初起体温逐渐上升,常在如疮疡阳证,初起体温逐渐上升,常在37.537.53838之间,之间, 多因为毒内发、外感风邪所致。如寒多热少,为风寒表证,多因为毒内发、外感风邪所致。如寒多热少,为风寒表证, 如热多寒少,为风温表证。中期发热持续不退,常在如热多寒少,为风温表证。中期发热持续不退,常在3838 3939之间,兼之疮疡肿势渐渐增大,这是酿脓的现象。后之间,兼之疮疡肿势渐渐增大,这是酿脓的现象。后 期,脓毒已泄,发热逐渐下降,是一般正常的演变规律。期,脓毒已泄,发热逐渐下降,是一般正常的演变规律。 若脓泄而发热依然不退,是为毒邪未清,正不胜邪。若疮若脓泄而发热依然
20、不退,是为毒邪未清,正不胜邪。若疮 疡中、后期,出现寒战、高热,多为毒邪走黄或内陷。疮疡中、后期,出现寒战、高热,多为毒邪走黄或内陷。疮 疡阴证一般不发热,中期可有低热,后期则往来潮热。疡阴证一般不发热,中期可有低热,后期则往来潮热。 l (二)问汗液(二)问汗液 l 如痈证见汗出热退是邪随汗泄,有消散的可如痈证见汗出热退是邪随汗泄,有消散的可 能,如汗出热不退,是邪盛难消,为酿脓的表现。能,如汗出热不退,是邪盛难消,为酿脓的表现。 如暑湿流注,汗出热不退,除有酿脓之变外,还如暑湿流注,汗出热不退,除有酿脓之变外,还 应考虑有续发的可能。如流痰、瘰疬等出现潮热、应考虑有续发的可能。如流痰、瘰疬
21、等出现潮热、 盗汗或自汗,多是阴虚火旺或气血不足的现象。盗汗或自汗,多是阴虚火旺或气血不足的现象。 l (三)问饮食(三)问饮食 l 渴喜冷饮,多为热重;渴不多饮,多为湿重。渴喜冷饮,多为热重;渴不多饮,多为湿重。 纳食有味,为脾胃运化功能正常,病情较轻;纳纳食有味,为脾胃运化功能正常,病情较轻;纳 食不思,为脾胃已衰,病情较重或疮疡病势进展。食不思,为脾胃已衰,病情较重或疮疡病势进展。 瘾疹常与食海鱼、虾、蟹等有关。瘾疹常与食海鱼、虾、蟹等有关。 l (四)问二便(四)问二便 l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黄浊,为火毒湿热内盛的现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黄浊,为火毒湿热内盛的现象; 如大便溏薄,小便清
22、长,为寒湿内蕴的表现。大便长期如大便溏薄,小便清长,为寒湿内蕴的表现。大便长期 秘结,带血色鲜,便时疼痛,多为内痔、肛裂的表现。秘结,带血色鲜,便时疼痛,多为内痔、肛裂的表现。 大便形状变细,次数增多,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大便形状变细,次数增多,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 粪便内带有血、脓、粘液,并有特殊臭味,为肛管直肠粪便内带有血、脓、粘液,并有特殊臭味,为肛管直肠 癌之症状。癌之症状。 l (五)问病因或诱因(五)问病因或诱因 l 如见乳房结块,经久不散,因情志所伤引起的,每如见乳房结块,经久不散,因情志所伤引起的,每 易成为乳房肿瘤。如因感受疫畜之毒,每易发生疫疔;易成为乳房肿瘤。如因
23、感受疫畜之毒,每易发生疫疔; 因受针尖、竹木或鱼骨刺伤,易发生手足疔疮。如因接因受针尖、竹木或鱼骨刺伤,易发生手足疔疮。如因接 触漆器,而禀性不耐者,每易发生漆疮。因服用某些药触漆器,而禀性不耐者,每易发生漆疮。因服用某些药 物,而禀性不耐者,可发生药毒(药物性皮炎)。物,而禀性不耐者,可发生药毒(药物性皮炎)。 l (六)问旧病(六)问旧病 l 如肛漏、瘰疬、流痰病人曾经患过肺痨病,如肛漏、瘰疬、流痰病人曾经患过肺痨病, 一般治疗比较困难。痈、有头疽、疔疮、疖等一般治疗比较困难。痈、有头疽、疔疮、疖等 病人,以往有过消渴证,一般比较顽固难愈。病人,以往有过消渴证,一般比较顽固难愈。 肝肾宿疾
