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bottom line if you have someone else in your heart, make it clear and i will quit.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说课稿 篇1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例5商的变化规律第三个商不变的规律。二、教材分析商的变化规律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中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比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
2、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裴老师教学的这一课,是在学生刚刚学习了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和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语言表述和思维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困难,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的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探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理解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同步性,商不变时,被除数和除数相同的变化情况。
3、四、教学设想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自主探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两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完善了三个规律,使商的变化规律更完整,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2、紧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将学生知识、能力有效延伸本课通过研究商不变的规律,在学生初步感知到被除数、除数、商之间存在着变化的规律基础上,抓住学生这个知识的生长点,从单纯的算式计算延伸到算式内部、算式之间的联系上,延伸学生的知识范围。进而使
4、学生通过本节课研究,经历数学规律产生或发现的一般过程。3、尝试猜测验证总结结论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会辨证的分析问题本课使学生在平常的口算练习中,根据思考,得出一个初步的推测,这个推测是否正确,是否具有普遍性都需要进行严格的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不仅仅使学生学会从广泛的正面举例中证明自己的推测,还要全面的分析,从相反方面思考举出反例,使得出的结论更加全面、正确。举反例对学生来说是个突破,能用逆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整节课就在学生不断的猜测验证总结结论中,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尝试了这种数学学习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
5、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90025=?=36 6000125=? = 48 让学生口算结果,后面的这道题目由于难度较大,所以学生算不出来,而教师轻易的算了出来,给学生留下悬念。(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1、初步发现规律口算一组:1427 560807140207 56008007280407观察这组算式,得出:被除数乘10,2,除以2, 除数也跟着变化,而商不变2、逐步完善,让学生举例验证我们刚发现的规律询问学生还有别的发现吗?所有的数都符合这一规律吗?突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0是不可以的。(三)反馈练习,应用规
6、律这一部分分四个层次进行学习。1、规律的直接应用:第94页第4题:从上到下,根据第1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729= 363= 804=72090= 36030= 80040=720_00= 3600300= 8000400=2、规律的运用增加了难度,让学生体会到应用规律计算的方便:1400000_003、通过判断哪个算式的结果与4812=4的商相等,说说理由的练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484)(124) (485)(125) (483)(123) (483)(124)4、考查学生对规律的灵活掌握情况,通过90025的题目,让学生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然后化难为易。在这几个
7、巩固反馈中,采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规律。而学生也在创设的情境中,围绕中心问题通过观察比较,探究规律,发现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发现、抽象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说课稿 篇2一 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等式性质是学生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后的一章重点内容,是解方程必备知识,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等式的性质进行探索与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转化思想、归纳方法是学生研究数学乃至其它学科所必备的思想。(二)、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达到解方程的目的b、能力目标
8、:通过网上观察图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c,情感目标:通过网络模拟实验和网络互评,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团队意识和创作精神。(三)、教学重点:新课标强调获得知识的过程远比知识本身更有价值,因而要注重发展学生应用的能力所以把本课重点确定为:等式基本性质的归纳。(四)、教学难点:根据7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适合7年级学生思维能力,而本课难点决定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为恰恰是这一特征的体现。二、说教法教学方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1,网络模拟实
9、验操作法2,“看议讲”结合法3,归纳法4,讨论法5,网络游戏结合法6,成果展示法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1)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参于数学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旋。(2)由内向外原则 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3)创感思维培养原则 新的世纪是一个创感的时代,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感精神是新世纪给予数学教学新的要求,利用网络游戏、flash动画等不但提高学生兴趣,更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三:说学法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的平台,学生是独立行走的人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采取观察、模拟实验,猜想、探究、合作、互评、网络游戏、欣赏、创
