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古登乡水稻旱育浅插希植技术措施 摘 要 旱育希植技术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的先进、实用技术,具有省种、省水、高产、省肥、省工、早熟、省秧田等特点,增产效果显著。我乡的稻秧67%是湿润育秧,就水育秧用种量相对少,但是,由于是在土壤中含氧量不足,氮为氨态的水田内育秧,秧苗素质不理想,带蘖壮秧比重小,徒长弱苗多,灌水深,栽深,导致分蘖迟,发棵少,影响产量降低。针对低产的原因,采取旱育秧及配套栽培技术,具有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秧 浅插 希植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73-01 水稻是古登乡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总播种面积
2、1020亩,其中湿润育秧720亩,平均单产405千克。随着旱育希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了高产、省水等优点,就2012年、2013年、2014年我乡每年稳定推广面积300亩,占全乡水稻面积的29.4%,平均单产465千克。实践证明,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较常规栽培增产60千克,育秧省水95%,省种1/2或2/3,是值得推广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将为古登乡粮食增产、稳产奠定基础。 1 育秧及苗床管理 旱育稀植的成败关键在于育秧技术的好坏,现结合本乡实际,提出以下技术规程: 1.1 苗床的选择与培肥 旱育秧床选择必须慎重,一经选用,便要固定使用,逐步培肥。按大田所需秧田的面积(杂交稻10至15平方米/亩,常
3、规稻20至30平方米/亩),应充分考虑到旱育秧控水旱育的特点,选择高亢爽水的地块,地下水位要求在0.5米以下,早春至少在0.3米以下,土壤肥沃疏松,熟化程度高,杂草少,背风向阳排水方便的地块作为苗床,同时为了加快苗床的培肥,根据苗床的肥力情况和有机肥的施用量,在播种前30至40天,按1:100倍的过磷酸钙与厩肥料充分腐熟,待播种时备用。 1.2 施肥作厢 将作苗床的土壤深耕耙细耙平,按床宽1.2米沟宽0.4米厢长8至10米开墒作厢,清除杂草,整平厢面。每平方米施堆制好的有机肥3至5千克,过磷酸钙0.1千克,尿素0.05千克,磷酸二氢钾0.01千克,敌克松0.003千克,锌硫磷0.002千克与厢
4、面0.1米的表土层充分混合,以达到床土培肥,调酸消毒之目的。 1.3 种子处理与摧芽 水稻播种前需要进行晒种12天和精选种子外,还必须进行浸种和消毒,消毒与浸种同时进行,用20%的多菌灵浸种48小时消毒,消毒后用清水洗净种子,最后催芽。一般摧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高温破胸,就是吸足水分的种子用50至60摄氏度的温水浸种3至5分钟,再入窖并保持38至40摄氏度的温度使种子在高温下破胸,二是适温摧芽,就是种子破胸后,翻堆、淋水降温,温度保持在25至30摄氏度;三是室温炼芽,炼芽的时间以种谷已降温为好,摊晾炼芽,置于室内摊放一段时间,再行播种。一般来说,第一天上堆,第二天破胸,第三天上午炼芽,下
5、午可落谷。 1.4 苗床播种与除草 播种前,要求准备好盖种土,一般选用苗床培肥土或床土同一类型的肥沃疏松土,用直径0.005米的筛子过筛,每平方米准备10至15千克,作播种后盖种用。播种程序是:确定播种量,苗床洒水,播种,盖种,洒水,喷除草剂,覆膜。 1.4.1播种量。根据秧龄的长短和大田移栽期确定播种量,每平方米播种芽谷0.1至0.125千克。 1.4.2苗床浇水与消毒,播种前对整好的苗床要浇透水(5至10千克/平方米),使0.05米以内的土层湿透,然后用少量过筛细土填平厢面。同时再用敌克松粉剂0.0025千克/平方米对水成1000倍液喷洒苗床消毒。 1.4.3均匀播种:将芽谷均匀撒播在床面
6、上,用木板轻压,使种子三面入土。 1.4.4 盖种:把预先准备好的过筛床土均匀撒盖床面上,盖种厚度以不见谷为度,一般为0.005至0.01米为宜。 1.4.5盖种后洒水:盖种后用喷壶喷湿盖种土。 1.4.6盖土后喷除草剂:盖种洒水后,按每平方米0.00002千克农得时进行化学除草。 1.4.7覆膜:化学除草后,及时在苗床上起拱覆膜。在起拱覆膜时要特别注意拱架与床面的高度最少在0.45米以上,防止育秧期间高温伤苗。 1.5 苗床的管理 1.5.1 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保湿为主,若膜内温度超过35摄氏度时,要及时打开两头通风降温,并及时盖膜。播种后3至5天开始出苗。 1.5.2 出苗至1叶1心期,
