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世名画_第1页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_第2页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_第3页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_第4页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晋.顾恺之 洛神赋图 唐.阎立本 步辇图 唐.韩滉 五牛图 唐.张萱 周昉 唐宫仕女图 五代.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宋.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宋.张择瑞 清明上河图 元.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明.仇英 汉宫春晓图 清.郎世宁 百骏图. 画家简介 顾恺之(348 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 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义熙初官散骑常侍。博学多 艺,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凡人物、佛像、禽 兽、山水皆能。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画师法卫贤,行笔细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行云流 水,出之自然。画人物尤善点睛,自云:“四体妍 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

2、,正在阿堵(六朝人 口语“这个”,即指眼珠)之中。”唐张彦远评其 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精通画论,著有 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 书行世。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 著名论点,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洛神赋图简介 中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顾恺之。原作已佚,今 存有宋代摹本5卷,皆绢本设色,分别藏于中国大 陆、台湾台北及美国。一纵27.1厘米、横572.8厘 米,藏故宫博物院;另一纵26厘米、横646厘米, 藏辽宁省博物馆。 该图以三国魏文学家曹植的 洛神赋为依据,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 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交接的惆怅。作品将 不同情节置于同一画卷,洛神和

3、曹植在一个完整 的画面的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以山石、林木及 河水等背景,将画面分隔成不同情节,使画面既 分隔又相联接。图中山石、林木,反映了早期山 水画的表现技法和面貌。画面和谐统一,丝毫看 不出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迹象。作品线条,前 者飘逸,人物动态委婉从容,后者人物形体较低 矮,线条圆转短拙,色彩较浓丽。 洛神赋图:云水飘渺,千年痴情 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的 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而作的传世精品。 洛神赋原作描述的是诗人与洛水边美丽 的仙女洛神相遇,相恋,却又因“人神道殊”而 无法结合,最终含恨分离的悲剧。 后人认为这篇作品是曹植为了怀恋自己的恋 人甄洛所作。 甄洛是三国时期上蔡县

4、令甄逸的女儿,是中 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之一,有“河北有甄洛,江 南有二乔”一说,17岁嫁给袁熙(袁绍之子), 后嫁予曹丕,为甄妃。 但有很多学者持否定态度 1.曹植不可能爱上其嫂 曹家兄弟之间的政治斗争十分紧张,他根本没胆 量写感甄赋(即洛神赋) 2.塘上行(甄洛)写的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相 思到极致的深情泣诉 3.曹植写此赋前一年被封甄城候,第二年又晋封 为甄城王 洛神赋与洛神赋图表达的是一种理 想的美好以及理想失落的惆怅与痛苦 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曹植的洛神赋 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从帝京回东藩的途中,经过 洛水,遇到洛水女神宓妃的故事。原文中主人公虽 然对宓妃充满爱恋,而最终却不得不离去的故事情 节

5、,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的伤感与无奈。顾恺之在 这幅画里却将结局做了修改,以主人公与宓妃有情 人终成眷属而告终。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在同一画 幅的不同场景中展开,将一个传说中的爱情故事表 现得浪漫感人。画面采取分段连续形式,概括描绘 了几个重点。通过对洛神神情、动作的描绘,传达 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情意。直接表现在 礼教束缚与封建势力压迫之下,男女爱情受到压抑 和苦闷的主题。画面色彩很柔和,加上画家对周围 环境生动的描绘,突出了画面的诗意气氛。这种手 法后世多有借鉴,如五代的顾闵中的韩熙载夜宴 图。 2.步辇图:汉藏结亲,永世亲和 步辇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所绘 唐太宗时,阎立本官至刑部侍郎,高

6、宗 总章元年拜右丞相,初杰出的政治才能外, 还擅长图画,工于写真,时称“丹青宰相” 其代表作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 (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 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 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全图设色浓重,鲜艳又沉着,是一件具 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珍品。 3.唐宫仕女图丰腴华贵,雍容娇美 唐代做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 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 中国古代仕女像大多是“青肌秀 骨”“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而唐代 的仕女画则以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 唐宫仕女图展示了“回眸一笑百媚 生”的唐代美女众生相,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作莫过于张宣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