10、作等学习方法。这些符合方法本阶段学生特点:1 、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2,好动、好奇、好表现,是本阶段学生的特点 3,学生的创感思维在初一已处在一定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已有一个层次,通过网络教育,加深学生对创感思维的培养.四:说程序本课课程设计如下:导入探索、新授知识,知识应用,归纳小结,布置作业(一), 导入探索:1:学生登入本局域网观看教师制作的网络课件图片想一想,和尚将扁担放中间,那么两桶水有什么要求?设计意图:通过形象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探索的渴求,从中引出等式的概念。(二),模拟试验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将天平与等式联系起
11、来,你又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等式的性质有形象的认识,形成一个感性的阶段,更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打开学习的思维空间,激发学习兴趣.(三),归纳性质(1)学生利用局域网观看教师课件,且自己总结出等式的性质。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知识应用:利用局域网,登入教师网络课件,完成如下题目,要求:在电脑上完成且将答案利用网络传给其它同学进行互改互评。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从已知等式出发可以变形得到新的等式。为即将用等式解方程打下基础。网络互评,不但培养学生纠正错误
12、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团队精神.(四)、讲解例题。设计意图:题目的安排低起点,小台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五)、课堂练习学生以小组形式上网搜索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题目,并且解出.若遇问题可以用网络手段(qq,在线解答、发帖子等)寻求帮助,然后小组汇报你的收获与解题亮点.。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是参于学习活动主体,体现活动民主,自由的课堂理念。(六)、归纳总结1,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对老师说,你还有什么困惑?2,观看网络资源等式性质开发
13、的游戏和flash动画设计意图:共同回顾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和方法系统化,条理化,同时兼顾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利用等式性质开发的网络资源更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七),布置作业1, 作业根据难度分成abcd四种模型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做。2,利用等式性质设计你喜欢的物品、图片或者游戏等,并将你的成果放在你的qq空间、个人主页或者老师的博客上。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具有梯度性,设计abcd四个梯度作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第二题,将知识不限于书本,从书本走上社会实践,将知识结构灵活运用,既是新课标的要求,又提升学生创感思维。五、说应用1
14、,利用网络中的图片资源和flash资源和尚挑水导入,动静结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于等式的概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2,学生上网操作网上模拟天平训练,不但让学生更直观更贴切地巩固等式的性质,帮助学生解决本课重点即对等式性质归纳,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感精神。3,学生自己从网上搜索相关题目且采用网络互评,不但培养学生纠正错误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帮助学生突破利用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教学难点。4,总结中欣赏了网络资源flash动画和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更丰富了创感思维,又是对等式性质进行提升和巩固。说课
15、稿 篇3感谢市教培研中心和学校领导,让我有机会参加了太仓市级教研活动。这是十多年以来,我头一次参加类似等级的活动,既兴奋,又倍感压力。这次,我执教的是苏教版(国标本)第11册小学课文詹天佑一课。虽然有很多的缺憾,但通过活动,我在一次一次地否定中得到了锻炼,在一层一层地思考中得到了提升,也算是收获多多吧!总体来看,这堂课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能使学生较好地体会到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和爱国的精神。1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为主线,贯穿整堂课。在教学中,紧扣杰出和爱国两个点,通过反复朗读中心句,层层深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2我采用了画示意图、flash课件辅助等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创
16、新精神,使学生对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能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青龙桥附近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啧啧赞叹,对詹天佑的杰出才干敬佩不已。3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例如在让学生读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这句话时,我启发学生用相关的词语送给詹天佑。于是孩子们妙语连珠似的说出了一连串的词,如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不分昼夜、起早贪黑等。积累就是为了运用,这样的训练,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4注重对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在学生充分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之后,我把全文提炼成一首小诗,配乐朗诵,把全课推向高潮。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难度的要求:或续写这首诗,或写几句给
