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后湖公园规划[建筑实用]_第1页
武汉市后湖公园规划[建筑实用]_第2页
武汉市后湖公园规划[建筑实用]_第3页
武汉市后湖公园规划[建筑实用]_第4页
武汉市后湖公园规划[建筑实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科毕业设计题 目:武汉后湖水景公园设计姓 名:申敏玲学 号:2009305201131班 级:园林0903班课 程:园林设计指导教师:裘鸿菲中国武汉二一三 年 五 月建筑c类建筑c类目 录项目名称1项目背景1方案简介1Project title2Brief Introduction2第一部分 湖北省武汉市后湖水景公园总体规划31. 基址概况3 1.1 基地位置范围3 1.2 自然地理条件3 1.3 基址分析32. 规划依据、目标与基本原则4 2.1 规划设计依据4 2.2 规划目标4 2.3 基本原则43. 概念方案设计5 3.1 概念分析5 3.2 概念设计的生态策略64. 总体规划布局6

2、 4.1 功能分区65. 竖向设计7 5.1 竖向控制点高程设计8 5.2 地形设计86. 景观总体规划8 6.1 静与动的对比8 6.2 开与和的对比87. 植被规划9 7.1 规划原则9 7.2 规划特色9 7.3 树种规划9 7.4 植被分区及内容98. 道路交通规划11 8.1 交通方式11 8.2 交通设施11 8.3 道路分级119. 服务设施规划12 9.1 规划思路12 9.2 建筑物和构筑物规划12 9.3 公园其他常规设施规划13第二部分 景区及景点详细设计151. 人文历史展示区15 1.1 设计思路15 1.2 景区详细说明152. 湿地观光体验区15 2.1 设计思路

3、15 2.2 景区详细说明153. 中心湖面景观区16 3.1 设计思路16 3.2 景区详细说明164. 山林生态保护区16 4.1 设计理念16 4.2 景区详细说明165. 高新科普展示区17 5.1 设计理念17 5.2 景区详细说明17结语18致谢18参考文献19项目名称武汉后湖水景公园设计项目背景武汉后湖曾经一度是汉口著名的游览胜地,位于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东部,三环线以南,横跨黄孝河两岸,周边紧邻三环商贸城,以及三金潭立交桥、规划市民中心等。周围一带水景丰富,人文历史背景丰厚,在武汉城市的发展历程上曾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如何结合水景并充分发挥水景在改善城市生态

4、环境和空间组织、景观质量等潜在功能,并结合基址所处的地理环境,周边其他环境、以及城市文化与形象,打造武汉一带十园的沿湖美景是目前一个重大问题。方案简介武汉后湖水景公园项目选址武汉后湖地区,其于1996年开始被列为后湖新城的建设对象,属于武汉市的重点建设区域。基地总面积约65公顷,其中有黄孝河和幸福河贯穿,场地现状多为工业厂房、农田和水塘。本项目基于武汉“一带十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基础上,对其中的一园进行了以水景园为主题的规划设计。通过对现状生态景观的重塑和休闲游憩功能植入,打造集滨水游憩、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市民活动公园。经过对场地历史文脉的提升,在设计中表达场地的历史变迁,将自然资源与人文历

5、史资源相整合,为社会和人民创造不一样的生态休闲体验区。园区中通过对地形的整合,结合武汉市常用的植被设计,通过对树木高度的控制,展现层次感丰富的景观林缘线。总体规划成为五个功能区:人文历史展示区、湿地观光体验区、中心湖面景观区、山林生态保护区、高新科普展示区,将历史写入园区中,将水体、植被、建筑等充分的与历史结合在一起,打造不一样的水景公园特色。Project title Waterfront Park of Wuhan HouhuProject BackgroundWuhan Houhu was once a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 in Hankou,which

6、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city of Forest Park , south of Third Ring Road , across the river Huangxiaohe surroundings next ring trade city , as well as Sanjintan overpass , planning community center.The area around the water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re rich, and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

7、nt of Wuhan city has had an important role .Along with social progress ,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how to combine and leverage waterscape to improve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how to control landscape quality and other potential functions , and also combined with

8、 the base address of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 the surrounding other environmental and urban culture and image, to build Wuhan s lake scenery along the ten Park is a major problem.Brief Introduction Waterfront Park of Wuhan Houhu site after the lake region , which was listed in 1996 after the c

9、onstruction of objects Lake Park , belonging to Wuhan, a key construction zone. Based with a total area of about 65 hectares , of which the river runs through Huangxiaohe and happiness River,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land is mostly industrial plants, farms and reservoirs .The project is based i

10、n Wuhan the area 10 Park construction of the overall plan , based on which a water garden park conducted with the them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Through the status quo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remodeling and recreational functions implants , to create a set of waterfront recreation , entertainment and

11、 other functions as one of the public activities of the park .After upgradi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site , expressed in the design history of the venue change, natural resources will be integrated with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resources to create an indifferent eco- leisure experience for

