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图形与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9/49cc3cf8-b3eb-430f-b9dd-1f83f24bddb9/49cc3cf8-b3eb-430f-b9dd-1f83f24bddb91.gif)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图形与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9/49cc3cf8-b3eb-430f-b9dd-1f83f24bddb9/49cc3cf8-b3eb-430f-b9dd-1f83f24bddb92.gif)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图形与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9/49cc3cf8-b3eb-430f-b9dd-1f83f24bddb9/49cc3cf8-b3eb-430f-b9dd-1f83f24bddb93.gif)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图形与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9/49cc3cf8-b3eb-430f-b9dd-1f83f24bddb9/49cc3cf8-b3eb-430f-b9dd-1f83f24bddb94.gif)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图形与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7/9/49cc3cf8-b3eb-430f-b9dd-1f83f24bddb9/49cc3cf8-b3eb-430f-b9dd-1f83f24bddb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 总复习1数与代数第一节 整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复习整数的意义,明确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2.复习整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改写及省略尾数的方法,构建较完整的整数知识体系。3.在探究和交流中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整数,构建较完整的整数知识系统。教学难点:掌握大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整数的读写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复习回顾:小学阶段的数学我们已经学完了,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学过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正数、负数)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整数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整数的认识二、回顾与整理1整数的意义什么是整数?根据整数的意义,整数可以分成
2、哪几类?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负数?说一说整数的特点。2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怎样读多位数?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的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然后老师举例说明:1850080070 读作:十八亿五千零八万零七十怎样写多位数?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的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然后老师举例说明:五亿九千零二十万零五 写作:5902000053整数的大小比较如何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谁能举例说明?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比较负数或正数与负数的大小?结合数轴举例说明。4改
3、写和省略尾数根据需要,有时需要将一个比较大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谁能举例说说如何将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让学生举例,结合例子回顾。谁能举例说说,如何把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它的近似数?让学生举例,结合例子回顾。三、合作探究1明确活动要求:小组合作,用4个7和3个0按下列要求组成七位数。只读一个零。一个零也不读出来。2讨论写数方法。3汇报写数结果。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二节 小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复习小数的意义,明确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2.复习小数的读写,性质,掌握小数的读写、分类、大小比较和小数数位的变化规律等,构建较完整的小
4、数知识体系。3.提高理解、归纳、概括能力,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小数,掌握小数的意义、性质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从意义、读法、写法、大小比较、改写与省略尾数等几个方面复习了整数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按类似的思路来复习小数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认识二、回顾与整理1小数的意义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分东西常常得不到整数,例如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只能得到半个苹果。半个怎么表示?谁来说说小数的意义?2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让学生独立把课本中p73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老师再指名学生回答,集体交流。3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怎样读小数?
5、怎样写小数?写小数时需要注意什么?(空位用0补足)4小数的分类谁知道根据小数部分的位数是否有限,小数可以分成哪几类?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还可以再细分吗?如果细分可以分成哪几类?关于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循环小数,你都了解哪些知识?5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6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提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什么?移动小数点时需要注意什么?(强调小数点向左或者向右移动数位不够时,要用0补足)三、巩固应用1一个四位数,给它加上小数点后比原数小2003.4,这个四位数是多少?2p75第5题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三
6、节 分数(百分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分类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2.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3.构建较完整的分数(百分数)知识体系。4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复习分数、百分数,构建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难点: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那么小数与分数之间,分数与百分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希望通过这节课对分数、百分数相关知识的复习,你能找到正确答案。板书课题:分数(百分数)的认识二、回顾与整理1分数的意义、单位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什么
7、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分数与除法有怎样的关系?2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 真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真分数的分数值小于1。假分数的分子大于分母,假分数的分数值大于或者等于1。3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什么是约分和通分?什么是最简分数?4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小数和分数互化。小数和百分数互化。分数和百分数互化。三、巩固应用1p75第4题。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四节 因数、倍数、质数、合数教学目标:1.复习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意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2.复习2、3、5的倍数的特征,并正确解决有关问题。3.进一步感受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
8、会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2、3、5的倍数的特征及公因数、公倍数的找法。教学难点:各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关于因数、倍数、质数、合数,我们学过了哪些概念?这些概念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板书课题: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二、回顾与整理1复习、理解相关概念因数和倍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2、3、5的倍数的特征2下面的数哪些有因数3?哪些有因数5 ?哪些既有因数3又有因数5 ?哪些有因数2、3、5?21、30、150、275、420、6360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反馈。3两个质数的和是39,这两个质数的积是多少?372=74三、巩固应用1同步p48