17、詹天佑的心里话,或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从学生的练习反馈来看,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富有创意的诗文、发自肺腑的心里话可以充分证明,这个训练是有效的,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朗读与写作能力。然而,由于詹天佑所处的时代已经久远,所处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大大削弱了学生对詹天佑爱国精神的深刻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我自我感觉没能让詹天佑走入学生的心里,有些教学设计只是浮于表面,没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崇拜詹天佑是个爱国的工程师。这一点让我深感憾,同时也非常困惑。课后,教研员以及兄弟学校的老师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也有不少老师提到了这一点。这段日子以来
18、,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始终没有解决的良策,让我很是苦恼,并一度在潜意识里很抗拒詹天佑,甚至有了消极放弃的念头。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12月31日,我校邀请了苏州市名教师、常熟实小的洪溜老师来上示范课。她上的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我被她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所打动,被她的诗情画意所吸引,被她的精妙点拨所折服,被她的激情朗读所震撼。课后的闲聊,竟让我茅塞顿开洪榴老师告诉我,她刚开始备课时,毫无头绪与思路可言。头一回试上,被人全盘否定。在难过之余,不服输的性格支撑着她坚持下去。她苦苦钻研教材,还从网上搜索呼兰河传细细阅读,想在书中寻找突破口。洪榴老师又接下去说:我终
19、于知道我要给予学生的是什么了!课堂上,在一段凄婉又悠扬的音乐声中,教师激情朗诵。我感觉洪老师不仅是在读课文,更是在读萧红,在读萧红坎坷的一生;不仅是在教课文,更是在用课文教学生怎样阅读,怎样品词析句,怎样面对人生洪老师的朗读,使萧红的形象以及她的人生态度牢牢地刻在每个人的心坎里。洪榴老师对教材的正确把握,以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我深深地折服。作家萧红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她所处的动荡的社会环境,都是现在的学生所难以理解的。但洪老师通过引进呼兰河传的片段、剪辑切合主题的音乐等方法,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作者的世界,走进她和祖父共有的园子,走进作者与祖父的爱与欢乐中。如此,课文的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反
20、思我在备课时,仅仅局限于文本、教参,我对詹天佑的了解也仅仅是课文中的描写,对詹天佑的爱国精神与杰出才干知之甚少。试想,如果教师都没有深刻地理解把握教材,又怎能让学生深入地感悟品味人物呢?如果现在再让我重新备课,我会利用一切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去真正认识詹天佑,了解詹天佑的生平事迹,从他在接受修筑铁路任务时的义无反顾,去感受他的爱国精神;从他在勘测线路中的一丝不苟、亲历亲为,去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从他在修筑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中,品味詹天佑的杰出和伟大的爱国情结。我深深地明白了:教师只有自己被打动,才有可能让学生受感动。我想: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补充一两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让学生
21、更深入地感受到詹天佑的崇高品质,让学生真正动之以情。此时,洪溜老师的话又索绕在我的耳畔:多少次啊,我在电脑前热泪长流,萧红坎坷的人生经历深深打动了我。她一生久经磨难,但在她的文字当中,却洋溢着幸福与快乐,充满了爱与亲情。根本找不到丝毫的悲伤与愤世嫉俗。她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怎么不值得我们学习?我想用这种思想,来感染我的孩子们,这一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错,在课堂上,学生们禁不住热泪盈眶,这正是深深打动他们的地方。洪溜老师钻研教材的狠劲让我深受启发,给我指名了前进的方向:只有深入地钻研教材,才是上好课的唯一出路。说课稿 篇4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
22、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进行说课。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简单分析:一、教材分析1、 这是小学音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学期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一首庄严,肃穆的歌曲原名义勇军进行曲。3、 歌曲分两部分,由前奏引子,135主调和弦音组成号角式的旋律,歌曲第二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每句相互联系4、 激励人们奋勇向前、发奋向上的精神。通过对它的学习,为学生以后欣赏和学唱进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1、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富有感情地演唱国歌2、学习三连音、重音记号、渐强记
23、号的正确唱法:休止符及附点音符的演唱,能够连贯歌唱并从中受到相应的思想教育结合本课实际,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突出以上教学重、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基本唱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且在歌唱中能够体会到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是神圣而庄严的。每个人都应唱好国歌。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影片和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能体会国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对国歌的喜爱,力求在每次对国歌的歌唱中都能有所进步,培养歌唱能力。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歌曲原名、作者生平;在歌唱中基本掌握弱起的歌唱和渐强力度的歌唱。知道三连音、重音符号和渐强记号等。二
24、、教法音乐教学充分贯彻: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在教学中各个环节中,我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采用激趣诱导、引导感受和体验学习等方法。师生互动,合作参与,在教学中组织有效的课堂,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聆听和对歌曲的感受能力,让学生通过在在观看、聆听、演唱一系列音乐活动过程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好情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学法音乐新课标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展、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学法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自悟探
