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变几何涡轮动叶栅流场的实验研究 动力工程学报2014年第六期 1实验方法 利用piv技术对高速旋转的动叶叶栅内部的复杂流场进行可视化研究和分析,采用丹麦dantec公司生产的piv系统,其中激光片光源系统以双谐振脉冲式nd:yag激光器为光源,工作频率为15hz,每个脉冲能量为250mj,输出激光波长为532nm(绿光)图像拍摄系统采用分辨率为40002672像素的ccd相机实验采用干冰作为示踪粒子,love等8对使用干冰粒子作为piv示踪粒子的方法和其准确性进行过详尽研究叶栅实验段出口是用有机玻璃做成的透明管道,方便激光射入叶栅流道实验时片光源处于动叶下游中间叶高位置,片光源沿动叶出口的逆方
2、向射入,在动叶叶栅的上方开有可视化窗口,ccd相机垂直片光源平面进行拍摄(见图3)在对动叶叶栅流场进行piv拍摄时使用外触发模式,需要在待测的动叶叶栅位置安装光电触发器当待测叶栅到达所需测量位置前,光电触发器给piv同步控制器一个电信号,通过同步控制器控制激光器与ccd相机的协同工作,确保对待测的动叶叶栅流道所需测量区域进行测量在实验过程中仅调整导叶转角,考察导叶转角对动叶叶栅流道及其下游区域流动的影响实验在来流压气机转速及试验涡轮转速均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其中涡轮转速为1380rmin,排气经试验段出口管道(04m长的扇形通道)进入大气实验工况参数见表1 2实验结果与分析 图4给出了测功器测出
3、的不同导叶转角下叶轮输出功率的对比由图4可知,叶轮输出功率随着导叶转角的变化呈现单调变化特性,导叶转角从6转到6过程中,叶轮输出功率从309kw增加到439kw,输出功率增加了近42,且在该过程中近似呈线性增加由表1可知,随着导叶转角的变化,实验段进口总压也同样表现出单调变化的特性为了充分掌握导叶转角改变对涡轮动叶叶栅流动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导叶转角改变对涡轮整体性能的影响,对不同转角工况下的动叶叶栅流道及其下游区域进行piv实验piv测量获得的实验数据是叶栅流道中截面的瞬时速度矢量,由于流场是随时间脉动的,而实际人们在分析流动性能时更关心的是大量瞬时流场的平均值因此,在实验中对待测叶栅进行了大
4、量的拍摄,并对结果进行平均,从而得到该叶栅流道流动的平均流场信息以下均以此平均流场进行分析由表1和图4可知,涡轮性能随着导叶转角的改变呈现单调变化特性,piv拍摄结果也同样如此,为了更清晰地反映导叶转角变化对涡轮动叶叶栅流动的影响,选取导叶转角在6、0和63个工况下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对以上3个工况下叶轮流道的速度场进行分析图5给出了不同工况下涡轮动叶叶栅流道及其下游区域的绝对速度分布由图5可见,叶轮出口附近及其下游区域的气流速度随着导叶转角向小开度方向调整而逐渐增大,且在叶轮出口附近速度明显增大,这是因为该位置处于喉口位置,气流在该区域得到了明显的膨胀加速在动叶叶栅流道内部随着导叶转角偏向小开
5、度,该区域气流速度增大更加明显,表明上游导叶转角的改变对于动叶叶栅流道内部气流的影响明显大于叶栅尾部及其下游区域在来流流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导叶转角偏向小开度调整,导叶出口及动叶进口气流速度不断增大,且动叶进口气流冲角增大,导致气流在动叶通道内的折转角增大,最终使得图4中叶轮输出功率不断增大。图6为不同导叶转角工况下涡轮动叶流道出口截面上气流速度的对比,该出口截面位置即图7中line1位置,其横坐标yt为图7中y方向的相对位置,其极值在图7中标注,t的绝对值约为15倍栅距叶栅中流体轴向速度(u)和圆周速度(v)的正方向也示于图7由图6可知,随着导叶转角向小开度方向调整,动叶出口截面的轴向速度和
6、圆周速度均明显增大,与之相对应的出口截面绝对速度也明显增大,其最大速度均出现在相对长度05附近(即流道出口中间位置),当导叶转角从6转到6过程中,动叶出口截面最大速度从36ms增大到40ms,增加了11动叶叶栅出口截面的气流角度也随着导叶转角的变小而单调变大,但变化程度相对较小由此可知,导叶转角对动叶出口附近气流速度具有较明显的影响,而对速度方向的影响相对较小图8为不同导叶转角工况下动叶中间弦长附近截面速度的对比,图中的轴向速度、圆周速度和绝对速度数据对应于图7中line2从下向上取点的数据(其他规定与图6相同)图8中速度为0的曲线段对应于由于叶片遮挡激光无法到达的拍摄盲区 由于该盲区内的速度
