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组网技术与配置》教学大纲宁_第1页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组网技术与配置》教学大纲宁_第2页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组网技术与配置》教学大纲宁_第3页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组网技术与配置》教学大纲宁_第4页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组网技术与配置》教学大纲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组网技术与配置教学大纲适用对象: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信息工程专业学 时: 54 学时,其中至少 16 学时实验。 学分数: 3 课程性质:专业技能课课程编号:执笔人:王林审核人:陈潮红教学大纲说明一、前言课程性质:计算机组网技术是新华学院计算机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应用性专业课程,其先修课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等。课程任务:该课程主要讲解 Windows2000 组网技术以及网络配置技术基础。系统介绍 Windows2000 网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DNS 与 WWW 等各种服务的实现、 域的建立、组策略的实现、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等等。课程目的:通过

2、对 Windows2000 组网技术的学习,全面了解 Windows2000 系统管理所涉及的各项任务及其解决方案。 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信息网络进行规划与设计,实现企业网络系统、学校 Intranet 等小型网络。组网技术与配置教学大纲是根据计算机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 2006 级教学的实际而制定的教学计划而编写的教学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具体制定了课程的性质、 目的和任务、 教学要求和技能训练要求等内容, 同时指明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组织该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教学文件。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组网技术与配置课程是网络工程与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

3、务是讲授网络建设与维护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 强化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网络工程方面的规划、安装、配置、维护等能力。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有计算机网络原理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预备知识。具体任务:1、使学生可以全面而细致地了解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各个环节。2、从实际出发介绍一些实际的组网和网络配置及维护方法。3、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实际网络系统关系的深刻理解。4、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5、掌握组建网络和进行网络配置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三、教学基本要求1、熟悉计算机组网的基础知识。2、熟悉网络的拓扑结构,掌握Intranet网络构架。3、熟练掌握组建局域网的技术。4

4、、掌握 WINDOWS2000和 WINDOWS2003二种网络操作系统的系统配置与网络管理方法5、掌握用 WINDOWS2000和 WINDOWS2003构建服务器的方法。6、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主要性能和主要实现技术,了解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7、掌握网络拓朴图的绘制方法。8、了解中小型网络工程方案设计方法。9、了解网络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方向。四、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1、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教学资料进行学习的方法。2、教学内容必须突出技能型课程特征,教学中多结合实际典型组网案例进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3、注重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衔接,在教学中避免重复。教学

5、方法要灵活多样,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学大纲内容第 1 章 计算机组网技术基础 1.1 传输介质及连接器的使用1.1.1双绞线1.1.2同轴电缆1.1.3光纤1.1.4双绞线的组网工具及网线制作1.1.5双绞线组网连接方法1.1.6光纤连接器与光纤连接方法1.1.7同轴电缆的组网连接方法1.2组网基本技术1.2.1网络拓扑结构1.2.2结构化布线技术1.2.3两台计算机直连的方法1.2.4通过 PSTN连接的方法1.3组网软件基础1.3.1网络通信协议1.3.2选择网络通信协议1.3.3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1.3.4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1.3.5网络配置软件1.4 Intranet组网层次和技

6、术1.4.1Intranet组网采用的技术1.4.2Intranet方案设计中的层次结构1.4.3千兆 Intranet的协议结构1.4.4Intranet组网的基本问题1.4.5大中型 Intranet方案设计1.4.6Intranet组网技术问题分析1.5思考题与习题第 2 章 计算机网络组网设备 2.1 网络适配器2.1.1网络适配器的作用和连接2.1.2网卡的分类2.1.3网卡的选择2.1.4网卡的参数配置2.2调制解调器2.2.1调制方式2.2.2调制解调器的标准2.2.3调制解调器的分类和功能2.2.4调制解调器的命令集2.2.5调制解调器用到的通信协议2.3集线器和中继器2.3.