9、。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数的运算第一节 四则运算教学目标:1.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方法的异同点,加深对算理本质的理解。2.回顾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从本质上认识和理解四则运算的算理。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我们学过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的意义是怎样的?相关的知识都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知识。板书课题:四则运算二、回顾与整理1四则运算的意义让学生结合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算式,说说每种运算的含义。整数、
10、分数、小数运算的哪些意义相同?(加法、减法、除法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拓展?(乘法的意义在小数乘法和分数乘法中有拓展)谁知道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相互间的关系?完成p如何应用这些关系对加法、减法或乘法、除法进行验算?2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整数:数位对齐;小数:小数点对齐。)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分数单位相同)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明确整数、小数、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3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a+0=( ) a0=( ) 0a=( )a-0=( ) a1=( )
11、aa=( )a-a=( ) a1=( ) 1a=( )(引导学生完成,当a作除数时不能为0)4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三、巩固应用1p76做一做。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二节 简便运算教学目标:1.复习、整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2.使学生在简便运算和四则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运算顺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3.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认真计算、书写、检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整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教学难点:能正确、灵活地选择简便算法间算。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顺序等知识,如何保证在四则运算时,既做到结果准确,又做到过程简便呢?
12、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运用相关运算定律和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二、回顾与整理1运算定律、性质。在学习四则运算时,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老师引导学生填写课本中的表格。复习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除法运算性质:abc=a(bc)简便运算:关于简算,除了运用定律和运算性质,你还知道哪些方法?请举例子说一说。(引导学生在举例中掌握方法) 利用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算。例如:0.84+0.38=0.84+0.83=5.6 利用特殊数相乘法进行简算。例如:利用425、825、1254、1258等进行简算。 利用拆数法进行简算。例如:7532=32
13、5482简算8.812.5小组合作,观察、分析和思考,看哪组掌握的简便方法最多。讨论和汇报。方法一:8.812.5=1.1(812.5)=1.1100=110方法二:8.812.5=812.5+0.812.5=100+10=110通过刚才的实践,你都想到了什么?2 遇到题目不要急于动笔,要先观察题目的结构特点。两数相乘,要结合数的特点,拆分,凑整或运用性质等进行简算。三、巩固应用1p77做一做第1题。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三节 估算、用计算器计算及借助计算器找规律计算教学目标:1.整理和复习估算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2.复习用计算器计算及借助计算器找规律
14、计算。3.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及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估算及借助计算器找规律计算。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计算器为人们解决具体计算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估算、用计算器及借助计算器找规律计算。板书课题:估算、用计算器计算及借助计算器找规律计算二、回顾与整理1估算什么叫估算?一般怎样估一个数?(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结果作出粗略的推断或估计叫估算。估算一般用“四舍五入”发,把这个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使它与实际结果相差最少。)举例说明:加减乘除法的估算各应该怎样进行? 加法估算是把加
15、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求出近似数,然后用近似数求和。例如:1586+37696000 减法估算是把被减数和减数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求出近似数,然后用近似数求差。例如:5160-31782000 乘法估算分两种情况a)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把另一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求出近似数,然后用近似数和这个一位数相乘。例如:81632400b)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求出近似数,然后用两个近似数相乘。例如:8163324000除法估算分两种情况a)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如果被除数的最
16、高位上的数够除,就用“四舍五入”法把被除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就用“四舍五入”法把被除数前两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然后求商。例如:863233000,632970b)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先分别求出除数和被除数的近似数,把除数十位后面的尾数 “四舍五入”;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十位上的数大,就把被除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四舍五入”;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的十位数小,就把被除数左起第二位后面的尾数“四舍五入”,再求这两个近似数的商。例如:538629(538540,6260)8983130(898900,3130)3 如何用估算解决问题?应具
17、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的实际。2复习用计算器计算和借助计算器找规律计算回顾对计算器的认识老师读题,同桌合作,用计算器计算。借助计算器找规律(用计算器独立计算,观察算式特点及计算结果找规律,最后用计算器验证规律)三、巩固应用1 p77做一做。2 p79第3题。3. p79第6题。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四节 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复习简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及部分典型复合应用题的知识。2.复习常见复合应用题的特点和解法,经历解应用题的过程。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18、创新思维。教学重点:掌握几种常见复合应用题的特点及解法。教学难点:正确解决较复杂的行程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因为简单的应用题是一切应用题的基础,所以今天我们从简单应用题入手,进入解决问题的复习。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二、回顾与整理1简单应用题明确: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审题,理解题意。 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 检验。2复合应用题引导明确: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用两步或者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常用的分析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图解法。整理回顾常见的复合应用题的类型、特点和解
19、法。三、巩固应用1p78做一做第1、2题。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五节 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复习分数及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法。2.灵活运用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工程问题。3.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运用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难点:能够画出教复杂应用题的线段图。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这节课我们复习用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二、回顾与整理1分数(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已知“1”用乘法) 特征:已知“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
