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流域概况.doc_第1页
东江流域概况.doc_第2页
东江流域概况.doc_第3页
东江流域概况.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东江流域概况自然地理东江流域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北端,南临南海并毗邻香港,西南部紧靠华南最大的经济中心广州市,西北部与粤北山区韶关和清远两市相接,东部与粤东梅汕地区为邻,北部与赣南地区的安远市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 11352 11552 ,北纬 2238 25 14 ,东江流域在广东省境内涉及河源市、惠州市、东莞市、深圳市、韶关市、梅州市和广州市的增城市。东江流域北部山区最广, 统称九连山脉, 其南端一段为粤赣两省天然边界,主峰在连平县东, 高程约 1300m,此外,连平县东南尚有科罗笔山与复船山,高程均在1000m以上。南部山脉分列在东江两岸,右岸有自河源西南的桂山(高程约1256 m

2、)至博罗的罗浮山(高程约1280m)成一长列,走向为西北至东南。左岸则分两列,一介于西枝江与海丰县独立出海的黄江之间的莲花山、茅山顶,均高达1336m,为流域中广东省境内的最高山峰,附近高出1000m以上的山峰为数尚多;二为西枝江与秋香江的分水岭,高度稍低,亦高达1000m以上,如1186m的鸟禽山, 1125m的鸡笼山,走向均为东北至西南。至于东江与梅江的分水岭,反而不高,越岭山道宽广平坦。东江流域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低。高程50 500m的丘陵及低山区约占78.1%,高程 50m以下的平原地区约占 14.4%,高程 500m以上的山区约占7.5%。河流水系东江是珠江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东江

3、与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组成珠江。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上游称寻邬水,南流入广东境内,至龙川合河坝汇安远水(又名定南水)后称东江。东江流经龙川、东源、源城、紫金、惠阳、惠城、博罗至东莞市的石龙,分南北两水道入狮子洋,经虎门出海。干流由东北向西南流,河道长度至石龙为520km,至狮子洋为562km。河口狮子洋以上总面积 35340km2,石龙以上流域总面积 27040km2,其中广东省境内 23540 km2,占 87.06%,江西省境内 3500km2,占 12.94%,河道平均坡降 0.39 。主要支流自上而下有安远水、浰江、新丰江、船塘河、秋香江、公庄河、西枝江、淡水河和石马河等。

4、主要河流情况如表1-1-1 。水文气象( 1)雨量东江流域内分布着大致平行的三列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全区,三列山脉从西至东依次为九连山、罗浮山、梅江和东江分水岭。东南还有粤东莲花山脉。新丰江、东江、秋香江、西枝江顺次分布期间。中、北部为丘陵山地,南部为东江三角洲、低洼地、缓坡台地和沿江平原。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有利于南来暖湿空气的辐合抬升,因此,降水较丰富。流域内多年平均雨量为15002400mm之间, 1956 2000 年多年平均值为1795mm,变差系数 0.22 左右,降雨的面上分布一般是中下游比上游多,西南多,东北少,由南向北递减。流域降雨以南北冷暖气团交绥的锋面雨为主,多发生在 4

5、6 月份;其次是热带气旋雨, 多发生在 79 月份。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其中49 月份占全年的80%以上。因此年内降雨量分布基本呈双峰型,第一个高峰值一般发生在前汛期的6 月份;第二个高峰值一般发生在后汛期的8 月份,汛期( 49 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大部分,各地均达八成左右。大部分地方前汛期降雨量大于后汛期,占年降雨量的五成左右。(2)暴雨流域多年平均最大24 小时暴雨量在110220mm之间。流域内有两个暴雨区,一是惠东县的多祝石涧高潭一带,如1979 年 9 月暴雨,多祝站最大24 小时暴雨量为 670mm,石涧站最大3 天雨量 998mm,是全省有名的暴雨区之一;另一是博罗县的罗浮山龙门

