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第1页
0601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第2页
0601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第3页
0601承压设备管子和压力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壁厚 t2mm 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镍及镍合金、铜及铜合金制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的熔化焊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2 引用标准 jb47302005 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质量分级 gbz1172006 工业 x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3 人员资格3.1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和考核。3.2 射线检测人员必须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关资格后,方可从事检测工作,签发报告者必须持有射线检测级及以上资格证书。3.3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2、 5.0小数记录值为 1.0,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4 仪器、工具和材料4.1 x 射线机见表 1 表 1 x 射线机型号 型 号 管电压 kv 管电流 ma 有效焦点 mm 备 注 xxg2505a 250 5 1.0 x 2.0 xxg3005p 300 5 1.0 x 2.04.2 胶片系统:胶片系统按 gb/t1938.12003 分为四类,即 t1、t2、t3、t4 类。t1 为最高类别,t4为最低类别。 ab 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 t3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胶片的本底灰雾度不大于 0.3。4.4 观片灯: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 jg/t7903 的规定。4.5 黑度计:

3、黑度计性能要求应符合 jb/t4730.22005 标准中 3.4.1 和 3.4.2 的要求。4.6 增感屏:增感屏的选择按 jb/t4730.22005 标准中 3.5 的要求选用。4.7 像质计:选用通用线型像质计或专用等径金属丝像质计。4.7.1 像质计的材料选用按 jb/t4730.22005 标准中 3.6.2 要求选用。5 一般要求5.1 表面要求和射线检测时机 对接焊接接头的?砻嬗夤奂觳夂细窈蠓娇山猩湎呒觳猓杂醒映倭盐魄阆虻牟牧希辽僭诤附油瓿?24 小时后进行射线检测。5.2 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及设计图样规定,我厂一般采用 ab 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对重要设备和

4、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 b 级技术进行检测。5.3 辐射防护:应按 gbz1172006 标准的规定进行。6 具体要求6.1 透照布置6.1.1 应根据工件特点和技术条件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透照方式。小径管d0100mm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倾斜透照和垂直透照方式见图 1。 倾斜透照方式(椭圆成像 ) 垂直透照方式(垂直成像) 图 1 小径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倾斜透照和垂直透照方式6.1.2 一次透照长度 一次透照长度应以透照厚度比 k 进行控制。ab 级射线检测技术和环向对接焊接接头的透照厚度比应符合表 3 的规定。整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所需的透照次数可按计算也可参照透照次数曲线图确定。

5、表 3 允许的透照厚度比 k 射线检测技术级别 ab 级 b级 1 环向焊接接头 k1.1 k1.06 ab、 对 100mmdo400mm 的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包括曲率相同的曲面焊接接头, b 级允许采用 k1.2。6.1.3 透照次数曲线图 对外径 d0100mm 的环向对接焊接接头进行 100检测,所需要的最少透照次数与透照方式和透照厚度比有关,这一数值可从图 2图 5 中直接查出。6.1.4 由图确定透照次数的方法 从图中确定透照次数的步骤是:计算出 t/d0、d0/f,在横坐标上找到 t/d0 值对应的点,过此点画一垂直于横坐标的直线;在纵坐标上找到 d0/f 对应的点,过此点画一垂直

6、于纵坐标直线;从两直线交点所在区域确定所需透照次数;当交点在两区域的分界上时,应取较大数值作为所需的最少透照次数。 图 2 源在 外单 壁透 照环 向对 接焊 接接 头, 透照 厚度 比 k1. 1 时 的透 照次 数图 3 其他方式透照环向对接焊接接头,透照厚度比 k1.1 时的透照次数图 4 源在外单壁透照环向对接焊接接头,透照厚度比 k1.2 时的透照次数 图 5 其他方式透照环向对接焊接接头,透照厚度比 k1.2 时的透6.2 小径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的透照布置 外直径 d0 小于或等于 100mm 的管子。小径管采用双壁双影透照布置,当同时满足下列两条件时应采用倾斜透照方式椭圆成像:

7、t(壁厚)8mm;g 焊缝宽度d0/4。 椭圆成像时,应控制影像的开口宽度上下焊缝投影最大间距在 1 倍焊缝宽度左右。 不满足上述条件或椭圆成像有困难时可采用垂直透照方式重叠成像。6.2.1 小径管环向对接接头的透照次数 小径管环向对接焊接接头 100检测的透照次数:采用倾斜透照椭圆成像时,当 t/d00.12 时,相 0 0 0 0隔 90 透照 2 次。当 t/d00.12 时,相隔 120 或 60 透照 3 次。垂直透照重叠成像时,一般应相隔 120 0或 60 透照 3 次。 由于结构原因不能进行多次透照时,可采用椭圆成像或重叠成像方式透照一次。如果透照一次不能实现焊缝全长的 100

8、检测,此时应采用双胶片技术、适当提高管电压、窗口加滤波板等有效措施扩大缺陷可检测范围,并保证底片评定范围内黑度和灵敏度要求。6.3 射线能量:应符合 jb/t4730.22005 标准中 4.2 要求规定。6.4 射线源透照厚度范围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 4射线源透照厚度范围 透照厚度 w,mm 射线源 a,ab 级 b级 se-75 1040 1440 ir-192 20100 2090 co-60 40200 60150注:采用源在内中心透照方式,在保证像质计灵敏度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射线最小透照厚度取表 2 下限值的 1/2。6.5 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 2/3 ab 级射线

9、检测技术:f10db ,也可以按 jb/t4730.22005 标准中图 3 规定来确定。6.5.1 采用源在内中心透照方式周向曝光时,底片评定范围的黑度和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符合要求,f值可以减少到规定值的 50。6.5.2 采用源在内单壁透照方式时, f 底片评定范围的黑度和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符合要求, 值可以减少,但减少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的 20。6.6 曝光量6.6.1 x 射线照像,当 f700mm 时,ab 级射线检测技术曝光量不小于 15mamin。6.6.2 对小口径薄壁管采用射线源透照时,射线源强度不宜太大。6.6.3 采用射线源透照时,总的曝光时间应不小于输送源往返所需时间的

10、10 倍。6.7 曝光曲线:应符合 jb/t4730.22005 标准中 4.5.1 要求。6.8 无用射线和散射线屏蔽:按 jb/t4730.22005 标准中 4.6.1 规定。6.9 像质计的使用和放置原则6.9.1 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6.9.2 当一张胶片上同时透照多条焊接接头时,像质计应放置在透照区最边缘的焊缝处。6.9.3 单壁透照像质计一般放置源侧,双壁单影透照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6.9.4 双壁双影透照时像质计可放置在源侧,也可放置在胶片侧。6.9.5 当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在像质计上适当位置放置铅字“f”作为标记。6.9.6 小径管可选用通用线型像质计或规定

11、的专用等径金属丝像质计。6.9.7 环形对接焊接接头采用源置于中心周向曝光时,至少在圆周上等间隔地放置 3 个像质计。6.9.8 一般是邻近焊缝的母材金属区能够清晰地看到长度不小于 10mm 的连续金属丝影像时,则认为该丝是可识别的。专用像质计至少应能识别两根金属丝。6.10 标记:透照位的标记由识别标记和定位标记组成。6.10.1 小径管双壁双影或垂直透照只放中心标记、对接焊接接头编号和部位号。6.10.2 d020mm 小径管透照时不需放中心标记,只放对接焊接接头编号和部位号。6.10.3 中心曝光和不是 100透照的焊接接头要放置中心标记和搭接标记,并且一般情况下也要放置产品编号、对接焊

12、接接头编号、部位编号。返修后的透照还应有返修标记。6.10.4 标记一般应放置在距焊缝边缘至少 5mm 以外部位。6.11 胶片处理一般应按胶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6.12 评片要求:评片要求应符合 jb/t4730.22005 标准中 4.10 的要求。6.13 底片质量6.13.1 底片上,定位和识别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6.13.2 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 d 应符合下列规定: ab 级:2.0d4.0 用 x 射线透照小径管时,ab 级最低黑度允许降至 1.5。6.14 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底片像质计选用按 jb/t4730.22005 标准中 4.11.3 规定。7 承压设备

