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与心理疏导》随笔_第1页
《有效沟通与心理疏导》随笔_第2页
《有效沟通与心理疏导》随笔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学海无涯页码:第3页 共3页有效沟通与心理疏导随笔当我再次在线上聆听北京市心理教师辛晓莲老师的讲座有效沟通与心理疏导视频时让我更加加深了对心理学“同情心”的理解,加强了对学生沟通和交流,这就要求我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学会倾听 要尊重孩子,让孩子说话,不要认为小孩子啥也不懂,要认真、专注地听他讲话。倾听首先是要听,不要老是自己说,要给听留出一定空间。有了这个空间,才会有亲子交流的存在。听的时候还要专注,所谓侧耳倾听,讲的就是专注地听入神地听的意思,只有听得专注,听得投入,才能读懂孩子的话语,也才能让孩子感到理解与尊重。 二、教师示范作用 孩子善于模仿、可塑性强,

2、往往把教师的一切都当做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健康的情绪情感、文雅的言行举止、丰富的兴趣爱好去感染孩子,使他们在教师的身上汲取营养、健康成长。同时,教师不要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发火,而是要在理智中控制好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客观地去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孩子进步。 三、换位思考 1、要注意放弃,即放弃主观臆测。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与心理定势对孩子的状况有一个主观的判断,如:“考得这么差,一定是粗心的缘故!”“注意力这么不集中,肯定是不想学。”等等,其实并不一定符合实际。 2、要注意转换,即多做角色转换练习。对生活中出现的情景,不妨想一想,“如果我受到这样的对待,将作如何

3、感想?”“如果我是他,会怎么做呢?”师生之间可以适当做角色互换,让教师做“一日孩子”,让孩子做“一日教师”,加强亲身体验,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良好氛围。 3、要理解“怪异”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有的孩子常常取笑别人,是因为他感到自卑,以此来获取心理平衡;有的孩子爱顶撞人,是因为他觉得不这样就显得自己是个“软蛋”;有的孩子爱围着老师转,是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才会让老师喜欢自己。如果单纯地从道德的角度去评判,对此作一番道德说教,效果是不好的 四、 注意教育方式 美国研究发现同理心的差异与父母和教师的管教方式很有关系。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强调他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比如:因为你调皮,害得别人这么难过),孩子的同理心会较敏锐;而只责怪他个人的行为(比如,你怎么这么调皮?)孩子的同理心就会比较迟钝。另外,教师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适时地予以帮助或指导。教师对孩子的指导帮助、尊重信任会引发孩子的尊敬信任等相互行为。反之,如:一孩子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爱问为什么,但教师却敷衍了事。长此下去,孩子的态度和行为会随着教师的行为而相应改变。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是在不断发展的,如此独特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满怀爱心,要用“同情心”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学生,不断与他们沟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