24、而近期功能不佳者,对砒剂的外用、肝肾宿疾而近期功能不佳者,对砒剂的外用、 内服,以及黄药子的内服均属禁忌。内服,以及黄药子的内服均属禁忌。 l (七)问职业(七)问职业 l 有许多皮肤病,常与个人劳动职业有关,有许多皮肤病,常与个人劳动职业有关, 如染匠、渔民、机器制造工人,常发生皲裂疮。如染匠、渔民、机器制造工人,常发生皲裂疮。 l (八)问妇女月经(八)问妇女月经 l 外科内服药物,一般多用破瘀活血、行气通络之品,外科内服药物,一般多用破瘀活血、行气通络之品, 有碍胎气和影响月经,若不加询问而草率使用,可能造有碍胎气和影响月经,若不加询问而草率使用,可能造 成堕胎和崩漏的危险。冲任不调型乳
25、癖常伴有月经不调,成堕胎和崩漏的危险。冲任不调型乳癖常伴有月经不调, 且在经前出现乳房胀痛、肿块增大,经后胀痛消失或减且在经前出现乳房胀痛、肿块增大,经后胀痛消失或减 轻,肿块缩小。有些瘾疹常在月经前数天开始出现风团,轻,肿块缩小。有些瘾疹常在月经前数天开始出现风团, 并随月经的干净而消失,常伴有痛经或月经不调。并随月经的干净而消失,常伴有痛经或月经不调。 l (九)家庭史(九)家庭史 l 如麻风、疥疮、头癣等,可由家人相互传染而引起。如麻风、疥疮、头癣等,可由家人相互传染而引起。 患乳癖如有乳癌家族史者容易癌变。白庀部分患者有家患乳癖如有乳癌家族史者容易癌变。白庀部分患者有家 庭遗传史。庭遗
26、传史。 l (十)问不洁性交(十)问不洁性交 l 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可有不洁性交引起。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可有不洁性交引起。 四、切诊四、切诊 l切诊切诊包括切脉(脉诊)和触诊两大类。历包括切脉(脉诊)和触诊两大类。历 代中医外科学者对切脉十分重视,它能了代中医外科学者对切脉十分重视,它能了 解病变的深浅、毒邪的盛衰,正气的强弱,解病变的深浅、毒邪的盛衰,正气的强弱, 以观察疾病的变化、预测疾病的预后。以观察疾病的变化、预测疾病的预后。 l触诊是通过手的感觉,接触病变,以测知触诊是通过手的感觉,接触病变,以测知 病变的性质、有脓及无脓等。病变的性质、有脓及无脓等。 现将与外科有关的常见脉象归
27、纳如下:现将与外科有关的常见脉象归纳如下: 1.1.浮脉浮脉:肿疡脉浮有力,为风寒、风热:肿疡脉浮有力,为风寒、风热 在表,或为风热邪毒客于上部;脉浮无力,在表,或为风热邪毒客于上部;脉浮无力, 为气血不足;溃疡脉浮,若非外感之邪未净,为气血不足;溃疡脉浮,若非外感之邪未净, 则有续发的可能;若外感之邪已散,疡无续则有续发的可能;若外感之邪已散,疡无续 发则为气从外泄,是正虚而邪未去。发则为气从外泄,是正虚而邪未去。 2. 2.沉脉沉脉:肿疡脉沉,是邪气深闭、病在:肿疡脉沉,是邪气深闭、病在 深部,为寒凝络阻、气血壅滞;溃疡脉沉,深部,为寒凝络阻、气血壅滞;溃疡脉沉, 是遗毒在内、气血凝滞未解
28、。是遗毒在内、气血凝滞未解。 l 3.3.迟脉迟脉:肿疡多是寒邪内蕴,气血衰少;:肿疡多是寒邪内蕴,气血衰少; 溃疡脉迟,多是脓毒已泄、邪去正衰。溃疡脉迟,多是脓毒已泄、邪去正衰。 l4.4.数脉数脉:肿疡脉数,为热邪蕴结,其热:肿疡脉数,为热邪蕴结,其热 正盛,或为酿脓;溃疡脉数,为热邪未净、正盛,或为酿脓;溃疡脉数,为热邪未净、 毒邪未化、正气已衰。毒邪未化、正气已衰。 l5.5.滑脉滑脉:肿疡脉滑而数,为热盛、为有:肿疡脉滑而数,为热盛、为有 痰、或为酿脓;溃疡脉滑而大,为热邪未痰、或为酿脓;溃疡脉滑而大,为热邪未 退、或痰多及气虚。退、或痰多及气虚。 l 6.6.涩脉涩脉:肿疡脉涩,为
29、实邪窒塞、气血:肿疡脉涩,为实邪窒塞、气血 凝滞;溃疡脉涩,为阴血不足之象。凝滞;溃疡脉涩,为阴血不足之象。 l7.7.大脉大脉:肿疡脉大,为邪盛正实;溃疡:肿疡脉大,为邪盛正实;溃疡 脉大,为邪盛病进、其毒难化。脉大,为邪盛病进、其毒难化。 l8.8.小脉小脉:肿疡脉见细小,为正不胜邪;:肿疡脉见细小,为正不胜邪; 溃疡脉细而小,大都属气血两虚。溃疡脉细而小,大都属气血两虚。 l这些脉象可以单见,也可兼见,如浮数这些脉象可以单见,也可兼见,如浮数 互见属表病,沉迟互见属里病。并以浮数互见属表病,沉迟互见属里病。并以浮数 滑大为阳脉,多属热、属实、属阳;沉迟滑大为阳脉,多属热、属实、属阳;沉迟