12、 the community and the people.In the park ,we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errain , and combined with vegetation Wuhan common design , through the control of tree height , to show a layering rich landscape forest edge line.By order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for the five functional areas: humanities

13、 and history display area , wetlands sightseeing experience zone, central lake landscape areas, forest conservation area , high-tech science exhibition area.The park will be written in history , combining water , vegetation, buildings and other fully history to create different views of the water pa

14、rk features .第一部分 武汉后湖水景公园总体规划1. 基址概况1.1 基地位置范围项目选址位于武汉市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东部,三环线以南,横跨黄孝河两岸。该用地位于郊区后湖,汉口市中心以北,属于平原地带。紧邻府河、三金潭立交、后湖大道,地处偏远。距汉口江滩及汉口火车站约6公里。基地总面积约63.94公顷,其中水面37.44公顷,现状为工业仓储用地、鱼塘、河流、耕地和村镇建设用地。1.2 自然地理条件1.2.1 地形地貌地形: 后湖地貌类型主要以河湖冲积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地形平坦开阔,地面起伏不大,一般海拔高程为21.023.0m。基地内地形条件匮乏,总体高程除河流外均在19.021

15、.0m之间,地形缺乏变化,一目了然。场地西边有黄孝河、幸福河穿过,水流流向为从南向北,场地整体南部比北部略低。土壤:荷塘及河流周边以河流冲击潮土为主,肥力较好,非常粘重,现状用于水田种植。农田以及工业用地以湖北地区常见的黄棕壤为主,土层较厚,石砾含量较高,透水透气性能良好。1.2.2 气候、水文气候:武汉地处中亚热带过渡性气候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雨热同季、温光同季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5.8-17.5,平均年降水量1200mm。夏季极长可达135天。场地内部暴晒区面积广大,晴天多扬尘,雨天多污泥。水文:基址内水体面积较大,占场地面积的58.6%。主体为

16、场地西部穿过的黄孝河及紧邻并行的幸福河以及场地东部的大片荷塘、水塘,水资源丰富。水体污染非常严重,河流中的水体均为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散发恶臭,颜色乌黑,急需整治。1.2.3 植被植被:由于基址中的黄孝河曾经由政府主导整治过数次,所以黄孝河沿岸植被资源条件优良,列植杨柳,丛植桂花石楠,长势均良好。工厂区几无绿化,仅内部道路两边列植少数广玉兰长势良好,应与保留。荷塘基本均被晒干,偶生灌木小乔,场地东边大部植被覆盖极少。1.3 基址分析1.3.1 基址优势分析区位优势:基址位于武汉后湖地区,其于1996年开始被列为后湖新城的建设对象,属于武汉市的重点建设区域。交通优势:交通便利,紧邻市区,便于项目

17、中心服务的社会化,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发达的高架、高速铁路公路,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同时与府河、三环线、后湖大道紧邻,交通便利。生态优势:场地沿河岸部分经过政府的多年治理,植被丰富且长势良好,周边荷塘种植状况也较为良好,吸引了一些鸟类及小型哺乳动物栖息。景观视线优势:场地东边为大片农田及水塘,水塘水质优良,农田整齐有序,长势良好,观景视线良好。1.3.2 基址劣势分析1)基地地形平坦,造景时土方挖填量大,应考虑场地内的土方量平衡。2)基址植被欠缺,后期栽植量大,造景难度较高,应考虑移植易于成活的乡土树种。3)水体水质状况恶劣,水位偏低,应考虑自然生态湿地对水的过滤净化与利用。4)场地

18、区位缺乏文化背景,几乎无文化特色可提升,所以应考虑 抓住场地的历史条件,利用历史脉络对场地进行提升。2. 规划依据、目标与基本原则2.1 规划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公园设计规范武汉市后湖航拍图基址地形图(1:2000)2.2 规划目标规划设计为以武汉市后湖水景为特色而打造的湿地生态体验园。通过对现状生态景观的重塑和休闲游憩功能植入,打造集滨水游憩、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市民活动公园。经过对场地历史文脉的提升,在设计中表达场地的历史变迁,将自然资源与人文历史资源相整合,为社会和人民创造不一样的生态休闲体验区。2.3 基本原则2.3.1 尊重场地条件在尊重场地条件

19、的情况下,利用场地原有的植被河道以及建筑,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加以改造利用,赋予其以新的功能,使其得到新生。同时尊重场地历史文脉,在设计中以历史线表达场地的历史变迁。2.3.2 多样统一性原则全园设计为五个不同的功能区,各局特色,分别表现场地滥觞期、兴盛期、衰颓期、复兴期、展望期的场地景观。造景上做到空间旷奥变化,步移景异,植被群落丰富多样。在多样性的同时坚持以水景体验为主线,做到多样性中保持统一。2.3.3 因地制宜原则因为基址内自然地形植被条件都并不优越,不过每个功能分区自然条件特色都比较明显。比如以河流、荷塘或者工业厂房用地为主。所以在总体规划时每个功能分区着重考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主要元

