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高复_第1页
仁者爱人高复_第2页
仁者爱人高复_第3页
仁者爱人高复_第4页
仁者爱人高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仁者爱人仁者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 1)子曰:)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1616) 仁爱是修身要务,学文倒在其次仁爱是修身要务,学文倒在其次【评析】什么是仁【评析】什么是仁? ?仁仁= =爱人,爱人爱人,爱人= =孝孝+ +悌悌+ +爱众。爱众。1 1、爱有等差,、爱有等差,2 2、孝悌是仁的根本,、孝悌是仁的根本,3 3、仁爱是修身要务,学文则在其次(德育、仁爱是修身要务,学文则在其次(德育为先,智育为后)。为先,智育为后)。(2 2)厩焚。子退朝,曰:)厩焚。子退

2、朝,曰:“伤人乎?伤人乎?”不问马。(不问马。(10171017)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评析】【评析】“仁仁”的具体表现。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以人为本,轻财、博爱的伟大人格。事实上,轻财、博爱的伟大人格。事实上,这是中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3 3) 师冕见,及阶,子曰: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阶也。”及席,子曰:及席,子曰:“席也。席也。”皆坐,子告之曰: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与师言之道与?”子曰:子曰:“然,固相师然,固相师之道也。之道也。”(15421542)

3、仁厚之心仁厚之心【评析】【评析】 “仁仁”在日常举止中的体现。在日常举止中的体现。对待弱势群体,孔子是尊敬、照顾、爱护。对待弱势群体,孔子是尊敬、照顾、爱护。(4 4)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910910) 仁者的做派和气质仁者的做派和气质【评析】【评析】“仁仁”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孔子。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该行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都应礼貌待之。他极其尊崇

4、他极其尊崇“礼礼”,并尽量,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5 5)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7979) 恻隐之心恻隐之心【评析】对别人悲伤的感同身受,是一个【评析】对别人悲伤的感同身受,是一个人崇高人格的组成元素之一。人崇高人格的组成元素之一。(6 6)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727727) 以人道推及鸟兽之道,爱人而及物以人道推及鸟兽之道,爱人而及物【评析】人类为自己的生存,不可能不杀生。【评析】人类为自己的生存,不可能不杀生。但杀生要有其道,要有节制,要有规则,尤但杀生要有其道,要有节制,要

5、有规则,尤其不能在滥杀、虐杀中培育恶的种子。这也其不能在滥杀、虐杀中培育恶的种子。这也是对人类灵魂中的是对人类灵魂中的“善善”的保护,爱万物就的保护,爱万物就是爱人类自身。是爱人类自身。(7 7)子曰:)子曰:“参乎,吾道一。参乎,吾道一。”(415415)(8 8)子贡曰:)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加诸人。” (512512) 忠恕之道忠恕之道【评析】【评析】这两则讲了仁的具体原则:忠、恕。忠这两则讲了仁的具体原则:忠、恕。忠即是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是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自己想(就是自己想要有所作为,也尽心竭力想让别人也有

6、所作为。要有所作为,也尽心竭力想让别人也有所作为。自己想要实现理想,也会想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自己想要实现理想,也会想帮助别人实现理想)。恕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自己不想做的(也就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9 9)子贡曰:)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可谓仁乎?”子曰: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630630

7、) 推己及人推己及人【评析】【评析】1 1、实践、实践“仁仁”的方法是能近取譬也即是的方法是能近取譬也即是推己及人。推己及人。2 2、“仁仁”的最高境界是的最高境界是“圣圣” “” “圣圣”要求能博施济众,侧重行为效果(必须有外在功业,要求能博施济众,侧重行为效果(必须有外在功业,客观成就),在孔子看来这个境界是很难实现的。客观成就),在孔子看来这个境界是很难实现的。3 3、孔子自认为、孔子自认为“仁仁”,没有达到圣人的境界。,没有达到圣人的境界。“仁仁”强调推己及人,侧重主观愿望。在孔子看来,强调推己及人,侧重主观愿望。在孔子看来,人人都可以成为人人都可以成为“仁者仁者”。(1010)颜渊、

8、季路侍。子曰:)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盍各言尔志。志。”(526526) 子路求仁,颜渊不违仁,夫子安子路求仁,颜渊不违仁,夫子安仁。仁。【评析】【评析】子路强调物质上的共享,以此表子路强调物质上的共享,以此表现爱人之心。颜渊则强调心理呵护、精神现爱人之心。颜渊则强调心理呵护、精神体贴。而孔子则表现出了一种博大的胸怀,体贴。而孔子则表现出了一种博大的胸怀,使不同年龄的人各得其所。使不同年龄的人各得其所。孔子自认没有孔子自认没有达到圣人的标准,却又圣人的情怀。达到圣人的标准,却又圣人的情怀。(1111)子贡曰:)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

9、又相之。能死,又相之。” ” 。”(14171417)大信与小信,大节与小节大信与小信,大节与小节【评析】【评析】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的高这说明,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

10、护王权,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课后解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课后解读第一题)。读第一题)。1.1.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知礼”(见(见论语论语3.223.22),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持天下一统方面的),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持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贡献,肯定其为“仁者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由此可以窥见孔

11、子怎样的仁爱观?的仁爱观? 子曰:子曰:“管仲之器小哉!管仲之器小哉!”或曰:或曰:“管仲俭管仲俭乎?乎?”曰: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俭?”“”“然则管仲知礼乎?然则管仲知礼乎?”曰:曰:“邦君树塞门,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23.22)子路曰: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曰:未仁乎?”子曰:子曰:“桓公九合诸候,不以车兵,桓公九合诸候,不以车兵,管

12、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14.16) 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这说明,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

13、定百姓,而不是只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讲求小谅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变。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课文解读第二题课文解读第二题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爱,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3.3.有人说有人说15.2415.24章章 ,“说得极平实浅易说得极平实浅易”,“活画出一个相师仪节来了活画出一个相师仪节来了”。(牛运震。(牛运震论论语随笔语随笔)这一章运用什么方法使人物生动可)这一章运用什么方法使人物生动可感。如把这一章换成感。如把这一章换成“孔子对盲人充满同情心,孔子对盲人充满同情心,走路时提醒他注意脚下,坐下后向他逐一介绍走路时提醒他注意脚下,坐下后向他逐一介绍在座的人在座的人”之类的说法,表达效果有何不同?之类的说法,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师冕见师冕见”一章的生动,得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