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2010-03-22 13:35:26| 分类:资料下载|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简答题1.皮亚杰和信息加工理论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并比较异同。(北师大,2003;华中师大,2001 ;华中师大2000)答:(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主要集中在儿童智力发展方面: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辨正思想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描述了个体从出生道 高中生智力发展的路线; 首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画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创造了 一套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理论。(2)信息加工理论的主要特点: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不是专注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二是专注于儿
2、童是如何表征、加 工及转换信息的;强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精细分析;强调儿童认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主体不断的自我调节过程实现的;强调精细的任务分析是了解儿童认知活动的关键。(3)两者的比较相同:都注重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在主动性不同:前者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后者注重儿童如何表征、加工信息,对个体 认知发展机制的分析更多的是集中在微观的层面上;前者强调主体对客体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是一种交互性的,后者对儿童发展的内在 过程有深入的认识。2.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华南师大,2004;华中师大,2004)答:维果斯基在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上都作了研究。(1)创立了 “文化一历史
3、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哪些高级的心理机能。维果斯基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而不象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2)探讨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实质。认为人类心理发展是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和教育作 用下,从低级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机能发展的过程。(3)研究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以下三个重要思想:“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学习的最佳期限”
4、的思想。维果斯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由 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这样在智力活动中, 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 由于教学, 而在别人的帮助下消除这种差异, 这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根据上述思想,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的理论。 也就是说, 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 教学
5、决定着智力的发展, 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 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 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为了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维果斯基强调了“学习的最佳期限”。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 从发展的观点看来是不利的, 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 因此,开始某一种教学, 必须以成熟与发育为前提, 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3. 简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中科院, 2002)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
6、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即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 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4. 弗洛伊德强调童年早期经验对毕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他的依据是什么?你的看法如何?(中科院, 2003 )答:弗洛伊德强调的早期经验对毕生人格发展的影响的依据是其精神分析理论。( 1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他提出了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别、压抑和抵抗以及泛性论, 并对梦进行了解析。 在他的后期理论中, 他又提出了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概念以及伊底、自我和超我概
7、念。对人的意识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2 )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童年生活经历的遗忘问题始终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在歇斯底里的研究和梦的解析中, 歇斯底里病患者的病源多数是早已潜伏在童年生活的“痛苦”经历中。 而在梦中出现的许许多多怪状的幻影也不过是童年生活经历中那些被压抑的因素的重现。( 3 )当弗洛伊德研究日常心理时,他又发现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童年痛苦经历,有时也可以片断地、 不成规律地、 改装地表现在日常记忆中。 这一现象再一次证明被压抑的潜意识深处的童年痛苦回忆一刻也没有停止活动。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当时环境下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对其它流派的形成都产生了重
8、大影响, 直到如今, 精神分析理论还在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这也 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早期经验对毕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同时,这一理论过度强调性的影响,这也是对其争议最多的地方。5.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也称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中科院,2003)答: 20 世纪初,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 件反射现象。早期行为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 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还有桑代克。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由经验的反复练习而引
9、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比如,学生反复地练习乘法口诀表, 最后能背出乘法口诀表。 行为主义只研究外在的可观察的行为,试图解释行为变化是如何受环境影响而发生的。在行为主义看来,行为变化的实质是刺激 - 反应联结的形成,如刺激“ 4*6 ”和反应“ 24 ”之间形成联结;在行为之后出现的事件 (即后果) 被看作强化。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 强化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概念, 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事件都叫强化物。 对行为主义者来说,对强化的控制就意味着对行为的控制,对目标行为进行强化是学习的关键。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遵循的过程是:首先选择终点行为,即教学目标,越具体越好;其次,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即目前能做
10、什么,已经知道什么。第三,步调划分,就是将知识划分成若干小步, 步子的大小因学生的能力而异;第四,呈现小步任务给学生, 对学生在每一小步上的反应予以反馈和强化, 直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为止。 这种教学模式被成为程序教学。行为 主义信奉教育万能论和环境决定论。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6、 简述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 并讨论儿童在每一阶段的主要发展变化。(中山大学, 2004)答: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215岁)1 )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