30、 涩小为阴脉,多属寒、属虚、属阴。一般涩小为阴脉,多属寒、属虚、属阴。一般 热实阳证易愈,寒虚阴证难治。热实阳证易愈,寒虚阴证难治。 l 以上所述的八种临床上常见的脉象,在运用时,以上所述的八种临床上常见的脉象,在运用时, 还须辨明有力与无力、有余与不足,方可得出还须辨明有力与无力、有余与不足,方可得出 正确的诊断。正确的诊断。 l 一般来说,外科疾病在未溃之前,正是邪盛一般来说,外科疾病在未溃之前,正是邪盛 的时候,应该见有余之脉;已溃之后为邪去正的时候,应该见有余之脉;已溃之后为邪去正 衰之际,应该见不足之脉,这是正常的现象。衰之际,应该见不足之脉,这是正常的现象。 若未溃时见不足之脉,如
31、虚、弱、细、缓等脉,若未溃时见不足之脉,如虚、弱、细、缓等脉, 则为气血衰弱、毒深邪盛;已溃之后见有余之则为气血衰弱、毒深邪盛;已溃之后见有余之 脉,如实、洪、弦、紧等脉,则为邪盛气滞难脉,如实、洪、弦、紧等脉,则为邪盛气滞难 化。这都是不正常的现象。化。这都是不正常的现象。 l 如果外科疾病在未溃(肿疡)或已溃(溃疡)如果外科疾病在未溃(肿疡)或已溃(溃疡) 之时,见到结代之脉,均属气血衰弱、或寒痰之时,见到结代之脉,均属气血衰弱、或寒痰 瘀血凝滞,是更为不良现象。若在痛极之时,瘀血凝滞,是更为不良现象。若在痛极之时, 亦可偶尔出现结、代之脉,这并不一定都为坏亦可偶尔出现结、代之脉,这并不一
32、定都为坏 现象。不论肿疡与溃疡而见散、促之脉,均为现象。不论肿疡与溃疡而见散、促之脉,均为 气血衰竭、脏腑之气将绝、且病邪尚在进展,气血衰竭、脏腑之气将绝、且病邪尚在进展, 预后多不良。预后多不良。 脉率:脉率: l 阳症初起阳症初起一般脉率稍带数象,常在一般脉率稍带数象,常在80808484次次/ /分之间;分之间; 中期(化脓期)中期(化脓期)病情进展,则脉象较快,可在病情进展,则脉象较快,可在8484100100 次次/ /分之间;分之间;后期(溃后)和中期肿疡渐消后期(溃后)和中期肿疡渐消之时,病情之时,病情 向愈,则脉率由数转缓,一般在向愈,则脉率由数转缓,一般在7272次次/ /分
33、。若病情恶化,分。若病情恶化, 并发走黄和内陷,脉率由数转快,在并发走黄和内陷,脉率由数转快,在100100120120次次/ /分之分之 间,甚至更快。间,甚至更快。 l 阴症脉率初起一般较缓,常在阴症脉率初起一般较缓,常在7272次次/ /分以下,中期病分以下,中期病 情发展,脉率由缓转数,可在情发展,脉率由缓转数,可在8080100100次次/ /分,后期或分,后期或 中期症情向愈,则脉率由数逐渐转缓;若病情进展,中期症情向愈,则脉率由数逐渐转缓;若病情进展, 脉率由数转为更数,常在脉率由数转为更数,常在100100120120次次/ /分。如流痰脉率分。如流痰脉率 由快转缓,病情好转,
34、由快转缓,病情好转,ESRESR由高转低,骨部由高转低,骨部X X线片改善。线片改善。 反之,则为病情进展。系统性红班狼疮病人脉率由缓反之,则为病情进展。系统性红班狼疮病人脉率由缓 转快,表示病情尚未控制有发展趋势;反之,由快转转快,表示病情尚未控制有发展趋势;反之,由快转 慢,则表示病情稳定与好转。慢,则表示病情稳定与好转。 (二)触诊(二)触诊 l通过触诊可以确定疾病的性质。如触及有通过触诊可以确定疾病的性质。如触及有 明显肿块,界限分明,高肿,灼热,轻按明显肿块,界限分明,高肿,灼热,轻按 则痛,重按剧痛拒按者,多为阳证、实证。则痛,重按剧痛拒按者,多为阳证、实证。 职触之无明显肿块,或
35、肿块界限不清,平职触之无明显肿块,或肿块界限不清,平 塌漫肿,不热或微热,重按隐痛或不痛,塌漫肿,不热或微热,重按隐痛或不痛, 或喜按者,多为阴证、虚证。或喜按者,多为阴证、虚证。 l 如触及肿块高低不平,坚硬如石,推之不移,如触及肿块高低不平,坚硬如石,推之不移, 表面与皮肤粘连,多属岩性肿块,常见的有乳表面与皮肤粘连,多属岩性肿块,常见的有乳 岩、失荣、石瘿等病。如肿块表面光滑,硬而岩、失荣、石瘿等病。如肿块表面光滑,硬而 不坚或质软如棉,或按之有囊性感,根脚活动,不坚或质软如棉,或按之有囊性感,根脚活动, 不与皮肤粘连者,多为良性肿瘤或囊肿。常见不与皮肤粘连者,多为良性肿瘤或囊肿。常见
