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主体的音乐欣赏教学探析_第1页
基于教育主体的音乐欣赏教学探析_第2页
基于教育主体的音乐欣赏教学探析_第3页
基于教育主体的音乐欣赏教学探析_第4页
基于教育主体的音乐欣赏教学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教育主体的音乐欣赏教学探析 摘 要:音乐欣赏课是技工院校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针对当前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并提出了“以教育主体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欣赏 教育主体 情感 目的 方法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人的素质和知识的价值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近年来,广州市技工教育界创立了“技工教育广州模式”,在实践中坚持教育本性,不仅关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旨在将学生培养成技术和工作的参与者和设计者,即“技艺道”一体的人才。这里的“艺”指的是能够体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而音乐恰恰具备了

2、这样的功能。 音乐是一门表现性极强、且有抒发人类内心情感功能的艺术,而音乐欣赏是人类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音乐欣赏的教学主体是学生,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职业素质具有实际意义。 然而,笔者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少学生在刚上音乐欣赏课时,充满了好奇心,特别有热情。但由于教学上的各种原因,他们渐渐地不喜欢音乐欣赏课,上课提不起精神,甚至产生反感情绪,在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之前,就拒绝和放弃了学习音乐。其中原因值得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音乐欣赏的教学本质 笔者认为,上述现象的出现是一些教师忽视了音乐欣赏教育的本质情感教育,将音乐作品的情感

3、意义仅仅视为一种客观的、被严格规定了的内容,音乐教育主体与这种内容的关系被演绎成固化的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忽略了主体对音乐情感的主动体验,使音乐审美活动变成了简单的技能训练。 事实上,音乐的情感是一种蕴含于音乐之中,而又由音乐表现出来的艺术化的情感。音乐在创作中所用的艺术材料是乐音,它主要是音乐创作主体(作曲者)通过乐音的运动形态和感情的运动形态之间的类比关系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感情反映和心理体验,最终以音响的形式表达出来。当听者的感官受到音乐音响的刺激时,情绪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反应,产生不同的情感。这一点在笔者教学实践中多次得到了印证:如学生们在听完华彦钧的二泉映月、马思聪的思乡曲、中阮独奏曲火

4、把节之夜等乐曲后,对二泉映月的悲凉,思乡曲的眷恋,火把节之夜的欢乐,感受上趋于一致。因此,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就具有一种直接的性质,欣赏者从音乐中直接感知到的既不是外界的客观事物也不是某种抽象概念,而是音乐音响及与其自然相伴随的某种情感或情绪。如果教师脱离音乐情感而将技能训练放在首位,将使学生对音乐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兴趣削弱,甚至泯灭。这种缺失情感的音乐教育,实际上从根本上违背了音乐作为人类艺术的本性,与音乐教育的本质是相悖的。 二、音乐欣赏的教学目的和指导方法 有些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欣赏课的内容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科学方法指导,常随心所欲,或凭个人喜好,或曲意迎合学生,以致教学内容杂乱无章,教学

5、质量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应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通过音乐欣赏活动,体验、认识音乐的各种表现要素: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体裁与形式、风格与流派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接触中外优秀的音乐文化,扩大音乐视野,增长音乐知识,培养热爱我国传统民族艺术的感情,增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音乐欣赏应像品茶那样细“品”慢“咽”,且要“品”中引思。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会学生像品茶那样“品”之得法,“品”出味道,就

6、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在教学中可遵循以下法则。 1.按照音乐欣赏法组织教学 (1)主题欣赏法。主题是整首乐曲的精华,给欣赏者留下深刻印象。具体方法为:聆听;演唱;演奏;律动;听辨。 (2)律动欣赏法。具体方法为:随音乐节拍做简单动作;听音乐做某种动作的反应;听乐曲做某些模仿动作。 (3)比较欣赏法。从各个角度对音乐进行比较,从而获得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为:各种乐器音色和表现形式的比较;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比较;不同情感音乐的比较;不同表现形式的比较;不同演唱、演奏的比较。 2.按照欣赏层次递进展开教学 (1)感官欣赏,是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以愉悦为主的聆听,是音乐美感反映到感官的初步享受。