7、练 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和挥扇仕女 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张宣、周昉是唐代最富盛名的仕女画大家,他 们的作品大多表现贵族妇女的生活情调、着 装艳丽、风姿嫣然,这也是唐代仕女画的主 要艺术特征 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天宝十 一年,唐明皇宠妃杨玉环三姐虢国夫人及其 家眷随从盛装出游的奢华场面、 画面上洋溢着雍容、自信、乐观的盛 唐风貌 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有“画仕 女,为古今冠绝”的美誉 张萱:张萱: u 唐,汉族,长安(今西安)人。唐,汉族,长安(今西安)人。 开元(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善绘贵 族仕女、宫苑鞍马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著称。

8、u 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 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但出于张萱本人手笔的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但出于张萱本人手笔的原作,原作, 今已无一遗存今已无一遗存。 u 历史上留下两件历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重要的摹本,即传说是宋徽宗临摹,即传说是宋徽宗临摹 的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卷和捣练图捣练图卷。卷。 虢国夫人游春图卷虢国夫人游春图卷是唐代著名画家张萱是唐代著名画家张萱 的一幅传世珍品。的一幅传世珍品。 此图描写唐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此图描写唐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 姐姐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从春天出游

9、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从春天出游 的行列。的行列。 它真实地它真实地描绘了唐代上层社会妇女闲散享乐描绘了唐代上层社会妇女闲散享乐 的生活的生活。 虢国夫人游春图 盛唐女性的生活盛唐女性的生活 解读捣解读捣练图练图 画中的人画中的人 物在干物在干 什么?什么? 解说解说 这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 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一个统一的画面,体现了中国古代 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唐妇女用 木杵捣练(丝织品的一种)、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全 画不画任何背景,着重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 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刻画 人物的动作姿态,

10、尤其注重细节描写。三个部分相对独 立,又有内在联系,组成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一)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仕女 画, 问题:什么是仕女画? 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 了唐代宫廷妇女、 木杵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 面。 解读捣练图解读捣练图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 杵捣练的情景杵捣练的情景 “练练”是丝织品的一种。练织成时质硬,必须煮是丝织品的一种。练织成时质硬,必须煮 过,过, 漂白,再用杵捣,才能柔软洁白。四个妇女论用漂白,再用杵捣,才能柔软洁白。四个妇女论用 用木杵捣练,她们的朝向各不相同,既符合劳动用木杵捣练,她们的朝向各不相同,既符合劳动 生活的真实,又体

11、现了巧妙地构图技巧。更为可生活的真实,又体现了巧妙地构图技巧。更为可 贵的是,画家描绘的重点不是图解劳动场面,而贵的是,画家描绘的重点不是图解劳动场面,而 是通过劳动刻画人物的神态,如左边那位妇女在是通过劳动刻画人物的神态,如左边那位妇女在 捣练时歇中挽袖的细节描写,十分传神。四个妇捣练时歇中挽袖的细节描写,十分传神。四个妇 女丰满的面庞余体态,与同时期的女性人物雕刻女丰满的面庞余体态,与同时期的女性人物雕刻 的造型完全一致,是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四个的造型完全一致,是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四个 妇女衣服的设色极为讲究,既有鲜明的对比,又妇女衣服的设色极为讲究,既有鲜明的对比,又 显得十分和谐。

12、柔丽的设色与简洁有力的线描,显得十分和谐。柔丽的设色与简洁有力的线描, 充分体现了盛唐工笔仕女画的高度水平。充分体现了盛唐工笔仕女画的高度水平。? 解读捣练图解读捣练图 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 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 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 线的情景线的情景 解读捣练图解读捣练图 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 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 去。去。 这一组是描绘两个妇女正在把经木杵捣过 的练用力扯平,另一妇女用熨斗加以熨平 的劳动场面。左侧的妇女扯练时身体稍稍 后仰的细

13、写真实面有传神的表现了用力扯 练的神态。同样的,中间那位用熨斗熨练 的妇女其神态之专注,也是画家着重刻画 的地方。更富有生情趣的是,一个淘气小 女孩再练下来回玩耍的细节描写,既符合 生活的真实,又使互相对称的构图不致呆 板。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至于主要 人物的造型及其衣着的设色,同样体现了 典型的盛唐风格。 解读捣解读捣练图练图 总结总结:画家描绘捣练、画家描绘捣练、缝织、缝织、熨烫等活动过程,既重熨烫等活动过程,既重 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 使得所反映的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使得所反映的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 4.