36、的有肉瘿、乳核、气瘤、脂瘤等。如肿块柔软,的有肉瘿、乳核、气瘤、脂瘤等。如肿块柔软, 按之能暂时消失,放手后即回复,或按压肿块按之能暂时消失,放手后即回复,或按压肿块 处有明显搏动感,为血瘤。处有明显搏动感,为血瘤。 l 疮疡按之坚硬而无应指的为无脓;按之如鼓而疮疡按之坚硬而无应指的为无脓;按之如鼓而 应指的为有脓。按触皮肤,麻木不仁而无感觉应指的为有脓。按触皮肤,麻木不仁而无感觉 者可能为麻风;触及指趾冰冷,且趺阳脉搏动者可能为麻风;触及指趾冰冷,且趺阳脉搏动 微弱或消失者为脱疽。肛指检查,对肛管直肠微弱或消失者为脱疽。肛指检查,对肛管直肠 癌的诊断也很重要。癌的诊断也很重要。 第三节辨阴证
37、阳证第三节辨阴证阳证 l外科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致病因素的作外科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致病因素的作 用于机体,引起邪正斗争,破坏了人体的用于机体,引起邪正斗争,破坏了人体的 阴阳平衡,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产生阴阳平衡,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产生 一系列的外科疾病的病理变化。因此,外一系列的外科疾病的病理变化。因此,外 科症状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其科症状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本质问题本质问题 仍然是阴阳失调仍然是阴阳失调。 一、阴阳是外科辨证的总纲一、阴阳是外科辨证的总纲 l 外科疾病大多都既有局部症状,又有全身症外科疾病大多都既有局部症状,又有全身症 状,所以辨证时必须把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两状,所
38、以辨证时必须把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两 方面结合起来综合分析。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方面结合起来综合分析。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 纲,阳包括表、热、实证。阴包括里、寒、虚纲,阳包括表、热、实证。阴包括里、寒、虚 证,所以抓住了阴阳辨证就抓住了辨证总纲。证,所以抓住了阴阳辨证就抓住了辨证总纲。 l 顾世澄在顾世澄在疡医大全疡医大全中说:中说:“凡诊视痈疽,凡诊视痈疽, 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 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可以一言蔽之,曰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可以一言蔽之,曰 阴阳而已阴阳而已”。说明了外科疾病,必须首先辨清。说明了外科疾病,必须首先辨清
39、 它的阴阳属性,抓住了这个辨证纲领,在治疗它的阴阳属性,抓住了这个辨证纲领,在治疗 上就不会发生或少发生原则性的错误。上就不会发生或少发生原则性的错误。 二、症状的阴阳分类二、症状的阴阳分类 三、结合全身情况辨阴阳三、结合全身情况辨阴阳 l 辨别阴阳既要重视局部症状,又要重视全辨别阴阳既要重视局部症状,又要重视全 身症状,要四诊合参。身症状,要四诊合参。 l 阴阳是相对的、动态的。阴阳是相对的、动态的。 l 外科疾病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各种症状相互外科疾病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各种症状相互 兼见,可能阳中有阴,如流注发热,疼痛等证兼见,可能阳中有阴,如流注发热,疼痛等证 属于阳,但局部化脓之前无明显