20、素和生态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规划。3. 概念方案设计3.1 概念分析公园规划的主题围绕“拾孤流淌的时光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后湖水景公园”来展开。拾:拾取、重现;孤:遗落、被遗忘。拾孤:拾取一段被遗忘的历史,重现一段美好的时光。拾孤,就是重现包括黄孝河在内的后湖片区的以水体为主体的良好的生态景观功能,在恢复黄孝河的水体生态的同时重现黄孝河的人文历史风貌,营造一个适宜城市居民假日休闲、人文科教、生态改善的水景风光 流淌的时光:就是穿越千年,追溯黄孝河最初的风貌,并沿着这条历史脉络,缓缓而下,从过去走到现在,从现在迈向未来,展现以黄孝河为主体的后湖片区的时光脉络。以黄孝河的前世今生为主,将这段时光旅程划分为

21、滥觞期、兴盛期、衰颓期、复兴期、展望期,展现各个时期的人文生态特色。滥觞期:明末清初,黄河河最初是由18个四季潴水不涸的湖淌子经联通港串成一条河流,从孝感、黄陂来汉口的人,多坐船从府河顺流而下,经“十八淌子”,穿过淌子之间的连通港,直达汉口集市中心,有一首描写亲友送别的竹枝词这样描述:土荡临歧即灞桥,不曾离别即魂消.青青惯送朝天客,也向风尘折瘦腰。兴盛期:淌子之间的港道,起初宽窄不一,窄的地段两舟须相擦而过;秋冬水浅,还得拉纤而行。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汉口开埠后,连通港往来船只日渐增多,英商在黄陂、孝感廉价收购的蛋品,也多用木船从此处运抵亚单角(今解放大道北侧,模范路西)起坡,加工后运销

22、西欧北美。为便利运输,宽窄不一的连通港被扩展,形成一条横卧汉口北部长12.4公里、宽10米的河道,以黄陂、孝感各取一字得名黄孝河。其时,黄孝河河宽水清,鱼虾成群,野生水产资源丰富。也是一条水上交通线。衰颓期: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黄孝河,承担着130万汉口居民的生活污水和400家工厂企业废水的排放任务。但是因为它的自然坡度小,上下游落差小,流速缓慢,加之排放的都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久而久之,恶臭熏人、蚊蝇滋生。由于沿河的湖泊大量填埋,河道的蓄水量大大降低,每遇大雨,便污水四溢,渍水成灾。复兴期:随着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后湖水景公园的建成过程,黄孝河的水体将会得到有机科学的的治理,恢复其

23、本身良好的生态景观功能。使其重现其原始时期的自然野趣以及运河时期的人文风貌。来以此彰显地域文化及人文风情。展望期:在公园建成后的几十上百年间,公园所采用的低影响开发理念,所以用的高新水体处理技术能起到一个良好的水体治理的里程碑,并一直能作为汉口后湖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城市居民假日休闲好去处。3.2 概念设计的生态策略1. 生态修复策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以减轻自然生态的负荷压力,依靠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群落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活动影响下受

24、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2. 低影响开发策略低影响开发(LID)是一种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公园设计主要通过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渗透性铺设、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净化系统等措施来维持开发原有河、塘的水文条件,恢复建设湿地结构及类型。减少污染排放,控制径流污染,实现开发区域可持续水循环。3. 低碳策略公园中设有风力涡轮发电设施及太阳能照明设施,利用清洁能源满足自身需求。雨水收集净化用于公园内的灌溉。强调公众参与,重视科普教育内容,帮助

25、人们树立低碳意识,使低碳不再只是技术。4. 降噪策略为减轻来自周边车辆的噪音,公园边缘的防护林采用降噪效果好的树种,且密度科学合理,使其发挥最大效果。4. 总体规划布局4.1 功能分区在综合基址条件和确定的设计规划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全园的规划结构及场地内的交通的便捷性,对场地进行功能区的划分。划分上基于场地本身的生态恢复和人文教育的特殊功能,公园的功能分区主要从生态功能人文功能的角度上考虑,将场地分为人文历史展示区、湿地观光体验区、中心湖面景观区、山林生态保护区、高新科普展示区这五个区域。4.1.1 人文历史展示区人文历史展示区以运河文化广场为主体,对场地原有的硬质肌理以及厂房建筑进行科学

26、的整改、保留及利用,形成一个个围绕层叠花台建立的工业文化展馆及运河文化馆,记录黄孝河及后湖片区的历史变迁及人文风采,通过景观以及展馆的形态记录场地几百年间的风云变幻的点滴,向游人述说感人的片段,回味历史。4.1.2湿地观光体验区湿地观光体验区在具有公园的服务功能的同时,具有其特有的污水净化体系及生态恢复景观。该区域以净化恢复黄孝河水体为目的,将黄孝河的水体引入人工湿地,在多级湖淌中分级沉淀、净化,植物降解、摄取,通过呈带状种植的湿地植物得以完全的过滤,在流动的过程中完成最终的净化过程。其中的十八湖淌是更是动植物的家园,人工湿地中巧妙的构筑亲水平台并设计了一些木栈道、观鸟廊,增加湿地景观的可达性