13、管子及压力管道的熔化焊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的质量分级7.1 范围 本条适用于壁厚 t2mm 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钵不锈钢、镍及镍合金、铜及铜合金制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的熔化焊环向对接焊接接头射线的质量分级。7.2 缺陷类型 对接焊接接头中的缺陷按性质可分为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形缺陷、圆形缺陷、根部内凹、根部咬边共七类。7.2.1 质量分级依据 根据对接焊接接头中存在的缺陷性质、数量和密集程度,其质量等级可划分为四级。7.2.1.1 级对接焊接接头内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熔合、未焊透、条形缺陷、圆形缺陷、根部内凹、根部咬边。7.2.1.2 级和级对接焊接接头内不允许裂纹、未熔合、双面焊

14、以及加垫板单面焊中的未焊透。7.2.1.3 对接焊接接头中缺陷超过级者为。7.2.2 当各类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不同时,以质量最差的级别作为对接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7.3 圆形缺陷的分级评定 按 jb/t4730.22005 标准中 5.1.5 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 但对小径管缺陷评定区取 10mm10mm。7.3.1 条形缺陷的分级评定:按 jb/t4730.22005 标准中 5.1.6 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7.3.2 不加垫板单面焊的未焊透缺陷的分级评定 管外径 d0100mm 时,不加垫板单面焊的未焊透缺陷按表 5 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 表 5 管外径 d0100mm 时不加

15、垫板单面焊未焊透的分级 未焊透最大深度mm 单个未焊透最大长度mm 未焊透累计长度mm 级别 与壁厚的比 最大值 (t壁厚) 不允许 在任意 6t 长度区内应不大于 t(最 10 1.0 t/3(最小可为 4)且20 小可为 4),且任意 300mm 长度范围 内总长度不大于 30 在任意 3t 长度区内应不大于 t(最 15 1.5 2t/3 最小可为 6) ( 且30 小可为 6),且任意 300mm 长度范围 内总长度不大于 40 大于级注:对断续未焊透以未焊透本身的长度累计计算总长度。 管外径 d0100mm 的小径管不加垫板单面焊的未焊透缺陷按表 6 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管外径d

16、0100mm 的管子未焊透深度可采用小径管专用对比试块型和一般对比试块型两类进行测定。d0100mm 的小径管的未焊透深度可采用小径管专用对比试块a 型或b 型进行测定。 表6 管外径 d0100mm 的小径管不加垫板单面焊的未焊透的分级 未焊透最大深度mm 级别 未焊透总长度与焊缝总长度的比 与壁厚的比 最大值 不允许 10 1.0 10 15 1.5 15 大于级注:对断续未焊透以未焊透本身的长度累计计算总长度。7.3.3 制作对比试块的材料应与被检工件的材料的射线吸收系数相同或相近。7.3.4 小径管专用对比试块的型式、规格和尺寸型专用对比试块分a 和b 两种型式,其规格和尺寸应符合图

17、6 和表 7 的规定。 图6 小径管专用对比试块型 表7 小径管专用对比试块(型)的尺寸 第一阶厚度 第三阶厚度 管壁厚 t 偏差 第二阶厚度 t2 偏差 偏差 t1 t3 3.5 1 0.65 0.5 4 1 0 0.6 0.025 0.4 0.025 5 1 - 0.06 0.5 0 0.25 0 6 1 0.4 0.17.3.5 一般对比试块的型式、规格和尺寸型对比试块的型式、规格和尺寸应符合图 7 和表 8 的规定。 图 7 一般对比试块(型) 表 8 一般对比试块(型)的尺寸 h 1- h 5 h的 d的 尺寸 h1 h2 h3 h4 h5 h d d d 的偏差 的偏差 偏差 偏差

18、 0 0 0.06 _ _ 0.3 0.6 1.2 1.5 1.8 2.5 1.0 -0.06 -0.10 0对比块编号 0 0 0.06 0.06 0.5 1.0 1.5 2.0 2.5 3.5 1.0 2.0 -0.12 0 0 - 0.107.3.6 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的分级评定 管外径 d0100mm 时,不加垫板单面焊的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缺陷按表 9 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管外径 d0100mm 的小径管不加垫板单面焊的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缺陷按表 10 的规定进行质量分级评定。管外径 d0100mm 的管子和容器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深度可采用一般对比试块()进行测定。管外径 d0100mm 的小径管的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深度可采用规定的小径管专用对比试块(ia 型或 ib型)进行测定。 表 9 外径 d0100mm 时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的分级 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最大深度mm 级别 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累计长度mm 与壁厚的比 最大值 不允许 15 1.5 在任意 3t 长度区内不大于 t; 20 2.0 总长度不大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