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升版《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doc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8/5/c9b7d808-5e02-4538-9ff3-ab6ce4988519/c9b7d808-5e02-4538-9ff3-ab6ce49885191.gif)
![2.提升版《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doc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8/5/c9b7d808-5e02-4538-9ff3-ab6ce4988519/c9b7d808-5e02-4538-9ff3-ab6ce49885192.gif)
![2.提升版《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doc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8/5/c9b7d808-5e02-4538-9ff3-ab6ce4988519/c9b7d808-5e02-4538-9ff3-ab6ce49885193.gif)
![2.提升版《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doc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8/5/c9b7d808-5e02-4538-9ff3-ab6ce4988519/c9b7d808-5e02-4538-9ff3-ab6ce49885194.gif)
![2.提升版《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doc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8/5/c9b7d808-5e02-4538-9ff3-ab6ce4988519/c9b7d808-5e02-4538-9ff3-ab6ce4988519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 1719页例 1、例 2 及相关内容教材分析:加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之一。在前三年中学生已经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 对加法的意义也有了感性的认识, 本小节就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 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 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不仅理解加法的意义, 而且还能用它解决问题, 不仅概括出加法运算定律,而且进一步用字母式子表示, 为以后学习 “用字母表示数” 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小节知识都是在已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突出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教学手段,
2、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悟出知识的真谛,以求得其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以保证加深学生对扩展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2. 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代数思想。 3. 会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过程与方法 1. 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2. 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
3、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式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1、笔算 3 43 =26+31= = 师 :你能快速算出第二组式子的得数吗?(学生很快完成)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啊?生 :不用算直接抄前面的得数就可以了。2、师追问:为什么不用算,抄得数就行呢?生:这两组题只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得数是一样的 。(设计思考:此环节主要是唤醒学生已有的计算 经验 ,进一步丰富和强化学生对 “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感性认知,为下一步深入研究与理性思考提供基础)3、理性思考,领悟本质。()提出问题。 师 :“交换
4、两个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 ”。这是我们平时在计算中经常用的一个结论,那么为什么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会不变呢? (生:数字还是那两个数字没变 ,只不过位置换了一下,所以结果还是一样的)4、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计算的有关知识,其实在运算中,还有一种什么变,什么不变的规律,我们把它称作运算规律。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学习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 这些知识对我们今后学习小数和分数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二、探究新知(一)学习加法交换律(例1)1、展示例 1 主题图、出示例 1 内容)师 :同学们你们能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李叔叔一共骑行了多少千米?)师:
5、那你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把你的答案写在本在上面。2、独立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口答。 方法一: 40+5696(千米) 方法: 56+40 96(千米)4、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生 1:上午骑行的路程 +下午骑行的路程、生2:下午骑行的路程 +上午骑行的路程。)5、引导学生观察, 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 。上面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加数相等,得数相等、加数的位置不同、单位相同、都是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行了多少千米) 。师;既然上面这两种算法都是求李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 , 都是表示同一个意思,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两个算式中间填上什么符号呢?对,等号。板书: 40+56(
6、=)56+406、小组讨论、举例验证。师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不能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解释说明呢?接下来请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把算式和例子写下来。( 生 :红色的水彩笔有10 支 ,蓝色的水彩笔有15 支,可以列成算式10+15=25 或 15+10=25,所以 10+15=15+10师:你们赞同他的说法吗?生 :赞同。 (师:还能不能举出其他的例子?生 :我们班有男生 9 人 ,女生 18 人 ,合起来一共 57 人 。可以列成算式 39+18或 18+39 不管是用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 ,还是女生人数加男生人数 ,两个算式都表示求一共有几人, 结果也都是 57 人 。
7、师:你能举个例子说明 =的道理吗?(生 ; 因为 所以。7、师总结规律: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写不完 )通过刚才么多例子的验证,你有什么发现?(生: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师板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加法交换律。师:从 同学们举的例子来看,两个加数相加就相当于把两个部分合起来 ,不管是用这个部分加那个部分 ,还是那个部分加这个部分 ,求的都是总数 ,所以和都是相等的 。那你们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加法交换律吗?8、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现在我请两个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你是用什么来表示加法交换律的。开始。师:谁来说一说?生 :在加法算式中, 交
8、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叫加法交换律。我用图形表示口 = +口。师:同意吗?生:同意。生:两个加数交换位置, 和不变就叫做加法交换律。 我用文字表示甲数 乙数 乙数 甲数。生: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我是用文字来表示的。月亮+星星 =星星 +月亮。生: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我是用字母来表示的a+b=b+a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了, 那请同学看看这几种表示方法哪一个最简便?生:最后一种。师:齐读一遍。生:。那我们以后就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9、对口令。师: 85+17 等于 生: 17+8567+44=58+7
9、5=785+68= 400+600=a+b=39+65=(二)、谈话导入新知。(师:前面我们讲了两个数相加,对于三个数相加,四个数相加甚至更多个数相加,我们又该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加法结合律)。1、出示例题 2 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2 学生尝试解答 。生 1:( 88+104)+96生 2: 88+( 104+96)=192+96=88+200=288 (千米)=288(千米)师: 板书( 88+104)+96 88+ (104+96)3、探究算法。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算的?(生:我是第一种算法,我是先算第一天和第二天骑行的路程再加上第三天的骑行的路程就是李叔叔
