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周练8 (2)_第1页
八年级下周练8 (2)_第2页
八年级下周练8 (2)_第3页
八年级下周练8 (2)_第4页
八年级下周练8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二年级(下)语文每周检测(八)2015.05.13 命题人:曹海平 试做人:缪玲蔷 审核人:朱晓敏 一、积累与运用(27分)1. 拼音写汉字。(5分)tin着( )避hu ( )桑z( ) 夫hu( )声起 lu( )起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花左右的花粉。B.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C.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扬州的城市节特色。D.住宿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都是宾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为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2、A.“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仅是一个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B.丛教授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人们一提起那心爱的专业时,他就津津乐道地谈个不停。C气温骤降,红军官兵身上还是单衣薄衫,一个个噤若寒蝉,不过还要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D.这家印刷公司落实了减员增效的方案后,当月就扭亏为盈,收到急功近利的效果。文言文: (18分)4. 加点字解释:(8分)满坐寂然( )众宾团坐( )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善口技者( )曳屋 ( ) 几欲先走 ( ) 惊觉欠伸 ( )5. 翻译句子:(10分)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二、阅读理解(73分)(一)【古诗阅读】春光好五代欧阳炯(4分)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注释雪坞:背阳处没有消融的雪坡。金丝:喻指柳条。6. 词的上片,一个“竞”字生动地写出了花儿的勃勃生机;词的下片,一个“ ”字形象地表现了花儿的羞羞答答。(1分)7.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这一句颇为后人称道,试做分析。(3分)(二)【古文阅读】 雷震宋沈括 (11分)内

4、侍李舜举家曾为暴雷所震。其堂之西室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黔。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扣者,银悉熔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有一宝刀,极坚钢,就刀室中熔为汁,而室亦俨然。人必谓火当先焚草木,然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铄,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情所测也!佛书言“龙火得水而炽,人火得水而灭”,此理信然。人但知人境中事耳,人境之外,事有何限?欲以区区世智情识,穷测至理,不其难哉!(选自梦溪笔谈)注释 内侍:官名。宛: 真切。黔:黑色。铄:熔化。炽:火旺,引申为旺盛、强盛。8用斜线()为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其 堂 之 西 室 雷 火 自

5、窗 间 出 赫 然 出 檐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内侍李舜举家曾为暴雷所震 (2)及雷止 (3)银悉熔流在地 (4)此理信然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人但知人境中事耳,人境之外,事有何限? 11“非人情所测也”中“人情”指 ,“不其难哉”,“难”在 。(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三)阅读中国月球车刘宇 完成 12 -14 题 (12分) 2013年12月2日凌晨,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探测器“嫦娥”三号送入轨道。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于 12 月中旬在月球软着陆。这是中国第一次将自己设计的月球车送上月球。“玉兔”号月球车

6、究竟如何感知路况?它怎样克服温差?它将完成哪些科学任务? 为了避免在月球上“摔跤”或“崴脚”,月球车有6个特制的轮子,而且移动很慢每小时最多走 200米。这个轮子学名叫作筛网轮,能够尽可能减轻重量。另外,这个车轮在设计上必须要有很大的接触面积,摩擦系数也要很大,这样它在月面才不会陷进去,也不容易打滑。除了表面用筛网,轮子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锯齿形的结构,叫作棘爪,就像是兔爪上的指甲。月球上本没有路,这些尖利的小爪子能够帮助月球车稳稳地抓住月面,跨过沟沟坎坎。遇到月面不平的情况时,月球车会通过摇臂调整重心。如果遇到较大的坡,它就会绕过去。月球车有4只“眼睛”,分别是全景相机和导航相机。它通过相机“

7、观察”周围环境,对月面障碍进行感知和识别,然后对巡视的路径进行规划。由于月球上的一天约相当于地球上的28天,其中约14天会被太阳连续暴晒,月球车面临散热难题;接下来的约14天又是连续月夜,在零下100多摄氏度的环境里,大部分电子设备无法工作,只能“冬眠”,还需要专门设备保持月球车的内部温度,防止设备被冻坏。要让探测器同时适应这两种极端温度,难度非常大。而且一旦夜昼交替,探测器还要从“冬眠”状态中被“唤醒”,如何保证系统正常启动也是道难题。“玉兔”号月球车身披“黄金甲”,目的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反射月球白昼的强光,降低昼夜温差,同时阻挡宇宙中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从而支持和保护月球车上的红外成像

