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海地震与海啸魏柏林, 康英,陈玉 桃,李宏志(广东省地震局,广东 广州510070)摘要: 地震海啸的形成要具备 3 个条件:一是有深海盆地,可以容纳巨量海水;二是海底地形隆起与拗陷反差强烈;三是存在倾滑型活断层,可发生 6 级以上倾滑型的地震。查南海 及其周边地形地貌,北西南三面都有宽阔的大陆架,中部又是平坦的深海平原,都不具备发 生地震海啸的条件,惟独东侧马尼拉海沟才具备产生地震海啸的条件。南海地壳属于大洋型 地壳与大陆型地壳之间的过度类型。其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不同地段具有明显差异。北部为 拉张型,南部为挤压型,西部为剪切型,东部为俯冲型,中部是扩张型。按断裂展布方向可 分为 ne 向、
2、nw 向、ew 向、sn 向 4 组;按断裂切割深度,可分为岩石圈断裂、地壳断 裂、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这些断裂多数为活动断裂,而东缘俯冲型断裂又是发震断裂。从 地震分布、震源机制解分析,南海北、西、南以及中部都不具备引发地震海啸的条件,只有 台南菲律宾地震带东西两侧的贝尼奥夫带发生的倾滑型或具倾滑分量的走滑型 6 级以上地 震,才有可能引发海啸,并可能对南海及我国东南沿海诸省以及港澳地区产生影响。 关键词:海啸;南海;地震;地形地貌;断裂中图分类号:p738.4,p73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8662 (2006)01- 0047- 14引言2004 年 12 月 2
3、6 日,苏门答腊西南海域发生的 8.7 级地震 (据我国台网测定),是自1960 年智利 8.9 级地震 (据美国台网测定)后 40 多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由于发生在海 中,地震对陆地造成的破坏和人畜伤亡有限,但由此引发的海啸产生的次生灾害,致使印度洋周边国家,如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印度、马尔代夫、泰国、马来西亚以及东非等国家,28 万以上的人员死亡,沿海城乡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这是没有设置海啸预警机 制所造成的恶果。联想到我国东南沿海粤、桂、琼、闽、台和港、澳面临南海,若在南海 及其周边发生地震是否会引起海啸并对上述地区产生破坏?所以有必要探讨南海是否有产 生地震海啸的地质条件,为建立南
4、海海啸预警机制提供依据。南海地形与地貌1南海是东亚陆缘最大的边缘海之一,面积约 350 万 km2。外廓呈北东向菱形,长轴收稿日期:2005- 12- 29作者简介:魏柏林 (1937- ),男,研究员. 主要从事地震地质构造、构造应力及地震预测研究。n30e,约 3 140 km,短轴 nw 约 1 250 km (图 1)。其北缘为亚洲大陆,西缘邻接中南半岛,东缘自北而南为台湾岛、吕宋岛、民都乐岛、巴拉望岛延至南缘接加里曼丹岛和苏门 答腊岛。由此而形成了半封闭的边缘海。大部份由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和小部份深海沟组成。南海平均水深 1 140 m,最深 5 377 m,在马尼拉海沟南端。
5、能引发海啸的海底 地形与地貌特征为地貌隆起与拗陷反差较大,还必须是一个狭长的深海盆地,而南海只有马尼拉海沟为一狭长的深海盆地,具备引发海啸的地形与地貌条件。图 1 南海海底地形图 (据刘昭蜀等,2002)fig.1 topographical map of the sea floor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ccording to liu zhaoshu, et al,2002)1.1大陆架大陆架是环绕大陆的浅水海底平原,是覆盖现代海洋沉积的大陆直接延伸部分。南海 大陆架地形平坦,水深变化稳定,陆架坡折处水深 110150 m,北、南陆架宽广,一般为 200220 k
6、m,珠江口外,宽达 278 km,属于堆积型陆架 (图 1、2),东西陆架窄陡,属于侵 蚀- 堆积型陆架 (图 1)。总之,由于南海陆架地形平坦而水浅,故不具备产生地震海啸条件。1.2大陆坡大陆坡是从陆架坡折线开始至深海边界止的整个斜坡区域,南海水深范围 1503 500 m,面积 126.1 万 km2。南海大陆坡除东部宽仅 6090 km 外,其余各坡都较宽广,北陆坡宽达 250300 km,南陆坡和西陆坡宽达 520 km (图 1)。尽管大陆坡较大陆架地形起伏较 大,水深也较深,但仍不具备产生地震海啸条件。1.3中央深海盆南海中央深海盆亦呈菱形,长轴 n40e,长约 1 570 km,
