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_第1页
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_第2页
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_第3页
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_第4页
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 提要:国防物资作为国防力量的重要构成,是打赢战争的物质保证。未来信息化战争,参战力量多元、作战节奏加快、物资消耗巨大,迫切需要加强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深入探讨信息化战争对国防物资管理保障信息化的要求,系统分析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确立科学先进的理念,搞好总体规划,加强物资编目系统建设,优化体制机制,不断推进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国防资产;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 国防物资作为国防力量的重要构成,自古以来就是打赢战争的物质保证。因此,抓好国防物资管理、发挥物资保障最大效能,是确保我军能打胜仗的重要支撑。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国防物资

2、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我们必须紧跟信息化步伐,着力加强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保障能力。 一、现代战争对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参战力量多元、战场空间扩大、物资消耗剧增、情况复杂多变,这对国防物资管理保障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信息化战争的一体化联合性,要求。国防物资管理保障必须全面集成未来信息化战争是体系对抗,战争胜负取决于整体作战能力,更强调各军兵种力量、各作战要素和作战单元的有机融合,这对国防物资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坚持以信息化为主导,努力提高高度集约的一体化国防物资管理保障能力,全面满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

3、支援部队等不同军兵种的保障需求,实现对各种国防物质资源的综合集成、高效利用。(二)信息化战争的速决性高消耗,要求。国防物资管理保障必须快速精确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武器装备广泛使用,作战效率空前提高,战争节奏明显加快,战争进程大大缩短,物资消耗成倍增加。如海湾战争的物资消耗,分别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高了20倍、10倍、7.5倍。这就要求国防物资管理必须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反应、精确保障,力争以最佳的物资需求匹配、最快的保障速度为打赢战争服务。(三)信息化战争的全维性全域性,要求。国防物资管理保障必须方式多样信息化条件下,随着航天技术、网络空间技术等高科技的快速发展,

4、军用卫星、激光制导武器、信息化武器等高技术武器不断运用于战场,战争空间涉及陆地、海洋、空中、太空、网络、电磁等多维空间,并不断向深海、生物、智能等新兴领域延伸。这就要求国防物资管理必须适应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多维多域的特点,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改进和完善物资保障手段和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多空间多领域的物资保障能力,切实为军队作战行动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二、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防物资种类繁多、信息数据复杂,全面及时满足信息化战争对国防物资保障的高要求,客观上需要大力提升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水平。但受思维习惯、技术条件、人员水平等制约,目前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

5、的问题。(一)信息化技术水平低,物资管理效率不高。国防物资管理,在很多领域、很多单位还主要依靠传统的机械作业、人工操作来完成,信息化手段缺乏,导致国防物资的收发、登记、统计、核准、上报等效能低下。信息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存在着“规模小、覆盖面窄、传输速度慢、可靠性较差、稳定性较弱”等问题,造成国防物资管理部门对需求信息反馈和处理能力不强,作战部队、保障单位、物资供应企业三者之间信息流动不畅通,信息更新不及时,国防物资保障单位协同难,无法做到适时、适量、高效、精确的物资保障。此外,物资的储存、收发、运输等实时感知能力弱,物资管理和保障可视化水平低。(二)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不能共享。科学、统一的数

6、据标准,是物资流和信息流发挥协同作用的重要保证,是建设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基础。目前,我国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较少考虑物资信息的横向流通,军地各部门、各领域、各单位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各建各用、五花八门,物资代码标准不一致,直接造成物资管理系统之间不能互相兼容、互联互通性差,数据信息不能共享、利用率不高。特别是一些公共的基础性物资数据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难以实现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判断和决策智能化。(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落后,一体化程度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国防物资保障全流程进行精确管理,进而建设一体化国防物资信息管理系统是大势所趋。但是,当前国防物资管理却过分强调物

7、资的专业特性而忽视了物资管理业务的共同属性,导致各专业基于各自理解来定义物资管理业务内容、算法和标识,开发了专业特征明显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防物资管理机关无法汇总和处理物资管理信息,更无法获得有用的决策依据。对保障单位相关人员来讲,面对五花八门的业务管理要求将会焦头烂额。长期以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停留在模仿人工管理的低层次应用水平,物资管理信息分散割裂、难以有效串联起来,物流数据阻滞静止、难以及时流动起来。 三、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需重点把握的问题 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着眼信息化技术的时代发展和应用,立足我国我军实际,充分吸收国内外物流管理

8、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加速推进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能力建设。应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以先进理念和总体规划推进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具有统筹协调、前瞻设计的功能,是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推进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搞好总体规划,而关键在于创新国防物资管理理论,确立适应信息化的国防物资管理新理念。要树立“一体化”国防物资管理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国防物资保障全流程实施精确管理,实现国防物资保障需求的准确预测、保障资源和保障能力的全面掌控。要树立“精确保障”国防物资管理理念,着眼消除各环节之间的“瓶颈”,解决物资管理部门、作战部队和各保障单位之间信息不流畅、需求不

9、准确、保障单位协调困难等问题,实现从“品种少、批量大、平面线性”保障向“多品种、小批量、立体化”快速精确保障的转变。要树立“云储备”国防物资管理理念,以云计算为基础,利用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将国防物资信息资源网络化,把各个孤立的仓库无缝链接成云储备,优化供应链库存,提高供应链柔性,缩短保障时间,提高物资利用率。总之,要注重汲取先进的物资管理理念,并将其融入总体规划,以科学的总体规划筹划和指导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二)以物资编目系统建设推进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国防物资编目系统的目的,是解决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形成科学的统一标准体系,实现不同的物资管理应用系统之

10、间的信息交换,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国防物资管理一体化和可视化,为我军一体化联勤保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和一体化物资联勤保障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物资编目研究,建立国防物资编目体系已刻不容缓。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国防物资编目系统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当前,完善国防物资编目系统,首先,应成立编目工作领导小组,军委机关、军兵种和战区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研究决定物资编目系统建设发展思路、基本对策等重大问题。其次,应尽快研究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规范物资信息的采集、使用、共享等内容,为系统建设做好铺垫。第三,应建成一套完善的物资编目技术标准,从系统的结构体系、物资属性的标识、数据

11、元的代码结构、数据提交、系统维护的方法等方面,对物资编目系统进行详细规范。此外,还要以我为主,充分汲取美国、北约等国防物资编目的先进技术,加快国防物资编目系统的建设步伐。(三)以体制机制优化推进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体制机制,是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基本依托。实现国防物资管理信息化,必须着眼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对物资保障的需求,依托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物资管理保障的体制机制,其核心是减少信息流动和物资流动的层次和环节。在新的物资管理体制下,要对国防物资管理的主管部门、生产厂家、仓库单位和运输部队的职能进行合理调整,让它们作为保障网络系统的“节点”,在物资保障全局中相互配合与衔接,共同完成保障任务。一方面,要对国防物资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仓储单位利用掌握作战部队物资需求的信息优势,对国防物资的生产、采购、储备和运输进行科学预测、合理建议;生产厂家和运输部队配合仓储单位把所需物资“及时、准确、适量”地配送到作战部队;主管机关负责整体协调和全过程监督,通过精细准确地统筹分配,合理地配置保障力量,完成精确化保障目标。另一方面,要科学设计保障单位之间的“接口”,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在充分发挥军队储运机构作用时,尽可能利用地方的储运设施,通过对多种储运资源优化和共享,将部队储运单位及地方企业资源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组织起来,从而获得最佳保障效益。 参考文献 1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