8、光谱仪、激光点阵器等10多套科学探测仪器。漫漫长夜之后,“玉兔”号月球车怎么才能立刻点火工作呢?它需要一床御寒的“被子”和一个叫它起床工作的“闹钟”。承担这两项功能的是它的供电系统太阳翼。专家介绍,晚上,“玉兔”号的桅杆会收起来,太阳翼也会扣上,这个过程相当于把月球车散热的途径隔绝掉了。然后,当太阳升起,巡视器就被唤醒了,进入到第二天白天的正常工作。“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后,“玉兔”号月球车将驶离着陆器,在月面进行3个月的科学勘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原地探测。“玉兔”号底部安装了一台测月雷达,可发射雷达波,探测二三十米厚的月球土壤结构,还可以对月球下面100米深的地方进行探测。在月面巡视

9、勘察过程中,“玉兔”号月球车可以利用相机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并将数据传回地面。地面控制中心利用环境数据和月球车状态信息进行建模、分析和规划,并对规划进行运动仿真和验证,并把通过验证的控制指令再上传给月球车。月球车将执行控制指令,并自主完成近距离障碍识别和局部路径规划,利用携带的仪器进行科学探测。根据科学探测的需要,以上过程循环往复。依靠先进的设备,“玉兔”号月球车能够对巡视区月表进行三维光学成像,对月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开展月壤厚度和结构的科学探测,对月表物质主要元素进行现场分析。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1期)12.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中国月球车的?(3分)13. 揣摩下列句子,

10、回答括号中的问题。(6分)(1)为了避免在月球上“摔跤”或“崴脚”,月球车有6个特制的轮子,而且移动很慢每小时最多走 200米。(“最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2)除了表面用筛网,轮子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锯齿形的结构,叫作棘爪,就像是兔爪上的指甲。(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14.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是令人神往的;而科学研究之征途,又是极其艰辛的。从选文和下列材料中,你领悟到了哪些科学精神?(3分) 【材料一】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

11、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材料二】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69年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由于操劳过度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1971年10月的一天深夜又突然休克,经抢救方转危为安,出院后,于敏顾不上身体未完全康复,又奔赴西北某实验基地。(四)阅读文章的修改 叶圣陶完成15 -18 题 (12分)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认真的人,文章写得好的人,

12、大都有这种好习惯。那么,修改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表面看,自然是检查所写的文字,看看有无不妥的地方,如果有,就把它改妥当。但是文字是语言的记录,语言妥当,文字就妥当,因此需要检查的,其实是语言。 怎样的语言才妥当呢?这要看有没有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可叫思想),表达得充分确切了,就是妥当,否则就是不妥当,需要改。这样寻根究底地一想,就可见需要检查的,认为不妥当需要修改的,其实是意思。可是有些人不领会。常听人说:“这篇东西基本上不错,文字上还得好好修改。”好像文字和意思是两回事,竟可以修改文字而不变更意思似的。实际上哪有这样的事?凡是修改,都是意思需要修改,一经修改就变更了原来的

13、意思。譬如原稿上几层意思是这样排列的,检查后,发觉这样排列不妥当,须得调动一下,作那样的排列,这不是变更了原来的意思了吗?譬如原稿上有这层意思,没有那层意思,检查过后,发觉这层意思用不着,该删去,那层意思非有不可,必须补上,这不是增减了原来的意思了吗?譬如原稿上的这个词,这样的句式,这样的衔接,检查过后,发觉这个词不贴切,应该用那个词,这样的句式和这样的接榫不顺当,应该改成那样的句式和那样的接榫,这不是变更了原来的词句了吗?词句需要变更,只为意思需要变更。你觉得“发动”这个词不好,要改“推动”,你觉得某处要加个“的”字,某处要去个“了”字,那是根据意思决定的。说到这儿,似乎可以认为:修改必然会

14、变更原来的意思,不过变更有大小不同:大的关涉全局,小的仅限于枝节,也就是一词一句。修改是就原稿再仔细考虑,顾及到全局和枝节,尽可能做到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的理解很重要。有了这样的理解,对修改就不肯草率从事。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还要“念”,就是把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也可以不出声念,只在心中默默地说。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啊,后一段跟前一段连得不紧密啊,词跟词的配合照应不对头啊,句子的成分多点儿或少点儿啊,诸如此类的毛病都可以发现。同时也很容易发现该怎样说才接气,才紧密,才对头,才不多不少,而这些发现就是修改的办法。念下去顺当,就因为语言流畅妥