7、短轴 nw,宽达 750 km。1期49魏柏林等:南海地震与海啸深海盆面积 55.1 万 km2,海盆地势由西北微向东南倾斜,至马尼拉海沟附近倾没得最深。整个深海盆西缘水深由北部 3 2003 500 m 开始往南增至 4 200 m,中央深海盆平均水深4 000 m。深海盆的主要地形为宽广的深海平原,也有隆起的海山、海山链、海丘和拗陷 的海槽、海谷、洼地。北海盆深海平原水深为 3 8003 900 m,盆底坡度一般为 58,最平坦处坡度 1.53。南海盆深海平原水深为 4 0004 200 m,盆底坡度一般为 57。北、 南海盆深海平原面积巨大,均可达 20 万 km2 (图 1)。虽然中央
8、深海盆水深达 4 000 m,但地形起伏不大,也不具备产生地震海啸条件。图 2 南海北部陆坡地形剖面图 (据刘昭蜀等,2002)fig.2 topographical section map ofthe land slope ofthe north ofthe south china sea (accordingtoliu zhaoshu, et al,2002)1.4海沟海沟是深度较深的狭长的海底凹地,马尼拉海沟从台湾南部大狭谷,往南经吕宋岛西 侧延至民都乐岛西边,呈近 sn 向延伸,水深为 4 8004 900 m,最深达 5 377 m (图 1),海底地形复杂,与海沟平行还有呈 sn
9、向的海岭分布 (图 3)。因其水深和海底地形起伏较大, 具备产生地震海啸条件。总之,从南海地形与地貌来看,北南西三面的大陆架、大陆坡和中央海盆都不具备发 生地震海啸的条件,惟独东侧马尼拉海沟才具备产生地震海啸的条件。、图 3 马尼拉海沟剖面示意图 (杨树康,1988)fig.3 sectional sketch map of the manila trench of (yang shukang, 1988)南海断裂构造2地震海啸是和断裂活动分不开的,断裂沿倾向突然滑动,可产生地震且迅即改变海底地貌,出现隆起和凹陷的巨大落差,故而使海水强烈扰动而引发海啸。 南海是东亚陆源的边缘海,位于欧亚板块、
10、太平洋板块和印澳板块交汇处,周缘与不同性质的构造区相邻接。南海地壳属于大洋型地壳与大陆型地壳之间的过度类型。其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不同地段具有明显差异。北部为拉张型,南部为挤压型,西部为剪切型,东部为俯冲型,中部是扩张型。按断裂展布方向可分为 4 组:ne 向、nw 向、ew 向、sn向;按断裂切割深度可分为岩石圈断裂、地壳断裂、基底断裂和盖层断裂 (刘昭蜀等,2002)。这些断裂多数为活动断裂,而东缘俯冲型断裂又是发震断裂。2.1ne 向断裂 该组断裂是南海地区的最主要断裂,分布广泛,以张性断裂为主,在东南边缘有少部分为压性断裂。ne 向断裂发育较早,是控制南海构造格局和地形轮廓的主要断裂。最
11、有代 表性的 ne 向断裂有陆坡北缘张性岩石圈断裂、南沙海槽南缘压性岩石圈断裂、广雅滩西张性岩石圈断裂 (图 4 之 16、59、24) 等 (刘昭蜀等,2002)。地壳断裂有华南滨外断裂、珠塹北缘断裂(图 4 之 13、14),南沙海槽北缘压性断裂(图 4 之 58) 等。图 4 南海及围区断裂构造纲要图 (陈森强等,2002)fig.4 fracture structure outlin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chen shenqiang, et al, 2002)1期51魏柏林等:南海地震与海啸2.2nw 向
12、断裂该组断裂也很发育,形成时间晚于 ne 向断裂,多数切割了 ne 向断裂。一般具剪切性 质。如南海东北部的九龙江鹅銮鼻剪性岩石圈断裂、东南缘的巴拉巴克剪性岩石圈断裂等(图 4 之 1,63)。南海西北部的红河断裂,向南东延伸到莺歌海,具右旋剪切错动属岩石圈断裂(图 4 之 7)。在西南部的卢帕尔河断裂 (图 4 之 55),沿纳土纳群岛东北缘从西北向东南延人卢帕尔河,它是晚白垩世 “古南海”洋底向巽他地块东北缘俯冲的聚敛带,为岩石圈断裂,晚白垩世时为压性,始新世时转为剪性。该断裂延人加里曼丹岛后逐渐由nw 向转为 ne 向。是燕山褶皱带与印支褶皱带的分界线 (刘昭蜀等,2002)。2.3ew
