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五篇_第1页
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五篇_第2页
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五篇_第3页
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五篇_第4页
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 am only responsible for the excitement, and god has its own arrangement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五篇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1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内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但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

2、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2、能力目标: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

3、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讲述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

4、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五、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导入新课:(35分钟)地球上的

5、环境千变万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质组成,比如地壳表面的水、岩石以及空气,那么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些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那么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组成?2、讲授新课:(30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

6、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缺锌导致dna复制和rna合成不能正常进行,胰岛素里有两个锌;缺铁会贫血;碘、硒甲状腺激素不可少)。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问题引导: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含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

7、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4、板书设计5、布置作业。结束: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2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来自生物必修模块三,第5章第1节。教材第五章是以生态系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能量流动、

8、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二、说教学目标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 特点,我在知识、情感和技能三方面都确立了具体的目标,同时突出重点。1知识目标:(1)能够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2).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环环相扣、链链相交”的复杂网络体系。2能力目标:(1)概括生态系统成分,讲解各成分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2)学会分析一些生物的食物关系,从而建立食物链、营养

9、级和食物网的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3)研究生态系统的规律,明确每一环节由哪些生物占据。当系统运行发生 障碍时,找出问题可能发生在哪一环节,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 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带领学生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模拟游戏,培养学生遵循生态学原理去对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同时培养一定的团队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 生态系统的成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点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2)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概念。 (3)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等概念。四、教学方法教学重点的落实方案: 1、利用身边的场景导入法。 2、课件展示的直观

10、教学法。 3、联系实际的谈话法。教学难点的突破策略:1、学生模拟实验法。2、讨论教学法。3、图形直观 教学难点的突破策略 教学法。五、学生学习方法1、构建发现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思维迁移。 3、联系实际法。六、教学过程(一)场景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大家身边最熟悉的环境和生物,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与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大家身边最熟悉的环境和生物, 我们有着联系,本着注重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的指导思想,所以我在这里用学 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投影打出一幅美丽的池塘照片)教师:同学们这块池塘漂亮吗?参天的大树,枝叶间透过的阳光,平坦的草坪, 池塘中鱼儿在欢快地游泳,微风吹过,树叶沙沙

11、作响,虫鸣鸟唱,此起彼伏。(二)讲授新课学习生态结构的首要问题要知道生态系统的成分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所以, 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如何分析某个生态系统中的个生物的成分就是学生在本节课首先要掌握的知识点。针对以上知识点,我设计了以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来讨论,并得出答案。观察生态系统成分。(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其积极 性。)教师:这应该可以算是一个小型的池塘生态系统了,1.在这个生态系统有哪 些成分?具有哪些生物? 2.能否说出这些生物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 色?3.各生物之间有无联系?有怎样的联系?由于这是学生常见的景观,所以学生只要认真去思考都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有动物

12、,植物,微生物。以及很多非生物的成分在其中。学生通过讨论,生态系统的成分分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 生产者是能以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 指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和非生物的物质-二氧化碳 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正是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才为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才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奠定了基础,所以把绿色植物称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也不能制造有机物,它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食。所以, 我们称这些动物为消费者。分解者是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它们将有机物

13、 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尤其是对于消费者的等级问题如何区分,一直以来都有学生分不清,因此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以进一步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教师:(问题思考与讨论)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中提到的“物质”除了包括水分、空气、无 机盐等无机物以外,是否还包括有机物呢?2、 请说明一下作为消费者的生物有多少种,它们的等级是否相同?其同化作用的方式属于那种类型?3、分解者主要指哪些生物?其同化作用的方式属于那种类型?4、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结论:生产者是能以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还有硫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

14、等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对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消费者不同,它们的等级也不同。依据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利用绿色植物制造的 有机物的次序,将其分为:a、初级消费者: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植食性动物。如:浮游动物,蝗虫 等。b、次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小型肉食性动物称。如:蛙、食虫鸟 等。c、三级消费者: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大型肉食性动物。如:食肉鱼类,蛇、 鹰等。此外,一些植物如菟丝子、猪笼草也是消费者。老师总结概括,学生应 用解释实际问题: 经过以上的教学过程,我已经解决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的问