27、,是游人观赏游览的场所。湿地与云涯湖交相辉映,成为园区最为主要的游憩佳处。4.1.3中心湖面景观区中心湖面景观区以云涯湖为中心,将云涯湖景区以及卧龙山景区有机的集合在一起。将万商别苑、记忆水韵、交汇广场、莺鸣柳岸、瞻星问月、新月广场、沉沙湾等景点有机的连成一片,并堆砌包括云归岛、云憩岛在内的中央湖区的湖心岛,使湖泊区域的景观游憩功能变得丰富而有层次。游客除了沿湖畔游线游赏玩憩外,也可以通过千帆蚁岸码头乘坐游船游湖,选择泛舟湖上,摇曳梦回。4.1.4山林生态保护区山林生态保护区是在场地废弃平地的基础上人工人工营造的一个小地形,以山林地貌与湖泊地貌结合,有效改善场地小气候。同时与景区结合的满山的松

28、树和高乔木,作为中心湖区的背景为有人提供一个整体较为封闭的空间。保护区内树种繁多,生态系统稳定,其连绵的的山林,幽闭的空间感受令将令游人深深体会郊野游憩之乐。4.1.5高新科普展示区高新科普展示区是重点体现低影响下的水体处理体系的区域,主要通过生物滞留设施、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利用等措施来对公园进行污水处理及中水利用,将水体净化的高新科技与园林景观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游人在游赏的同时进行最新水体治理的理念的人文教育。5.竖向设计场地原本地势平坦,在做竖向规划时尊重原地形,尽量避免大的地形改动,减少土方工程量。在沿湖游览观光带、中央湖区、生态林区以及综合服务区等处,根据造景特色的需要,局部改造

29、了地形。考虑到林地草坪灌溉的需求,稳定了全园灌溉系统的管理需要。5.1 竖向控制点高程设计竖向设计根据场地现有的地形标高和规划分区的主要景观结构,在保留原有自然形态和地势地貌走向的前提下,依据不同景观节点、场所高程以及对环境地形的要求进行控制。竖向规划主要需要控制这几项内容:坡顶、驳岸顶部、道路转折点、交叉点及变坡点、三种水位主要建筑底层及室外地平、各出入口内外地面高程、园内外景色相借地点的地面高程等。5.2 地形设计依据竖向设计各主要控制点的高程,进行具体的地形设计。场地内最高坡顶高程为46.0米,位于园区东北部卧龙山顶。东北部堆高成山,主要作为涵养风景林种植区及缓坡草坪区,而中东部的低洼藕

30、塘进一步扩大成为中央湖泊。在微地形的营造上,顺应卧龙山方位,利用过渡地形及植被的变化作为山林与湖景的交接带,同时为南面的湖泊景区营造了一个绿色的巨幕屏障,更显开阔的水面景观。园区内水体的最高水位为20.3米、常水位为20.0米、最低水位为19.7米。对于水体的开挖改建,是在确立了中央藕塘改建为大水面后调整周围地形,使之成为一个下凹地区。6. 景观总体规划6.1静与动的对比场地的空间被中央湖泊区域和贯穿场地的城市干道分界开来。道路以南以运河文化广场、云栖栈台、儿童活动广场、鱼戏荷叶中、钓台春昼、荷叶田田、漂浮栈道、记忆水韵等为典型的动态空间结构,将人类活动与植物、湿地景观哟记得结合在一起,流水的

31、活力带给了公园生气,带给生物源源不断的生机,飞雁浮萍,稀稀人语,都将为公园增加灵动的意趣。以云归岛、莺鸣柳岸、尘沙湾、鉴池、芳林草地、瞻星问月等为典型的静态空间结构,亭台栈道幽藏于林间、曲折于静谧的湖面之上,却又是鸟类栖息的佳处,鸟鸣林更幽。道路以北的科技风采景区,形成一个园中园,既有动之水车广场、科普展馆,又有静之梯田、生态浮藻,自成一体,动静宜人。6.2开与和的对比主入口广场与十八湖淌之间形成相互串接的开敞空间,开门见山式地向游人展现公园宽敞的空间;云涯湖与新月广场、芳林草地之间形成相互遥望的开敞空间。而以鉴池为中心有密闭的涵养林将其环绕,形成和的空间,开与和的自然空间在密林、湖泊、岛屿、

32、河流之间循环变化,既对立又统一,借卧龙山之景,自得丰富的园林山水空间。7. 植被规划7.1规划原则1.充分发挥植物自然特性,灵活采用多种配置手法,形成丰富多彩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观;2合理制定常绿与落叶树种、速生与慢生树种、乔木与灌木的比例营造出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同时兼具空间层次性与景观观赏性的植被群落。3.整体性与区域性结合,各植被分区体现自身不同特色;4.植物配置与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相协调,符合功能要求;5.适地适树,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作为基调树种;6.有效利用现状树木;7.注重植物的层次营造及色彩搭配,重视景观季相变化;7.2规划特色引进生态修复的理念以景观生态学、植物学为指导,