13、 向断裂ew 向断裂主要分布于南海中央海盆和南海北部。这些断裂与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南海 海盆的第二次大规模扩张有关。中央海盆北缘断裂和中央海盆南缘断裂都是南海洋壳与陆壳 (过渡壳) 的分界,属岩石圈断裂 (图 4 之 29,51)。由扩张所形成的地壳断裂有:管事滩 北断裂、宪法北断裂、宪法南断裂、黄岩北断裂、黄岩南断裂 (图 4 之 38、39、40、41、42)。2.4sn 向断裂sn 向断裂主要分布在南海东西两侧,中央海盆也有分布。西侧的越东滨外断裂为张剪性岩石圈断裂(图 4 之 25) 及于其平行越东陆架外缘张剪性的地壳断裂 (图 4 之 26)。东侧的马尼拉海沟断裂(图 4 之 69)
14、 为俯冲性岩石圈断裂。该断裂带北起台湾南端海域,向南沿马尼拉海沟经民都乐海峡往 se 延伸,总体呈向西凸出的弧形,断裂带北端、中段和南端被 nw 向断裂切成三段,全长约 1 000 km。断裂两盘东陡西缓,南海海盆由西向 东俯冲,海沟沉积层向东倾斜,贝尼奥夫带的倾角北部约 40,到南端近于直立 (图 3),且有一系列地震沿此带分布。同时,与其平行的还有吕宋海岛西缘断裂、吕宋海岛东缘断裂、仁牙因- 民都乐断裂 (图 4 之 70、71、72) ,组成了地塹与地垒。西吕宋海槽断堑长 220 km,宽 55 km,水深 2 2302 540 m,槽底波状起伏。断堑东侧为平行吕宋西海岸,位于陆架和上陆
15、坡,具正重力异常(+150 mgal) 的基底隆起;西侧以南北向展布的断垒构成的美岸脊与马尼拉海沟分开 (图 5)。马尼拉海沟断堑带位于南海中央海盆和吕宋弧前断褶带之间,为南海陆缘地堑系和菲律宾岛弧断褶系的分界 (杨树康,1988)。它是受正断层控制的 断堑槽地,东侧美岸脊为一两侧受断裂控制的断垒,其西侧断裂直落沟底,构成海沟东壁, 其西壁则由南海中央海盆的洋壳阶梯状向沟底断落而成 (图 3、4)。图 5 穿越马尼拉海沟和吕宋海槽地震折射剖面 (据路德维希,1967)fig.5refractional section map of the earthquake passing through
16、the manila trench of and the luzon ocean trough(according to luther vichy,1967)南海地震活动3南海地震的空间分布引发海啸的地震其强度要在 6 级以上,由图 6 所示,绝大部份 6 级以上南海地震都集3.1中在台湾南和菲律宾一带,尤其是沿着马尼拉海沟与吕宋海槽,即沿着马尼拉海沟断裂、吕宋海岛西缘断裂、吕宋海岛东缘断裂、仁牙因民都乐断裂成条带状排列,且呈锯齿状迁移特征。此地震带 18971991 年间,发生 8 级以上地震 12 次,7 级以上地震 36 次,6 级 以上 174 次 (19642000 年)。南海北缘,
17、也就是我国东南沿海,自有历史记载至今,发生 过 7 级以上地震 3 次,6 级以上地震 6 次。图 6 南海地震分布图 (m6)fig.6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south china sea(m6)3.2南海地震的深度分布引发海啸的震源深度从 2 km 到 130 km 不等,多数深度在 1040 km 之间,2004 年 12月 26 日的苏门答腊西南海域发生的 8.7 级地震,其震源深度为 30 km。台东地震带和菲律 宾地震带的深度分布如下:台东地震带的南段3.2.1从图 7 中可看出,台东地震带的南段与菲律宾地震带是相连的。从北纬 22
18、c- c剖面和北纬 20d- d剖面来看,震源深度从西往东逐渐加深,震源面向东倾斜,倾角约 40。在北 纬 22c- c剖面,震源深度从 5 km 到 160 km,多数为 70 km 以內的浅源地震,中源地震较少。在北纬 20d- d剖面,震源深度从 5 km 到 260 km,70 km 以內的浅源地震非常丰富,主要集中于 1030 km 的深度,中源地震也较少,但比 22c- c剖面深度加大较多,震 源面倾角变缓,约 30(图 7)。1期53魏柏林等:南海地震与海啸图 7 台东带震源深度分布图 (据徐明同,1971)fig.7 focal depth distribution map o
19、f the taidong seismic belt (according to xu mingtong,1971)菲律宾地震带3.2.2该带东缘为菲律宾海沟,西缘为马尼拉海沟和内格罗斯海沟,中部发育大型的菲律宾转换断层,这些海沟和断层的挽近活动使菲律宾群岛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强烈。根据地震活动可分为两个亚带(图 8),以卡加延断谷和菲律宾转换断层为界,以东称为东菲律宾地震亚带,以西称为西菲律宾地震亚带 (据刘以宣,1988)。从北往南,西菲律宾地震带由吕宋岛西缘的马尼拉海沟俯冲带、班乃岛棉兰老岛西 缘的内格罗斯海沟和苏拉威西海沟俯冲带组成。沿着该带西侧的俯冲带,浅、中源地震和火山活动均有分布。位