15、题,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难题没有解决,就是学生在分析生态系统的时候,总是把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三者分开来考虑,但是在考察的时候,但是在考察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我选用了两张照片的对比让学生讨论。一张是公园的鱼池,还有一张是农田的鱼池,比较一下有何不同?这两个都是同样的池塘生态系统,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差异呢?你是否可以解释其中的原因?(通过学生讨论,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来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无论哪种生物都不是孤立于生态系统中,它需要其它生物的帮助,同时它们也需要自己的帮助。一个生态系统要稳定平衡的发展,生产 者、消费者、分解者

16、必须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老师:既然三者之间紧密联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何联系。(学习食物链和 食物网) 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在讲诉此处知识点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图视讲解法,打出一张生物之间的关系图,然后讲解。但这种讲法平铺直叙,没有给学生多少的思考空间, 此处有几个知识点都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 课的重点与难:食物网与食物链是下一节学习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的基础,后面的很多内容都是由此贯穿的;同时研究生态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的基础,后面的很多内容都是由此贯穿的;明确每一环节由哪些生物占据。当系统运行发生障碍时, 系统的规律,明确每一环节由

17、哪些生物占据。学会分析 这种联系是本节课的最大难点。因此如何使学生领悟生物的相互关系, 我在这个地方设计了一个模拟游戏:选 8 位同学上来扮演图中的 8 种生物。1.扮演的成分是什么?2.所处的营养级是几级?3.如果把游戏中的鸟拿出来,台上的同学是否还可以都在上面么?如果是把虫拿掉呢?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4.这个模拟场景中一共有几条食物链?最长的和最短的分别是哪条?有何特点?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在某种生态系统中,分析与判断因某种生物减少或增多时其他生物的变动情况,主要依据该生物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具体位置关系 来分析判断。(1)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其它生物都将减少;(2) 天敌一方减

18、少, 则被捕食者数量因此会先迅速增加后减少, 最后趋于稳定;(3) 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 另一种生物的变化情况视具体的食物链确定。 经实验讨论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2.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3.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此外,为下节课铺垫,在这里埋下伏笔: 此外,为下节课铺垫,在这里埋下伏笔:4.一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5.分解者不属于任何一个营养级。( 三)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以及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以营养

19、为纽带,把生物和非生物紧密地结合起来,自然界中的能量(光能)和矿物质从绿色植物到草食动物,然后到肉食动物,都是通 过食物链进行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各不相同的,但生态系统的物质总是处于经常不断的循环之中,而能量也是在各营养级之间进 行流通。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结 构特征。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3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_细胞呼吸的内容。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细胞呼吸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

20、细胞呼吸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四大部分内容,为我们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第三章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第四章的主动运输和_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四节的光合作用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了基础,因此是_的重点内容之一。(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中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掌握有氧呼吸中物质及能

21、量变化的特点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以及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学会用化学反应式表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领会细胞呼吸的实质。通过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培养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联系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关心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

22、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奥秘。(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氧呼吸部分)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有氧呼吸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突破策略:1、通过自主阅读、提问、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破。2、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三阶段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学生的化学知识功底不深,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还未学习。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度。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三阶段中

23、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体形象地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反应式,使学生清楚须有能量栏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2、利用化学反应式理解有氧呼吸的实质二。教法与学法分析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也须起主导、()引导作用。所以本课利用直观教学手段,采用以下几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阅读能力。(一)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有氧呼吸三阶段内容,明确有氧呼吸的场所、反应物、生成物和释放的能量状况等内容。(二)直观教学:通过多媒体辅

24、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启发性(三)比较法: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三阶段区别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比较有氧呼吸和有机物体外燃烧的不同,进一步认清有氧呼吸的特点。(四)归纳法:归纳有氧呼吸的概念。三。教学过程分析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问题探讨导入本节内容第三节atp的主要_细胞呼吸步骤二:联系生活(酵母菌可用于发面和酿酒)介绍细胞呼吸概念一、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步骤三:回顾第三章细胞器的知识,学习二、(一)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的结构步骤四:用下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培养自学能力:有氧呼吸的阶段 场所 反应物 产物 释能第一阶段第二阶

