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学案改_第1页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学案改_第2页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学案改_第3页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学案改_第4页
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学案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杏子中学八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班级: 撰写者: 课时:第 1 课时课题:第章 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判定()(1)学习目标:1会用“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个判定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2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并能灵活应用.学习过程:复习引入:1. 三角形内角和.2.等腰三角形及相关概念。3.小学已学习的直角三角形知识。(直角三角形及相关概念直角边、斜边等)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之比1:2:3,则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 。自主探究一:1 如图11在RtABC中,两锐角的的和A+B=?2如图11在ABC中,如果A+B=90,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吗?交流展示:CBA 图1-

2、1自主探究二:1每一个学生任意做一个直角三角形,并做出斜边的中线,用圆规比较一下,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与斜边有什么关系吗?请用语言叙述。2由上面的发现你能用几何语言表达吗? 3由上面的发现你能写出它的逆命题吗?交流展示:CBA例1.如图13已知A=35ADC=105BEAC于点E,求B的度数。DE 图1-3 例2.如图14,在ABC中,ACB=90,D是AB边的中点,B=60求CDA A的度数。DCBA 图1-4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何收获?达标检测:必做题1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其中线之和为6,那么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2已知,在RtABC中,BD为斜边AC上的中线,若A=35,那么

3、DBC=3已知 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请写出图中各对互余的角 4满足条件A=B=C的ABC的形状是(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CABDH5.如图16 ABCD,A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H点,那么是AHC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图16选做题如图17在RtABC中,AB=AC,BAC=90,O为BC的中点。(1)写出点O到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的数量关系;ONMABC(2)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B,AC上移动,移动中保持AN=BM,判断O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杏子中学八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班级: 撰写者: 课时:第 2 课时课题: 直角三角形的性

4、质与判定()(2)学习目标:掌握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其运用。学习过程ABDC复习引入:1、在RtABC中,C=90,A=38,则B= 2、在RtABC中,C=90,D是AB的中点,则CD= AB自主探究一:如图18,在RtABC中,C=90AB的中线CD.1、图中ACD是 三角形,BCD 是 三角形。2、若AB=6cm,则AD=CD= cm3、若AB=10cm,则AD=CD= cm.4、由上你可得出什么样的猜想?图1-8自主探究二:DCBA1、如图18,在RtABC中,C=90AB的中线CD,如果BC=AB,那么A=30吗?2、由上你能得出什么结论?DABC 图18例1如图19,在ABC中AB=c

5、,A:B:C=1:2:3,CDAB于D,则DB= 图1-9BCADE例2如图1-10,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E处,求A的度数。图 1-10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达标检测:必作题BAD1、如图1-11在Rt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交斜边AB于D,AB=8,AC=4,图中等于60的角有 个。E 图1-112、如图112,三角形的空地上种植某种花草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花草每平方米售价a元,则学校购买这种花草至少需要 元。20cmA15030cmCB 图112CA3、如图113,在ABC中AB=AC, BAC=120,EF为AB的垂

6、直平分线,EF交BC于F,交AB于E,求证:BF=FCEFB 图1-13选作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求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杏子中学八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班级: 撰写者: 课时:第 3 课时课题:12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判定()(1)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勾股定理内容。 2.会用勾股定理解决数学问题。学习过程:复习引入: 1、已知三角形ABC中,A=27,B=63,则三角形ABC是 三角形。 2、已知在RtABC中,C=90AB=6,D是AB的中点,则CD= 3、已知在RtABC中,C=90, A=30,BC=3,则AB= .自主探究一:如图114,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放入

7、边长为ab的正方形内,得到正方形I,且I的边长等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1、 图中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正方形I的面积是 2、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 3、 你能写出a、b、c三个代数式之间的等量关系吗?babbBaabaCAA 图114 例1在RtABC中,B=90,AB=c BC=a AC=b,(1)已知a=6,b=10,求c.(2)已知a=5,c=12求b例2 如图115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已知AB=AC=13,BC=10(1) 你能算出BC边上的高AD的长吗?C(2) 三角形ABC的面积是多少?BD图115 例3 如图116,AD是ABC的边BC边上的高,P是AD上

8、任意一点,当P从点A向D点移动时,线段PB,PC的长都在变化,试探索的值如何变化.DPABC图116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何收获?达标检测:必作题:1 已知在RtABC中,C=90。A若a=3,b=4,则c=_;若a=40,b=9,则c=_;若a=6,c=10,则b=_;若c=25,b=15,则a=_。2 已知在RtABC中,C=90,AB=10。若A=30,则BC=_,AC=_;若A=45,则BC=_,AC=_。3如图1-17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6cm。求:CBD(1)高AD的长; (2)ABC的面积。 图1-17选作题:如图118ACB 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ECD=90

9、D为AB上一点,求证:(1)ACEBCD A(2)CDEB图118杏子中学八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班级: 撰写者: 课时:第 4 课时课题:12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判定()(2)学习目标:构造直角三角形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复习引入:1、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两边长为3,4,则第三边长是 .2已知RtABC中,C=90BC=4,AC=3,则AB= ;若AB=4, AC=3,则BC= .自主探究:FC 如图1-22电工师傅把4米长的梯子靠在墙上,使梯子脚离墙脚的距离为 15米,准备在墙上安装电灯,当他爬上梯子后,发现高度不够,于是将梯子脚往墙脚移动05米,那么梯子顶端是否往上移动05米?EDA 图12