25、究、自主练习、自信表演等学习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根据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原则,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激发感情。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做为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开始上课时我将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时都会放什么歌吗?学生回答,之后我揭示课题。一开始我并没有让学生聆听歌曲,而是通过观看图片,听聂耳的简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一定情景,扩大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从而引入本课内容,力求达到未成曲,先有情的效果。2、感受音乐,学唱歌曲。新课标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
26、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会听,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从歌词和旋律两个方面来感受歌曲的风格,揭示其进行曲的特点。(2)深入聆听,体会感知。我将带领学生合着国歌的背景音乐有节奏的朗诵歌词,并组织简短的讨论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领悟国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琴声引导,学唱歌曲。因为学生对国歌的旋律、歌词已经比较熟悉,所以我让学生跟琴分句唱词,运用听唱法来完成歌曲的学唱。在这歌环节我将解决我的教学难点:如我会用“切蛋糕”的小游戏解释三连音。用“火车来了”和“打锤子”的
27、形象比喻启发学生渐强记号和重音记号的演唱方法。我还将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索和模仿掌握付点音符和休止符。在学生掌握这些难点后,我要求他们小声跟伴奏演唱整曲,并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小错误。最后让学生有感情的大声演唱国歌这样,我又带领着学生一起来到了我们的第4个教学环节。(4)创设情景,创编表演。播放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奏国歌的场景和奥运会上运动健儿在获得冠军时升国旗,奏国歌的视频。让学生跟着体育健儿一起演唱国歌。让学生体会此情此境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兴奋和骄傲。通过师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创编活动表演国歌在创编表演这一环节,通过师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创编活动,让学生用节奏创编歌曲,启发学生的联
28、想和想象力。如为国歌伴奏,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国歌等。在这个环节无论学生表演的好与坏,只要符国歌的情感表达,都会得到我的肯定和点评。因为这是学生创造力的表现。归纳小结:我将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世界同学们,我们这节课通过学习学会演唱咱们中国的国歌了,但是世界有很多国家他们也有自己的国歌,我想请你们下课后去找一找,听一听,比一比,看看其他国家的国歌与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有什么不同,有时间和老师一起分享,好吗?4、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能将授课内容清晰直观的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根据板书的直观性和重要性我把板书分为三个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曲、作者简介总结:音乐给人的远
29、远超过音乐本身!人们常说:音乐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是哺育情感的乳汁,是启迪智慧的钥匙。今天,我的说课完毕,谢谢!5、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聂耳的作品,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说课稿 篇5一、教材分析_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诞生的时间,再写小露珠诞生的地点,最后写小露珠在诞生时是怎样变化的。小露珠就这样悄无声息、毫不张扬地来到了世上。第二至五自然段写小露珠受到小动物们的喜欢。小动物们见到小露珠纷纷和她打招呼,并且赞美她“像钻石那么闪亮”
30、“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归结起来,这些赞美称颂的是小露珠美丽的容颜和纯洁的品质,这也正是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第六自然段写小露珠装点了花草树木。小露珠不仅本身很美,而且还会用自己的美来装点别人,让植物们显得更精神更美丽。第七自然段写小露珠消失的过程,植物与她依依惜别。课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如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通过小
31、动物们对小露珠的赞美和植物在小露珠的装点下发生的变化,来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是本课的重点;而如何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则是本课的难点。三、教法、学法、教法:_语言精当优美,生动形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要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感受小露珠的可爱,动植物们对她的喜爱,更要感悟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表现小露珠的可爱的,因此我主要采取朗读感悟、带入情境的方法展开教学。、学法: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课文把很多植物和动物当作人来表现,描写贴切而生动,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多次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课文。四、教学过程执教小露珠这篇课文,有个美好的愿望: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感
32、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而且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体验语言的美,感受和再现_的情思美感。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基本由以下环节组成:()导入激趣()感受小动物对小露珠的喜爱()感受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感受大家对小露珠的留恋()教师总结。下面重点谈谈第二、三、四几个环节的设计:、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感受小动物对小露珠的喜爱。学习这一部分时,首先图文结合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阅读同一篇_或同一个段落,他们的“发现”肯定是各不相同的。谈自己的发现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进行自我探索。组织交流又可相互启发,提高认知水平。接着辅之于有感情地朗读,揉