25、段第三阶段步骤五:讲授二、(二)有氧呼吸的过程主要学习三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式和过程图解(略)通过学习三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式和过程,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三阶段的物质变化、能量释放特征和进行场所。步骤六:比较有氧呼吸三阶段:场所、反应物、产物、释能等方面的内容。步骤七:归纳(三)有氧呼吸的概念通过对有氧呼吸概念的归纳,锻炼学生聚合思维力。步骤八:分析(四)有氧呼吸的特点。通过和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做比较的方法,了解有氧呼吸过程反应的条件温和性、能量逐步释放的特征和能量的部分贮存特征。步骤九:有氧呼吸小结:场所、能量去向、总反应式、概念。步骤十:练习巩固(略)板书设计(略)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4一、教材分析(一

26、)课题新陈代谢与酶(二)课型探索性实验课(三)教材内容及位置现行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4548页(四)课时安排本节重点是理解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酶的概念是与酶的发现史联系起来的,可采用讲述法。酶的特性是通过探索性实验实验四、实验五,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得出。根据教参,讲述和实验约2课时。如果将两节课分开,不利于整体教学,因此,我计划用两节连堂课在实验室内完成该节全部教学目标。(五)编排意图教材绪论说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既然是化学反应,就有催化剂。教材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通过探索性实验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

27、操作能力,也是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生物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中不可缺少的。(六)前后联系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多种消化酶在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的作用且做了“观察唾液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本节从酶的发现史入手,简单介绍过程,总结得出酶的概念,再通过实验得出酶的特性,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其它生命现象奠定基础。(七)教学目标1、酶的发现(a:知道)2、酶的概念(c:理解)3、酶的特性(c:理解)实验五:a、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b、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实验四:a、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效率的方法b、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以上目标是按大纲要求确定的。(八)教学重点1、酶

28、的概念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的特点实验教学是训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故本节的能力培养与知识教学同等重要,同为重点。(九)教学难点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的实验。(十)教学关键正确的认识_于正确的认识方法和过程,对本节内容,学生知识的获取_于正确的实验操作而总结的结论,故应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程序,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的结论是本节关键所在。二、学情分析(一)现有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生物时,本应有多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由于我市具体条件限制,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尤其是生物学科基础差,前后联系不强,加之高中教材前面

29、才安排了“三个实验”,给本实验操作有一定难度。(二)学习动力高中学生正处青春期,好奇心强,加之才开始接触生物实验不久,所以学生对实验教学喜而不厌,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又可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三)学习能力习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和其它条件限制,学生习惯于偏重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和习题解答,而不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这种状况短时间内还无法纠正,学生往往抽象思维能力强,实验技能差,实验时习惯于得出“先入为主”的结论,达不到探索性实验的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须在实际课教法上采取相应措施。三、课前准备(一)实验分组宜将操作能力强与书本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合理搭配;选择实验能力较强、组

30、织纪律性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以带动各组实验取得好的效果。(二)器材准备1、实验器材: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过氧化氢2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实验现配),热水。2、其它器材:试管、量筒、烧杯、试管架、温度计、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火柴、卫生香等。以上均可由实验员准备。(三)预试实验教师必须先做预试实验,可验证或修正实验步骤等,使实验的关键和难点能心中有数,以便调控实际教学程序。四、教法分析(一)讲述法通过教师的语言阐述,让学生知道一些有关本节内容无法验证

31、的知识,也便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实验探究中集中注意力,得出正确结论。(二)实验法与演示法实验法与演示法是生物直观教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法使学生手脑并用,从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从现象中总结出结论,同时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在实验中,老师演示方法步骤的关键和难点是必不可少的。故两种方法是本节课联系的主要教学方法。(三)发现法与对比法探索性实验要求课前不必预习,以避免“先入为主”,通过教师指导、设问;学生自己操作、探究,在实验中发现现象。同时,对实验前后的认识和现象进行对比,再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归纳,得出酶的高效性、专一性等,从而培养基础技能和训练思维能力,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五、学法指导(一)

