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六字令十六字令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利用工具书及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并能用自 己的话把文章的意思说出来。 3.感受词中所表现的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 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诗人的博大胸怀。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词,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的意思。 2.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 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诗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 2.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利用工具书及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并 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意思说出来。
2、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词,并背诵下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写作背景我知道 以学生为主汇报写作背景。 教师适当点拨。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军事史上一幅无比绚丽的宏伟画卷,是一部气壮 山河的英雄史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途 径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今属四川)、 甘肃、陕西11个省(区),行程二万五千里,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带来的 困难,击溃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 历时一年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艰苦卓绝的长征也为毛泽东诗词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
3、感和更加丰富的素材, 是毛泽东诗词创作一个高峰。作为长征主要领导者,毛泽东以深远睿智的目 光、开阔宏大的胸怀,用如椽大笔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今 天,让我们重读这些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重温70年前那段激动人心的光辉 岁月。表现了毛泽东以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整首诗从行 军到战斗,浑然一体,表现了红军在过山时那种不怕困难,毫不退缩,勇敢 的精神,表达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革命志向和宏大的情怀。山是他的道路, 是描写的对象也是创作的灵感;山是他的性格,他的形象,他的情怀;山的 深沉,山的坚韧,山的博大精深与他的诗词浑然一体。 我的新发现 请大家把这三首小令放在一起仔细观 察一
4、下,除了每首小令共有十六个字, 你还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师根据学生发现的特点,相机指导学生读 出长短句的节奏;押韵的字读得饱满一些; “山”字读出题目的感觉。 生练读。师指读、评价,引导学生齐读。 认读生词我最准 波澜 酣睡 残破 堕落 赖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 疑则大进。 理解诗意我能行 请大家默读这三首小令, 1 结合书后的注释,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三 首小令的大概意思。 2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4分钟后进行汇报分钟后进行汇报) 想象画面,深入品读,见山见人 (一)感受山的形象 1.读成一个词 字面意思解释出来了,你们能不能把每首小令的 16个字分别读成1个词呀?静静地读
5、,静静地思 考,16个字读成1个词。 板书:峻峭 巍峨 雄险 立地 顶天 2.读成一幅画 都说“诗中有画”,毛泽东这三首小令画面感特 别强,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从小令中读出的词,再 仔细读一读这三首小令,一边读一边想象,在你 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1)第一首小令 生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师提示:说一 说是哪个词或者哪句话给你这种印象,启 发你想象到这样的画面? 引导生抓“离天三尺三”中“三尺三”这 一数字及夸张的修辞方法,体会山的高大、 巍峨、峻峭;联系民谣体会山高到了难以 翻越的程度,板书:翻越难。 师引导生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第一首小令。 (2)第2首小令 生描绘画面后,有感情地读第二
6、首小令。 引导生关注“海”“江”“澜”,提问:写山的 小令为什么用了这么多带“氵”的字? 引导生体 会到,毛泽东以化静为动的艺术夸张,把层峦起 伏的千山万岭写活了,写出了山磅礴的气势、雄 浑的力量;联系上文“快马加鞭未下鞍”,体会 静态的山在马背诗人毛泽东眼中动了起来,层峦 起伏的千山万岭仿佛“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 急,万马战犹酣”。 在此基础上引导生有感情地读。 (3)第三首小令 生描绘想象到的画面,师请生想象着画面 有感情朗读第三首小令。 自学指导二 我们不仅把三首小令读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词,而 且把它们读成了一幅又一幅的画,老师从同学们 的发言中撷取了几个词,再稍加整理,(把板书 梳理成
7、十六字令),看,我们又读出了什么?指 名读,齐读。 1.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读一读毛泽东的三首十六 字令,用心去感受他笔下的山的特点。 2感受人的形象 这三首十六字令,毛泽东仅仅是在写山吗?山的 背后你又能读出什么呢?板书:人 你从哪儿读出了人,这人都藏在哪些字后面?请 大家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做一下简单的批 注。 4分钟后交流汇报 汇报交流: (1)第一首小令 抓“快马加鞭未下鞍”的“未”,与民谣对比,体会红军的勇往直前。 板书:一往无前 英勇 壮志坚 在此基础上引导生有感情朗读第一首小令。 (2)第二首小令 抓“万马战犹酣”的“酣”体会红军征战的酣畅。 师板书并讲解“酣”的字理,引导生回
8、到词里体会“酣”,透过 “酣”字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红军胜仗连连的资料。引导学生联系资料,谈对“万马战 犹酣”的“酣”有什么更深的理解,带着这种体会有感情读第二首小 令。 介绍连连胜仗前,红军刚受重创、仅剩3万多人。引导学生谈对 “万马战犹酣”有什么更深的体会,把体会送到第二首小令中有感情 地读。 师解说红军长征锋芒所向、锐不可当,课件演示动态长征路线图如 蛛网散布,改变中国山河颜色,引导生再读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再读第二首小令。 (3)第三首小令 抓小令的象征意义体会红军形象的砥柱擎天,师引导生有感情朗读第 三首小令。板书:砥柱 擎天 师梳理板书,形成又一首十六字令,生齐读。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一读这三首十六字令,用 心去感受藏在字里行间的红军的形象。 小结:天塌不怕,这大写的人一柱擎天;地陷不 怕,这大写的人是中流砥柱。联系今天的现实, 藏独的人祸,四川地震的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