7、 (2)情感欣赏,是音乐欣赏的深入阶段。以情感体验为主,体会音乐各种表现手段(如节奏、曲调、和声、速度、力度等)带来的情感,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根据生活体验发挥想象和联想,欣赏者的情感活动随音乐的发展自由地起伏跌宕,把音乐表现的情感与自身的情感活动融为一体。 (3)理智欣赏,是音乐欣赏的高级阶段。探究音乐的结构特点和思想内涵,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乐曲结构、流派风格,及作者创作动机和背景,哲理性的思考等。理智欣赏必须建立在感官欣赏和情感欣赏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用以上这些规律和方法指导教学,符合教育主体对音乐的审美认知规律,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进而享受音乐中真、善、美的

8、艺术真谛。 三、音乐欣赏的教学应“以教育主体为中心” 一些教师在组织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时候,完全忽视教育主体的存在,以“我”为中心满堂灌,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上,没有摆正教与学的位置。 1.在音乐教学中定位好教师的位置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是教育主体,音乐作品是教育客体,主客体的关系是对立而统一。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主体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启发、调动学生平日所积累的情感经验,同时与客体表现的情感在基本性质上取得一致,使其情感体验在主客观的辩证统一中得以充分展开。 音乐学习是表现个性、开发思维、注重情感体验的过程,由于音乐的形象是模糊的、非语义的,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由于每

9、个人理解音乐的能力和彼时心境的差异,都可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没有标准答案。作为教师要允许和包容个体表现的多样性,求同存异,与学生形成交流式教育,成为欣赏活动的一员。 2.在音乐教学中确立“以教育主体为中心” 首先要尊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行为,由此与他们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创造地学习、自主地学习。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会给他们带来自信和成功感。 (1)师生角色互换。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改变教学形式,使课堂成为学生彰显自我的舞台。师生共同参与,一课多法,创出多种学习形式。 例如:许多学生喜

10、欢流行音乐,在学习“流行音乐”欣赏时,可请学生上台为大家介绍一首自己喜爱的流行音乐,谈对它的情感体验,对它的特点理解等。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发表不同见解。学生有此表现机会,积极性很高,主动发言,将平时累积的音乐体验总结出来,完成一次从感性到感悟的升华。 (2)提倡“自主学习法”。把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发现、弄懂的东西,要比老师教的印象深刻得多。在音乐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习民乐欣赏时,笔者列出一道题:“你认为我国民族音乐要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哪里”?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完成,学生们在答题中各抒己见,从中得到提高。

11、(3)让学生“动”起来。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上,如果只是由教师讲,学生被动听,必然会使学生产生感官上的疲劳而生厌恶。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渐对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有了改进的做法和体会。 比如学习音乐节奏一节,可通过让学生耳听鼓乐节奏,眼看鼓乐表演,手敲脚跺,模仿敲击节奏,亲身参与体验节奏的强弱快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比如在讨论为何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时,让学生分组示范演唱表达喜、怒、哀、乐的乐曲,比抽象的理论说教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又如,在学习合唱音乐时,除了让学生欣赏经典的合唱歌曲外,还让学生学习指挥,体验歌曲的拍子结构;加入合唱分部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合唱的集体协作精神和艺术魅力; 再如,

12、在学习京剧欣赏时,京剧念白是个难点,尤其是生活在南方的学生,对京剧的感觉既遥远又陌生,更是难上加难。笔者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由著名京剧艺术家周信芳先生表演的剧目坐楼杀惜(该段没有唱腔,大量地使用了京剧“念白”,其中“宋江”用的是“韵白”,“阎婆惜”用的是“京白”),然后请两位学生分饰“宋江”和“阎婆惜”,模仿剧中人的口音表演,表演的学生绘声绘色,观看的学生兴致勃勃,很快理解京剧念白的含义。 通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学生主动参与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综上所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抓住音乐的教育本质和特点,以教育主体为中心,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学生“心平气定”“轻微淡远”的音乐审美观,引领学生到达“通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