10、2 例1 一轮船在大海中航行,它先向正北方向航行8千米,接着它又掉头向正东方向航行15千米。(1) 此时轮船离出发点多少千米?(2) 若轮船每航行1千米需耗油升,则在此过程中轮船共耗油多少升?课堂小结:达标检测:必作题: 1、在3米高的柱子顶端有一只老鹰,它看见一条蛇从距柱脚9米处向柱脚的蛇洞游来,老鹰立即扑去,如果它们速度相等,则老鹰在距离蛇洞多远处捉住蛇? 2、在一棵树的4米高处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爬下来走向离树12米的池塘,而另一只爬到树顶直扑池塘,如果两只猴子经过的距离相 等,那么这棵树有多高呢? 选作题:如图124,小明与小强攀登一无名高峰,他俩由山脚望主峰测的仰角为45,然后沿一段

11、倾角为30的斜坡走了2千米到山腰,此时望主峰测得仰角为60,于是小明对小强说:“我知道主峰多高了。” 你能根据他们的数据算出主峰的高度吗? 图124 杏子中学八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班级: 撰写者: 课时:第 5 课时课题:12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判定()(3)学习目标:理解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内容。知道常见的勾股数。 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数学问题。学习过程:复习引入:已知在RtABC中,C=90(1)若a=10 b=24则c= ;(2)若c=17 a=8 则b= 自主探究一: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边长分别是3,4,5。(1) 边长3,4,5之间有的关系是 。(2) 用量角器度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

12、它是 三角形。(3)用语言表示由边的关系识别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例1 判断由下列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a=10,b=24,c=26 (2) a=13 b=14,c=15例2 如图119,在三角形ABC中AB=5,BC=12,AC=13,那么AC边上的中线BD的长是多少?ABDC图119例3如图1-20已知四边形ABCD中AB=1,BC=2,CD=2,AD=3且B=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D C A BB 图120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必作题:1、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5、6、7 B 11、12、13 C 40、41、9 D 6、7、

13、82、三角形三边长1:1:,则此三角形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 C 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3、三角形ABC三边长5、12、x,那么x= 时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F 4、如图121在正方形ABCD中,F为CD的中点, E为BC上一点,且EC=BC,求证:AF EFBAECD图121选作题:在三角形ABC中A, 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b,c满足条件338=10a24b26c,试判断三角形ABC的形状。 杏子中学八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班级: 撰写者: 课时:第 6 课时课题:13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学习目标: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学习过程:复习引入:1

14、、如图125,直角边是 , 。斜边是 。 2、如图126,ABBE于B,DEBE于E,若A=D,AB=DE,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是 。DECBCBAAF 图125 图126自主探究一:画直角三角形ABC,使C=90,AC=3.AB=5.(1) 剪下直角三角形大家比一比,是否能重合?(2) 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例1、 如图127,已知ADBE,垂足为C,且C为BE的中点,AB=DE,求证ABDEBCADBADCE 图128 图127例2、 如图128,BDAD于点D,ACBC于点C,且AC=BD,求证AD=BC课堂小结:达标检测:必作题:1、如图130,在ABC与A

15、BD中,C=D=90要使ABCABD(HL)成立,还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A BAC=BAD B BC=BD或AC=AD C ABC=ABD D AB为公共边2、如图131,D为RtABC中斜边BC上一点且BD=AB,过D作BC的垂线,交AC于点E,若AE=12,则DE的长为 。DDBAEBC 图130 图131 3、如图132,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交CE于点F,AD=EC,求证:FA=FCEABDC图132选作题: 如图133,点A,E,F,C在一条直线上,AE=CF,过E,F分别作DEAC,BFAC,且AB=CD,(1)若EF与BD相交于点G,试问EG与FG相等吗?(

16、2)E如图133若将DEC的边EC沿AC方向移动至图中所示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1)中结论是否还能成立?试说明理由。BFGACDBFGACD 图133杏子中学八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班级: 撰写者: 课时:第 7 课时课题:14角平分线的性质学习目标: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并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复习引入:1 、角平分线的定义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 3、如图134,在ABC中,BE,CE分别是ABC,ACB的角平分线。(1)若ABC=60,ACB=30则BEC= .(2)若ABC=60,A=30, 则BEC= .(3)若A=60, 则BEC= .BADF图134自主探究一:作图,OC平

17、分AOB,点P是OC 上一点,过点P作PDOA于点D,PEOB于点E。(1)测量PD与PE的长度。(2)比较PD与PE的大小。(3) 你能发现什么结论?自主探究二:如图135,已知B的平分线BM和C的平分线CN相交于P点,求证:(1)点P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2)点P在A的平分线上。APNBCM图135ABFM例1 如图136,已知CDAB于点D,BEAC于点E,BE,CD交于点O,且AO平分BAC,求证:OB=OCECANPMCB图136 图137例2如图137,ABBC,DCBC,E是BC的中点,AE平分BAD,求证:DE平分ADC.课堂小结:达标检测:必作题1、 如图138,在AB

18、C中,C=90,AD平分BAC,CD=12,BD=2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AA2、 如图139,在ABC中,,A=90,AB=AC,BD平分ABCBC于点E,BC=8,则DEC的周长是 。ABECDDCB图138 图139选作题:如图1-41在ABC中,AB=5,BC=3,AC=4,点P是ABC,BAC的平分线的交点,试求P到AB的距离。BACP 图141杏子中学八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班级: 撰写者: 课时:第 8 课时课题:小结与复习学习目标: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形成系统的网络结构。对本章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把握。学习过程:新课导入:1、知识回忆:(1) 直角三角形性质:两锐角 .30所对直角边 .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则 .斜边上的中线 .勾股定理:(2) 直角三角形判定: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有两个角 的三角形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