20、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1”的量。找准所求问题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求“1”用除法) 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理清把谁看作标准量,也就是把谁看作“1”,谁和“1”的量做比较,谁就是被除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见题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板书)2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工程问题什么是工程问题?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明确:把工作总量看作“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解决
21、问题。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有哪些?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三、巩固应用1p80第811题。2p80第1314题。3小结:用画图来分析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有时数形结合法和转化法并用,会使图示中的数量关系更清晰。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式与方程第一节 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教学目标: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能熟练运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2.复习方程的含义,能较熟练地解简单的方程。3.在探索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运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教学难
22、点:明确方程与等式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看下面的字母,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sos ems m2sos表示求助信号;ems表示中国邮政快递;m2表示平方米字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说明它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及解方程等知识。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二、回顾与整理1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用字母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我们曾经学过哪些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写。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常见的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有哪些?常用的运算定律有哪
23、些?常见的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有哪些?让学生完成课本上p81的表格。用字母表示数时要注意什么?2方程什么是方程?它与算术式有什么不同?(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等式的性质)三、巩固应用1p81做一做。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二节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复习列方程的步骤,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并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使学生能根据问题特点,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3.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教学重点:根据题
24、意正确地列方程并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解方程,这节课我们复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回顾与整理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查,并写答语。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及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关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根据关键词语找;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找;根据计算公式找;根据常见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三、巩固应用1p83第914。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比和比例第
25、一节 比和比例(一)教学目标:1.复习比的意义与性质,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2.复习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解决按比例分配等有关比的问题。3.探索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归纳、比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复习比的意义与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能熟练地解决按比例分配等有关比的问题。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比和分数的关系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我们学过了关于比的哪些知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知识网络。同学们说的很全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比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和比例(一)二、回顾与整理1比的意义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规定的?比和分数、除法有怎样的关系?根据回答填写课本p8
26、4的表格。2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各是什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4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几部分,叫做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分别求出总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三、巩固应用1p85练习十七1.3.4。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二节 比和比例(二)教学目标:1.复习比例的意义、性质及与比例之间的联系,会解比例。2.复习正、反比例的含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能正确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明确事物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应用正、反比例
27、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实际问题中的正、反比例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比例的知识以及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比和比例(二)二、回顾与整理1构建比例知识网:通过课前的复习,你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老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知识网络。2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是什么?反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是什么?4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步骤是什么? 关键:正确判断正、反比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步骤:a) 分析数量关系,判断两种两成什么比例;b) 找等量关系。
28、如果成正比例,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如果成反比例,按“等积”找等量关系;c) 列比例式。设未知数x并带入等量关系式,得到正比例式或反比例式;d) 解比例;e) 检验并写出答语。三、巩固应用1p85练习十七2.5.6.。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第一节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比较系统地复习整理直线、射线、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特征以及相互间的联系。2.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3.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了解各平面图形的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建立知识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关于平面图形,我
