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第3课时大气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练习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第3课时大气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练习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第3课时大气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练习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第3课时大气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练习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第3课时大气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练习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3课时 大气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一)教材第37页读图低纬环流圈由赤道吹向两极地区的上升气流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的下沉气流组成。中纬环流圈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上升气流与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中纬度下沉气流组成.高纬环流圈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两极的上升气流与极地高气压带吹向中纬度下沉气流组成。(二)教材第38页思考提示: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属性极地高气压带90附近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60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30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赤道低气压带0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上

2、升湿热读下图,回答12题。1如果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正确的叙述为()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在气压带丁和风带交替控制下会形成地中海气候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相同解析:在低纬环流中,盛行上升气流的丁为赤道低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的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为动力原因;为低纬信风带;常年受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干旱,气压带丁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答案:b2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流温暖湿润解析:由海陆热力性

3、质差异形成的东亚季风环流,为由陆地吹向海洋的干燥的西北风。答案:c读南半球低纬度大气环流形势图,回答34题。3图中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是()adababcodbc解析:da处于南纬30附近,气流从高空下沉而形成.答案:a4当b气压带完全位于北半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点常年盛行西北风b印度半岛盛行东南风c塔里木盆地边缘的河流进入丰水期d我国南北方在该季节的温差较大解析:当b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就证明北半球是夏季,那么塔里木盆地的河流随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水水位进入丰水期。答案:c下图为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甲、乙、丙、丁四图所反映的全球气压

4、带、风带分布状况中,与我国台风多发季节相对应的是()a甲图与丙图 b乙图与丙图c丙图与丁图 d甲图与丁图解析:台风是夏秋季节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影响。答案:d6甲图到乙图的变化过程,时间跨度约为()a3个月 b6个月c9个月 d1年解析: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需要半年时间。答案:b7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a南北纬80附近 b南北纬60附近c南北纬40附近 d南北纬30附近解析:30附近的无风带是因为赤道上空吹向两极方向的风在3035上空由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差不多都变成了西风,不再向前推进,而

5、赤道附近的空气又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大量的空气都拥挤在3035上空,从而产生下沉气流,使得这里成为一个高压带,而高压带中心的气流只有下沉没有水平运动,所以没有风。答案:d8读三圈环流示意简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_(冬、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2)a处是_气压带,b处位于_风带,c处位于_风带。(填风带、气压带的名称)(3)一般来说,a气压带控制处比b风带控制处昼夜温差_(填“大”或“小),原因是什么?答案:(1)冬从图中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南移(2)副极地低东北信盛行西(或西风带)(3)小a地处于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空气易冷却,水汽凝结,多云雾天气;b地处

6、于信风控制,从高纬流向低纬度,干燥,保温作用差.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图示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a气流垂直运动不同 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c形成原因相同 d气候特征相同解析:甲是赤道低气压带,由于终年受热,空气上升形成的;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的。 选a正确。答案:a10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c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自东向西流d丙、丁都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解析:丙是东北信

7、风带,是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的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形成的;丁是印度洋上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形成的,给南亚、东南亚和我国西南带来降水.选a正确.答案:a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题。11p地的气候特点是()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解析:该地位于30n附近,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答案: d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乙地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解析:根据乙的风向偏转可判断为北

8、半球,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南风.答案:d13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为北半球夏季。答案:b14读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气压带名称:c_;e_。(2)a、b、c三地中,降水多的是_。按照降水量的纬度分布,c是_带。(3)当图中气压带、风带移至最北位置的季节里,影响我国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4)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变成_季风(风向),给南亚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5)暑期,当北京出现持续较长时间的闷热天气时,控制北京的气压中心可能是_,此时气压带a位置大致在_半球。(6)赤道地

9、区全年雨量充沛,其主要原因是_,而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其主要原因是_.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2)a干旱少雨(3)雨热同期(4)西南(5)高压北(6)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形成降水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