6、县的铁岗、南昆山一带。如1968 年 6 月暴雨,博罗县何家田站最大3 天暴雨量为515mm。流域暴雨主要集中在前汛期的5 月和 6 月以及后汛期的7 月和 8 月,这 4 个月的暴雨日数占全年暴雨日数。1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的比例为七成左右;全年暴雨日数59 天不等,深圳、龙门最多,为9 天;河源、博罗、惠阳、东莞、惠东和新丰次之, 78 天;和平、龙川、连平和紫金较少,只有56 天。总的来说,中下游的暴雨日数比上游多,多暴雨区和多雨区分布基本一致。东江流域主要测站实测最大暴雨见表1-1-3 。(3)气温受海洋性气候影响, 流域内年气温变化不大, 但地区变化较大。 在北部山区冬季有冰雪, 西南

7、部较为罕见。多年平均气温为 2022 。一年中最热为 7 月份,平均气温 2831 ,绝对最高气温达 39.6 (龙川站, 1980 年 7 月),最冷为 1 月份,平均气温为 9.7 11, 极端最低为 -5.4 (连平县 1955 年 1 月 22 日)。无霜期长,北部山区无霜期平均为 275 天,南部无霜期长达 350 天。多年平均日照时间在 16801950h 之间。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4) 蒸发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 10001400mm之间, 19562000 年多年平均约为 1100mm。区域分布西南多,东北少。(5) 风速与风向流域内多年平均风速 2.4m/s

8、 ,1 月份最大, 8 月份最小,历史上最大风速为 27m/s(1979 年 8 月 2 日),全年最多风向是东北偏北。(6)水位东江干、支流上游山区河流,由于河窄坡陡,洪水暴涨暴落,水位变化较大,东江干流中、下游,由于河宽坡缓,水位变化较小。东江干流主要测站实测水位特征值如表1-1-4 。(7)泥沙东江流域植被尚好,河流含沙量不多,据博罗站19541997 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1kg/m3 。多年平均输沙量为265.7 万 t ,最大年输沙量为1959 年的 580 万 t ,最小为 1963 年的 32.5 万 t 。由于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在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大量采砂,

9、河流输沙量补充不足,造成东江下游河段的河床下切,河槽失沙严重。地质条件东江流域的区域地质,上、中游以下古生界地层较发育,上中生界地层及中、新界地层分布较少。古生界地层多变质岩或轻度变质,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片岩、页岩等。石灰岩多见于和平、连平、新丰、龙门等地, 即新丰江上游及干流两岸地区。 中生界侏罗系中, 下统地层分布于干流及秋香江, 为砾岩及砂页岩。上统地层在惠州以南及西枝江一带,从西到东广泛分布,为火山岩系的英安斑岩、安山玢岩、凝灰岩等。新生代第三系红色砂岩层分布于龙川、河源、惠州等地,多呈盆地沉积,丘陵地貌。燕山期花岗岩在流域的分布除佛岗 河源岩体作东西展布外,散布各处,但与断

10、裂构造仍有密切关系。构造褶皱和断裂发育, 北东走向的深圳断裂和罗浮山断裂分别从南东侧和北西侧通过, 构成整个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其中大部分继承较老的构造生成或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多为垂直断裂。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是地壳活动最剧烈时期,主干构造有莲花山断裂带。在南部压扭性糜棱岩及破碎影响带宽达数十公里,动力变质及同化混染作用强烈。西南端从深圳市宝安区沿北东方向经惠阳、惠东、海丰延至韩江流域,为特大的断裂带。东江的主要断裂构造带属华夏、新华夏系,走向北东、北北东。河源断裂带属压扭性,纵贯东江干流河源以上河段并延长至江西省南部。它控制着第三系地层的分布、部分花岗岩的侵入和东江某些河段的发育。由于东江干流及部分支流上游,古生界地层构造复杂,风化深厚,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水库蓄水),会发生水库诱发地震。流域内历史上发生过最大地震为1962 年 3 月 19 日河源地震,震中位置在河源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