11、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 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 2 ) 前运算思维阶段。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智慧在质方面有了新的飞跃。 在这一阶段里,儿童的思维已经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 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3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以儿童出现了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的、有逻辑结构的动作为标志,儿童进入了运算阶段。 首先是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 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 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但这一阶 段儿童的
12、思维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4 ) 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在这一阶段, 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 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 思维具有抽象性, 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7、人们发现,随着现在电视上暴力和色情的内容越来越多,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请用心理学原理解释这一现象(浙大, 2004 )人类的学习,多数学习者在通过观察进行学答:这种现象可以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解释。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多数是在社会交往中, 通过对榜样的示范行为的观察、 模仿而进行的。 习时, 可以不必做出外部反应, 也不需亲自体验
13、强化, 仅仅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来进行学习的;这是在替代强化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学习。班杜拉相信电视是行为建模的渊源。现在,电影和电视以图像形式展示暴力行为。暴力常被表述为可接受的行为, 特别是从未被惩罚的英雄。 由于攻击行为是许多影片的显著特征, 高度接触媒体的儿童在模仿他们看到的攻击行为时, 可能表现出相当高的敌意。 为了控制攻击行为,他认为家庭成员和大众传媒应当为他们的孩子和大众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今天,许多社会学习理论家们提出犯罪是学习与犯罪有关的价值和攻击行为的产物。萨瑟兰发明了不同交际理论, 认为个人在青春期从家庭成员和同伴习得犯罪行为。 阿克斯在
14、非行:社会学习观点一书中认为个人通过自发反应条件习得攻击行为。威廉本森发现在儿童期看过量电视的青少年会变成成年犯罪人。 他们实施犯罪, 诸如强奸和殴打, “比看电视暴力在平均量之下的男孩高49%”。班杜拉的理论也使公众和政治界人士到暴力引起儿童中的攻击行为。8 、简述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北师大,2003;中科院,2002)艾里克森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与弗洛伊德不同,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既考虑到了生物因素的影响, 也考虑到厂社会 文化因素的影响。他认为,个体的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他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
15、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婴儿期(0到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婴儿的生理需要如果能得到满足, 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 如果自身的生理需要总不能得到满足,则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信任感,即怀疑感。儿童早期 ( 2 岁到 4 岁) : 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 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如果能顺利解决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 将有利于儿童对未来社会秩序和法律生活的适应;如果不能顺利解决,儿童就会产生对自己的羞怯和对他人及生活的疑虑。学前期 ( 4 岁到 7 岁) : 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体验目的的实现
16、。本阶段又称为游戏期, 儿童在各种游戏中体会着自我的功能, 实现着自我教育。 儿童在此阶段主动性的发展程度, 将与以后在工作与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有关。 如果这一阶段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儿童就会因感到自己无用而产生内疚感。学龄期 ( 7 岁到 12 岁) : 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体验着能力的实现。儿童开始了学校生活, 需要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儿童在这个时期所形成的勤奋精神将与其以后的工作态度有关,如果儿童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及其他方面的任务,就会产生自卑感。青年期 ( 12 岁到 18 岁) : 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他提出了“合法延缓期”的
17、概念。 他认为这时的青年承继儿童期之后, 自觉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 感到要作出的决断未免太多太快。 因此, 在作出最后决断以前要进人一种“暂停”的时期, 用以千方百计地延缓承担的义务, 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 虽然对同一性寻求的拖延可能是痛苦的, 但它最后是能导致个人整合的一种更高级形式和真正的社会创新。成年早期 ( 18 岁到 25 岁) : 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体验着爱情的实现。这个阶段的青年人已经自愿准备去开始一种相互信任、努力工作、 生儿育女的生活,以便能更圆满地进人社会, 但有时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与他人或伴侣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而产生孤独感。成年中期 (
18、 25 岁至 50 岁) : 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 体验着关怀的实现。这阶段的个体已建立了家庭,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 若缺乏这种对下一代的关心, 会有一种停滞感。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如个体对自己的一生还满意的话, 就会产生完善感, 否则就会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在艾里克森关于个体发展的这八个阶段中,前五个阶段是与弗洛伊德的五个阶段相对应的, 后三个阶段则是他个人的创造。 艾里克森这个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性,也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艾里克森的发展渐成说有着自己的特色而不同于别人,可以说他的
19、发展过程不是一维性的纵向发展观一个阶段不发展, 另一个阶段就不能到来; 而是多维性的, 每一个阶段 实际上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 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 即发展方向有好有坏, 这种发展的 好坏是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进行的。9、如何理解个体发展中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华中师大,2001 )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可以理解为连续性,而可变性可以理解为阶段性。在连续性和阶段性这一问题上, 一端是连续论者。 他们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逐渐的、 连续的, 没有突然的变化。他们所描述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平滑的成长曲线。 与此相对的是阶段论者。 他们所描述的人的成熟道路是由一系列突发的变化组成的,
20、 每一次变化都把个体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级的发展水平,是阶梯式的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 从本质上说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是量变还是质变。量变是指程度上的变化。 质变是指在性质上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使个体在一些方面与以前有了质的不同。 连续论者一般认为, 个体的发展变化本质上是一种量变的过程, 阶段论者则认为发展变化都是质变的结果。10、皮亚杰是如何运用儿童心理研究来解释个体认识发生的。(北师大,2006)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 “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
21、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儿童智力发展是通过动作所获得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主体会对环境因素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就在于每个主体的图式的不同, 以不同的内在因素去同化这种刺激, 作出不同的反应。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 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 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 不断地丰富起来,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 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 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 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22、 顺应 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 又是彼此联系的。 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 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个体就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一的过程,就是心理发展的过程。论述题1、试比较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关于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实践进行论述。(北师大, 2002 )( 1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主要贡献皮亚杰研究的重点是儿童智力发展,他的理论贡献主要有: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关于儿
