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郸城一高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附答案)精品文档_第1页
XX年郸城一高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附答案)精品文档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年郸城一高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附答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郸城一高xx届高一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命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6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春秋左传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反映出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下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2、2千秋兴亡秦朝一书中提到:“秦始皇试图将嬴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xx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在此,作者肯定的是a世袭制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皇帝制3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讲议朝政,奉诏治事。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a以中御外,加强皇权b参与机要,取代相权c位高权重,掌控决策d废除丞相,皇权独揽4“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

3、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5历史学家钱穆评价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评价的是a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

4、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d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6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7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b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c行

5、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8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的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abcd9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

6、行政中枢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0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b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1“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c海外殖民推动平等观念形成d商

7、业上自由平等影响政治理念12雅典民主政治的领袖阿里斯泰德以“公正者”而著名,但在公元前483年经公民大会投票,遭到放逐。据说在投票之时,一不识字农民递过充作选票的陶片,请身边的阿里斯泰德代为刻上他的名字。阿里斯泰德大奇,问道,你既不认识这位人物,何以有怨于他?农民答曰:一听到他被称为“公正者”,即感厌恶,因此投票放逐他。这则故事反映出a此时雅典公民参政积极性不高b雅典公民普遍不满政治领袖c“陶片放逐法”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d雅典公民中多数人文化素质不高3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

8、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a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4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被视为是平民的胜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它明确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权b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特权c它使平民获得平等的婚姻权利d法律内容基本上都是习惯法的汇编5根据“光荣革命”后建立的政治制度,英国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

9、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这说明光荣革命a只是确立了民主的基本原则b对英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小c正式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d未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6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a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b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c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d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7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

10、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此,美国推行a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b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c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d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8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图,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上从过程上看,反映出法兰西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abcd9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

11、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历史事件中能说明此观点的是英国的光荣革命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abcd20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c“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家元首”d“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21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

12、要目的是a打开市场b传播宗教c输出资本d倾销鸦片22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23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会晤文移,均用平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

13、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b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c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d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24“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总候本国谕旨遵行”,该规定出自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天津条约d望厦条约25某史学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洪杨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洪秀全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上“换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d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26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

14、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强国御侮成为当时社会思潮27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据图1、图2分析列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划分“势力范围”b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c进行资本输出d使战争中获得的权益能得以落实28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15、b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d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29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诗句是a威远怒号亡义律,虎门咆啸赞天培b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c水师饶勇世昌烈,利炮坚船更虎狼d八千十万神兵起,扫灭洋人世界新30阅读表1,由此可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表1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项目参战舰艇火炮兵力舰船损失伤亡人数中方09120525艘沉没200日方227235665艘重伤300a日本海军损失惨重b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灭c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d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31慈禧曾说

16、:“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a太平军b洋务派c八国联军d义和团3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其著作大历史不会萎缩中谈到:“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次集体亮相”带来的影响是a八国联军侵占了东方古国的都城b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卷(非选择题共38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3题18分,第34题20分,

17、共计38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及安、史既平,武夫战将以功起行阵,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大者连州十数,小者尤兼三四,所属文武官,奚自置属,未尝请命于朝,力达势盛,遂成尾大不掉之势自宋以臣知州事,历代因之,遂无复弱干强枝之患。宋太祖及赵普之计虑(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深矣,而议者徒谓宋之弱由此,是但知御侮力薄,不足以自强,而不知消患于未萌。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

18、得失(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得摘抄原文)(6分)这种解决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4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4分)34(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材料二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1875年,首相狄士累利未经议会同意,擅自购买了苏伊士运河44%的股票。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