40、肿块,皮色亦属于阳,但局部化脓之前无明显肿块,皮色亦 不红,看起来属于阴。也可能阴中有阳,如脱不红,看起来属于阴。也可能阴中有阳,如脱 疽局部症状颜色发白或青紫,皮温降低,但其疽局部症状颜色发白或青紫,皮温降低,但其 剧烈疼痛又属于阳。也有介于阴阳之间的症状,剧烈疼痛又属于阳。也有介于阴阳之间的症状, 如瘰疬痛而不甚剧烈,局部微红微热。所以,如瘰疬痛而不甚剧烈,局部微红微热。所以, 临床上不会有单纯的阴证或单纯的阳证。临床上不会有单纯的阴证或单纯的阳证。 l 疾病属阴属阳可以随着病情的变化而转化。疾病属阴属阳可以随着病情的变化而转化。 l 有因误治而阳证转为阴证的,有初起阳证日久有因误治而阳证
41、转为阴证的,有初起阳证日久 正虚而变为阴证的,亦有因治之得法而阴证变正虚而变为阴证的,亦有因治之得法而阴证变 为阳证的。为阳证的。 l 如高年有头疽的患者,局部疮形平塌漫肿,本如高年有头疽的患者,局部疮形平塌漫肿,本 因正气不足,常不能托毒外出,在治疗中或误因正气不足,常不能托毒外出,在治疗中或误 行汗下,或过敷寒凉药物,病邪即可由表入里,行汗下,或过敷寒凉药物,病邪即可由表入里, 以致肿而难溃,溃而难敛,此病本属阳证,但以致肿而难溃,溃而难敛,此病本属阳证,但 因误治而由阳证转为阴证;或有头疽初起本属因误治而由阳证转为阴证;或有头疽初起本属 阳证,因病久脓血大泄而正虚不复,从而由阳阳证,因病
42、久脓血大泄而正虚不复,从而由阳 转阴,反之也因治之得法,经使用补托的方法,转阴,反之也因治之得法,经使用补托的方法, 病邪由里向外,使正虚渐复,使阴转阳。病邪由里向外,使正虚渐复,使阴转阳。 第四节辨肿、痛、痒、第四节辨肿、痛、痒、 脓、麻木脓、麻木 l肿、痛、痒、脓是外科疾病的主要四大肿、痛、痒、脓是外科疾病的主要四大 症状。痒与痛是病人的自觉症状,通过问症状。痒与痛是病人的自觉症状,通过问 诊由病人自己陈述反应出来;肿与脓是疾诊由病人自己陈述反应出来;肿与脓是疾 病的他觉症状,除了询问病人以外,还必病的他觉症状,除了询问病人以外,还必 须通过医生的详细诊察,引起肿痛痒脓的须通过医生的详细诊
43、察,引起肿痛痒脓的 原因不同,程度也不同,所以要详加诊察,原因不同,程度也不同,所以要详加诊察, 综合辨证,抓住主因,为治疗提供依据。综合辨证,抓住主因,为治疗提供依据。 一、辨肿一、辨肿 l肿肿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经络阻隔、气血凝滞 而成的。而成的。 l 素问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所说:所说:“营气不从,逆于肉营气不从,逆于肉 理,乃生痈肿。理,乃生痈肿。”说明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由于说明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由于 经络阻隔,营气不能循行于经络之中,而逆入肌经络阻隔,营气不能循行于经络之中,而逆入肌 肤,这是外科疾病产生壅肿的主要机理。其肿势肤,这是外科
44、疾病产生壅肿的主要机理。其肿势 的缓急、集散,常为判断病情虚实、轻重的依据。的缓急、集散,常为判断病情虚实、轻重的依据。 由于患者体质的强弱与致病原因的不同,发生肿由于患者体质的强弱与致病原因的不同,发生肿 的症状也有所差异。的症状也有所差异。 (一)以其外因来辨(一)以其外因来辨 l1.1.局限性:红肿高突,根围收束,不甚局限性:红肿高突,根围收束,不甚 平坦,多为实证、阳证。平坦,多为实证、阳证。 l2.2.弥漫性:肿势平坦,散漫不聚,边界弥漫性:肿势平坦,散漫不聚,边界 不清。阳证见之,为邪甚毒势不聚;阴证不清。阳证见之,为邪甚毒势不聚;阴证 见之,为气血不充。见之,为气血不充。 l3.