15、贴,意思也就流畅妥贴。 (选自和老师谈写作,有删改)15.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3分)A.写完了一篇文章,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B.文章的修改,不会变更原文意思;变更有大小,关乎全局和枝节。C.修改文章一定要看有没有充分地确切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思想。D.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还要“念”,这才是正确的修改办法。16.从上下文来看,文章第四段的作用有哪些?(4分)17.第五段中加点的“这样的理解”指什么?(2分)18.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修改下面一篇日记的内容。(3分)在班上,我相貌平平,成绩平平,很不起眼。放学路上,我独自行走,看着别的同学结伴而行,心中难免有些失落。今天

16、回到家中,我进门便看到一株茉莉花蜷缩在茶几一角,一小团绿叶,中间只几粒花苞,它那瘦小的花骨朵与盛开的杜鹃花相比,简直是不值一题。我突然觉得,它与我一样很不起眼!这时,一阵清香飘来,我嗅香而去,啊,是茉莉花的香气!它开在杜鹃花的边上,没有丝毫自负和胆怯我忽然懂了:我应该像这茉莉一样,不在乎别人的“花”开得多艳美,认真地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这篇日记中,从“全局”来看,可以删除的一句是 ;从“枝节”看,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词语“配合照应”不当的一句是 。(填句子序号)(五)阅读蚕豆毕飞宇 完成 19 - 23 题(19分) 蚕豆主要种植在南方,它不是主食。因为这个缘故,它被种在田埂或河岸一类“边角

17、料”的地方。蚕豆最好的吃法是炒。香极了,嘎嘣脆。唯一的缺点是太硬。可是,孩子们的牙更硬有了金刚钻就不怕瓷器活。不过,我小时候吃炒蚕豆的机会并不多,只是过年的时候操练操练。我要写下我和蚕豆的故事,这是我终身不能忘怀的。 我出生那一年,父母在杨家庄小学做代课教师。他们决定请个人帮着烧午饭,附带着带孩子。奶奶就这样成了我的奶奶。我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多。我五岁,父母工作调动。奶奶没有和我们一起走。 我十一岁,父母要调到很远的地方工作。临行前,我去了一趟奶奶家。奶奶格外高兴,她的孙子来了,都“这么高了”。那时,奶奶守寡不久,爷爷的遗像挂在墙上,奶奶高高兴兴地对着遗像说了一大通的话。可

18、无论奶奶怎样高兴,我始终能感觉到她身上的重。她的笑容很重,很吃力。奶奶和我谈起了爷爷,她很内疚。她对死亡似乎并不在意:“哪个不死呢?”但奶奶不能原谅自己,她没让爷爷在最后的日子“吃好”。奶奶说:“家里头没得唉。”奶奶让我到锅里铲了一些锅巴,放在了爷爷遗像前这是让我尽孝,我得给爷爷“上饭”。奶奶望着锅巴,笑了,说:“死鬼嚼不动咯。”傍晚,奶奶决定让我早点回家。她在犹豫,想。她在想让我带点什么东西走。现在回想起来,她当时真是太难了,穷啊。真的是家徒四壁。奶奶拿过来一根丫杈,从屋梁上取下一个竹篮,里头是蚕豆。奶奶最后的决定是炒蚕豆让我带走。多年后,我知道了那些蚕豆是奶奶预备着第二年做种用的。蚕豆炒好

19、了,她把滚烫的蚕豆盛在簸箕里,簸了好长时间,给蚕豆降温。然后,奶奶高兴地让我把褂子脱下来,把两只袖口给缝上了袖管就成了两个大口袋。奶奶把褂子绕在我的脖子上,口袋像两根柱子,立在了胸前。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我第一次拥有这么多的炒蚕豆。你可以想象我这一路走得有多欢我丝毫没有意识到奶奶当时有多艰难!一路走,一路吃,路的一侧是河流,我还可以一路解渴。杨家庄在我的身后远去了,奶奶在我的身后远去了。后来的岁月里,我不停地回想起这个将预示着我和奶奶长久分离的画面。等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我想起一次就难受一次。1986年,我在扬州读大学。有一天,接到父亲的来信,说我的姑姑,也就是

20、奶奶唯一的女儿,死了。回到了杨家庄,我已经是个二十二岁的大小伙子了,我已经十一年没有来看望奶奶了。我在许多夜里想起她,但天一亮我又忘了。这些,我想起一次就羞愧一次。我再一次站在奶奶面前,她老人家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她的个子那么小,却坚持要摸我的头,我弓下腰来她才能如愿。奶奶看上去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悲伤,这让我轻松许多了。她只是抱怨了一句:“死丫头她不肯活咯。”事实上,奶奶没多久就下世了。她一定承受不住这样的伤痛了。但奶奶就是这样,从来不轻易流露她的伤心与悲痛,尤其在亲人面前我是从另一个可亲的老人那里理解了我的奶奶的。她们时刻愿意承当亲人的痛,但她们永远也不会让自己的亲人分担她们的痛。1989年

