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最新苏教版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最新苏教版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最新苏教版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最新苏教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最新苏教版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理解词语意思。曰_溺_堙_故_2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2.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破瓮救友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爱之(_)破之(_)足跌没(_)水中了(_)其大旨(_)光持石击瓮(_)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A.司马光B.归有光C

2、.黄继光D.李四光3“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下列词语中“释”的意思和句中“释”的意思相同的是()A.爱不释手B.难以释怀C.冰释前嫌D.解释清楚3.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填序号)A.溺 B.故 C.堙 D.少女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乌鸦叼来许多石块,填塞在瓶子里。()2故事的主人公是_。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精卫填海的过程是_。(引用原文的话)

3、3翻译画“”的句子。_4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A.八仙过海B.愚公移山C.嫦娥奔月D.女娲造人5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_4. 课内精彩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r yu)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 ru)而不返(fn fn),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1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下列词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请你选一选,填一填。溺而不返(_) 堙于东海(_)A 喜悦B 仇恨C 悲伤D 感激3因为_,所以她化为精卫要填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4说说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5. 阅读理解。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

4、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下列词语。(1)方_ (2)感_(3)意_ (4)还_2解释下列句子中“卒”的意义。(1)还卒业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未成,弃去。译文:_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去:_。(2)是:_。(3)方:_。(4)欲: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_7. 小古文阅读。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

5、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zh),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纪事(注释)临:临摹。日:每天。率:标准。遂:于是,就。于:对,对于。尝:曾经。苟且:敷衍了事,马虎。简札:信件,书信。少:同“稍”,稍微。易:改换,更换。愈益:愈加,更加。1(字词理解)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文徵明临写千字文”中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玉树临风B.兵临城下C.身临其境D.唐临晋帖2(句段理解)对下面这句话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A.因此,他的年纪越大,书法就越发精致巧妙。B.因为他越来越老了,所以书法更加敷衍了事。C.因此,愈老的书法水平更加精致巧妙

6、。D.因此,他的年纪越大,千字文就背得更加熟练巧妙。3(提取信息)文徵明之所以“愈老而愈益精妙”,是因为他( )A.有兴趣,肯用功。B.人聪明,练得多。C.练得多,不随意。D.不随意,有耐心。4(分析判断)下列句子中不是文徵明勤奋刻苦习字的具体行动的一项是( )A.日以十本为率B.书遂大进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D.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5(评价人物)读了这篇小古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_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1)与群儿戏于庭(_)(2)众皆弃去 (_)(3)光持石击瓮破之 (

7、_)2翻译下面的句子。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_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1)水迸儿得活。(2)光持石击瓮破之。4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_9. 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

8、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 )变成灰色。1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2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的描写的。一是形状,我是从_等词语感受到的。二是动作,我是从_等词语感受到的,三是颜色,我是从_等词语感受到的。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盂(

9、_) 沧(_) 孰(_) 汝(_)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_11.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女娃。女娃游于(),(),故为精卫,常(),以堙于东海。1按原文填空。2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_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_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1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铁杵成针磨针

10、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1)传:_(2)弃:_(3)意:_(4)还:_2请把画“”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_3关于这篇文言文给我们的启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铁棒磨成针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呀,我们不能做这么愚蠢的事B.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C.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13. 重点段落品析。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淹没无法回

11、归(回家),于是化为精卫,时不时衔西山的木、石,来堵塞东海。1解释词语。曰_溺_堙_故_2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14. 课内扩展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注释)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拓(zh)木:柘树,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以喂蚕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其鸣自詨(xi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1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并完成填空。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_,山上长了很多_。树木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_,_的嘴,_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_。2解释加点字词,并翻译句子。(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溺:_故: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衔:_埋:_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精卫填海是一篇历史故事,选自山海经北山经。(_)(2)这个故事刻画了精卫坚韧执着的精神。(_)(3)精卫是炎帝大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_)(4)这个故事反映出精卫的愚昧,木头和石头根本不可能填塞东海。(_)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