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道路勘测设计 1. 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P6-8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三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平均日交通量2000-6000)。四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2. 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为城市中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次干路:集散交通、兼有服务功能支路:解决局部交通区域,以服务功能为主。3、设计速度(计算行车速度)是解决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是
2、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车辆行驶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人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名词解析)4、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通常采用测定的第85百分位行驶速度作为运行速度。(名词解析)5、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到达的年平均日交通量,目前多按年平均增长率计算确定。(名词解析)AADT = ADT (1 + ) (n - 1)AADT设计交通量(pcu/d)ADT起始年平均交通量(pcu/d)年平均增长率(%) n预测年限(年)6、预测年限规定: (判断题)(1)国家及省属重要干线
3、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2)国家及省属干线公路应按15年预测,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按20年预测(3)县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宜按10年预测。7、小时交通量: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车道宽度和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以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依据。)8、我国规定标准车型为:小客车。9、 通行能力: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用辆/小时(pcu/h)表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10、服务水平:是指车辆在道路上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我国服务水平分级:一
4、、二、三、四级。一级:交通量小,车流为自由流,车辆相互间不受或很少受影响,驾驶便利,乘客舒适;二级:交通量增加,车流基本处于稳定流,车辆开始相互受到影响,驾驶和舒适质量下降;三级:交通量较大,车流接近不稳定状态,行驶速度和驾驶自由度受到约束,乘客舒适性下降;四级:交通量大,车流处于强制状态,车辆出现排队,停停走走,极不稳定。P1511、 城市道路网四种基本形式:P19方格网式:适用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或大城市布局(洛阳、苏州)环形放射式:适用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干道系统(成都、福州)自由式:适用地形起伏较大的中小城市或大城市局部区域(重庆、青岛)混合式:适用于大、中城市的道路系统12、 道路建筑
5、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组成。P21净高: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竖向高度,净高应考虑汽车装载高度、安全高度及路面铺装等因素确定。净宽: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横向宽度。净宽包括行车带、路肩、中间带、绿带等宽度。13、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14、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P31最大长度:一般规定直线的最大长度(以m计)不超过20v(v为设计速度,以km/h计)最小长度:同向曲线:当设计速度60km/h时,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6倍为宜。对于低速道路(v40km/h),在受条件限制时,宜将同向曲线改
6、成大半径曲线或两曲线作为复曲线、卵形曲线或C形曲线。反向曲线:当设计速度60km/h时,反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当曲线两端设有缓和曲线时。也可以直接相连,构成S型曲线。14、 横向超高:为抵消或减少离心力的作用,保证汽车在圆曲线上稳定行驶,必须使圆曲线上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呈单向横坡的形式P33横向力X是汽车行驶的不稳定因素,竖向力是稳定因素。15、 横向力系数衡量稳定性程度,其意义为单位车载的横向力,即:用v(km/h)表示上述公式,则:式中:R圆曲线半径(m) 横向力系数 v汽车行驶速度(km/h) 横向超高坡度(超高值)横向力系
7、数越小越好。16、 在各级公路采用允许最大超高和允许的横向摩阻系数情况下:P37 (1)极限最小半径:为保证车辆按设计速度安全行驶所规定的圆曲线半径最小值。(强调说明:其值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在是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2)一般最小半径: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舒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3)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的影响较小,路面摩阻力可保证汽车有足够的稳定性,这是可不设超高,设置与直线段上相同的双向横坡路拱形式)17、 圆曲线的特点:P37(1)圆曲线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R=
8、常数,曲率1/R=常数,故测设和计算简单(2)圆曲线上任意一点都在不断地改变着方向,比直线更能适应地形的变化,由不同半径的多个圆曲线组合而成的复曲线,对地形、地物和环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3)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要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对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产生不利影响,圆曲线半径越小,行驶速度越高,行车越危险。(4)汽车在圆曲线上转弯时各轮轨迹半径不同,比在直线上行驶多占用路面宽度。(5)汽车在小半径的圆曲线内侧行驶时,视距条件较差,视线会受到路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的阻挡,易发生行车事故。18、缓和曲线要求:可行性好、缓和性好、计算简便P3819、缓和曲线的三种形式:回旋线:rl=A2,(A是回旋
9、线参数、l是回旋线上某点到原点的曲线长)K=lr=lA2 A越大,曲率K越小,回旋变化慢 A越小,曲率K越大,回旋变化快三次抛物线双纽线20、 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间或半径相差较大、转向相同的两圆曲线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21、 缓和曲线的采用的形式之一:回旋线是曲率随曲线长度成比例变化的曲线。我国标准推荐的缓和曲线为回旋线。22、 重要试题,求圆曲线和缓和曲线长(P48的2-6)23、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P49(1)直坡线(即均匀坡度线)有上坡和下坡,其大小用纵坡和坡长表示,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即坡长)的比值称为纵坡,以百分数计。上坡为正,
