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_第1页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_第2页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_第3页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一直都很注意发挥语文科思想性强的优势,结合学生实际,有机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扎扎实实的把语文课中所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依据有两点 (一)中学语文科的性质 语文科是具有强烈的思想性的学科。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这就是说,一定的语言总是包含着一定的思想的。语文科的教材,是由一篇篇文章组成的,在这些文章中,没有一篇不反映着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它总是作者的一定观点和思想感情的表现,没有任何思想内容的语文课是

2、不存在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的辨证统一,是语文科的固有性质,正是它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客观条件,也是它和其他生产工具不相同的地方。有人说“语文是做人的工具”,在教学中发挥了教书育人的巨大作用,这是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所不能企及的,是它的特点,也是优点。 (二)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 中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之一进行思想教育,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培养无产阶级的情操和高尚的品德,这是由语文科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党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实践的需要所决定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就是对受教育者,不但要对他们传授文化科学知识

3、,而且要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使他们成为“四有”的一代新人,决心做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建设者。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方法 (一)通过解题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 语文的课文标题是“传神之目”,准确生动的解题,不仅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意图,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并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教七根火柴这课时,这样解题:“火柴在生活中可以说天天用到,看起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在革命战争艰苦的年代里,在红军行经荒无人烟的草地时,就是这小小的火柴,发出过多少光?放射过多少热?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作者就是紧扣住火

4、柴,给我们描写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赞歌。你们将会看到在这一曲悲壮的赞歌中,火柴起着怎样的作用。”通过这样的解题,学生既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又受到了很好的革命传统的教育。 (二)通过交代时代背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通过时代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这篇文章写于1961年,当时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苏联(现已解体)的背信弃义,国家处于经济暂时困难时期。要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蕴含,把握其“继承和发扬延安时代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乐观主义精神”的主题,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说明当时国内外的形势,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天,仍然需要发扬自

5、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勤劳俭朴的良好习惯。 (三)通过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文章是借语言来传情而达到某种教育意义的东西。但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最忌牛头马面的生搬硬套。因此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必须根据文章本身的主题思想渗透进行。渗透的目的是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思想统一到文章的主题思想上来,正确的给予明确,不正确的给予纠正,从而确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如教藤野先生一文时,当我教到鲁讯先生决心弃医从文时,让学生简单地回顾文章中对于清国留学生的种种表现的语句描写,使学生在对比中体味到鲁迅先生的爱国之心,那些本来读着“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而发

6、笑的学生,此刻不再发笑了。在此我便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象鲁讯先生那样拥有一颗赤热的爱国之心,而不应象清国留学生那样见国耻而无动于衷,甚至还高呼“万岁”的毫无国格的看客。这样就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思想。 三、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方面的局限性 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我们要从理论上认识清楚,又在实践中运用得当,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这并不是容易做到的。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两种偏向,一种是丢开语文形式,片面强调思想教育,不引导学生切实阅读课文,只做空泛的议论,导致架空分析,空洞说教;另一种是丢开思想内容,片面强调语文知识的教学,孤立地释字析词,寻章摘句,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这两种偏向都是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分离而非统一,都是违背语文科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的。 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有些时候,有必要联系社会实际、历史实际、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当然,这种联系应是课文内容的必要联系、合理的引申,不是游离的,也不是勉强的,要适而可止,亲切自然,学生乐于接受,这样才能凑效。另外,人的道德习惯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