20、于菲律宾北部的马尼拉海沟贝尼奥夫带是南海洋壳向东俯冲所形成的震源带。如图 9- d、f 东经 121以西,图 9- i 东经 124以西,剖面反映出在海沟、海槽附 近发生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初始倾角为 40左右,至 120e 附近震源带近乎直立,震源深达240km,俯冲带深入上地幔,导致出现火山活动。1972 年 4 月 25 日马尼拉海沟南端 7.3 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阿卡里亚 hk.等,1982) 表明,是具有倾滑分量的走滑断层,证实了南 海中央海盆洋壳向马尼拉海沟俯冲消减。东菲律宾地震带东接菲律宾海沟,贝尼奥夫带向西倾斜 (图 8、9- i、j124e),该带浅、 中、深源地震都有,甚
21、至有深达 700 km 的深源地震和活火山 (图 8、9- j124e)。该带西界为菲律宾转换断层,其性质为左旋错动。东南沿海地震带3.2.3该带的地震活动是典型的板內地震。沿着东南沿海发生的强震受 ne 和 nee 断裂带所控制,震源深度为 520 km。3.3南海地震震源机制类型 引发海啸的地震震源机制类型一定是倾滑型或带倾滑分量的走滑型的地震。t.seno 和k.kurita1978 年统计了台湾菲律宾地震带震源机制解 (1970 1975,m5.6) 22 次,走滑型 7次,占总数的 32% ;倾滑型 15 次,占总数的68%,其中逆倾滑型 8 次,正倾滑型 7 次;显然 倾滑型地震占
22、优势。作者对哈佛大学所作的19772004 年间台南和菲律宾 60 次 6 级以上地 震的震源机制解 (表 1)的震源机制类型、p 轴方向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以及断层面的走向作了统计与分析:逆倾滑型地震有 28 次,如 2、4、5、10 号等 (表 1),占总数的 47%,其 p 轴与 构造应力场主压力轴近于平行,为近东西向,断层面的走向与马尼拉海沟一致;正倾滑型地震有11 次,点总数的 18% ,其中 4 次,t 轴近 ew 向,断层面的走向与马尼拉海沟一致;另 7 次, t 轴近 sn 向,断层面的走向与马尼拉海沟近成45;走滑型地震 21 次,占总数次 35%,p 轴与 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
23、的为 17 次,不一致而成斜 交的为 4 次 (表 1);逆倾滑型地震与正滑型地图 8菲律宾地震带震源深度分布图 (据徐明同,1971)epicenter and volcano distribution map ofthefig.8philippines seismic belt (accordingtoliu yixian)震合计 39 次,占总数次 65%,因此,这一带的地震的震源机制以倾滑型地震占优势,易引起地震海啸。图 9 台南菲律宾地震带震源机制解 (19772004)fig 9 focal depth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philippines sei
24、smic belt (according to xu mingtong,1971)1期55魏柏林等:南海地震与海啸在东南沿海地震带,沿海发生的 3 次 7 级地震和 6 次 6 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都是走滑型地震,这种类型地震不会引发地震海啸。表 1 台南菲律宾地震带震源机制table 1 focal mechanism of the tainan- philippines seismic belt序深来地点tnp节面 1节面 2发震时间mw纬度经度倾角 走向 倾角 走向 倾角 走向 走向 倾角 滑动角 走向 倾角 滑动角号度源1234567891977- 02- 21 15.391977- 0
25、8- 29 17.381978- 01- 06 18.661980- 03- 31 16.011981- 01- 07 19.16120.63 188.46.26.36.16.466.56.46.46.266.16.66.86.16.1666.96.96.26.36.66.2677.17.76.16.56.56.56.36.366.16677.16.1620768666832947068211221166911191352670819314559835726225968411137076193173552407646229107861261359818919417911321517819117