7、膜内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并用20%甲基立枯灵或25%甲霜铜粉剂对水喷雾,以防止立枯病。同时每平方米苗床用15%多效唑粉剂0.000027千克至0.00003千克对水0.13至0.15千克,搅拌喷雾防徒长。 1.5.3出苗至1叶1心至2叶1心期,膜内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晴天,白天地膜全揭开或半揭开,阴天中午打开1至2个小时,雨天中午打开两头换气一次。膜内气温低于12摄氏度,应注意盖膜,以防冷害。 1.5.4 2叶1心至3叶1心期,实行日揭夜盖。2叶1心时应施促苗肥,每平方米用尿素0.005千克至0.01千克,对成1%的尿素液喷浇,同时施用敌克松防立枯病。 1.5.5 3叶1心以后,要
8、保持苗床湿润,每长1叶追施一次肥,以清粪水为主,长龄多蘖秧在3叶1心期再喷一次多效唑防秧苗徒长。 2 大田移栽及水肥管理 2.1 稻田耕整,耕整总的原则是田平整、土壤膨软、土肥相融,无杂草残茬,无大土块,有利于插秧和插秧后早生快发。 2.2 施足底肥,移栽前结合耕整,亩施农家肥1000至1500千克,过磷酸钙40至50千克,尿素10至15千克,磷酸二氢钾0.018千克作底肥。 2.3 灌水浅插,浅插有利于根系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促进分蘖发 生,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因此,浅插是提高栽插质量的重要环节, 其次是减轻植伤,有利于水稻早活棵,早返青和早分蘖,对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要求插秧要插直、插
9、匀、插稳,平田间脚印,不浮秧倒苗,不缺株少穴,秧苗栽插深度为0.02米,最多不能超过0.03米。 2.4 适当稀植,水稻产量要素的构成,首先取决于移栽的基本苗数,在基本苗大致相近的情况下,移栽的行株距规格不同,也会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古登乡的实际,移栽适宜秧龄为4.5至5.5叶,移栽规格一般为0.4尺 0.7尺,0.40.8尺,每亩栽插1.5至2万丛,杂交稻每丛1苗(不包括分蘖)常规稻2至3苗。 2.5 除草,移栽后5至10天,结合中耕除草1至2次后,每亩用农得时0.02千克,拌细土50千克进行化学除草。 2.6 田间水分管理 2.6.1 返青分蘖期的田间水分理处管理,栽后保持0.03至0
10、.05米浅水,到5至7天,让田水自然落干,这样施的基肥不容易流失,土壤的水、气也比较协调,落干时结合追肥耘田,晾田1至3天,砂质土不宜晒田时间过长。再灌0.03米左右的浅水,等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实行浅水勤灌,转变晒田重晒为轻晒,多次晒田,达到控制分蘖不再增长而又不损伤根系的目的。 2.6.2 拔节长穗期的水分管理,拔节长穗期需水量最多,前期保持湿润,保持通气良好,后期适量建立浅水层。 2.6.3抽穗结实期的水分管理,抽穗期,这一时期是对水分比较敏感的时期,应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采用间隙灌水的方法:即灌一次水,3至4天让其自然落干,湿润2至3天再灌一次新水,反复进行,直到成熟。 2.7 合理追肥 在正常情况下,秧苗移栽后3至5天活棵,7至10天分蘖,15天即进入有效分蘖期,因此栽后7至13天结合化学除草,亩施尿素3至5千克,作为提苗肥,当旗叶长到本身长度的1/2或抽穗前20天左右亩施尿素5千克,作为穗粒肥。 3 加强病虫害防治 水稻在生长发育期间,认真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一旦发现病虫害发生,做到及时防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论与创新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产品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2024年体育自评结果
- 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生产运作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瑜伽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餐饮文化与创新模板
- 双十一医保新品发布
- 专业基础-房地产经纪人《专业基础》模拟试卷5
- 三年级学习导向模板
- 气候变迁与寒露模板
-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技术
- 污水处理厂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 春节值班安全教育培训
- 舌咽神经痛演示课件
- 子宫内膜癌业务查房课件
- 社会学概论课件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的研发管理(6版)
- C及C++程序设计课件
-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随机选点记录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申请书样本
- 湖南省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