33、综合考虑生态修复地段的土壤状况、水文条件等,同时考虑群落演替过程,有的放矢地进行规划。大面积的滨水区域及湿地中植物的配置力求种类多样、变化丰富,营造多彩的空间及景观体验,充分体现水景公园的特色。与此同时,创造性的设有梯田、香料植物展示、湿地群落演替展示等特色景点,以此展现植物的独特魅力,丰富公园的内容,增添了趣味性。7.3树种规划基调树种:香樟、构树、苦楝、枫杨骨干树种:银杏、玉兰、木兰、樱花、垂柳、旱柳、女贞、石楠、合欢、栾树、水杉、池衫、乌桕、重阳木、桂花、雪松、杜英、深山含笑、广玉兰、圆柏、马尾松、朴树、黄连木道路绿化树种:悬铃木、香樟、枫杨7.4 植被分区及内容雨水收集净化展示区 上层

34、:银杏、白玉兰、毛白杨、女贞、旱柳、刺槐、香椿、黄连木、石楠、桧柏、金钱松 中层:紫穗槐、侧柏、胡枝子、柽柳 下层:马蹄金、狗牙根、狼尾草、紫云英、紫花苜蓿、孔雀草 水生:芦苇、水葱、水花生、千屈菜、再力花、香蒲、菹草、狐尾藻、金鱼藻、伊乐藻、睡莲、菱角、慈姑、水鳖、黄菖蒲人工湿地展示区 上层:油松、樱花、榆树、合欢 中层:卫矛、锦带花、六道木 下层:二月兰、萱草、玉簪、蒲公英、雏菊 水生:美人蕉、蓝花梭鱼草、芡实、香菇草、凤眼莲、菖蒲、萍蓬草、泽泻、荸荠、千屈菜、水蓼、藨草山地混交林区 上层:水杉、樟树、雪松、马尾松、构树、柿树、喜树、女贞、杜英、木兰、深山含笑、黄连木、广玉兰、枫香 中层:

35、腊梅、石楠、桂花、油茶、八角金盘、大青、云南黄馨 下层:麦冬、吉祥草、红花酢浆、鸢尾疏林草地区 上层:枫杨、鹅掌楸、二乔玉兰、珊瑚朴、女贞、深山含笑、元宝枫、枫香 中层:鸡爪槭、桂花、杜鹃、一叶兰、红檵木 下层:麦冬、狗牙根、结缕草、吉祥草、日本鸢尾 香料植物区:八角、肉桂、花椒、丁香、肉豆蔻、黄果 、紫玉兰、月桂、黄栀、茉莉木、茴香、紫苏、薄荷、草豆蔻、罗汉果、甘草、胡椒、香茅、番红花广场种植区 上层:樟树、悬铃木、银杏、枫杨、乌桕、苦楝、玉兰、榉树、阔瓣含笑、杜英、柿树、珊瑚朴、马尾松、三角枫 中层:油茶、石楠、厚皮香、紫荆、紫薇、红叶石楠、鸡爪槭、金叶大花六道木、杜鹃 下层:麦冬、吉祥草

36、、狗牙根、红酢浆、白三叶、鸢尾儿童活动区 上层:白皮松、雪松、香樟、桂花、广玉兰、鸡爪槭、枫杨、栾树、樱花、枫香、紫叶李 中层:金丝桃、熊掌木、海桐、山茶、火棘、腊梅、柑橘、紫荆 下层:白花三叶草、黄花酢浆草、二月兰、麦冬、彩叶草、野菊花湿地生态植物区 上层:池杉、水杉、垂柳、乌桕、白蜡、柽柳、枫杨 中下层:鸡爪槭、紫薇、美人蕉、石菖蒲、醉鱼草、蜘蛛兰 挺水植物:荷花、红蓼、香蒲、细叶芒、灯芯草、再力花、白茅、梭鱼草、菰、花叶芦竹、东方泽泻、花叶芦竹、千屈菜、紫杆水芋 浮水植物:睡莲、王莲、芡实、萍蓬草、荇菜 沉水植物:苦草、金鱼藻、狐尾藻、眼子菜滨水植物带 水边:重阳木、乌桕、水杉、圆柏、枫

37、杨、榉树、山胡椒、棕榈 驳岸:云南黄馨、垂柳、芒草、黄菖蒲、紫藤 水面:荷花、睡莲、香蒲、萍蓬、菖蒲、鸢尾、芦苇、千屈菜、再力花8.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组本着因地制宜、满足功能需求的原则,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根据园区的规划布局、游览观光路线、人的行为心理、景观意境、人流及视线空间关系组织等因素,将道路系统分为三级。8.1交通方式交通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1步行:游人可以游览整个公园,得到步移景异的观景效果,身心得到放松,是主要游览方式。2自行车游园:园内设施齐全,游客可任意租用自行车。减少了游客需要徒步的时间和精力,游览速度略快,可谓两全其美。3乘电动观光车:主要提供给行路不便或有特殊需求的游客