26、716335034620176178198020358222229201861172072912962702944613721813221110121514283068704722835371889646282738683305857153401648807005811617017199137139198176348919992333921390789233822839325028527131352102201922711609135412391936411853751616186779767813175457612120145552914125207172555118244131216101
27、520132992853231122943083273333382542743372992872723053082982987528826025211885881082701171292921142863122632793032120291943291100226431143301851633253441493123323164135130631720135535321592212242434517921367157673383483583546533918217748417233304644374235303542717025723644483589676283788683484186735
28、34314245782702532- 1570- 174124116- 122- 75- 106- 1076362- 146- 4110399- 3- 36- 3514457- 180- 168- 1- 177- 1691781804782177- 8178- 17847528- 6- 178918170207871933361292571771963075239225212826674317213305297249130132333135534415724915880174194248156249187952846364524855505964716480886587706664619079
29、898779889057508783897876666784886558- 137107- 187076- 61- 104- 78- 75108105- 60- 12416016086- 162- 120- 12848111- 1- 24- 152- 7- 1347127974- 16237- 1319297144- 172- 209096hrv hrv hrv hrv hrv gs hrv hrv hrv gs hrv hrv hrv hrv hrv hrv hrv gs hrv gs hrv gs hrv hrv hrv hrv hrv hrv gs hrv gs hrv gs hrv g
30、s hrv hrv gs hrv gshrv119.61121.92122.03121.1624.61522.635.32328.912.721.71981- 11- 22 18.752 120.8391981- 11- 22 18.331982- 04- 17 19.721982- 04- 19 19.7120.46120.56120.5110 1982- 12- 28 19.945 121.397 1111 1982- 12- 28 19.712 1983- 08- 17 18.1913 1985- 04- 23 15.3514 1985- 04- 24 16.5115 1985- 08-
31、 09 17.2916 1986- 02- 19 1917 1987- 02- 11 19.01121.17 24.7120.99 10.1120.69 182.2121.22120.21121.29120.8631.936.836.32418 1987- 04- 25 16.066 120.301 10819 1987- 04- 25 16.02 120.52 105.420 1987- 06- 07 20.429 121.366 1121 1987- 06- 07 20.38 120.95 37.222 1988- 06- 19 12.376 121.067 1623 1988- 06-
32、19 12.28 121.34 16.624 1988- 10- 16 21.65 121.5225 1990- 06- 14 11.76 121.899152015151571527152015222441.81415364326 1990- 06- 14 11.727 1990- 07- 16 15.9728 1990- 07- 17 16.46121.86121.23120.9329 1990- 07- 17 16.495 120.98130 1990- 07- 17 16.36 121.1931 1991- 03- 26 21.704 121.78932 1991- 03- 26 22