7、1集线器2.3.2中继器2.4网桥2.4.1网桥的功用2.4.2网桥的工作原理2.5路由器2.5.1路由器的作用2.5.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2.6交换机2.6.1交换机的工作原理2.6.2交换机的交换方式2.6.3交换机的功能和性能2.6.4交换机的分类2.6.5交换机的级联和堆叠2.6.6交换机与网桥、路由器的比较2.6.7三层交换的概念2.6.8局域网采用三层交换技术2.6.9三层交换与传统路由器的比较2.7协议转换器2.7.1协议转换器的作用2.7.2网络互连设备的层次和包含关系2.8资源设备2.8.1服务器主机2.8.2工作站主机2.9思考题与习题第 3 章 对等网络组网 3.1 对等网

8、络概述3.1.1对等网络的概念和特点3.1.2对等网络与客户机 / 服务器网络的比较3.1.3对等网络的拓扑结构3.2组建对等网络3.2.1准备硬件3.2.2硬件组装3.2.3软件的安装与配置3.3对等网络的使用3.3.1使用共享资源3.3.2检测网络3.4思考题与习题第 4 章 客户机 / 服务器网络的配置4.1 Windows 网络的特点4.1.1Microsoft公司产品类别4.1.2 Windows 2000 系列4.1.3客户机 / 服务器模式和浏览器 / 服务器模式4.1.4Windows网络层次模型4.2 Windows 2000 Server 网络配置4.2.1客户机 / 服务

9、器网络的结构4.2.2网络的工作模式4.2.3客户机 / 服务器网络中的一些概念4.2.4安装 Windows 2000 Server4.2.5配置 Windows 2000 Server 服务器4.3客户机的配置4.3.1客户机配置准备工作4.3.2客户机的配置4.3.3从客户机访问服务器4.4 Windows 2000 Server 网络环境的配置4.4.1默认的启动系统与故障恢复设置4.4.2设置多任务的运行方式4.4.3通过修改注册表进行系统设置4.5思考题与习题第 5 章 拨号网络的配置 5.1 远程访问的技术5.1.1远程访问的方式5.1.2拨号网络的连接方式5.1.3RAS支持的

10、通信协议5.2拨号网络的配置5.2.1配置的准备工作5.2.2远程访问服务器端的设置5.2.3配置 RAS服务器5.2.4配置远程访问策略5.2.5远程访问的管理5.2.6远程访问客户端的设置5.2.7拨号连接的使用5.3拨号网络的 Internet连接共享设置5.3.1共享计算机的设置5.3.2对要使用共享的计算机的设置5.4思考题与习题第 6 章 Intranet组网技术6.1 Intranet概述6.1.1Intranet的用途6.1.2Intranet的特点6.1.3Intranet组网问题分析6.2 Windows 网络中的 IIS6.2.1IIS的特点6.2.2IIS的安装6.2.

11、3IIS的管理6.3域名服务系统 DNS6.3.1DNS概述6.3.2域名服务系统 DNS的安装6.3.3配置 DNS域名服务器6.3.4创建子域6.3.5DNS服务器的其他设置6.3.6配置使用 DNS域名服务器的客户机6.3.7在 DNS域名服务器上设置主页6.4 Web 服务器配置6.4.1Web站点和 FTP站点6.4.2 Web服务器配置的准备工作6.4.3建立新的 Web站点6.4.4删除 Web站点6.4.5限制非授权用户访问 Web站点6.5 FTP 服务器配置6.5.1添加 FTP服务6.5.2增加 FTP站点6.5.3设置 FTP消息和目录输出格式6.5.4为 FTP新建虚

12、拟目录6.5.5设置访问 FTP站点的权限6.5.6 FTP命令6.5.7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TFTP6.5.8一台服务器主机可以提供多种服务6.6 E-mail服务器配置6.6.1Microsoft SMTP Service提供的功能6.6.2新建 E-mail 服务器站点6.6.3E-mail服务器配置6.7网络数据库的应用6.7.1企业网中的应用模式6.7.2CGI程序设计6.7.3API应用编程接口6.7.4 Java语言6.7.5ASP技术6.7.6用 IDC 访问 Web数据库的方法6.7.7用 IDC 访问 Web数据库的实例6.8接入 Internet6.8.1Internet连

13、接概述6.8.2拨号接入 Internet6.8.3通过 ISDN接入 Internet6.8.4通过 DDN专线接入 Internet6.8.5通过 ADSL接入 Internet6.8.6通过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 Internet6.8.7通过电力线网络接入 Internet6.9 Internet连接共享6.9.1 Internet连接共享概述6.9.2 Internet连接共享设置6.10思考题与习题第 7 章 Linux 环境组网技术7.1 入门7.1.1Linux的用途7.1.2 Red Hat Linux的安装方法和要求7.1.3Red Hat Linux 9安装过程7.1.4Li