38、,可以便捷游览全园,各取所需。4 游船客运:兼具快速运输与水景观光的功能,为游客提供多重乐趣。8.2 交通设施交通工具:规划中园区交通工具主要采用自行车和电瓶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停车场地:各主要入口广场均设有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场。景区内设置有电瓶车乘车站点,几乎覆盖全园。8.3道路分级全园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道路环穿全园,二级道路为农用车行道,连通主路与生产区,三级道路为各种游步道以及田间小路。1一级园路:贯穿联系各主要景区,贯穿全园,起到分隔空间和组织引导游览路线的重要作用,道路宽6米,可供人车共行。2二级园路:在园内联系各主要景点及一级园路,路宽为4米,主要供人行和非机动车、农用工具车

39、辆通行。3三级园路:辅助二级路构成道路网脉,路宽为2米,主要为人行游步道及园中小径。9.服务设施规划 9.1规划思路 依据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尽可能选择低碳、环保材质的服务设施,以自然生态的观点,于人工中见自然,并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给游客以自然舒适感。部分阶段性设施,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质。9.2 建筑物和构筑物规划9.2.1建筑物类型根据生态保护和恢复策略的相关措施,建筑物主要集中在人文历史展示区。建筑大多是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建筑形态较为新颖别致,局部采用围合院落组成序列的形式。9.2.2各类建筑分述1. 园区服务性建筑 公园内的服务性建筑主要包括人文历史展示区的餐馆等建筑,整个建筑采用与主

40、体建筑文化展示馆相协调的风格手法进行设计,力求简洁,突出主体。该建筑主要是作为休息室、就餐以及小卖部使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河景的地点,更为他们休憩提供了优良的安静环境。2. 展示性建筑 展示性建筑主要指的是历史线运河文化和工业文化展示馆,以及未来展望区的科普展示馆。需要考虑到景观序列性,选取围合式建筑集群的方式,以便于明显的反映其历史和人文价值和纪念意义。3. 景观型建筑 公园的景观性建筑主要包括有叠翠亭、观鸟台、瞻星塔等建筑,其中叠翠亭的设置主要考虑了其全园制高点的位置和俯瞰景区的地理优势,同时作为恨晚亭的对景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景观框架。在建筑体量上由于场地的限制,小巧别致,更加

41、突出的是它的意境。9.2.3其他构筑物除了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设计之外,园内还考虑了多种休憩、驻足、观景、嬉戏的景观构筑物,以期满足游客观景休憩及工作服务人员的需要。9.3公园其他常规设施规划园区内常规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厕所、小卖部、电话亭、指示牌、果皮箱、综合服务性建筑等,详见表一。表一 公园常规设施表设施类型 设施项目游憩设施亭、园椅、景观平台、园凳服务设施茶室、自行车管理及停放点、小卖部公用设施公共厕所、公用电话、园灯、果皮箱、标志牌、音频设备、消防设施、临时停车处管理设施治安机构、公园管理办公室、广播室、垃圾站9.3.1公园各类设施详细说明1.游憩设施 座椅的应设置为约游客容量的20%,

42、也就是说分布要做到协调合理。各种形式的座椅应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实用性,同时注意美观,以及便于清洁打理,坚固耐用的特点。2.服务设施 园区内的主要服务设施是思源茶室、自行车的停放点及小卖部。沿自行车游线设置有自行车管理及停放点,大约每隔500米应设置一个站点。3.公用设施(1)公共厕所:合理设计厕所,公园内厕所蹲位数应符合要求,安放处所应考虑周围环境等多重因素。服务半径小于250米,同时有考虑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厕所。可以设为独立的厕所,或者设置为主要建筑、节点(如文化展示厅、科普馆等)处的洗手间。(2)路灯 路灯主要在公园主要园路及广场周边设置,三级道路点状安装地灯或小型照明灯,同时主要节点

43、需加强布置。在路灯造型和规格的选择上,应适当采用新型太阳能路灯,充分低碳节能,体现公园的生态性。(3)公用电话、垃圾箱:园内各处根据场地需要、客流量、观景方式等因素,依据不同需求,按需设置垃圾箱。应至少每隔200米左右设置垃圾箱摆设点。(4)路标、导游牌:在道路显眼处安放富有场地特色的警示语、提醒性标牌。可有效提醒人们在游玩之际注意各种细节,谨防破坏环境或危险发生。注意在主要入口、道路的交叉点及转折点等处安放,在相距较远的景点间也需加设部分导游牌及路标。在景区各入口处设置全景导游图,在道路交叉点处设置线路示意牌。(5)音频设备 做法多样,可采取摆置隐藏式音箱,广播系统应覆盖全园,包括室内外。以