29、们都学过那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老师进行引导归纳和板书。刚才结合大家的回答,我们比较完整地构建了平面图形的认识这一知识体系,接下来,我们一起复习关于平面图形的认识的内容。二、回顾与整理1直线、射线、线段。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提示学生从意义、端点数量和是否可以测量三方面回答问题。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两种,垂直是相交的特例。)2角什么是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如果按角的大小分,角可以分成哪几类?(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张开程度有关。按角的大小分,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3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
30、特性?(稳定性)如何给三角形分类?(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其中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按角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边有什么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条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4四边形常见的四边形有哪几种?应如何分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征?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有容易变形的特性。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直角梯形有一条腰垂直于底。)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1、;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5圆关于圆你知道哪些知识?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整理知识网络图。三、巩固应用1p86做一做。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二节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2.复习和整理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3.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分析、比较、归纳、整理的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及相互联系。教学难点:构建知识网络,理解三视图与立体图形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如果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长方体、正
32、方体为一类因为它们是由平面围成的;圆柱、圆锥分为另一类,因为它们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分类复习这些立体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二、回顾与整理1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分别从面、顶点和棱来回答,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圆柱和圆锥你对圆柱和圆锥有怎样的认识?引导学生从特征回答,老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3观察物体关于观察物体你有哪些经验和感受?(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不一定相同。)三、巩固应用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测量第一节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平面图
33、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2.熟练地应用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复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及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根据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老师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二、回顾与整理1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结合学生的回答,有序地画出相关的
34、平面图形,为构建知识网络做准备。如何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各面积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在相关图形下板书字母公式,并完成课本87页第3题知识网络图)三、巩固应用1p87做一做1.2.3.4。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二节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目标:1.复习学过的各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题记的计算方法。2.应用公示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集合图形的计算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公示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提问: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指的是什么?什么是容器的容积?你会求哪
35、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或容积?2.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二、回顾与整理1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2立体图形体积(容积)的计算。3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的统一公式是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的?(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的?(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三、巩固应用1p88做一做。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1. 在解决实际
36、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体会知识间的关系。2. 深入了解运用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时需要注意的事项。3. 在合作探究中,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知识解决问题,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教学难点:了解运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知识解决问题是需要注意的事项。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之前,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表面积以及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等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在综合运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老师板书课题: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综合应用二、回顾与整理
37、1思考:在解答平面图形的周长和表面积问题时,要注意什么?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明确:在解答平面图形的周长和表面积问题时,条件比较隐蔽的,要想办法把复杂问题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求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问题。2思考:在解答立体图形的表面积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小结:把一个立体图形切成两部分,先增加的表面积等于切面面积的两倍;把两个立体图形粘和在一起,减少的表面积等于长和面积的两倍;如果把几个长方体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大的长方体,严把他们最小的面拼合起来,如果把几个长方体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小的长方体,应把他们最大的面拼合起来。3思考:在解答立体图形的体积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38、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三、巩固应用1p89练习十八15。2p90练习十八611。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组合图形的面积及体积教学目标:1. 复习计算组合图形面积、表面积、体积的多种方法,会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或体积。2. 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或不规则图形的条件,有效的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计算。3.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表面积的简单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谈话: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你知道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吗?你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你知道它们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吗?2