10、下坡为负。(2)竖曲线:有凹型竖曲线,有凸型竖曲线,其大小用水平半径R和水平长度L、竖距h表示。(不同纵坡转折处称为变坡点)24、汽车的行驶阻力:空气,道路(滚动、坡度),惯性阻力。(填空题)25、 汽车的动力因素D名词解释: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纵坡名词P60-6426、理想最大纵坡:设计车型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持续以希望速度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纵坡。27、不限长度最大纵坡:设计车型在油门全开情况下,持续以容许速度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纵坡。28、 最大纵坡: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等因素所限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设计速度(km/h)12
11、01008060403020最大坡度(%)345678929、 最小纵坡: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的纵坡最小值。要求设置最小坡度路段:挖方路段、设置边沟的低填方路段、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30、平均纵坡:一定长度路段两端点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值式中:H相对高差(m) L路线长度(m)31、 合成坡度:道路纵坡和横坡的矢量和。(在设有超高的平曲面上,路线纵坡与超高横坡所组成的坡度,其方向即流水线方向)式中:I合成坡度(%) 路线纵坡(%) 超高值(%)32、竖曲线:道路纵坡的变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竖曲线线性包括圆曲线或抛物线,我国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33、为何
12、设置竖曲线:视距要求、行车平顺要求、路容美观要求34、考试会给计算公式竖曲线计算(P6671):计算竖曲线要素:坡差,凹、凸型竖曲线,曲率半径R,外距E,曲线长L,切线长T;计算设计高程,横距x,竖距h,切线高程,设计高程。(w=i2-i1,w为正,表示凹形,反之凸形)重要例题,设计高程(P71)35、 专用车道宽度:P92(1) 爬坡车道:3.5m(2) 变速车道:3.5m(3) 错车道:5.5m(4) 避险车道:4.5m(5) 紧急停车带:5m(6) (公交汽车)港湾式停靠站:3m36、 路幅:包括行车道、路肩P92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从构造上分为:硬路肩
13、:进行了铺装的路肩土路肩:指不加铺装的土质路肩,起保护路面和路基的作用,并提供侧向余宽。37、 路肩作用:(1)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2)供临时停车之用(3)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和舒适感 ,尤其在挖方路段,可增加弯道视距,减少行车事故(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5)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人行及非机动车使用38、道路一般应设右路肩;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当采用分离式断面时,行车道左侧应设左路肩。P9339、公路横断面类型P85-87 单幅路双车道(不设分隔带),适用于二级,三级公路和一部分四级公路。 双幅多车道是指设分隔带的或分离的四车道及其以上多车道公路,适
14、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单车道适用于地形困难的四级公路。(在不大于300m的距离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处的路基宽度6.5m,有效长度20m)40、城市道路横断面 单幅路:各种车辆在行车道上混合行驶,俗称“一块板”。 双幅路:在行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行车道分为上下行车分向行驶,俗称“两块板”。 三幅路: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车道,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道,俗称“三块板”。 四幅路: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用中间带将机动车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41、路拱:为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横坡的拱起形状(路拱的形式有抛物线、直线形、直线接
15、抛物线形、折线形)。42、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中间带的作用:P94(1)分隔上、下行车流,防止车辆驶入对向车道,减少道路交通干扰,提高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2)可作为设置道路标志及其他交通管理设施的场地,也可作为行人过街的安全岛。(3)一定宽度的中间带并种植花草灌木或设防炫网,可防对面车灯炫目,还可起到美化路面和环境的作用。(4)设于中央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有一定宽度且颜色醒目,能引导驾驶员视线,增加行车侧向余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42、中间带的的表面形式:有凹形和凸型 凹形:用于宽度大于4.5m的中间带,一般可植草皮、栽灌木 凸型:用于宽度小于或等于4.5m的中
16、间带,一般可植矮灌木或铺面封闭,使路面水流到地下。43、非机动车道:专供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及兽力车等行驶的车道(宁宽勿 窄)P96 非机动车行车道宽度基本采用:5.0m(或4.5m)、6.5m(或6.0m)、8.0m(或7.5m)44、一条自行车道宽1.5m,2条为2.5m,3条为3.5m,4条4.5m.45、人行道:供行人步行之用,同时也是植树、立杆的场地,其地下空间还可以埋设管线等。P9746、平曲线加宽:为满足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路面、路基宽度。小于250m的圆曲线半径需要设加宽值。47、四级公路和设计速度为30 km/h的三级公路采用第1
17、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3类加宽值。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公路,可采用第2类加宽值。对于R250m的圆曲线,因其加宽值甚小,可不加宽。48、加宽过渡形式:比例过渡、高次抛物线过渡、回旋线过渡49、加宽过渡段长度的确定:(1)对设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过渡段应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的长度(2)对不设缓和曲线,但设有超高过渡段的平曲线,可采用与超高过渡段相同的长度(3)既不设缓和曲线,又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过渡段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50、平曲线超高定义:为抵消或减少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形式。51、
18、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填空题)P104当超高值大于路拱横坡度时:(1) 绕内边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线旋转,直至超高值。(2) 绕中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仍绕中线旋转,直至超高值。(3) 绕外边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外边线旋转,内侧车道随中线的降低而降低,待达到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仍绕外侧车道边线旋转,直至超高值。52、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填空题)P104-105(1) 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将外侧行车道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相同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
