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感受到:新的历史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不仅要使中学生能客观地描绘景或物,而且还要提高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中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写实能力,创造能力和各种主观想象能力。我借鉴名人、名家、名教师的宝贵经验,每学年授新班时,总能先向学生展示诸如苹果之类的水果等物品,让学生想象并构画出水果在花蕾蓓开-结成新果-长大成熟-以至久放枯干的各种情景效果图。这样不仅考察了学生观察能力、写实能力,而且还考察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就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写真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学生的创造力。 一、写真能力的培养。在写真教学中,我主要是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
2、力和较强的表现力,使学生养成敏锐的美感反应,进而开发学生自身的构思和创造潜能。 首先进行准确性的训练。准确性训练在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视觉反应,增强学生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训练时先将具有简易造型特征的物体作为写生对象,如几何形物体等,要求学生运用透视原理准确地把握写生对象,以训练学生的目测能力、训练学生对物体空间位置的表达能力。 其次进行结构理解的训练。结构理解训练在于培养学生对物体结构得分析能力,并由此获及对物体结构特征的准确把握和完整认识,以此来提高学生感受物象的结构的能力。 再次进行质感和写真训练。此项训练在于强调对物象形态的认识和感受。使学生逼真地描写物象的质地,掌握光和影的规律,了解光和
3、影与物象形体变化的相互关系,以提高学生对明暗关系的敏锐反应,并尽可能自觉地体验各种材料的视觉效果和各种表现方法。 二、主观丰富想象力的培养。美术作画训练中,在学生对形体、空间、结构、材料等基础特征有了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从视觉特征、视觉传达、视觉效果的感悟中,引发各自的造型思路,捕捉新奇而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应强调捕捉写生对象的特征点、审美点,强调个人真挚的感受以及运用各种表现形式,从而最大程度地体现个人特征的审美观和追求。 三、创造能力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结构是由两种类型的思维构建的,即聚会思维和扩散思维。前者极富逻辑性地趋向于某一目的,后者则趋向于分散性,或离开某一中心朝着其他方向散开,也就是说,聚会思维是不断联系过去的事物,并在先前事物的基础上导致预见得结论;扩散思维则是用过去事物分离,但又必须在以前发生事物的基础上导致不可预见的结论。对于创造性课题,一般应先运用聚会思维方式去研究,再运用扩散思维方式去反复研究,从而获及突破性成果。在创新能力训练中,我把聚会思维与扩散思维紧密地结合,恰当地运用起来,设置各种新颖的写生创造意境,想方设法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合肥客运从业资格证实操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 2024年厦门劳动合同范本
- 2024年停薪留职协议书格式
- 2024年企业向股东借款协议
- 2024年机动车辆转让协议范本
- 个人停车位租赁合同2024年
- 个人公司转让合同范本2024年
- 2024年借款合同(普通1)
- 2024年监控安装合同范文
- 2024年瓷砖销售合同范文
- 初中历史人教九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教学设计(正式版)
- DB11-T1884-2021供热与燃气管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 高中有机化学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 涂料涂饰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
- 提高内镜中心内镜洗消合格率PDCA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手册
- DB32-T 3904-2020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技术规范doc-(高清现行)
- 园长思想政治鉴定范文(5篇)
- 卫生系列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答辩题解(神经外科)
- 2022年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批评与自我批评
- 幼儿园PPT课件:数与运算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