14、nux基本操作命令7.2 Linux网络环境配置7.2.1TCP/IP配置文件7.2.2网络配置工具7.2.3网络环境配置方法7.3 Samba 服务器7.3.1Samba的用途7.3.2 Samba的安装7.3.3Samba的启动7.3.4 Samba的配置7.3.5Samba用户管理7.3.6 Samba服务器应用举例7.4 DHCP 服务器7.4.1DHCP 服务器的安装7.4.2 DHCP服务器的启动7.4.3DHCP 服务器的配置7.4.4 DHCP服务器应用举例7.4.5DHCP 客户端的设置7.5 DNS 服务器7.5.1DNS服务器的安装7.5.2 DNS服务器的启动7.5.3

15、DNS服务器的配置7.5.4 DNS服务器应用举例7.6 Apache服务器7.6.1Apache概述7.6.2 Apache的安装和启动7.6.3Apache的配置7.6.4 Apache的简单测试7.6.5虚拟 Web站点7.7 FTP 服务器7.7.1FTP服务器概述7.7.2vsftpd的安装和启动7.7.3vsftpd的配置7.7.4vsftpd服务器应用举例7.8邮件服务器7.8.1邮件服务器概述7.8.2 DNS中有关邮箱的设置7.8.3sendmail和 IMAP的安装 7.8.4 IMAP的配置7.8.5sendmail的配置7.8.6客户端的配置及测试7.9数据库服务器7.

16、9.1MySQL 数据库的安装7.9.2 MySQL数据库的启动7.9.3MySQL 数据库的管理7.9.4 MySQL数据库的备份7.10思考题与习题第 8 章 路由器的配置 8.1 路由器配置基础8.1.1路由器的功能8.1.2路由器的分类8.1.3路由器的重要性能指标8.1.4 Cisco路由器系统的组成8.1.5Cisco 路由器产品系列8.2路由器配置8.2.1路由器配置途径以及配置环境搭建8.2.2 IOS的启动与系统配置对话8.2.3路由器状态以及配置模式8.3 Cisco IOS命令行接口 CLI 简介8.3.1使用帮助8.3.2命令行的注释和默认设置8.3.3显示路由器状态和

17、查看相邻的网络设备8.3.4IOS 及配置文件的备份8.3.5配置控制8.3.6改变工作模式命令8.3.7口令管理8.3.8路由器测试命令8.4路由器常用配置8.4.1IP 协议的配置8.4.2 IP路由配置8.4.3路由协议配置8.4.4广域网协议配置8.4.5网络地址转换 NAT及配置8.5路由器配置实验8.5.1路由器配置实验环境8.5.2静态路由协议配置8.5.3RIP 路由协议配置8.5.4 OSPF路由协议配置8.5.5路由访问控制列表配置8.6思考题与习题第 9 章 交换机的配置9.1 Cisco 交换机系列9.1.1交换机的命名和标识9.1.2Cisco交换机产品的分类9.2

18、Cisco 交换机的配置9.2.1配置交换机的方式9.2.2交换机的常规配置9.3虚拟局域网 VLAN9.3.1使用 VLAN的原因9.3.2 VLAN技术9.3.3静态 VLAN和动态 VLAN9.3.4 VLAN内主机之间的通信9.3.5VLAN 间的主机通信9.4 VLAN 的配置9.4.1VLAN 的配置步骤9.4.2设置 VTP域名和模式 ( 在跨越交换机时使用 )9.4.3在同一个交换机上创建VLAN9.4.4创建跨越交换机的 VLAN9.5 VLAN 之间的路由配置9.5.1对 Cisco 3750交换机 (Server模式 ) 的配置9.5.2对 Cisco 2811路由器的配

19、置 ( 单臂路由 )9.5.3对 Cisco 2950交换机 (Client模式 ) 的配置9.5.4对 VLAN之间路由配置的测试9.6思考题与习题第 10 章 Intranet安全与管理10.1Intranet安全10.1.1Intranet的安全策略10.1.2网络安全的层次划分10.1.3Internet的网络安全层次10.1.4网络防火墙技术10.1.5防火墙的结构10.1.6企业网防火墙的方案10.1.7基于密码理论的技术10.2网络地址转换用于 Intranet安全10.2.1网络地址转换的用途10.2.2 Intranet的专用 IP 地址10.2.3用路由器实现网络地址转换1