21、,奶奶的孙女小妹来南京读书了,我去看她。小妹说:“哥,你的头发很软。”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小妹说:“奶奶告诉我的。奶奶时常唠叨你,到死都这样。”小妹的这句话让我很受不了。我知道的,我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我要少很多。但是,我每一次想起奶奶总是从那些蚕豆开始的蚕豆成了我最亲的食物。 (选自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有删改)19.文章主要叙写了“我”和奶奶交往的事情,请继续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填空。(2分) 一岁到五岁,奶奶被请来烧饭、照顾我;十一岁,我临别前去看奶奶、 、 ;二十二岁,我回杨家庄奔丧,又见奶奶,奶奶不久去世了。20.题目是“蚕豆”,作者却用了大量篇幅写“我和奶奶的故事”,为什么?写出

22、你的理解。(4分) 21.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划线句,探究括号中的问题。(7分)(1)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这句话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心理?)(3分) (2)等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我想起一次就难受一次。 这些,我想起一次就羞愧一次。(“难受”和“羞愧”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22.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思呢?(4分) 23.阿长与山海经是对儿时保姆的回忆,蚕豆是对儿时“保姆式奶奶”的回忆。仿照例句,从内容揣摩的角度,对蚕豆一文提出一个你的问题。(2分)例:阿长与山海经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憎恶”“讨厌”阿长,充满贬义,但后半部分却认为她

23、“确有伟大的神力”,这两者矛盾吗? (一)阅读文章选段,回答后面文题。(15分)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

24、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房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

25、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24.选文第一段除了从_、_、_等方面对范进进行了正面描写外,还对他进行了_描写。(4分)25.用“”将第一段分为五层,并概括层意(每层层意不超过6个字)。 第一层_ 第二层_ 第三层_ 第四层_ 第五层_(5分)26.描写范进发疯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动作是_,表情是_。(2分)27.第二段中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

26、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2分) 28.作家对各色人等的性格把握得十分精细。众邻居劝说的话,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联系全文说说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2分) 7.行动语言外貌侧面 8第一层(范进不看便罢,不省人事)写昏蹶;第二层(老太太慌了,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写疯跑;第三层(走出大门不多路,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写跌倒;第四层(众人拉他不住,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写疯走上集; 第五层(老太太哭道再为商酌)写众人的反应。 9.拍手笑 10.说明中举发疯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安排这一情节表现了作者对这类读书人的无情鞭挞,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切痛恨和无情批判。 11.深刻

27、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16.(2分) 拜爷爷(给爷爷“上饭”);吃奶奶现炒的蚕豆(一路吃奶奶炒的蚕豆)(一点一分)17.(4分)文章的中心是为了表达对奶奶的爱、感激(恩)和愧疚,所以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写“我和奶奶的故事”;蚕豆是线索,全文内容与蚕豆有关,奶奶炒用来做种的蚕豆触发了“我”的多年后的难受和愧疚;蚕豆是引子,写蚕豆是为了引出奶奶对“我”的真爱(无私);蚕豆具有象征义,象征了奶奶极普通的社会地位和境遇。(从中心、线索、引子、象征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一点一分)18.(7分)(1)(3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1分),表现了奶奶对“我”的爱怜(疼爱),以及对“我”即将离开的不舍(内心

28、的伤痛与隐忍)(2分)。(2)(4分)难受:为“我”十一岁时的不懂事,只知欢快地吃蚕豆,不能体会到奶奶的艰难而难受(“终于领悟到奶奶当时生活很艰难”亦可);后来意识到,这次将和奶奶长久分离,触发了内心的难受。羞愧:“我”已经十一年没有来看望奶奶而感到“羞愧”;“我在许多夜里想起她,但天一亮我又忘了”而感到羞愧(“我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我要少很多”而感到羞愧)。19.(4分)对童年苦难生活的回忆和追思;对善良朴实、全心全意爱着我的奶奶的感激与怀念;对“我”未能体会奶奶的艰难与伤痛、未能报恩(尽孝)的难受和羞愧;对像奶奶一样身份低微、生活处境艰难却隐忍、坚强的女性的赞美(崇敬)。(意近即可,一角度一分)20.(2分)示例:蚕豆中,作者说奶奶的“伤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多次写奶奶的“高兴”,这矛盾吗?(言之成理即可)(一)(15分)7(1分)偎8.(3分)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柳条映衬斜阳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可从问句的角度答题。如“运用了问句的形式,写出了词人陶醉于美景之中,也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9.(2分)其堂之西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