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甲骨文是史团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邀 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 妙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 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 而序方法,是中国 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2、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 隹文,也叫钟鼎文。以记录历史事件和表彰祖先功德 的内容居多,是研究 先秦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3、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 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
2、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豕丁二尚书相传由 孔丘编选而成,但有些篇 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 尧典、皋陶谟、禹贡等。 西汉初存二十八篇, 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东晋梅愦(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4、诗经是我丽!二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11 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 分为赋、比、兴。5、左传原名为左氏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 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
3、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 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 453年),以春秋为本, 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 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 经典之一。6、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 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 990)西征犬戎(约前947 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 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的作者是谁,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在还没有 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是 左丘明(左丘失明,厥有国语),6、世本相传为战国时赵国史官所作,内容主
4、要是记载 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列国诸 侯大夫的氏姓、世系、居(都城) 、作(制作)等。据 汉书艺文志记载,世 本原为十五篇。7、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是一部 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 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 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 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 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 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8、“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
5、 (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 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 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9、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 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 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10、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 班周编撰,是
6、中国第一部 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 生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 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也主四年(公元23年), 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 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班彪为当世 儒学大家,“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 采集前史遗事,旁观 更宜,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周承继父志,“亨笃志于 博学,以著述为业”,撰成汉书。其书的八表和 天文志,则由其妹班昭及 马续共同续成,故汉书前后历经四人之手完成。11、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
7、学家 范哗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 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 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 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 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12、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 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 人推崇。全书一共六十五卷。13、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 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 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叁直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 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晋书编者共二十一人。其中监修三人为 房玄龄、 褚遂良、
8、许敬宗。14、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 史书。梁沈约撰,含主纪十卷、志 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 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 宋书收录当时的迢全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 匆|较多,保 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15、魏书魏书,北齐魏收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 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一百二十四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 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
9、三卷,实共一百三十卷。 16、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 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 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 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17、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 水最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 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
10、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18、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 四库全书将 其列入地理类),又称伽蓝记,为北魏人 杨炫之所撰、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时。书中 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 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与郦道元水经注 一起,历来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19、史通是史国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 刘知几。全书内容主要评 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 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20、大唐西域记,简称西
11、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成书于唐 贞观二十年(646年),为玄奘游 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其中,包括玄奘游学五印,大破外道诸论的精 彩片段,高潮迭起。21、三通指唐朝杜佑的通典、宋朝郑樵的通志、元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指22通典是我国留存的第一部专记历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典章制度沿革的专史,唐杜佑撰,记二百卷。23、通志南宋郑樵撰,全书200卷,通志当今称其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 体中国通史。但传统史学将其归入典章制度的政书,列入“3”之一。23、文献通考,是宋元时代著名学者 马端临的重要著作。简称通考,从上古到 宋朝宁
12、宗时期的典章制度通史。24、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 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 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 代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 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国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25、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原本九百八十卷,今存五百二十卷。作者李煮(11151184),字仁甫,四川眉州丹棱人,累迁州县官、 实录院检讨官、修撰等。李焦仿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例,断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 迄於宋钦宗赵桓靖康,记北宋九朝一百六十
13、八年事,定名续资治通鉴长编。近代治 宋史者对该书史料价值评价甚高。26、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清代毕沅撰。即起于 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 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 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是仿资治通鉴体 例编写一部较完备的宋辽金元 编年史。27、通鉴纪事本末 的作者是u的袁的。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的历史著作。28、宋史纪事本末 是明代陈邦瞻撰写的继 通鉴纪事本末之后,用 纪事本末 生裁记载宋代(960 1279年)三百多年历史的史书,共一百零九卷。29、明实录是明朝官方撰写的编年体史书。从 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到明熹宗为止, 共3045卷,1600多万字。30、明儒学案 六十
14、二卷。清黄宗羲( 1 6 0 9 - 1 6 9 5 )撰。明代学术思想 史专著。31、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日知录是顾炎武 “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32、读通鉴论 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有关古史评论的代表作之一。读通鉴论是王夫之毕其一生心血,从69岁开始动笔写作在其逝世前才完成的一部史论。 它借 引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系统地评论自秦至五代之间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分析 历代成败兴亡盛哀得失臧否人物,总结经验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寻求汉族 复兴的大道。全书约60余万字分为50卷,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之中以帝王之号 为目共30目,目下又分
15、作一个个专题;另在卷末附有叙论四篇。该书文采飞扬议论纵 横新见选出论点精到,堪称传统史论中最系统最精彩的杰作,同时也全面地反映了王夫 之进步的历史现和政治思想倾向。33、读史方舆纪要,原名二h一史方舆纪要。清初 顾祖禹独撰。34、文史通义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是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代表作,与刘知几 的史通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35、潜研堂文集 作者清钱大昕,字晓征,一字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江 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生于清雍正六年(1728),卒于嘉庆九年(1804),享年七十有七。钱大昕是清代的汉学大师 ,乾嘉学派的银子,吴派学者的卓越代表。全书文集五 十卷,诗集十卷。3
16、6廿二史札记为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名著(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为作者读史之 笔记。采用以史证史的方法,对历代正史(实涉及二十四部正史)作整体考察,对史著 和历史现象、史实、事件、人物进行客观评价。具书注重经世致用,旨在探究“治乱兴 衰”。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题目大多标新立异,有考有论,非一般读书笔记所能比拟。 37、龚自珍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 家,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38、海国图志 魏源的著作,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 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洲八荒、天圆地 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
17、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 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39、中西纪事 全书二十四卷,记载鸦片战争前后至咸丰末年中外关系的史事。 夏燮的著作,采用纪事本末体裁,将中外关系的有关史事,分类记载,列成二十四 个题目,每个题目为书一卷,按时间先后,叙明原委,眉目清楚,叙事详明。夏燮 自叙编书的目的是抗御外国的侵略和不满清政府的腐败,因而怀着“蒿目增伤,裂 眦怀愤”的心情,”搜辑邸钞文报,旁及新闻纸之可据者,录而存之”。40、孔子改制考二十一卷,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康有为著,是一部变法理 论著作。主要阐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