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跨文化交际行为的言后意义摘要: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后,翻译研究开始突破传统美学和语言学的框架,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视角上讨论问题,一方面给翻译现象逐渐地钉上了“交际”理论的印记,另一方面对翻译“活动”引入了一个“跨文化”的“语境”;翻译研究者的注意力也逐渐地从语言形式的转换转向了文化内涵的转换,从而使传统的翻译“活动”变成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inter-cultural action of communication)。之后,人们的共识便是:离开了语言,文化便无以存附;离开了文化,语言就没有“意义”。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是:如果离开了对两种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反映,翻译还有没有太多的实际意
2、义?关键词:言内意义言外意义言后意义跨文化perlocutionary meaning with the background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bstract: through the processing of language using, there exists two meanings commonly, locutionary meaning and illocutionary meaning. with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criteria, perlocutionary meaning is a mor
3、e important el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ssage receiver. in this paper, two aspects are stated. firstly, how to deal with the message-expressing throug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econdly, perlocutionary meaning makes translators work is effectual or not. only if perlocutionary meaning exist
4、s, the translators work is meaningful, and message is expressed successfully.keywords: locutionary meaning, illocutionary meaning, perlocutionary mean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一言后意义的提出1.1 言后意义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翻译研究便被引入了一个“跨文化和跨科学”的立体语境中,翻译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文与译文”的文本范围内。换言之,翻译的内涵,已经不再停留在所谓“文字转换”,即字面对等的层面上,而
5、是着眼于文化语境中的“信息”和“结果”等效。随之,翻译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既所译文字必须在译语文化中产生预期的作用,并且发生相应的文化功能才算有效。我们可以将翻译的过程假设为由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和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两部分构成的信息传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先要通过语内翻译充分理解源语作者所表达的字面含义以及隐含在字面以外的意义,然后译者就要以目标语读者的语言文化习惯通过语际翻译将所有信息反馈出来。这个信息流通过程中,信息逐次地产生了三个意义,即言内意义、言外意义与言后意义。如果说“言内”意义与语言文本环境
6、直接相关的话,“言外”意义则除了与语言文本环境有关外还常常与非语言环境有关,或者说“言外”意义除了与言内因素有关外还与语言外因素有关,包括文化的和非文化的因素。言后意义即源语作者或是信息的发出者发出一个或若干个信息时,经过译者的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处理后,该信息能够被目标语的读者或者信息的接受者理解,并按照信息要求去执行,或者说在目标语的文化背景下实现源语作者的意图。我们可以将此看作是原文的效果或者说源语作者的目的、意图是否得以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从源语作者文本的、文字的习作或者信息发出者的信息是否得以实现,是否产生言后意义作为我们评价译文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准。翻译中的语言文字,说的是作者的
7、本意(the nakedness),即“言下之意”(illocutionary meaning),它们总是与作者的意图相关,而意图总是和作者或者说话人使用语言的环境中突现出来。于是,译作产生“语义”,信息得以传达,这是翻译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做到使原文产生“言后意义”?这里就关系到文化问题。无论是理解之“真”还是表达之“善”,并不意味着将词语和文本一一地对等起来,而是需要使译语文本在译语文化中起到原语文本在原语文化中所起到的同样作用。于是,“真”和“善”就不能仅仅是语言层面上的“忠实”与“通顺”,而是要努力达到“功能”或者“语用”意义上的对应。正因为如此,奈达才将原来的“动态对等”改变为后来
8、的“功能对等”,或者还可以直接叫做“实际上的交际对等”。1.2文化分析如果仅仅从语言文字层面去探讨源语作者努力表达的信息,那么我们就会遇到很多尴尬的情况。翻译不是一个纯语言学层面上的操作行为。因为单纯的语言结构及这些结构之间的关系还不足将两个不同民族的世界联系起来。于是,如果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上看问题,把语言社团中语言的使用及其与使用有关的价值观念等纳入我们的视野,翻译过程中就必须考虑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如何在译文中体现“异域”文化的各种方式与方法。把文化因素及其处理方式引入翻译的意义在于足以使人们能够从结果上考察:译文是否能在目标语的文化环境中产生原文在源语文化背景下所发生的相应效果,从而在“言
