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作业学生版12完美版_第1页
《赤壁赋》作业学生版12完美版_第2页
《赤壁赋》作业学生版12完美版_第3页
《赤壁赋》作业学生版12完美版_第4页
《赤壁赋》作业学生版12完美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者xxxx-日期xxxx赤壁赋作业学生版12完美版【精品文档】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赤壁赋编写:缪军 审阅:卞建容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技能目标 通过诵读培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二、背景介绍关于古代文体赋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荀子赋篇。在内容上大多是借物言志,艺术上重铺排、重辞采、重音韵,富于形式美和音乐美。在发展

2、史上,赋主要经历了古赋、骈赋、律赋和文赋四个阶段。其中,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倡导秦汉古文、改革六朝骈体文的产物,始于唐而盛于宋,代表作如韩愈进学解、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等。这些作品大部分又返回到古赋中主客问答和散体化的结构方式。关于赤壁赋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浏览黄州的赤壁矶,相继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赤壁赋记述了作者与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虽身处逆境却乐

3、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文章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行文流畅自如,是光照千古的名篇。三、预习练习 (一)加点的字注音壬戌( ) 桂棹( ) 余音袅袅( ) 幽壑( ) 嫠妇( ) 愀然( ) 山川相缪( ) 舳舻千里( )( ) 旌旗( )糜鹿( )酾酒( ) 横槊( ) 渔樵( ) 扁舟( ) 匏樽( ) 枕藉( )蜉蝣( )( ) 无尽藏( ) 狼籍( ) 窈窕( )(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的通假情况并解释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2、举酒属客 (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何为其然也( )3、此非孟德之

4、困于周郎者乎?( ) 4、而今安在哉( )5、客有吹洞箫者( ) 6、凌万顷之茫然(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情况并释义:1、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4、下江陵( ) 5、顺流而东也( ) 6、渔樵于江渚之上( )(五)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七月既望( ) 2、凌万顷之茫然( ) 3、倚歌而和之( ) 4、山川相缪( ) 5、固一世之雄也( ) 6、而卒莫消长也( )7、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四、质疑讨论1、课文第二段写了客人哀婉的箫声,从第三段即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哪些? 2、 针对客人的回答,作者

5、阐述了一种什么道理?表现了他自己对人生的一种什么态度?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 五、迁移创新(时间:20分钟 20101117)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正襟危坐( ) 危楼高千尺( )东望武昌( ) 顺流而东(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 而今安在哉( )举匏樽以相属( ) 举世无双(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渺渺兮予怀(予怀:我的心) 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坐:端坐) C苏子愀然(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鸟高飞的样子)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B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C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

6、莫取 D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 一狼当道,人立而啼C 侣鱼虾而友糜鹿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5、选出下列句中与其他各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 而今安在哉? B 何为其然也?C 微斯人,吾谁与归?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是“客”对人生短暂的感叹。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C苏轼的赤壁赋有上下两篇,本文是第一篇,另外一篇是后赤壁赋。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意思是朗诵以明月为题材的诗篇,吟

7、唱以美人为内容的文章。7、名句填空(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3) ,而不知其所止, , 。(4)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 。(5)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 , 。(6)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8) , 。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8 翻译下列句子(1)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2)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4)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阅读拓展苏东坡突围(节选)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

8、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那 阙著名的“卜算子”,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 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

9、,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