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冲关第1练_第1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冲关第1练_第2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冲关第1练_第3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冲关第1练_第4页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冲关第1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冲关第1练一、选择题1(2012唐山模拟)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传统节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他节日融合了。春节、中秋、清明等则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传承至今,这是因为()A家庭因素、孝宗敬祖切合传统文化的主题B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C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脉相承2(2012太原模拟)右图为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铸造于西周时期的“晋侯鸟尊”,该“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以下评价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西周时这种“鸟尊”随处可

2、见B其铭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C该“鸟尊”可能属于青铜器D该“鸟尊”属于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3(2012滨州一模)1953年,在河南安阳商代墓葬中发现了三枚铜制贝币,随后在殷墟等地又出土了100多枚(右图)。对这些铜贝的正确认识是()A是中国货币流通的开始B是当时唯一的货币形式C说明当时商代以商业立国D可以用于钱币起源的研究4(2012北京朝阳高三统考)东周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被称为社会制度嬗变、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共同的文化圈、经济圈形成期。下列史实与这一观点相关的是()A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B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期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D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5(201

3、2西安模拟)仲尼是李耳的学生,墨翟接受过儒家的教育,韩非子和李斯一同求学于荀况。这说明()A战国时期的私学发达B儒学为百家之源C东周学者不封闭盲从 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6(2012邯郸二模)古语云:“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其中关于“刚柔”的观点符合()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7(2012南昌模拟)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观点的是()A孔子 B荀子C韩非子 D老子8(2012福建莆田毕业质检)元代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载: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蒲又自真蒲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港。材料

4、中所提及的仪器起源于()A战国 B西汉C宋代 D元代9(2012哈尔滨模拟)“(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指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皇帝制 D郡县制10(2012江西上饶模拟)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3年“蝗蔽天下”,前235年“天下大旱”,前230年和前228年又都是“大饥”后来嬴政称自己的功劳为“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嬴政对自己的称赞主要是基于()A秦政府有效解决了自然灾害B确立起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威C地方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D统一使救济物资在全国畅通11(2012安徽马鞍山文综测试)史记平准书记载:“杜周治之,狱少反者。乃分谴御史、廷尉、正监

5、分曹往,即治理郡国缗钱;得民账务以亿计,奴婢以千万计,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如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主要反映出西汉时期()A吏治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C工商业市镇经济较为发达D政府大力推行抑商政策12(2012辽宁大连模拟)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材料体现了()A天人感应思想 B. 制天命而用之C阴阳五行学说 D. 封建等级思想二、非选择题13(2012湖北襄阳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朝统治者将其所占领的广大领土分封给许多诸侯,这一制度也是沿用了商朝旧制。一开始诸侯们必须定期到朝廷觐见述

6、职,但后来这一制度逐渐废弛。随着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变得逐渐衰微,居住在围有城墙的城市里的诸侯们也就开始统治其周围的农村。材料二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三汉朝皇帝汉高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起初他将封地授予他的儿子们和近亲,不过这些封地的面积比起从前周朝的分封国的面积要小;而且,它们还被散置在由国家官员直接治理的州县之间。后来,公元前127年时,汉武帝又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各封国的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

7、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以上材料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2)材料二中是什么制度?与材料一相比,这种制度有什么不同?如何看待这种制度?(3)材料三中汉高祖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请说明原因。14.(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

8、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阅读下面案例:案例一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案例二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后来,有人在颜异面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廷尉张汤弹劾道: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颜异因此下狱,

9、死在监狱里。材料三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举一例说明“士”的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2)从材料二中案例来看,汉朝廷尉的职责是什么? (3)材料二中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有什么不同?(4)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分析董

10、仲舒提出这些观点的主要原因。(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答案及解析1【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春节、中秋体现了全家团圆,清明体现了对祖先的怀念,因此应选A项。B项说法错误,C、D两项与题干不符。【答案】A2【解析】材料中的“西周时期”是解答的关键。当时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铸造技术成熟。其文字较为成熟。但当时的手工业是官府垄断,代表了最高的发展水平,但是不可能随处可见。【答案】A3【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都不符合商朝的商业史实。【答案】D4【解析】明清时期是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和中国农耕

11、文明发展的巅峰期,隋唐时期是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包括影响后世的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都已经形成。【答案】C5【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儒、墨、道、法思想家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本学派的观点主张,而是主动向其他学派学习,这说明当时的学者并不封闭,更不盲从。【答案】C6【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道家思想。“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可相互转化。道家哲学思想中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答案】C7【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中的诸子百家思想,从题干中“隆礼”、“重法”两个关键信息,可知该思想

12、家倡导“礼法并举”、“王霸统一”,故选择荀子。【答案】B8【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从题干可知该仪器是指南针。而指南针的起源是司南,而司南是战国时期发明的。【答案】A9【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从材料“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获得信息。“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垂直管理体系,故D项正确。A、C两项不是加强地方管理,可以排除。B项分封制造成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答案】D10【解析】六国纷争,很难集中力量抵御自然灾害。秦统一天下,“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抗灾救灾。【答案】D11【解析】本题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

13、。关键信息是:“如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可以看出上面的措施应是抑商政策。【答案】D12【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新儒学。从材料中的春秋繁露以及“天地人”等可判断为A项。【答案】A13【解析】第(1)问比较简单,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是指郡县制,区别可以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角度回答。第(3)问考查汉朝的政治制度。【答案】(1)分封制。影响:分封制有利于稳定西周当时的政治秩序,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2)郡县制。区别:郡县制与周代的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

14、世袭。评价: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郡国并行制。原因:一方面,“汉承秦制”,西汉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另一方面,西汉在总结秦朝早亡的教训时,认为是秦朝没有实行分封制的结果,所以部分的恢复了封国制。14.【解析】第(1)问中“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应结合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回答,举例说明可列举儒学思想的影响。第(2)问根据材料来判断廷尉的职责。第(3)问解答一定要注意关键词“立法思想”。第(4)问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并分析提出这些观点的原因。第(5)问较为常见,主要从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这一角度来回答。【答案】(1)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的解体;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举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