7、值均为0,因此该区域内所对应的气流角度是没有意义的,图8中气流角度的数据仅对应于图7中line3所对应的数据由图8可见,随着导叶转角向小开度方向调整,叶轮流道内部气流速度的大小和角度基本呈现单调变化的特性,其中最大速度均出现在叶轮流道中间部位(图中相对长度02和08的位置),导叶转角从6转到6的过程中,最大绝对速度从32ms增大到45ms,增加了约406下面对变几何涡轮动叶叶栅流道及其下游区域涡量场进行分析在不同导叶转角工况下,叶栅流道内部及其下游区域涡量分布图的规律近似,如图9所示,但分布区域的大小有所不同二维涡量的vor定义由下式给出。二维涡量遵循右手法则,正值代表气流正旋,方向为垂直纸面
8、向外,负值代表反旋,方向为垂直纸面向里为了对叶栅流道的涡量分布现象进行阐述,首先以图9中6转角的云图为例进行分析由图9可见,叶轮流道内的高涡量区域主要分布在动叶壁面附近且正漩涡和反漩涡成对出现,为叙述方便将叶轮流道靠近吸力面位置从叶片前缘到尾缘位置分成a、b和c3个区域,将叶片压力面从叶片前缘到尾缘位置分成d、e和f3个区域,将叶片尾缘下游分为g和h2个区域由图9可见,在叶片吸力面a区域内,气流首先形成比较强的反漩涡,随着流动的进行这种反漩涡逐渐减弱并形成一个比较明显的低涡量区域(b区域) 气流沿叶片吸力面附近继续流动到达c区域时,气流涡量逐渐增大并形成比较明显的正涡量分布,这种正涡量气流分布
9、在叶片下游区域一直存在并构成叶片尾缘涡的一部分(g区域)向下游传播叶片压力面附近的涡量分布则表现出与吸力面完全相反的规律,首先在d区域形成明显的正漩涡,这种正漩涡占据了大约70的吸力面位置,随后气流的涡量逐渐减弱并形成一个比较小的低涡量区域(e区域),之后在靠近叶片尾缘附近形成比较明显的反漩涡(f区域),这种反漩涡一直向下游传播(如h区域所示),并与g区域的正漩涡一起构成了动叶叶片的尾迹所得结果与soranna等10利用piv技术得到的动叶尾迹涡量场分布极为相似如图9所示,随着导叶转角向小开度方向调整,叶轮流道内部的正漩涡和反漩涡区域均有所增大,低漩涡区域相应减小,表明上游导叶转角对叶轮流道内部的流动损失有明显影响,导叶转角变小,叶轮流道内部流动损失增加观察叶片尾迹同样可以发现,导叶转角变小后叶轮尾迹所对应的涡量分布更加明显,尾迹损失有所增加 3结论 (1)piv技术可以有效获得变几何涡轮动叶叶栅及其下游区域的速度场和涡量场分布,实验结果可以为研究变几何涡轮内部的复杂流动提供参考(2)导叶转角从6向6旋转过程中,涡轮动叶叶栅流道出口及其下游区域气流绝对速度增大,出口截面最大速度增加约11,但对该区域气流角度的影响相对较小(3)导叶转角从6向6旋转过程中,涡轮动叶叶栅流道内部气流速度明显增大,最大绝对速度增加约406,对气流角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变几何导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计质量管控体系构建与实施
- 2025年供应链管理与物流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新生儿护理记录书写规范
- 肺炎病人护理查房
- 幼儿园尖锐物品安全教育
- 2025年中国漂珠隔热砖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汽车后地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柏斯香水座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强力VC银翘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太柚木质防火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重庆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 演出经纪人员资格备考资料2025
-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正式版)
- GB/T 23858-2009检查井盖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饲料厂)课件
- 分 包 工 程 量 确 认 单
- 产后抑郁的护理共45张课件
- T∕CSRME 016-2021 城市地下空间网络化拓建工程技术规范
- 员工个人信息保护合规要点清单
- 山东省危废处理名录
- 班组安全安全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