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物无脊椎动物总复习 演化 总结讲述_第1页
大学生物无脊椎动物总复习 演化 总结讲述_第2页
大学生物无脊椎动物总复习 演化 总结讲述_第3页
大学生物无脊椎动物总复习 演化 总结讲述_第4页
大学生物无脊椎动物总复习 演化 总结讲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l 无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演化; l 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 l 无脊椎动物排泄方式的演化; l 寄生虫形态结构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适应性; l 体壁(皮肤肌肉囊)结构的变化; l 体腔形成过程; l 无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及其意义。 无脊椎动物体壁的结构及演化无脊椎动物体壁的结构及演化 1. 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及中间的中胶层构成。 2. 扁形动物出现了中胚层,体壁由外胚层来源的单层表皮和中胚 层来源的肌肉组成的囊状体壁,称为皮肌囊,。 3. 假体腔动物的体壁多了一层保护作用的角质层,线虫的体壁有 角质层,表皮层(上皮细胞)和肌肉构成。 4. 软体动物体壁软体动物体壁由身体

2、背侧皮肤伸展而形成的外套膜和外套膜外 侧的表皮分泌石灰质的物质形成的贝壳组成。 5. 环节动物体壁结构与原腔动物类似,但角质层变薄,肌肉层发 达,由环肌和纵肌构成,同时环节动物体壁出现了附肢。 6. 节肢动物的体壁由外骨骼和基膜组成,同时体壁出现异律分节 和分节的附肢,并且出现外骨骼,由横纹肌形成的独立的肌肉束 附着在外骨骼的内表面或内突上,使机体运动更灵活。 7. 无脊椎后口动物的体壁由表皮、真皮、体腔膜组成,。 无脊椎动物运动器官及演化无脊椎动物运动器官及演化 (一)运动器官(一)运动器官: 1运动胞器:原生动物的纤毛、鞭毛、伪足。 2鞭毛、纤毛(指多多细胞动物):海绵动物靠鞭毛打 水运动

3、,腔肠动物的幼体以纤毛运动、扁形动物体表有纤 毛用于运动;寄生种类的幼体有纤毛; 3. 疣足和刚毛:环节动物具有的原始附肢; 4、节肢和翅:节肢动物所具有的运动器; 5、斧足、腹足、头足:软体动物具有,用肉质的足作爬 行运动; 6、腕和管足:棘皮动物具有。 (二)肌肉(二)肌肉: 1、皮肌细胞:腔肠动物有了原始的肌肉细胞,外皮肌细胞 中有纵肌纤维,使身体、触手变短;内皮肌细胞中有环肌纤 维,使身体、触手变细长。 2、皮肌囊:蠕形动物所具有。扁形动物的中胚层形成的肌 肉使动物体得以蠕动;线虫动物用体壁纵肌作蛇行运动;环 节动物用肌肉、刚毛和疣足蠕动或爬行。 3、束肌: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所具有。节

4、肢动物具发达的 横纹肌,附着在外骨骼或外骨骼形成的内突上,调整肌肉的 幅度。 (三)方向性(三)方向性:由不定向运动趋向定向运动,扁形动物以前 多为不定向运动,两侧对称体制及中胚层形成后促使动物由 不定向运动演变为定向运动。 1. 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都没有专门的呼吸器 官,呼吸作用通过体表渗透作用完成的; 2. 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也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呼吸也是 体表进行的,寄生种类为厌氧呼吸。 3. 环节动物环节动物多数种类的呼吸作用可通过体表完成,多毛 类用疣足进行呼吸; 4. 水生软体动物水生软体动物的呼吸通过体壁突起形成的鳃和外套膜

5、进行,陆生软体动物依靠外套膜特化形成的肺呼吸。 5. 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包括鳃(虾)、书鳃(鲎)、书肺(蜘 蛛)、气管(昆虫)、气管鳃(幼虫) 以及体表; 6. 棘皮动物棘皮动物的呼吸是通过管足和皮鳃完成。 无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及进化无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及进化 演化趋势演化趋势: 1. 低等无脊椎动物:从原生到环节,无专门的呼吸器官, 常以体表通过渗透作用进行气体交换;高等无脊椎动物: 水生种类用鳃。书鳃呼吸,陆生种类用气管、书肺呼吸; 2. 有体表呼吸呼吸器官的产生,呼吸器官由体表体 内,减少了受损伤的可能性,呼吸器官结构逐渐复杂, 呼吸面积逐渐增大,呼吸辅助结构(循环系统)逐渐完