44、便于发生突发事件时得到及时控制。(6)停车场 包括自行车、电瓶车、私家车停车场。设置在开阔的入口广场处,如公园内主要入口广场,员工入口广场及展览馆附近广场。数量应符合规范。9.3.2公园管理设施位于南入口附近,包括各种形式的功能型建筑、服务性设施、休憩场所等。第二部分 景区及景点详细设计1.人文历史展示区1.1设计思路人文历史展示区主要以运河文化广场为主体,对场地原有的硬质肌理以及厂房建筑进行科学的整改、保留及利用,形成一个个围绕层叠花台建立的工业文化展馆及运河文化馆,并充分利用铺装材质以及广场雕塑来记录黄孝河及后湖片区的历史变迁及人文风采,通过景观以及展馆的形态记录场地几百年间的风云变幻的点

45、滴,向游人述说衰颓期的点点滴滴。1.2景区详细说明景区中布置了老年儿童活动广场、历史变迁广场、云栖栈台、运河文化馆、工业文化馆、层叠花台等玩赏性、回味思考性景点。景区西侧为老年儿童活动广场,在这里,考虑到周边的人流关系,设置了音乐舞台、沙坑、戏水池和旱喷广场,一方面于广场上体现衰颓期的景观特色表现历史,另一方面通过场地功能上的设施为周边人群创造价值。景区正中心位置是主入口的通廊,通过一条对称的主干道延伸至湖面,既引导了游客的游玩视线,又通过湖边的云栖栈台给人以停留的空间,增加了亲水性。景区东面就是人文历史展示区,可由云栖栈台进入,也可通过一级园路直接通到历史变迁广场的入口。在这块区域,主要讲述

46、了黄孝河及后湖片区的历史变迁及人文风采的故事,通过地面广场铺装材料的变化以及广场雕塑所代表的的具体意义来展现出几百年间的风云变幻的点滴。2.湿地观光体验区2.1设计思路湿地特色体验区位于场地入口服务区的东南部,与入口服务区隔黄孝河相望。现状为农田及荷塘低地,南面紧邻规划中的幸福大道,所以为了隔离噪音种植了密林防噪。园区内致力于表现滥觞期后湖十八淌子湖泊星罗、桑田千里的开阔场景。园区内布置了与观鱼、观荷、观鸟、观花、垂钓、茶室等休闲体验性景点。2.2景区详细说明思源茶苑:园区内的主要景点,建筑坐北朝南,南面为“十八淌”中最大的水面,茶苑坐落于十八淌主水面的大岛屿上,以突出建筑的主体位置。建筑采取

47、现代建筑形式,空间开合有致;建筑多为两层,平均高度为6米。坡屋顶,部分建筑挑出水面,以亲水性为主;选址特意,并且还凸显了茶室的清幽雅静,为观鸟品茗赏鱼观水创造了一个绝佳的环境。杉林漫步:位于湿地体验区西南角,以杉林创造一个密林湿地的观赏环境,充分体现湿地的景观体验。同时给予鸟类一个安静的栖息环境,并赋予场地观鸟的特色作用。钓台春昼:位于湿地体验区的东北部,以亭廊形式赋予建筑以垂钓的休闲功能,游廊与水成若即若离的状态,增加水面的观赏性。池中鱼以野鲫鱼、草鱼等实用性鱼类为主,以与“鱼戏莲叶中”的观赏性鱼类相区别。鱼戏莲叶中:位于钓台春昼的南部,场地的中部。依水造亭,北面为水,水面种植荷花,以利于鱼

48、类在池中的生长,同时赋予景点观荷的作用。花溪:位于湿地体验区的北部,临黄孝河而设,以展示湿地水生花卉为主要景观,春夏季为其特色景观时点。水生花卉主要包括洋水仙、千屈菜、萱草、再力花等,陆生花卉包括风信子、郁金香、葡萄风信子等。以不同的花色与水景相搭配,使河岸被花海围绕,同时也成为对岸主入口亲水广场的对景,隔湖相望,富有情趣。3.中心湖面景观区3.1设计思路场地作为展现黄孝河兴盛时期的运河文化为主旨,展现黄孝河万商通衢,每天无数舟楫钻荷破月穿梭往来,舳舻相继,越十里沼泽,穿重重湖水的意向,提炼出运河时期的沟通交流、人流舟楫往来的“交互”的概念,并将之体现在区域码头与广场设计上。3.2景区详细说明

49、设计上,将空中的人行栈道、路面的流线道路、湖面的游船航线、地下的水渠走向四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构成游线上水陆空的交错与形象上“”无穷交汇的意向,从而形成以漂浮栈道、交互广场、穿梭广场、千帆蚁岸码头等构成的运河文化主要景观节点。场地本身位于公园湖面长堤之上,植物景观上主要以色叶树种、观赏树种为主,加之花溪的设计,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点缀湖上,成为十八淌景区及卧龙山景区之间的优美景观焦点。4.山林生态保护区4.1设计理念卧龙山景区位于湖区东北方向的山林生态保护区,拟在原地形的基础上,改建为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的理想风水景观模式。以绵延起伏的卧龙山为依托建设大片风景林带,并依次向沿湖水生植被过渡,突出生