45、3.全身性:疮疡溃后而见头面、手足虚全身性:疮疡溃后而见头面、手足虚 浮,由于脓出过多,病久气血大耗,脾阳浮,由于脓出过多,病久气血大耗,脾阳 不振所致。不振所致。 (二)以其成因来辨(二)以其成因来辨 l 1.1.火:肿而色红,皮薄光泽,欣热疼痛。火:肿而色红,皮薄光泽,欣热疼痛。 l 2.2.寒:肿而不硬,皮色不泽,不红不热,常伴有酸痛。寒:肿而不硬,皮色不泽,不红不热,常伴有酸痛。 l 3.3.风: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轻微疼痛。风: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轻微疼痛。 l 4.4.湿:肿而皮肉重垂胀急,深则按之如烂棉不起,浅则湿:肿而皮肉重垂胀急,深则按之如烂棉不起,浅
46、则 光亮如水泡,破流黄水,浸淫皮肤。光亮如水泡,破流黄水,浸淫皮肤。 l 5.5.痰:肿势或软如棉馒,或硬如结核,不红不热。痰:肿势或软如棉馒,或硬如结核,不红不热。 l 6.6.气:肿势皮紧内软,不红不热,常随喜怒消长。气:肿势皮紧内软,不红不热,常随喜怒消长。 l 7.7.郁结:肿势坚硬如石,或边缘有棱角,形如岩突,不郁结:肿势坚硬如石,或边缘有棱角,形如岩突,不 红不热。红不热。 l 8.8.瘀血:肿而胀急,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消瘀血:肿而胀急,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消 退。退。 l 9.9.虚:肿势平坦,根盘散漫。虚:肿势平坦,根盘散漫。 l 10.10.实:肿势高起,根
47、盘收束。实:肿势高起,根盘收束。 (三)以其部位和色泽来辨(三)以其部位和色泽来辨 l 由于发病部位的局部组织有疏松和致密的不同,肿的由于发病部位的局部组织有疏松和致密的不同,肿的 情况也有差异:情况也有差异: l 1.1.病发于手掌、足底等处,因病处组织较疏松,肿势病发于手掌、足底等处,因病处组织较疏松,肿势 易于蔓延,其肿每较他处为大而明显。易于蔓延,其肿每较他处为大而明显。 l 2.2.手指部因组织致密,故局部肿势不甚,但其疼痛剧手指部因组织致密,故局部肿势不甚,但其疼痛剧 烈。烈。 l 3.3.大腿部由于肌肉丰厚,肿势虽甚,但外观不明显,大腿部由于肌肉丰厚,肿势虽甚,但外观不明显, 故
48、在检查时必须与健侧对比,必要时以皮尺测量腿围,故在检查时必须与健侧对比,必要时以皮尺测量腿围, 以求得正确的诊断。以求得正确的诊断。 l 一般浅表疮肿以赤色为多,而在深部的则以皮色不变一般浅表疮肿以赤色为多,而在深部的则以皮色不变 者居多,到脓熟仅透红一点。如疔疮、有头疽等病,在者居多,到脓熟仅透红一点。如疔疮、有头疽等病,在 未溃脓时,由红肿色鲜转向暗红而无光泽,由高肿转为未溃脓时,由红肿色鲜转向暗红而无光泽,由高肿转为 平塌下陷,这是毒已走黄或内陷的危象。平塌下陷,这是毒已走黄或内陷的危象。 二、辨痛二、辨痛 l疼痛疼痛是由多种因素导致气血凝滞,阻塞不是由多种因素导致气血凝滞,阻塞不 通而
49、成。李挺通而成。李挺医学入门医学入门说:说:“邪客于邪客于 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 气归之,不得复反,故肿,不通则痛。气归之,不得复反,故肿,不通则痛。” 说明痛是由于致病因素阻塞不通所致。说明痛是由于致病因素阻塞不通所致。 (一)以其疼痛原因来辨(一)以其疼痛原因来辨 l 1.1.热:皮色欣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多见于急热:皮色欣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多见于急 性化脓性疾病)性化脓性疾病) l 2.2.寒:皮色不红,不热,痠痛,得温则痛缓。(多见于寒:皮色不红,不热,痠痛,得温则痛缓。(多见于 脱疽、冻疮)脱疽、冻疮) l 3.3