23、童智力发展的理论; 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智力发展的路线; 第一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划分儿童逻辑思维发展工具; 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 创造了一套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理论。维果斯基在心理的个体发展和种系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探讨,特别是在关于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 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 教学的以来关系等方面有很独特的论述, 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阐明了人类心理发展的标志和原因; 提出 了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 2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存在的分歧学习与发展的关系。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图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为他的下一步
24、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儿童不可能有超过发展水平的学习。因此, 发展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维果斯基则认为学习促进儿童的发展, 为此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种是现在的水平, 另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的基础上, 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 在这两种水平状态间存在差异, 这个差异地带就是“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断言“唯一好的学习是先于发展的学习”,因此,他的观点是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言语的产生。 皮亚杰通过临床法研究与收集了有关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大量事实, 发现6、7 岁以前的儿童说话的对象只是自己,目的不在于与他人交流,说话只是儿童活动中的一种伴随现象。皮亚杰在
25、研究中还发现这些儿童不能进行自我观察,不能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思维含糊不清。 而维果斯基认为,言语的最初功能就是交往、 沟通、与他人进行联系并对他人施加影响, 所以言语一经产生就是社会性的。 并且儿童的言语本来就是多功能性, 随着儿童的成长,它的功能逐渐分化,到了一定阶段便分为内部语言和交际语言。儿童的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皮亚杰认为语言来源于思维;认知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语言, 语言只是认知发展的标志之一。 儿童的自我言语是认知不成熟的表现, 是一种自我中心的语言。 自我中心言语反映的是不成熟的思维形式, 社会化语言反应的是发展程度更高的思维形式,语言对思维的发展不起作用。维果斯基认为,维
26、果斯基认为,语言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之中, 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语言为个体提供了思维的工具, 语言一方面为儿童表达思想和提出问题提供可能性, 另一方面也为儿童从周围人那里学习提供可能性。 思维随着语言这个心理工具的成熟而成熟, 经由语言的发展而提高, 而语言的发展是在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中实现的。3)对教学实践的启示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启发我们要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同时 要探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由此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另外还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皮亚杰的理论启发我们要对儿童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建构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 根据儿童所处的不同思维阶段来设计教育训练活动。2. 简述社会学
27、习理论,并据此分析大众传媒对个体成长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北师大,2002 ;南京师大, 2003)答:( 1)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是班杜拉杜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所谓观察学习,实际上就是通过观察他人 (榜样) 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刺激反应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同时直接接受反馈(强化), 即通过学习者的直接反应给予直接强化而完成的学习。 而观察学习的学习者则可以不必直接地做出反应, 也不需亲自体验强化, 而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 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观察学习表现为一定的过程,班杜拉认为这个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
28、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等四个组成部分。班杜拉特别重视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即社会引导成员用社会认可的方法去活动, 为此, 他专门研究了攻击性的作用、 自我强化和亲社会行为等几个方面所谓社会化的“目标”。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人的社会性角度研究学习问题,强调观察学习,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 既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 也不是由外在的环境因素所单独决定的, 而是由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所决定, 认为人通过其行为创造环境条件并产生经验 (个人的内在因素) , 被创造的环境条件和作为个人内在因素的经验又反过来影响以后的行为等。 这在相当程度上反应了人类学习的特点, 揭示了人类学习的过程, 这是有一
29、定的理论和实际价值的。( 2 )儿童通过大众传媒观察学习和模仿,容易学习一些行为方式,这其中包括健康和不健康的内容。比如未成年学生对网络的迷恋,容易引导学生模仿一些言行举止。( 3 )对于大众媒体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社会、学校、家长需要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首先应该控制源头,引导社会为儿童提供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 其次,家长、学校和社会要为儿童提供正面的榜样行为。最后,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体验, 内化 为道德品质,促进自我强化的形成。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述评。(华中师大2000 )答:(1 )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石材矿山开采权转让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租赁合同:租赁合同信息化管理平台使用协议3篇
- 深圳汽车租赁合同模板2025版6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劳务分包合同(含争议解决)6篇
- 二零二五版股东垫资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电子化考试平台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数据中心工程建议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电视剧《风雨人生》导演聘请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涵洞施工合同风险评估与管理劳务承建合同6篇
- 二零二五版工业设备采购合同数量取消与供应商调整补充协议3篇
- 物业民法典知识培训课件
- TSGD7002-2023-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
- 2024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课件
- 建筑工地节前停工安全检查表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全文打印
- 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核准表-空白表格
- 派克与永华互换表
-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基础
-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情景互动教学策略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教学反思经验交流
- 春节新年红灯笼中国风信纸
- 注塑件生产通用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