50、态保护恢复的理念。4.2景区详细说明景区内主要景点有:鉴池广场、香料园、鱼形步道、新月广场、沉沙湾、卧龙山、芳草地等,形成了一系列景观空间序列,引导和组织游人观景和娱乐活动。景区北侧是绵延起伏的人工土山,因势象形取名为卧龙山。地形向南依次降低,形成缓坡,植被由山地风景林向树林草坪有序过渡,形成了十里不同景的丰富植被群落景观,有效促进了生态保护与恢复。景区南面临湖,由东侧入口广场向西,依次经过鉴池、香料种植园,穿过林间栈道,到达纵贯景区南北的鱼形步道。由此北达卧龙山景区,南至亲水平台也即主景点新月广场。新月广场景群的主题是反映基址由工业时期的衰败光景走向生态复兴的过程,以“新月”喻新生的希望和朦

51、胧的探索,鱼形步道通向卧龙山,寓意鱼跃龙门、走向振兴。香料种植园既体现黄孝河过去万商通衢、香料货运兴盛的历史乡土文化,又有科普展示的功能,寓教于乐。景区中心及西侧是广阔的疏林草坪,通过微地形的堆建,营造空旷通达的景观视线,给人以安静祥和的感受。林下空间设置小型服务性建筑,开设烧烤、露营、野餐等林间趣味活动,供游客自由游玩。5.高新科普展示区5.1设计理念本区位于横穿场地的城市道路之北,空间独立于公园主体以水系贯穿联系,是水景公园设计历史脉络的终点,主题为展望未来及科技展示。迎合公园主题,侧重环保、生态方面新技术新理念的展示,旨在开阔人们的视野并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及责任感,帮助人们树立起可持续

52、的生活观念。5.2景区详细说明主节点为低碳主题广场,采用清洁的自然能源,运用各种抽象的自然元素,既体现时代感又凸显低碳环保的主题。同时设有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及人工湿地、高科技数字喷泉等内容的展示,体现了新时代的水文化。景点主要有:低碳主题广场、人工湿地展示、科普馆、游船码头、雨水净化梯田、数控组合喷泉。结 语在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不断努力以及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武汉水景公园的规划设计终于接近尾声。在武汉水景公园规划设计当中,我们收获颇多。从最初的资料收集、现场踏查,到前期分析、概念生成与提取以及一些所运用的技术策略安排,再到总体规划图、分区规划以及节点设计,我们基本上完成了一个大致的规划设计流程。

53、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小组成员付出了智慧与汗水,不断创新、力求完美,在积极实践中不断磨练自身的能力。当然,在设计过程当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比如说,我们对一个总体概念的设计不够成熟,可能对于细节注意的比较多,但忽略了整体的布局效果;此外,在武汉后湖的演变研究过程中,我们欠缺对整个历史过程的详细了解,导致概念定位不够准确。困难是难免的,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查阅资料,查看书籍;关注前辈们的规划设计,汲取精华,加以诠释;积极参与探讨,与老师一起学习,最终将这些问题完美地进行解决。我们也非常珍惜这次的合作机会,来自不同的班级,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彼此也都学到了不少的专业技巧。由于时间的

54、因素,一些景区的详细设计未能深入,一些设计的想法还不够成熟,还恳请老师不吝指正。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我们的设计想法正在慢慢得以实现:结合场地原有的基本特征,以水为主体元素,将历史元素融入园区当中,即在恢复黄孝河的水体生态的同时重现黄孝河的人文历史风貌,营造一个适宜城市居民假日休闲、人文科教、生态改善的水景风光,改善市民的生态生活价值。致 谢在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过程当中,我们特别感谢裘鸿菲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裘老师从我们最初的前期分析、概念提取、规划设计到最后的排版成图,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给予我们耐心的指导,对此我们深表感激;此外,其博学的知识、深刻的思想、耐心的态度以及作为一名老师的专

55、业精神让我们感动。在此,我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并对所有关心该项目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参考文献1周志斌.简论城市湖泊保护与利用方略.武汉建设报.2陈计伟,王聪,张饮江.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湿地景观设计.中国给水排水报.2011年.第27卷.第16期3吕宪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张饮江,黄薇,罗坤等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分析湿地科学.20075张饮江,何培民,徐姗楠.上海世博园区景观水系生态要素的构建.中国园林 2008.第24卷.第5期 6张饮江,董悦,金晶.世博园后滩水域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园林.2010.第8期7陈宇,吴霜,季湘荣.城市滨水景观概念规划探讨以十里河一濂溪河滨水景观概念规划为例.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第6卷.第2期8刘小颖自然风一融合的滨水景观设计.景观设计.2005.第6期9金云峰,徐振.苏州河滨水景观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4.第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