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究_第1页
英语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究_第2页
英语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究_第3页
英语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究_第4页
英语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英语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究 摘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而且,在这一阶段,使用现有教材仍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挖掘教材,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在本文中,我将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几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渗透 中华传统文化 策略 大家都知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

2、重要任务。而在人教新目标英语教材中,其教学内容设计,充分展示了丰富的英美文化,扩展了中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在基础教育阶段,使用现有教材仍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挖掘教材,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语言技能的教学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步进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了解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发展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鉴于此,我将在本文中,对英语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策略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思考,简要地做如下分析和探究。 一、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指在1

3、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华5000多年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独特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简单地说,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学术、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二、英语学科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

4、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渗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来看,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的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而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中西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对比,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避免对西方文化盲目接受的行为规范,使中西文化在相互联

5、系和相互吸收中实现融合,从而树立一种进步的、创新的、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2)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现在的青年学生们对英美文化津津乐道,但对中华传统文化却只字不提。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青年学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有助于加强他们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对于一个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的青年学生来说,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更要教会他们用英语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中华文化意识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通过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对比,

6、还可以激发青年学生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成就感与责任心,并指明中华文化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这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的东方文明历史,对西方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所以作为新生代的21世纪的青年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三、英语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1)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一线的初中英语教师们来说,我们除了必须完成课标要求的知识传授任务以外,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

7、师们在备课环节就应特别注意设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问题。因为只有不断地熏陶、不断地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从而达到一种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如我在教授人教新目标英语上册unit1 my names gina中的英文名和中文名以及unit2 this is my sister中的family tree等内容时,我除了帮助学生懂得中外姓名的不同表达以及在英美家庭中如何用英语称呼不同的家庭成员外,还向学生讲授了我们中国古代延续下来的百家姓,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姓氏的来源和中外文化的衔接及不同。在教授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

8、? self check中有关节日的内容时,我除了让学生了解国庆节(national day)等节日外,还让学生了解教师节(teachersday),并安排学生写一篇关于感恩老师的英语作文,让学生学会心中有爱并心存感恩之心。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前提是我们教师自身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及专业素养,不断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在文字书写方面,教师在要求学生书写端正的同时,自身必须要以身作则。我们在书写中文、英文字母时要美观、大方,从而让学生能进行模仿和学习。除了书写文化,我们中国亦有博大精深

9、的成语、谚语文化。在每次教授到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列举一些谚语的英文,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等等,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关联,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自己国家精深的语言文化的一种敬爱。 由此看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必须先要以身作则,只有教师重视了,才能无形中给予学生影响和熏陶,从而让学生能认识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需要新时代的新人类去继承和发扬,也才能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学习更多的中华文化。 (3)

10、在英语学科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们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即指能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或者指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摒弃旧思想、旧文化以及传播的旧途径,即传播传统文化必须要体现进取性、时代性、开放性和创新性。首先,在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保质保量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外,还应注重让学生接受先进的英美文化,摒弃不合理的部分。如在教授英文姓名时,英美国家成年女性嫁到婆家后,要在自己姓氏后面加上丈夫的姓氏,如希拉里黛安罗德姆克林顿(hillary diane rodham

11、 clinton),在这一姓名中表现出来的男女不平等观念,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教会学生摒弃这种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学会用进取的眼光看待文化。其次,文化必须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脚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亦是如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情况的讲述,如讲到节日时,我们可以把近年来国家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列为国家法定假日的情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在对这些内容学习的同时,加深他们对中国古代先进文化的了解和对祖国的热爱。 (4)在英语学科教学方法上,我们要寓教于乐,突出学科特色。在人教新目标英语的每个单元里,都可以找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题材,我们可以

12、在课堂教学前动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预先准备。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只有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才能更有兴趣的去接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如在教授人教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10 id like some noodles时,我们可以端上一碗面条作实物教学,在课堂上表现最好的1-2位同学可以分享这一碗面条。这一设计环节,既可让学生学会本节的英语基本知识,也可让学生在实物的教学氛围中分享和感受中国的传统美食。综上所述,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认真学习英美文化,掌握必要的英语基本知识,形成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还应让学生更多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圣人为友,与经典同行,继承、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