33、理解、感悟于一体。然后进行角色的转换与扮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它组合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此时,学生把自己当成了文中的小动物,他们对小露珠的赞美之词已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发自内心。最后进行说话训练,让“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这些优美的句子灵活地储存于学生大脑中。、“以读代讲”学习第六自然段,感受植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因为小露珠的到来,植物们更显生机,大自然显得越发美丽、和谐。这段的教学,引导学生反复多次朗读,使学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课文的语言,不仅把文字中的喜怒哀乐,形于色、吐于口,也接纳这种语言,使课文语言蕴涵的情感与学生
34、的情感相通、共鸣。、学习第七自然段,感受大家对小露珠的留恋。这段的教学,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角色的转换:假如你就是向日葵、白杨树,你就是喇叭花,你会怎么向小露珠说?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盘活语言仓库并提取、运用语言的机会。说课稿 篇6尊敬的专家评委,亲爱的老师们:伴着清幽的笛声,沿着潺潺的溪流,今天我们将共同走进大师沈从文笔下悠远的边城,倾听一曲美丽而纯净的田园牧歌,我是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美丽边城纯净牧歌”。我说课内容分为五部分:活水思源说教材、因材施教说学情、独运匠心说方法、由浅入深说过程、学无止境说反思。一、活水思源说教材边城(节选)是高教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小说阅读与欣赏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35、作为乡土小说的代表,边城是一部诗意湘西的纯美画卷,课文选自小说的第一章,再现了平和、静默的渡头生活,突出了边城纯净的自然美和淳朴的人性美。二、因材施教说学情_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导游班学生,女生占绝大多数,90后的他们自我意识较强,受功利思想影响较深,但他们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表现欲强,又情感细腻,容易被感动。因此文中如画的风景,至纯的人性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教育切入点。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清情节,赏析环境,品味湘西风土人情。【能力目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会思考,提高导游词创作能力。【情感目标】:感受湘西自然之美,感悟震撼心灵的人性之美和
36、作者对边城的一往情深。教学还需“因课制宜”,因此,结合教材和学情,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分析细节描写,探索人物形象,感悟边城之美。教学难点为:探讨作者对边城的深厚感情。三、独运匠心说方法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本课将借助多媒体和信息化平台,采用任务驱动法,自主阅读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重构知识,积累情感,通过评价,内化审美体验。四、由浅入深说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我分三大步:走“边”赏美景;入“城”识人心;“边城”蕴深情。第一步:走“边”赏美景。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是课前准备,学生登录班级空间,自主学习,观看微课初识边城,初步感知小说的风格特点和作者
37、创作动机,并根据初步的阅读体验,完成边城的导游词创作。我用检查作业的方式导入,展示学生上传到班级空间里的作品,并把这些作业归为三大类:景美,人美,景美人更美,由此引入课文。其次是欣赏“边”景本环节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合作探究法。紧扣题目“边”“城”二字,分别逐步分析“边”和“城”的特色。首先感受“边”的特色。_开篇便将读者引领到湘西的一片旖旎风光中。抓住体现“边”的细节“边境”“渡船”“八个一”,感受小城宁静深邃,山清水秀的景美然后展示并点评学生甲关于景美的导游词。【设计意图】是:由“边”入手赏美景,分析环境描写符合学生认知习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第二步:入“城”识人心这一步骤主要感受“城”
38、的特点。“城”因人而成。故着力探究人物描写,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逐步领悟人物的真善美。师生共同明确:主要人物翠翠;次要群体爷爷和渡船人。分析翠翠从三方面入手:辨形、品性、知心。首先是“辨形”,从年龄,外貌方面分析抓住这些外貌描写的文本点拔学生通过几个简单的比喻,表现出作者笔下翠翠的健康活泼、聪明伶俐和无拘无束。其次是“品性”,深入认识翠翠,从行动、语言两方面分析。帮助爷爷渡船时熟练的动作、简洁的语言,把翠翠的懂事、纯净、简单和对爷爷的爱勾勒了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翠翠如山林的翠竹那样,俨然化作了自然的一部分。接下来是“知心”。对翠翠的内心世界的认识关键抓住文本最后两节的几个细节:说明在闲适
39、单调的生活背后,翠翠也有她的孤独寂寞和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但是这心事又无从诉说,于是作者笔下,这薄薄凄凉、淡淡孤独、清清冷冷的少女情怀在不经意的举手投足间,尽显无疑。通过这样层层分析培养学生通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翠翠之后,通过对爷爷对待职业和抚养孙女的态度、工作动力的分析,探讨爷爷的形象及性格特点。抓住第十段中的关键句说明爷爷工作或生活的动力一切为了这个女孩子。于是,爷爷的恪尽职守,善良朴实,舐犊情深就显而易见了。渡客群体的善良,淳朴,一笔带过。通过对翠翠,爷爷及渡客群体这些人物层层深入的分析,水到渠成地归纳出边城人的共有特点:淳朴,善良,与人为善。【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重点,紧扣题目
40、,通过分析得出“城”的特色是善良淳朴的人美,重点研读翠翠这一人物形象。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印象。第三步:“边城”蕴深情。首先探讨作者“情”之所依。领略了如画美景,感悟了至美人性,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根据上述景美人美两部分析,结合视频,请学生畅所欲言,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作者对边城的深情?给出指导性建议:祖孙之间的亲情、渡客与祖孙之间的朴素人情,景中含情。清澈的溪水、逼人的绿色甚至乖顺的小狗都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然后展示学生关于景美人更美的导游词,并表扬。并思考爷爷和渡客,导游和顾客,他们之间有共性,作为导游,应该怎样对待职业,对待美景,对待游客?最后要求学生完善自己
41、的导游词,对比边城,为家乡溪口写一篇推广旅游的导游词并上传到班级空间,择优向专业老师推荐编入校本教材,这是学生选入教材的杜娟谷导游词,学生写道,杜娟谷山体柔合,环境清静悠闲,边片成林“静”,“幽”,“隐”,“绿”。【设计意图】:理解作者情感是本课的难点,通过感悟作者深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质朴真诚的可贵,既是情感教育的需要,更是深入探究边城之美的需要。并且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让学生明白导游的中心不仅在于风景,更在于人文。板书回顾,课堂小结。五、学无止境说反思“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活动虽已结束,但反思还在继续。整个教学过程,我力求体现以下三个特色:首先紧扣“边城”,落实