33、.15 121.6533 1992- 03- 19 17.155 120.82734 1992- 03- 19 17.23 121.3235 1993- 12- 10 20.912 121.28236 1993- 12- 10 21.01 121.1437 1994- 04- 27 13.3 119.7438 1994- 11- 14 13.525 121.06739 1994- 11- 14 13.44 121.3240 1996- 07- 30 14.509 119.95441 1996- 07- 30 14.56 119.87续表 1序深来地点tnp节面 1节面 2发震时间mw纬度经度倾
34、角 走向 倾角 走向 倾角 走向 走向 倾角 滑动角 走向 倾角 滑动角号度源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1996- 09- 05 21.898 121.498 211996- 09- 05 21.78 121.45 30.86.76.866.16.167.17.36.26.26.1666.26666.56.4667776717278464154620263216762565250212227138972682849389610475278896289657833433472412681613136274751057363839432021212
35、116619719041016617199158341162340155140461217181041463627161525382127340731211129030491752992942702793451882942522482532466523518214114618315897112331312132444153253523131231464133292735141311187978228241813565156108781079280170- 1695683- 169- 17111712772101624214424211205207135019611185191292321951
36、58164160161611553525862635688888172798170836772795763120759881899777- 779692- 11- 12808598869613845gs hrv gs hrv gs hrv gs hrv gs hrv gs hrv gs gs hrv gs hrv gshrv1997- 05- 22 18.915 121.3361997- 05- 22 19.09 121.11998- 08- 23 14.697 120.04633393844.61998- 08- 23 14.691999- 12- 11 15.7661999- 12- 11
37、 15.87119.88119.74 40119.64 35.12000- 01- 06 16.095 119.4842000- 01- 06 16.21 119.292002- 10- 12 15.096 118.5042002- 10- 12 15.3 118.542003- 01- 06 15.651 119.6582003- 10- 09 13.755 119.93941517156321902003- 10- 092004- 09- 152004- 09- 1513.7814.2214.39119.81120.411120.3 106.42004- 10- 08 13.925 120
38、.534 1002004- 10- 0813.91120.5110.9图 10 菲律宾引发海啸的地震震中分布图fig.10 epicenter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earthquakes causing tsunami in philippines1期57魏柏林等:南海地震与海啸南海海啸表 2 菲律宾引发海啸的地震table 2 the ear thquakes causing tsunami in philippines4依据南海海底地形地貌、断裂规模和活动性、地震分布、震源机制解的分析,南海 北、西、南以及中部都不具备引发地震海啸 的条件,只有台南菲律宾地震带东
39、西两侧 的贝尼奥夫带的地震活动,且又是以倾滑型 占优势的 6 级以上地震,才有可能引发海啸。 而对南海及我国东南沿海诸省以及港澳地区 产生影响的海啸,势必是来自台南至菲律宾 地震带西带的马尼拉海沟俯冲带发生的地震 海啸。查菲律宾地震资料,菲律宾自 16271991 年曾经发生过 20 次地震海啸 (表 2,图10)。其中 4 次发生在吕宋岛和吕宋岛西海 域,直接面临南海,有可能对上列地区造成影响,即:1645 年 11 月 30 日 8.0 级,1934年 2 月 14 日 7.9 级,1949 年 12 月 29 日 7.2级和 1983 年 8 月 17 日 6.5 级地震,这 4 次序号