20、0.2.4用 Windows 2000 实现网络地址转换10.2.5NAT技术用于安全的特点10.2.6NAT安全模型及实现结构10.3 IIS 为 Intranet 提供的安全性10.3.1IIS的 5 个安全元素10.3.2验证安全10.3.3访问控制10.3.4证书安全10.3.5加密安全10.3.6审核安全10.3.7执行的标准10.3.8IIS中的安全性设置10.3.9IIS安全检查表10.3.10为 Web内容设置访问权限10.3.11设置计算机的访问权限10.4 Intranet管理10.4.1企业网中的网络管理技术10.4.2SNMP管理模型10.4.3网管代理10.4.4网络

21、管理站和 SNMP规定的操作10.4.5网管工具的选取10.4.6网络管理软件的应用10.4.7实现系统管理的 NET命令程序10.4.8用于网络管理的一些方法10.4.9网络管理的发展10.5 思考题与习题教学方法和手段本门课采用课堂讲授与网络实践教学相结合,并辅之以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案例将以我校校园网方案为例。 教学中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上网查询研究与分析或进行实地调研, 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教学中安排了 8 次实验课。本课程同时安排了 1 周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时之比为 1: 2,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网络方案设计、网络设备选型、网络服务器的配置等方面对学生进行

22、训练。四、考核考核性质:考试或课程设计考核方式:闭卷或工程方案期末笔试考试占总成绩的60%,案例分析、调研报告、实验操作和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 40%。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组网技术与配置王相林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教学参考书:网络互联与实现锐捷网络希望电子出版社实用网络技术配置指南初级篇锐捷网络希望电子出版社网络硬件完全手册重庆大学出版社刘晓辉主编windows 2000 server组网与安全配置手册李劲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计算机网络工程与实践丰继林刘庆杰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 月第 1 版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杨威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年 9 月第 1 版局域网技术与组网

23、工程实训教程张景峰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年 4 月第1版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教程张景峰主编计算机网络组建与与应用教程夏素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等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年20044月第 1版年 11月第 1版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第三、四学期)第三版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年 7 月第 1 版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第一、二学期)第三版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年 7 月第 1 版2009年 4月 10日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组网技术与配置实验教学大纲一

24、、实验课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做8 项实验,课时控制在16 学时。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和操作使组网技术与配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熟悉和掌握 LAN的组建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与配置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日常管理与维护。二、实验课教学内容:(一)局域网硬件设计及安装调试1 、实验课实训目的和要求掌握两种国际布线标准 (568A 与 568B)的网线的制做, 以及连线方式, 并能使用网络测试仪对网线连通性进行测试。2 、实验课实训内容实验 1 网络认识实验实验 2 网

25、线的制作网线制作方法与测试双绞线的连接方式(二)局域网的配置与使用1 、实验课实训目的和要求掌握局域网主要服务和配置在网络平台下发布Web信息的方法,具体要求如下:2、实验课实训内容实验 1;对等网的使用要求:掌握 windows2000/XP对等网网络组件的安装,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实验 2:无线局域网的安装与使用要求:掌握用 AP构建无线局域网的方法,掌握无线局域网接入有线局域网的方法。实验 3: WINDOWS 2000 SERVER的安装要求:让学生掌握Windows 2000 Server 的正确安装。实验 4:安装与配置 ACTIVE DIRECTORY要求:掌握活动目录服务知识及配置ACTIVE DIRECTORY,安装域控制器。实验 5:安装与设置 DNS服务器要求:掌握 DNS服务知识及掌握DNS服务器的设置。实验 6:安装与设置 DHCP服务器( 1 学时)要求:掌握安装DHCP服务器,并且掌握对DHCP服务器的设置。实验 7:IIS 的安装与设置:掌握 IIS 安装,掌握 WEB服务器和 FTP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使用。实验 8:代理服务器的安装与使用要求:掌握用代理服务器软件和网络地址转换( NAT)共享 Internet 连接的方法实验 9: E-mail 服务器的安装与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