42、重点,突破难点。紧扣题目“边”“城”两个字眼,从“边”入手欣赏美景;从“城”入手品味人性,感悟“边城”体会情深。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从景美到人美,从外表到内心,从欣赏到思考,从深思到动手,从课本到现实,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锻炼能力,学会思考,服务专业。从学生的专业出发,让导游专业的特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最大程度的体现文化课和专业课相融合的教育理念。但是,怎样把情与景、情与人更好地结合起来?怎样把专业特色更好的渗透到文本分析中?在分析人物的过程中,怎样运用并把握好角色扮演?仍然需要我不懈努力。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的聆听。说课稿 篇7下面,我
43、将分别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背景分析1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及其初步运用。其中,线面垂直的定义是线面垂直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它是探究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基础;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充分体现了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之间的转化,它既是后面学习面面垂直的基础,又是连接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的纽带!(如图)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实现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的飞跃,是非常重要的。本节课中,学生将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总结”的认知过程展开学习,对大量图片、实例的观察感知,概
44、括出线面垂直的定义;对实例、模型的分析猜想、折纸实验,发现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学生将在问题的带动下,进行更主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和几何问题的过程,体会转化、归纳、类比、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创新的精神。根据课程标准,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严格证明安排在选修系列2中进行,这样降低了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2学生情况分析课前先安排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图片资料,然后在网上师生进行交流,从中体现出学生活跃的思维、
45、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在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内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学习本课前,学生又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方法,学习了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对空间概念建立有一定基础,因而,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本课。但是,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线面垂直的定义比较抽象,平面内看不到直线,要让学生去体会“与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就有一定困难;同时,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发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学生不易想到。因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二、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标准指出本节课学习目标是: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线面垂直的
46、判定定理;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容量,本节课只要求学生在构建线面垂直定义的基础上探究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进行定理的初步运用,灵活运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将安排在下节课。故而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对图片、实例的观察,抽象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的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课堂结构设计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
47、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注重直觉思维。”基于此,本课是概念、定理的新授课,设计了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结构。四、教学媒体设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媒体设计如下: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投影展示多幅图片,使学生直观感知线面垂直的定义。为帮助学生正确进行操作确认并归纳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模拟折纸试验,便于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容量。2学生自备学具: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张三角形纸片、一
48、小段铁丝和三角板,以便学生进行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理解。3设计科学合理的板书:为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学时将重要内容进行板书。如:五、教学过程设计1.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的建构本环节是教学的第一个重点,是后面探究活动的基础,分三步进行:(1)创设情境感知概念展示图片:学生收集的一组图片和教师提供的两张图片。观察实例:学生将书打开直立于桌面,观察书脊与桌面的位置关系。提出思考问题:如何定义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2)观察归纳形成概念学生画图:将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提出问题:能否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直线,来定义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呢?