40、时间纬度经度震级 (m )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45- 11- 301840- 3- 221918- 8- 151922- 3- 11925- 5- 251925- 5- 251934- 2- 141937- 8- 201948- 1- 241949- 12- 291952- 3- 191968- 8- 11972- 12- 21973- 3- 171976- 8- 161983- 8- 1714.412.45.5912.59.217.514.210.5189.516.56.413.46.218.2121123.5123123122.5123.2119122.11
41、22121127.2122.2126.6122.9124120.9878.56.56.867.97.58.37.27.97.77.8786.5地震海啸对菲律宾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现就这 4 次地震讨论如下:4.1 1645 年 11 月 30 日 8.0 级地震地震发生在吕宋岛南,马尼拉中部 (图 10,编号 1),震中烈度度,死 3000 人,引 起海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发生的时间较早,未有震源机制解资料。推测为倾滑型。海啸是否波及到我国东南沿海诸省以及港澳地区,因未有任何记载,故无法估测。4.2 1934 年 2 月 14 日 7.9 级地震这次地震,发生在吕宋岛西马尼拉海沟 (图 10
42、,编号 7),深 25 km,因发生的时间较 早,未有震源机制解资料。但可参考同一位置的 1977 年 8 月 29 日 6.3 级地震 (图 9,编号2),深度 25 km,几乎与前一地震处于同一震源。该地震震源机制解为典型的逆倾滑型,p 轴为 nww 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一致,断层面与马尼拉海沟平行。推测 1934 年 7.9 级地震与 1977 年 6.3 级的震震源机制解是类似的,也应是逆倾滑型。1934 年 7.8 级地震已引起海啸,但无资料无从评估,而 1977 年 6.3 级地震发生在当日 14 时 23 分 45 秒, 虽是逆倾滑型,但未引起海啸,从表 3 与图 11
43、- 1 中,可看出硇洲闸坡验潮站 24 小时海平面变化是正常的,证明未引起海啸。4.3 1949 年 12 月 29 日 7.2 级地震地震发生在吕宋岛北部 (图 10,编号 10),引起海啸,死 1 人,经济损失中等。海啸 是否波及到我国东南沿海诸省以及港澳地区,因未有任何记载,故无法估测。4.4 1983 年 8 月 17 日 6.5 级地震地震发生在吕宋岛西(图 9,编号 12;图 10 编号 16),深 29 km,是带一点走滑分量的正倾滑型地震,t 轴近 ew,断层面平行马尼拉海沟,这次地震海啸,造成 24 人死亡,2.6 百万美元的经济损失。地震发生在当日 12 时 17 分 58
44、 秒,据计算海啸波浪传播至硇洲闸坡验潮站应迟后 2 小时,从表 3 与图 11- 3 中,可看出硇洲闸坡验潮站 24 小时海平面变 化是正常的,证明海啸未波及到此地。表 3 硇洲闸坡验潮站 24 小时海平面变化资料table 3 var iational data of the sea level in 24 hour s r ecor ded by zhapo tide- checking station硇洲 (11133e,2054n)闸坡 (11149e,2135n)1977- 08- 291982- 12- 281983- 08- 171977- 08- 291982- 12- 281
45、983- 08- 171997- 05- 22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时间283249196150114114138190252310360390374302220146846272102142194250290207.67206152122116120138170204232250248226196160142144170210258304344362348310213.83333216238260280296306302286260226196180172172172174182192200206206203200200221.87525