19、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直至超高值。(2)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使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各自的中线旋转,使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53、超高过渡与缓和曲线的关系(1)一般的情况下LcLs 在确定缓和曲线长度时,已经考虑了超高过渡段所需的最长度,故一般取超高过渡段Lc与缓和曲线长度Ls相等;(2)高等级公路设计中,一般配置较长的缓和曲线。(3)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但若圆曲线上设有超高,则应设置超高过渡段,超高过渡段在直线和圆曲线上各分配一半。54、行车视距:为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方相当远的一段路
20、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须的最短距离称。55、 行车视距的分类: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驾驶员自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包括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在双车道道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自开始驶离原车道处起,至可见对向来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56、 视距曲线:驾驶员视点轨迹每隔一定间隔绘出一系列与视线相切的外边缘线。其作用为:在视距曲线和轨迹线之间的空间范围,应保证通视,如有障碍物予以清除。57、 横净距(h):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曲线之间的距
21、离。(名词解释)58、 计算题P129 4-259、平面线性设计要点原则:P131(1)平面线形应直捷、流畅,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续 设计时避免以下组合: 长直线尽头接小半径平曲线(P131要求) 短直线接大半径的平曲线(3)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4)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60、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1)直线与直坡线直线与凹形竖曲线直线与凸形竖曲线平曲线与直坡线是常用的组合形式(2)平曲线与竖曲线宜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与竖曲线“平包竖”(3)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均衡(4)要选择适当的合成坡度61、 组合设计原则(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22、:简答必考(1)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保持线形技术指标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大小均衡(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62、选线是指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考虑安全、环保、土地利用和施工条件,以及经济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定路线中线全过程。63、选线的原则P161(1)选用最优的路线方案。 (2)结合所采用的计算行车速度,正确运用技术指标。 (3)注意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 (4)处理好路线与名胜、风景、古迹的关系。 (5)对不良地质地段,正确处理路线与绕避或穿越的关系。 (6)选线应重
23、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修建道路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问题。(7)正确应用整体式断面和分离式断面。64、如何正确处理路线和农业的关系P172(1)要尽量做到少占和不占高产田(2)路线应与农田水利建设相配合(3)作护村、保田、造田之用。65、山岭区路线按行径地带的部位分类:P174(以纵坡为主)(1)沿河(溪)线(2)越岭线(3)上坡线(4)山脊线66、沿河(溪)线:沿河(溪)走向布设的路线(主要解决河岸选择,高度选择和桥位选择)P175优点是:路线走向明确。只能顺山沿水布线。 线形好。纵坡一般5,线形平缓、顺直,可达到较高的标准。 材料来源方便。 联系居民点多,服务性好。67、 越岭线:翻
24、越山岭布设的路线。P18168、 越岭线主要解决的三个问题:(1)垭口选择(位置,高程,展线条件,地质条件选择)(2)过岭高程选择(浅挖低填,深挖垭口,隧道穿越)(3)垭口两侧路线展线(展线布局,展线方式,展线示例)69、 展线:为使山岭区路线纵坡能符合技术标准,利用地形延伸路线长度用以克服高差的布线方法71、 越岭线的展线方式: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72、定线:根据既定的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地形、地质等条件,综合考虑路线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P20573、定线方法(按工作对象不同):(1)纸上定线(理解直线形和曲线形定线法)(2)现场定线(3)航测定线74
25、、平面交叉(交叉口):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的相互交叉。P23175、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一是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 二是正确设计交叉口立面,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符合排水要求。76、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1) 选择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方式和交叉口的类型(2) 进行交通组织,布置各种交通设施,包括设置专用车道和组织渠化交通(3) 交叉口的平面设计,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包括行车道的宽度、转角曲线的转弯半径,各种交通岛及绿化带的尺寸等(4) 验算交叉口的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5) 交叉口立面设计与排水设计78、三类交错点;P231(1)分流: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的交通现象(2)合流:两股或多股车流合为一股车流的交通现象(3)冲突点: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婴儿用品跨境贸易的机遇与挑战
- 英语阅读竞赛试卷
- 车辆交易税费抵扣贷款本金协议范本
- 成都房产交易合同范本:房屋交易售后服务及保障措施
- 隧道支护处理方案
- 车间灯光节能方案模板
- 食品项目资金使用方案
- 塔吊操作人员劳务派遣与权益保障合同
- 公共停车场车位租用及停车秩序管理合同
- 藏式风格民宿客房装修设计监理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子束曝光系统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2025届重庆市梁平区英语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安徽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校园文印室外包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飞行影院项目商业计划书
- 创业公司文件管理制度
- 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 高速公路房建工程施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1
- 情绪价值话术课件
- 成本削减方案
- 2025山东兖矿集团招聘6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