10、三天总共骑行的路程。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真棒。)第二种算法?谁来说一下(生:我是先算李叔叔第三天和第二天骑行的路程再加上第一天骑行的路程就是三天一共的路程。 师:我们来看一下线段图, 把李叔叔第三天和第二天骑行的总路程加起来就是李叔叔三天一共骑行的总路程对不对?掌声送给这位同学说的真好。4、观察算式 :( 1)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算式哪一个计算起来更加简便呢?生:第二个。师:为什么是第二个呢?生: 因为第二个算式当中第三天加上第二天骑行的总路程加起来是整百数所以算起来更简便。你们同意吗?其实在加法算式中,当某些数能够凑成整十、 整百数或者多个相同数时,运用加法交换律或者改变式子的运
11、算顺序,可以使运算更加简便。你们明白了吗?(2)比较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 1:计算结果相同。生 2:加数相同。生:单位相同。生:都是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行的总路程。生:运算顺序不同。师既然这两个算式都是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行了多少千米,都是表示同一个意思, 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两个算式中间填上什么符号呢?对, 等号。出示式子:(88+104)+96 88+(104+96) 生:相等。你会用文字叙述这个等式吗?(生: 88 与 104 的和加上 96 等于 88 加上 104 与 96 的和。)现在请两个同桌之间互相叙述一下这个等式。3、小组讨论 ,举例验证。师
12、: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不能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解释说明呢?你还能写出几个像这样的算式?现在我请四个同学一组讨论一下然后把结果写下来,开始。师:谁来汇报一下?生 1: 超市上午卖出去 25 本笔记本,中午卖出去 40 本下午卖出去 60 本。超市今天卖出去多少本笔记本。算式是( 25+40)+60=125(本)或 25+( 40+60)=125(本)所以 25+40+60=25+(40+60)师:你们同意吗?说的真棒。 还有没有?生 2:我第一节课练了 85 个字,第二节课练了 37 个字,第三节练了 63 个字。我三节课一共练了几个字?( 85+37)+63=185(个
13、)或 85+(37+63) =185(个)所以 85+37+63=85+(37+63)师:说得真棒。 师:像这样的例子我们说得完吗?生:说不完。4、观察下面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69+176)+28 = 69+ (176+28)155+(145+207)= ( 55+1 45)+207师总结:通过观察和验证我们发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那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加法结合律吗?5、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那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加法结合律吗?现在我请两个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 你是用
14、什么来表示的?开始。师:谁来说一说?生:三个加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我是用图形来表示的( + )+ = +( + ) 。 生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叫做加法结合律。我是用文字表示的 (甲数 +乙数) +丙数 =甲数 +(乙数 +丙数)。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叫做加法结合律。我是用文字来表示的苹果 + 橘子 +草莓 =苹果 +(橘子 +草莓)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叫做加法结合律。我是用字母来表示的 a+b+c=a+(b+c) 师
15、:说得真棒,同学们真会动脑筋。 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加法结合律了那你们觉得哪一种表示方法更加简便呢?那我们就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齐读一遍这个等式。 现在你们明白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的道理了吗?(三)、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的区别小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最大的区别是: 交换律改变的是数的位置; 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序。结合律的重要标示是小括号的应用。(四)巩固练习1、以下是加法结合律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25+68)+75=125+(68+75)900+168+346=900+( 168+346)( 560+240) +50=540+
16、(260+50) ( 722+178)+97=722+(197+78)2、根据加法交换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56+44=()+()a+()= b+ ()35+() =75+()6+()=64+()f + ()=89+()丙数 +()= 丁数 +()3、下面算式哪些用了加法运算定律,是什么加法定律?38+27=27+38()61+48+32=61+(48+32)()(54+227)+73=54+(227+73) ()315+88+12=315+(88+12)()4、根据加法运算定律填空45+() =36+ ()(27+38)+62=27+(+)560+(140+70) =(560+)+(
17、)18+(32+)=(18+)+24( 45+ )+b=45+(a + )5、连一连。83+31564+(73+37)87+42+58315+83(64+73)+3787+(42+58)56+78+4478+(56+44)(五)、总结: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布置作业 ;P19 3 、 4、 5 题。(七)、板书:加法运算定律40+56=56+40加法交换律: a+b=b+a(88+104)+96 88+(104+96)加法结合律:( a+b) +c=a+(b+c)(八)、教学反思: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课堂的实效性日益受到我们的关注, “加法交换律”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把握教学本质和
18、研究学生才能提高课堂效率。1. “教什么”和“怎么教”同等重要 。在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实践中,我们大多数教师讨论更多是“怎么教”而对“教什么”则思考甚少。 “侧重于教学方式、方法、倾向于教材的呈现和组织形式; “教什么”则是对教学内容的理性思考。能够挖掘知识的本质。 教学本质是教学的核心价值。 如果教学过程是单纯追求教材的教育形态, 丢掉数学本质的教育意义, 将使教学更加形式化、 教条化。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不仅关注“是什么 ”和 “怎样做”,还应该引导学生去猜想 、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引领学生从感性体验到理性思考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 体验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在“加法交换律 ”一课 教学中,我将 “验 证”变为“解释”不仅和学生研究了“交 换律是什 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 ,从加法的意义层面真正领悟为什么“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居间合同协议书
-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5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 菏泽2024年山东菏泽市中心血站招聘1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茂名广东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敬老院招聘工作人员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苏州2025年江苏苏州张家港市招聘备案制教师4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秦皇岛2025年河北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招聘人事代理人员11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梧州2025年广西梧州市事业单位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50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多流水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德州2024年山东德州天衢新区第三批招聘教师6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1年中国高亮度充电式手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摄影测量学实习指导书
-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第3版)课件 吕淑然 第5章 事故案例评析
- 2023版交安A、B、C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楼梯 栏杆 栏板(一)22J403-1
-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与职业规划的关联性分析
- 2025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限公司面向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144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劳动法培训课件
- 香港及内地传真号码
- PEP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单词表(含音标)
- (正式版)JBT 106-2024 阀门的标志和涂装
- 庆阳煤炭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