39、揭示课题:我们曾经学过的这些图形,一般称为基本图形或规则图形,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组合图形、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或体积。二、回顾与整理1组合图形的周长、面积或体积的计算提问:如何求组合图形、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或面积?(一般通过割补、平移、旋转等方法,将它们转化成球基本图形的周长或面积的和、差等)提问:如何计算例题组合图形的表面积或体积?教师小结,在计算例题组合图形的表面积时,可以把每个面的面积进行累加,也可以借助视图来求表面积。在计算例题组合图形的体积时,有的要把几个物体的体积相加来求组合图形的体积,有的要从一个物体的体积里减去另一个物体的体积,这样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无论是分割还是填补,都是把复杂的图形
40、转化成简单的图形。三、巩固应用1p91第14、15题。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图形的运动第一节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 复习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运动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 复习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能识别平移和旋转,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图形运动。3.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复习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运动方法。教学难点:按要求完成图形的旋转,会画已知图形的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课件出示p92情境图,说一说图中3个少先队员剪出的图案、设计的图案和板报设计的花边,各采用
41、了什么运用方法。(学生回答,老师板书)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复习图形运动中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二、回顾与整理1平移什么是平移?(把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移动一定距离的过程叫做平移。)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几点?(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有关键两点: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电梯的上下运动、抽屉的推拉等)2旋转什么是旋转?(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固定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的过程叫做旋转。)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旋转的三要素有:一是旋转中心,二是旋转方向,三是旋转角度。)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电风扇扇叶的转动、汽车行驶时车轮
42、的转动等。)3轴对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三、巩固应用1p92做一做。2.p93练习十九。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二节 图形的运动(二)教学目标:1. 复习整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变换方法。2. 能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进行放大与缩小。3. 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复习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变换方法。教学难点:能够将简单的图形放大与缩小。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关于图形的运动,除了上节
43、课复习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种外,我们还学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二)二、回顾与整理1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有什么特点?(一个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与原图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2完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步骤学生讨论,小组汇报。教师明确,先按一定的比将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也就是计算出放大或缩小后相应各边的长度,在按算出的新边长度画出原图形的相似图形。3为什么要按相同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呢?如何理解“相同的比“中的前项和后项?图形变换后,如果要和原图形的形状相同就必须做到各部分按相同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这个相同的比的前项可以理解为是变换后图形的大小,
44、后项可以理解为是原图形的大小。如果按3:1变化,就是说变换后的图形的大小是原图的3倍,如果按1:2变换就是说变换后的图形的大小是原图的1/2。三、巩固应用1同步p72第七题。四、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图形与位置第一节 比例尺教学目标:1. 复习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会有两种形式表示。2. 复习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的方法。3. 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复习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学难点:能够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1解决问题:南湖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50
45、米,宽30米,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缩小,画出的平面图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瞧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学生自由作答)2导入。1:1000就是上副图的比例尺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比例尺的知识。二、回顾与整理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2求一幅图的比例尺,通常需要注意什么?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3比例尺的表现形式。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4. 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如何互相改写?5.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三、巩固应用1在比例尺为1:5000的图纸上,画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草坪,草坪的实际周长是多少?实际面积是多少?2. 小组合作,讨论解法。3. 会把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4. 观察比较:同样是球草坪的实际面积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防雷工程合作协议书
- 2025至2031年中国玻镁平面复合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消醣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超细纤维擦车巾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前后钢板铁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橡胶套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树枝状吊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手动贡面丝印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轿车用减震器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莲花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价格监督检查知识培训课件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教育指导师参考试题库及答案
- 智能广告投放技术方案
- 中国移动各省公司组织架构
- 知识产权保护执法
- 手术安全管理之手术部位标识安全
- 2022年版煤矿安全规程
- 数字化时代的酒店员工培训:技能升级
- 足球守门员扑救技巧:扑救结合守护球门安全
- 《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课件全套 第1-10章 知:认识研究与论文写作 - 引文规范
- 带式输送机滚筒出厂检验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