50、.风:痛无定处,忽此忽彼,走注甚速。(多在皮肤关风:痛无定处,忽此忽彼,走注甚速。(多在皮肤关 节部位,如丹毒、肠痈、乳癖等)节部位,如丹毒、肠痈、乳癖等) l 4.4.气: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常因情志气: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常因情志 变化而加重或减轻,如胆囊炎,乳腺增生)变化而加重或减轻,如胆囊炎,乳腺增生) l 5.5.化脓:肿势急胀,痛无止时,如有鸡啄,按之中软应化脓:肿势急胀,痛无止时,如有鸡啄,按之中软应 指。(如手部疔疮)指。(如手部疔疮) l 6.6.瘀血:初起隐痛,微胀,微热,皮色暗褐,继则皮色瘀血:初起隐痛,微胀,微热,皮色暗褐,继则皮色 青紫而胀
51、痛。(痛点固定,拒按,如外伤瘀血肠痈。)青紫而胀痛。(痛点固定,拒按,如外伤瘀血肠痈。) l 7.7.虚:喜按,按则痛减。虚:喜按,按则痛减。 l 8.8.实:拒按,按则痛剧。实:拒按,按则痛剧。 (二)以其疼痛发作情况来辨(二)以其疼痛发作情况来辨 l1.1.卒痛:突然发作,疼痛急剧,多见于卒痛:突然发作,疼痛急剧,多见于 急性疾病。急性疾病。 l2.2.持续痛:痛无休止,持续不减,多见持续痛:痛无休止,持续不减,多见 于阳证未溃前。痛势缓和,持续较久,多于阳证未溃前。痛势缓和,持续较久,多 见于阴证初起。见于阴证初起。 l3.3.阵发性痛:忽痛忽止,发作无常,多阵发性痛:忽痛忽止,发作无常
52、,多 见于胆道、胃肠道寄生虫等疾患。见于胆道、胃肠道寄生虫等疾患。 (三)以其疼痛性质来辨(三)以其疼痛性质来辨 l 1.1.刺痛:痛如针刺,病变多在皮肤,如蛇串疮。刺痛:痛如针刺,病变多在皮肤,如蛇串疮。 l 2.2.灼痛:痛而有灼热感,病变多在皮肤,如疖、有头疽、颜灼痛:痛而有灼热感,病变多在皮肤,如疖、有头疽、颜 面疔疮、丹毒等。面疔疮、丹毒等。 l 3.3.裂痛:痛如撕裂,病变多在皮肉,如肛裂、手足皲裂较深裂痛:痛如撕裂,病变多在皮肉,如肛裂、手足皲裂较深 者。者。 l 4.4.纯痛:疼痛滞钝,病变多在骨与关节间,如流痰、附骨疽纯痛:疼痛滞钝,病变多在骨与关节间,如流痰、附骨疽 转入慢
53、性阶段。转入慢性阶段。 l 5.5.痠痛:又痠又痛,病变多在关节,如流痰。痠痛:又痠又痛,病变多在关节,如流痰。 l 6.6.抽掣痛:除痛时有抽掣外,并伴有放射痛,传导于邻接部抽掣痛:除痛时有抽掣外,并伴有放射痛,传导于邻接部 位,如乳岩、石瘿,失荣之晚期。位,如乳岩、石瘿,失荣之晚期。 l 7.7.啄痛:痛如鸡啄,并伴有节律性痛,病变在肌肉,多在啄痛:痛如鸡啄,并伴有节律性痛,病变在肌肉,多在 阳证疮疡化脓阶段,如手部疔疮、乳痈等。阳证疮疡化脓阶段,如手部疔疮、乳痈等。 l 8.8.绞痛:痛如绞割,以致坐卧不宁,辗转不安,病变多在绞痛:痛如绞割,以致坐卧不宁,辗转不安,病变多在 脏腑,如泌尿
54、系结石伴有梗阻时。脏腑,如泌尿系结石伴有梗阻时。 (四)疼痛与肿胀结合起来辨(四)疼痛与肿胀结合起来辨 l 1.1.先肿而后痛者,其病浅在肌肤,如颈痈。先肿而后痛者,其病浅在肌肤,如颈痈。 l 2.2.先痛而后肿者,其病深在筋骨,如附骨疽。先痛而后肿者,其病深在筋骨,如附骨疽。 l 3.3.痛发数处,同时肿胀并起,或先后相继者,如流注。痛发数处,同时肿胀并起,或先后相继者,如流注。 l 4.4.肿势蔓延而痛在一处的,是毒已渐聚。肿势散漫而无肿势蔓延而痛在一处的,是毒已渐聚。肿势散漫而无 处不痛的,是毒邪四散,其势方张,变端甚速。处不痛的,是毒邪四散,其势方张,变端甚速。 l 5.5.肿块坚硬如
55、石不移,不痛或微痛,日久逐渐肿胀时觉肿块坚硬如石不移,不痛或微痛,日久逐渐肿胀时觉 掣痛者,常为岩,痼疾难疗。掣痛者,常为岩,痼疾难疗。 l 6.6.痛无定处、勿此勿彼、而无肿形者,由风胜之行痹而痛无定处、勿此勿彼、而无肿形者,由风胜之行痹而 起。起。 l 7.7.肿渐坚巨、已成脓而觉痛的,病情多轻。若已成脓而肿渐坚巨、已成脓而觉痛的,病情多轻。若已成脓而 竟不痛的,证情多重。竟不痛的,证情多重。 三、辨痒三、辨痒 l痒是因风、湿、热、虫等邪客于皮肤肌表,痒是因风、湿、热、虫等邪客于皮肤肌表, 引起皮肉间气血不和而成。或由于血虚风引起皮肉间气血不和而成。或由于血虚风 燥阻于皮肤,肤失濡养而成。