32、强调规范操作规范的实验操作具有科学性强、效率高、目标一致,节省材料等特点,故应提倡并强化操作程序,纠正错误的操作习惯,提高实验效果,以达到实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二)指导观察观察是学生获取实验现象的重要环节,指导学生观察要具体、细致,且忌目无重点。(三)引导讨论、归纳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适当地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六、教学程序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先用讲述法学习酶的定义,再用实验法探究得出酶的特性。对酶特性部分,教师讲解宜少而精,大量时间应由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突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实验四与实验五同时进行,所以,进行实验时宜采用分段式,即讲解一段,学生

33、独立操作一段,学生总结出结论后再进行下一个实验。具体如下:强调几点:教学与实验一并进行,要遵守组织纪律,一切听从指挥。(一)组织讲解酶的发现1、酶的发现史2、酶的概念(二)组织教学酶的特性1、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1)统一讲解和演示简析“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fe3+均可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简析目的要求:学会探究酶催化效率方法,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高低。演示规范操作:按预先标明的步骤规范演示,注意只演示步骤,不说明结果。(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指导指导要点及设问加入过氧化氢酶液和fecl3液后,应立即用手指堵住管口,并立即观察实验现象。向试管内液

34、面上方放入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但不要插入到气泡中,以免使卫生香潮湿而熄灭。过氧化氢溶液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应提醒学生注意,加药品时切勿溅到皮肤上。如果溅到上面,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掉。当分别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已知数量的fe3+和过氧化氢酶分子后,哪个试管产生的气泡快、多?(加过氧化氢酶的试管)哪个试管内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熄灭的卫生香猛烈地复燃?(加过氧化氢酶的试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各是什么?(均为氧气)(3)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酶的特性之高效性2、实验五:(1)统一讲解和演示简析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性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均能生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够与

35、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有无还原性糖。浅析目的要求: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作用特定的化学反应,探索淀粉酶是否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演示实验操作(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及设问制备的可溶性淀粉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如果温度过高,会破坏淀粉酶的活性。注意两支试管应放在水温为60左右,低于50或高于75,会降低化学反应速度。如果加蔗糖的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要指导分析原因:a、蔗糖液放置时间过长,蔗糖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影响实验结果b、试管未洗干净也会影响c、蔗糖本身不纯净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杜绝随意用火。在实验

36、过程中,两支试管的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加入淀粉的试管:浅蓝色棕色砖红色加入蔗糖的试管:浅蓝色不发生变化保温5分钟的目的是什么?(保证有足够条件供酶分解)(3)讨论总结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确:淀粉酶只催化淀粉水解,对蔗糖不起催化作用,从而得出酶只有专一性,也推导出酶的多样性特征。(三)课堂小结1、通过讲述法和实验法探索,得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特征,酶的催化效率需适宜的外界条件。2、纠正实验课中学生的不正确操作。(四)练习设计1、本节练习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回答在教学程序中的设问,让学生边观察边回答。2、各小节实验的总结提问。3、课后练习完成实验报告册

37、上的练习,落实基础。完成一个探索性实验: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七、板书设计正板书(大黑板)新陈代谢与酶1、酶的发现史:1773年斯帕兰札尼实1836年施旺1926年萨姆纳1980年切赫2、酶的意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3、酶的特性:(1)高效性: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合物的反应注:由于酶的专一性,反应也如此复杂,酶具有多样性(3)酶需要适宜的条件适宜的温度:38左右催化率最高适宜的ph:绝大多数酶在ph=7的环境催化效率最高小黑板板书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高中

38、生物说课稿 篇5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物的特征这节课是本套教材的开篇内容,它交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从而为本学科指出了研究的对象。本节内容的呈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从而召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2)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学

39、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3、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4、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讨论的组织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三、说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探究法。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

40、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四、说学习方法学生以小主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五、说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目前我校还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基于这种实际条件,我一实物为教具,准备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实物,及一些图片。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实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虫,水瓶等六、说教学过程1、小组竞赛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一开始上课,先进行一个小组竞赛,教师把师生课前准备的实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组把它们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写在纸条上,看哪组正确率最高,然后排列名次。这种导入新课 的方法,抓住了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2、充分质疑 分析讨论 畅所欲言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