6、善,提高了气体交换率。 无脊椎动物循环系统及其演化无脊椎动物循环系统及其演化 l单细胞动物直接从外界摄取生命所需的氧气、营养物质、 并直接向外界排出代谢废物。原生动物和简单多细胞动 物中的细胞仍然直接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l随着较大型复杂动物的产生和进化,进行物质交换的细 胞与外界距离增大,需要一个运载系统的帮助。 l循环系统就是动物运载系统,它将呼吸器官得到的氧气、 消化器官获取的营养物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等运送 道身体各组织细胞,又将身体各组织细胞代谢产物运送 到具有排泄功能的器官排出体外。此外,循环系统还维 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和体温的恒定。 1. 环节动物之前的各门类没有专门

7、的循环系统; (1)原生动物中的细胞质流动起到循环的作用; (2)海绵动物的水沟系统起着运输作用; (3)腔肠动物通过消化循环腔起着循环的作用; (4)扁形动物依靠实质组织起着循环的作用; (5)线形动物的原体腔有输送养料的功能。 2. 真体腔的出现产生了血管,环节动物开始有了真正的 循环系统;除环节动物中的大部分为闭管系统外,其他 的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均为开管式。 3. 软体动物的循环系统是开管式循环,循环系统由心脏、 血管、血窦组成,心脏分化明显。但头足类为闭管式循 环。 4. 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是开管式循环,主要部分为心脏, 呈管状,由背血管演变而成,血管的发达程度与呼吸系统 的结

8、构密切相关,如大多数昆虫的呼吸器官为气管,不需 要运输氧气,其心脏和血管趋于退化,循环系统仅保留管 状的心脏和血窦。 5. 棘皮动物的循环系统比较特殊,具有各自独立的血系统 和包在血系统之外的围血系统。 演化趋势:演化趋势: 1. 低等无脊椎动物无循环系统初级循环系统开始出现 随着次生体腔的形成,出现了真正的循环器官; 2. 由开管式循环(具“心脏”和不完整的血管系统,血流 阻力大,循环效率低,血压很低)闭管式循环(具心脏 和完整的血管系统,血流速度快,循环效率高)。 无脊椎动物生殖系统及演化无脊椎动物生殖系统及演化 1. 生殖方式生殖方式:由无性生殖过渡到有性生殖为主 (1)原生动物多数营无

9、性生殖;无性生殖有裂体生殖、横 二裂(草履虫)、纵二裂(眼虫)、二裂(变形虫),有 性生殖为配子(孢子纲、团藻)或接合生殖(草履虫); (2)海绵动物:无性生殖为出芽和形成芽球,有性生殖为 配子生殖; (3)腔肠动物: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和二裂生殖,有性生 殖为配子生殖,并有世代交替现象; (4)扁形动物:以后以有性生殖为主,无性生殖为辅。 2. 生殖系统组成生殖系统组成:从无到有,再到逐渐完善 (1)原生动物:无生殖系统,具体怎么样需补充具体怎么样需补充。 (2)多孔动物:无生殖腺,生殖细胞分散在中胶层; (3)腔肠动物:开始在生活史特定阶段出现临时性生殖 腺,由外胚层或内胚层产生,但没有生殖导管,精子或卵 直接从体壁上的穿孔排入水中; (4)扁形动物:生殖腺来源于中胚层,而且有了生殖导 管和附属腺,多数为雌雄同体; (5)线形动物:特点?特点?出现了雌雄异体,且异形; (6)环节动物以后:所有生殖腺均是由体腔上皮产生, 一般由体腔管通于外界。 3. 受精方式受精方式:水生无脊椎动物多体外受精,而陆生种类多 为体内受精。 4. 发育方式:除原生动物外,后生动物中卵生的无脊椎动 物,一般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卵裂:受精和卵裂是 胚胎发育的连续过程; (1)卵裂方式有:头足类、蝎目为盘裂;多数节肢动物 为表裂;扁形、纽形、环节、软体的卵裂为螺旋式卵裂; 多孔、腔肠、毛颚、棘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