14、五牛图:憨态可掬,堪称孤品 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麻纸本,纵28.8cm,横139.8cm 无印款,作者是唐代著名宰相韩滉 韩滉(723-787),为官清廉,能书善 画。画牛、羊、驴等走兽神态生动,由以 画牛“曲尽其妙” 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作品。 该画从问世到宋代,一直被宫廷收藏,到 元代经战乱,为书法大家赵孟 收藏,到明 代,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一度下落不明, 到乾隆年间,才从民间收集到宫中收藏。 199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被带 到国外,从此杳无音信。 1950年初,几经周转,最终以六万港 币买回。 5韩熙载夜宴图今朝有酒,夜夜笙歌 韩熙载夜宴图为五代画家顾闳中所作

15、, 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 一。 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五代时南唐 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在绘画史上韩熙载夜宴图是后代画 家不断追摹的母题和蓝本,原迹遗失,今版 为宋人临摹本,绢本设色,宽28.7cm,长 335.5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6.千里江山图:咫尺千里,江山辽阔 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 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51.5cm, 横1191.5cm。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 画作品,作者王希孟 王希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绘画 史上仅有的一位以一副画作而名垂 千古的天才少年。 此画卷后有北宋名臣蔡京的题跋。 在运笔的技法上,作者主要 运用的传统的青绿勾勒法;在用 色上

16、,全图以天青色为基调,并 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在布 局上,画家交替采用深远、高远、 平远的构图法则。 7、清明上河图:末世繁华,恍如昨日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绢本设色,宽24.8cm,长 528.7cm.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副精品,属一级国宝,现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罕见的风俗画长卷, 它描绘了北宋末清明时节,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汴河两岸的繁华 景象,是汴京当年繁华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生动写照。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画中人物五百多 个,但却衣着不同,神情各异。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郊区风光、汴河两岸运输、城门

17、内外的车 水马龙 在总计5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 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二十多艘,无 一重复,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8.富山春居图:平淡天真、画中兰亭 黄公望-中国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 富山春居图纵33cm,横636.9cm。纸本水墨画, 是黄公望晚期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艺术成就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此画于清顺治年间遭焚,短为两段。前半卷,画幅虽 小,但较完整,后被命名为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 馆;后半卷,画幅较长,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后被称 为无用师卷,

18、乾隆时流入皇宫,新中国成立前夕随故 宫文物被运往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至今仍山水相隔。 9.汉宫春晓图:春日晨曦,佳丽百态 为明代画家仇英所作 仇英作品题材广泛,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 楼阁,尤其擅于仕女画,他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 画和描绘。 汉宫春晓图是仇英重彩仕女画的杰出代 表,绢本设色,纵30.6cm,横574.1cm,在中国 重彩仕女画中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现藏于台 北故宫博物馆。 以手卷的形式描述春日晨曦汉代宫廷中的佳丽 百态,共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 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 10.百骏图:中西合璧,别有意趣 稿本为纸质,纵102cm,横813cm。现藏 于

19、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郎世宁,意大利人,生于米兰,清康熙 帝五十四年(1715)以天主教传教士的身份 来到中国,随即入宫进如意馆,成为宫廷画 师,是清代宫廷绘画的领袖,曾参与圆明园 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画 师,在中国从事绘画达五十年。 百骏图绘于雍正六年(1728)堪称 郎世宁早期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中国绘画小常识 中国画简称“国画”,指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 国名族绘画。强调用线来描绘对象,不受焦点透视所限,在 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人物画-以人物为描绘对象的画科。因描绘题材不一, 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人物故事画以及风俗画,其主要特点 是强调以线造型。 山水画-以自然风物为描绘对象的画科。山水画主要有 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技法形式。 花鸟画-以花卉、竹石、禽鸟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科。主 要有工笔设色和水墨写意两大技法体系。 院体画-专指封建在时代为皇室宫廷供养的专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