46、1211176145129142175227284339363351304244185136937491130180233267279208.70833173135109105119149183205221222209189165149147161189230276315343329292246202.5417211237260282295292276252232206183170152156163174187189191190197198202203212.41724221919417217219523528433436437234529824719715011911013116721424
47、6264271230.917此外,1982 年 12 月 28 日吕宋 6.0 级地震和 1997 年 5 月 22 日巴布延群岛 6 级地震,都是逆倾滑型。未有引起海啸的报道,从表 3 与图 11- 2,11- 4 中,可看出硇洲闸坡验潮站24 小时海平面变化是正常的,地震后 2 小时,也未引起海平面的突然波动。结论与讨论5(1)从上述海底地形地貌、断裂规模及活动性、地震分布、震源机制解的分析中可知,南海北、西、南以及中部都不具备引发地震海啸的条件,只有台南菲律宾地震带东西两侧的贝尼奥夫带的地震活动,且又是以倾滑型占优势的 6 级以上地震,才有可能引发海啸。1期59魏柏林等:南海地震与海啸(
48、2)据统计资料表明,19772004 年 27 年间,台南和菲律宾的 60 次 6 级以上的地震仅有 1 次地震引发海啸,年发生率为 0.04,而自 16271991 年的 367 年间曾经发生过 20 次 地震海啸,年发生率为 0.05,其中发生在吕宋岛和吕宋岛西海域的 4 次地震,引发了海啸,直接面临南海,对菲律宾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即:1645 年 11 月 30 日 8.0 级,1934 年 2 月14 日 7.9 级,1949 年 12 月 29 日 7.2 级和 1983 年 8 月 17 日 6.5 级地震。图 11 潮汐曲线fig.11 epicenter distributio
49、n map of the earthquakes causing tsunami in philippines(3)上述 4 次引发海啸的 68 级地震,为何未对我国东南沿海诸省以及港澳地区产生影响?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海啸规模 (分 5 个等级)不够大,如海啸规模 mh=- 1,波高50 cm 以下,无破坏;海啸规模 mh=0,波高 100 cm 左右,破坏极小等。推测这 4 次海啸 规模 mh 在- 1 到 0 之间;二是由于东沙群岛的阻挡,抑或是东南沿海大陆架太宽,摩擦阻力太大而消减了海啸的能量。其中原由仍未查清,值得深入探讨。(4)虽然目前菲律宾地震海啸未对我国东南沿海诸省以及港澳地区产生影响,但台 南菲律宾地震带仍是强震活跃地带,马尼拉海沟仍是贝尼奥夫俯冲带,断裂构造非常活 动地带,未来若发生更强烈地震,马尼拉海沟断裂错距加大,有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海啸, 那时就有可能对我国东南沿海诸省以及港澳地区产生影响,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吸取 2004 年苏门答腊西南海域 8.7 级地震教训,防患于未然。参考文献:1234刘昭蜀,赵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加工贸易合同范本
- 2023年福建莆田第五中学附属学校招聘体育教师考试真题
- 2024天然气管道铺设与运营维护合同
- 2024年园林绿化吊车租赁合同
- 2024年代驾服务框架协议:权利与义务分界
- 04搬家公司发展战略与规划合同
- 2024年二手房买卖双方关于房屋交易过程中保险购买合同
- 融资课程设计abs参考文献
- 04版餐厅市场营销与推广服务合同
- 2024年工程承包商施工管理协议
- 调度通信系统搬迁方案
- 师旷论学 课件
- 化学品鉴别分类报告
- 国风古韵中国风文化模板课件
- 2022-203学年(中职)《餐饮服务与管理》试题2试卷带答案
- 赣美版美术九上第3课《人物的千姿百态》教案1
- 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2课时说课稿
- 印章启用登记表
- JJG 880-2006 浊度计检定规程-(高清现行)
- 铁矿石全铁含量的的不确定度评定
- 思维导图模板彩色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