56、燥阻于皮肤,肤失濡养而成。 (一)以其原因来辨(一)以其原因来辨 l 1.1.风胜:常走窜不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风胜:常走窜不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 不致化腐,多为干性,如牛皮癣、瘾疹等。不致化腐,多为干性,如牛皮癣、瘾疹等。 l 2.2.湿胜作痒:常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最易沿表皮蚀烂,湿胜作痒:常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最易沿表皮蚀烂, 越腐越痒,多为湿性,或有传染性,如急性湿疮、脓疱疮,越腐越痒,多为湿性,或有传染性,如急性湿疮、脓疱疮, 后者有传染性。后者有传染性。 l 3.3.热胜作痒:常皮肤瘾疹,欣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暴热胜作痒:常皮肤瘾疹,欣红灼热作痒,或只发
57、于暴 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常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常 不传染,如接触性皮炎。不传染,如接触性皮炎。 l 4.4.虫淫作痒:常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虫淫作痒:常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 其痒尤烈,最易传染。如手足癣、疥疮等。其痒尤烈,最易传染。如手足癣、疥疮等。 l 5.5.血虚作痒:皮肤变厚、干燥、脱屑、作痒,很少糜烂血虚作痒:皮肤变厚、干燥、脱屑、作痒,很少糜烂 流滋水,如慢性湿疮。流滋水,如慢性湿疮。 (二)以其病变过程来辨(二)以其病变过程来辨 l 1.1.肿疡作痒:较为少见,如有头疽、疔疮初起,局部肿疡作痒:较
58、为少见,如有头疽、疔疮初起,局部 肿势平坦,根脚散漫,脓犹未化时,可有作痒的感觉,肿势平坦,根脚散漫,脓犹未化时,可有作痒的感觉, 这是毒势炽盛,病变有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疫疔,只痒这是毒势炽盛,病变有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疫疔,只痒 不痛,而病情更为严重。又如乳痈等经过治疗后局部根不痛,而病情更为严重。又如乳痈等经过治疗后局部根 脚收束,肿痛已减,余块未消之时,也有痒的感觉,这脚收束,肿痛已减,余块未消之时,也有痒的感觉,这 是毒势已衰,气血通畅,病变有消散的趋势。是毒势已衰,气血通畅,病变有消散的趋势。 l 2.2.溃疡作痒:如痈疽溃后,肿痛渐消,忽然患部感觉溃疡作痒:如痈疽溃后,肿痛渐消,忽然
59、患部感觉 欣热奇痒,常由于脓区不洁,脓液浸渍皮肤,护理不善欣热奇痒,常由于脓区不洁,脓液浸渍皮肤,护理不善 所致。或因应用汞剂、砒剂、敷贴膏药等引起皮肤过敏所致。或因应用汞剂、砒剂、敷贴膏药等引起皮肤过敏 所致。如溃疡经治疗后,脓流已畅,四周余肿未消之时。所致。如溃疡经治疗后,脓流已畅,四周余肿未消之时。 或于腐肉已脱,新肌渐生之际,而皮肉间感觉微微作痒,或于腐肉已脱,新肌渐生之际,而皮肉间感觉微微作痒, 这是毒邪渐化,气血渐充,助养新肉,将要收口的佳象。这是毒邪渐化,气血渐充,助养新肉,将要收口的佳象。 四、辨脓四、辨脓 l(一)辨脓的有无(一)辨脓的有无 l1.1.有脓:按之灼热痛甚,指端
60、重按一处有脓:按之灼热痛甚,指端重按一处 其痛最甚,肿块已软,指起即复(即应其痛最甚,肿块已软,指起即复(即应 指),脉数者,为脓已成。指),脉数者,为脓已成。 l2.2.无脓:按之微热,痛势不甚,肿块仍无脓:按之微热,痛势不甚,肿块仍 硬,指起不复(不应指),脉不数者,为硬,指起不复(不应指),脉不数者,为 脓未成。脓未成。 (二)辨脓操作方法(二)辨脓操作方法 l1.1.按触法按触法:用两手食指的指端轻放于脓肿:用两手食指的指端轻放于脓肿 患部,相隔适当的距离,然后以一手指端患部,相隔适当的距离,然后以一手指端 稍用力按一下,则另一手指端即有一种波稍用力按一下,则另一手指端即有一种波 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