49、(学生讨论并交流)动画演示:旗杆与它在地面上影子的位置变化,重点让学生体会直线与平面内不过垂足的直线也垂直。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介绍相关概念,并要求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3)辨析讨论深化概念判断正误: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垂直。若a,b,则ab。(学生利用铁丝和三角板进行演示,讨论交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基础。线面垂直定义比较抽象,若直接给出,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何使学生从“线面垂直的直观感知”中抽象出“直线与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是本环节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先安排学生课前收集大量图
50、片,多感知,然后,通过学生动手画图、讨论交流和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其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完整和正确的概念,最后,通过辨析讨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这种立足于感性认识的归纳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既有助于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又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探究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分三步进行:(1)分析实例猜想定理问题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棱bb1与底面abcd垂直,观察bb1与底面abcd内直线ab、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由此你认为保证bb1底面abcd的条件是什么?问题如何将一张
51、长方形贺卡直立于桌面?问题由上述两个实例,你能猜想出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的方法吗?学生提出猜想: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2)动手实验确认定理折纸实验: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再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进行观察并思考:问题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问题由折痕adbc,翻折之后垂直关系发生变化吗?(即adcd,adbd还成立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折纸可能会出现“垂直”与“不垂直”两种情况,引导这两类学生进行交流,分析“不垂直”的原因,从而发现垂直的条
52、件折痕ad是bc边上的高,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动态演示模拟试验,根据“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的事实和实验中的感知进行合情推理,归纳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要求学生画图,用符号语言表示。(3)质疑反思深化定理问题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吗?由于两条平行直线也确定一个平面,这个问题是学生会问到的。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模型(三角板)来确认,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进一步明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缺一不可!在本环节中,借助学生最熟悉的长方体模型和生活中最简单的经验,引导学生分析,将“与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逐步转化为“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并以
53、此为基础,进行合情推理,提出猜想,使学生的思维顺畅,为进一步的探究做准备。由于课程标准中不要求严格证明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只要求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注重合情推理。因而,安排学生动手实验,讨论交流、为便于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自己发现结论,还增设了动态演示模拟试验,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到“平面化”的过程。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加之以公理的支撑,便可以确认定理。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产生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教训有时比经验更深刻,使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讨论交
54、流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初步应用考虑到学生处于初学阶段,补充了练习(1)和练习(2)做铺垫。学生先尝试去做并板演,师生共同评析,帮助学生明确运用定理时的具体步骤,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练习(3)使学生对线面垂直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同时,展示了平行与垂直之间的联系,给出判断线面垂直的一种间接方法,为今后多角度研究问题提供思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题可机动处理。4.总结反思提高认识(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2)在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本节课你还有哪些问题?学生发言,互相补充
55、,教师点评。本环节侧重三点:(1)以知识结构图归纳出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如图);(2)说明本课蕴含着转化、类比、归纳、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强调“平面化”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般思路;(3)鼓励学生反思,大胆质疑。通过小结使本节课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培养学生认真总结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得到提高,并为下节的学习提供改进方向。5.布置作业自主探究(1)如图,点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o是对角线ac与bd的交点,且pa=pc,pb=pd. 求证:po平面abcd(2)课本p74 练习1(3)探究:如图,pao所在平面,ab是o的直径,c是圆周上一点,则图中有几个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第四中学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社会调查方法》课件
- 养老院老人疾病预防措施制度
- 保险精算分类费率课件讲解
- 收物业费保密协议书(2篇)
- 《药品采购》课件
- 《高血压规范化诊治》课件
- 2024年度食用菌产业投资基金销售合同3篇
- 2025年南阳货运上岗证模拟考试题
- 2025年洛阳货运考试题库
- 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护理查房
- 车辆生产进度保障措施方案
- 2023国开大数据导论实验报告实验2 Hadoop开发环境部署
- 牛津深圳版五年级上册第9单元第1课时优秀公开课课件
- 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五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发酵酸菜加工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 基于分形结构的多频与宽带天线技术研究
- 人间生活-中国部分+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1
- LY/T 1755-200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 JJF 1874-2020(自动)核酸提取仪校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