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农味”生活,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_第1页
体验“农味”生活,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_第2页
体验“农味”生活,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_第3页
体验“农味”生活,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体验“农味”生活,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作文始终困扰着农村的学生和教师,老师挖空心思地教,学生硬着头皮“挤”,还是有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但语言干巴,而且内容贫乏、空洞,缺少真情流露,尤其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作文题材虚假、单一。宋代诗人陆游曾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小学的孩子生活在农村,农村既有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又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加上现在新农村建设,农村也充满了都市的现代气息,所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可以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开发利用农村特有的作文教学资源,让学生体验“农味”生活,参与生活,

2、做生活的有心人,会观察,会思考,会表达。 一、欣赏农村广袤的自然风光,寻找美感,丰富写作题材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村落炊烟,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花草野果如此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新鲜的源头活水,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看桃红柳绿,听虫啾鸟鸣,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真情。 二、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写出乡土情结 1.体验乡情之浓。农家人纯朴,他们勤劳、善良,

3、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邻里赶来祝贺;农忙时,互帮抢农活;修桥筑路,出资出力等等。让学生在观察、采访中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 2.品味乡俗之趣。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节俭的村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等。在不同的时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如清明时节,农家门前要插杨柳枝;

4、元宵节,居住在当地的河南人要过大年,要给已去世的亲人上灯;端午那天,乡村舞台要唱戏,舞龙灯、唱花船;冬至那天,乡村农家要祭祖诸如此类极具特色的习俗,尽管很多已无法追根溯源寻个究竟,但对孩子来说,当他们得知这些“节日”是我们乡村独有时,那份自豪喜悦心情,是溢于言表的。 3.感受时尚之美。随着时代的变迁,农家旧俗也在悄悄改变,许多风俗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些反映当代农民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题材,也是学生值得去捕捉的,如农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风尚,他们捐资修村道,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等等。 三、参加生产劳动,体验生活,感受真情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农艺农技是农家的传家宝,也是我们乡村特有的教育

5、资源。在开发作文题材时,我们通过让学生“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在劳动中交流情感,获取最有感触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假情假义的作文现象。 1.品尝劳动的辛苦。对于当今农民的后代来说,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千百年旧思想影响,年轻的父母,往往本着让孩子跳出“农门”的夙愿,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间地头东跑西摸。因此,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写不实在,写不生动。我们通过让学生和父母一道深入田间翻地、种菜、浇水、施肥、采茶、割稻等等,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

6、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 2.学习农民的智慧。作文要善于选材,取有特色的材料,写有特色的作文。乡村农民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农家文明,创造了特艺特产,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劳动方式、致富门路。像种桑养蚕、栽瓜种豆、养鱼捕虾、放牛牧羊、插秧种菜等等这些农活,都有着一套宝贵经验,凝聚着农民的智慧。带领学生走近农民身边,边学边做,边想边记,从亲身感受中,写下真实的体会。 为了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经验,增长知识,感受真情,我让学生写作我跟爸爸学嫁接、养蚕小记、黄豆是这样来的、采茶乐等等,学生经过仔细观察,与家长交流,向农民请教,普遍能够将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真实感人。 四、交流、收集地方民间俗话农

7、谚、俚语方言,感受语言气息 农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农民的语言也是生动形象的,特别是一些土生土长的俚语方言、歇后语、生活谚语言简意赅。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搜集农村的生动语言。“处暑萝卜,白露菜。”“七月排葱,不排就空。”“小麦种到冬,严严不透风。”“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闹;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玉米锄得嫩,顶上一道粪。”“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等等,这些有益的生活语言为农村孩子写作文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分,点亮了他们作文的火花。语言是一个人有声的名片。我们要想写活一个人首先要熟悉他(她)的语言,这样下笔才能精准,人物形象才会呼之欲出。 学校小天地,乡村大舞台。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广袤的乡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只要我们不时地走出校门,扎根到乡村自然这一片沃土中,科学地开展作文综合实践活动“农味”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