9、后意义”上把握翻译的结果。近二三十年来,翻译研究中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翻译理论明显地打上了“交际”(理论)的印记;二是以往的语言转换明显地倒向了文化转换两者的结合,自然而然地将翻译变成了一种“跨文化”而“交际”的行为。但是,翻译中要解决的文化问题却是:哪些文化因素影响和制约了翻译?翻译理论的视线必须投向文化,因为仅靠语言学的帮助不足以解决翻译中的全部问题。翻译不仅需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而且更重要的是,翻译必须克服异域文化所带来的障碍。于是译者就需要了解源语文化,以便于理解得当,又需要了解目标语文化,以便于表达得体,从而有利于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足见,“跨文化翻译之于交际的非
10、语言因素,犹如翻译之于交际的语言因素,两者都是有效翻译所必需的”(胡文仲,1994)。至此,我们便可以断言:离开了文化的语言是没有意义的,离开了文化因素考虑的意义分析是不周到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特定文化的产物,翻译必须从文化的视角上审度问题。翻译中的问题,常常来自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差异性。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译作的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由于文化上的障碍,无法传递给目标语读者或信息的接受者,造成信息中断,那么,可以说译作在目标语的背景下没有产生言后意义。二翻译概念再界定2.1. 相关理论2.1.1 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本文所提出的“言后意义”则强调原文对于源语读者所发生的作用、效果和功能通过
11、译者的编译,产生的目标语的译本是否对目标语的读者产生相似的作用、效果和功能。并且,这种作用、效果和功能是否能在目标语的语言文化中得以“存活”下来。从源语的读者和目标语的读者着眼,奈达在“动态对等”理论中的“动态即功能对等优先于形式对应”中提及要看译文能否为读者所理解。衡量的标准不在于译文中所用词语能否被理解,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范,而在于整个译文使读者产生什么样的反应(谭载喜,1999)。2.2.2 功能翻译理论中的个别观点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受众译文预期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
12、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语篇”(张美芳,2005)。上述的理论中,都将翻译中译文的标准放在了译文对目标语读者所发生的作用、效果和功能上面。可以说,原文中的信息或者信息发出者所发出的信息以对目标语读者是否产生作用。我们将这种已产生意义的信息,达到源语作者意图的意义,称之为言后意义的实现。2.2.3 翻译概念再界定在奈达等人的理论中,将着眼点放在了译文对目标语读者所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功能上。因此,翻译的概念也就随之而进行重新的界定。翻译可以这样定义:一种语言(源语)的语篇成分由另一语言(目标语)中对等的成分来代替(catford, 1965)。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
13、现原文的信息(nida &taber, 1969)。翻译作为跨文化行为,牵涉到来自不同文化的各种人员(张美芳,2005)。三语文比较与言后意义3.1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内容“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跨文化交际有三项基本研究内容:第一,有关世界观、价值观的研究;第二,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方面的研究;第三,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第一和第二方面。在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三者的关系中,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
14、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当一种语言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被广泛传播到本土之外,为众多其他地域的人们使用时,语言与文化之间会呈现出一种颇为复杂的关系。而以该语言为媒介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遵守的语言使用规则也可能有所不同。在跨文化交际行为中,译文的言后意义实现与否对于原文作者以及对目标语的读者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言后意义又细分为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上讲,言后意义是指译文对目标语读者所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功能;狭义上讲,言后意义是指译文能否发挥源语的指称、使役、表情、交际等功能,产生影响力。也就是说,我们在源语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文化形式,在译者对该种文化形式的语
15、码作以解码、重组以后,将其放在目标语文化中,该种译文能够被目标语的文化所接受,被目标语的读者所理解,从而在目标语的文化环境中“生存”下来。我们则可以评价此译文的言后意义是否产生,甚至可以用其评价该译文是否是符合标准的。3.2语文比较与言后意义译者所做工作的对象多着眼于两个或多个不同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而两个不同语言文化的使用个体用不同的语言、文字以及两者所构成的文化来表达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思维和言语行为。英国学者i.a. richards把语言分为两类,科学的与情感的。前者的功能是用于指事,传达客观信息,说的话可以和客观事实对应。如此1+2=3;后者是用于传达作者的主观感受,说的
16、话不必与客观事实相对应,如文学语言“我渴死了”(金惠康,2002)。前一类的语言文字对于译者而言,是比较容易处理的,而且它的言内意义、言外意义以及言后意义是一致的。只需要译者做语言上的解码和重组,就能够使目标语读者获得源语读者相似的感受,并且可以直接执行语言或信息所发出的指示或者接受信息即可。但是,在翻译工作中,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语言材料是情感类的。这一类语言因为不仅具有表层结构而且还具有深层结构。情感类语言蕴涵不同民族历史、文化、地理的因素,就使得这种语言为另一种不同文化、地理因素的民族所费解或者可能会误解。如果译者作为两种语言文化的中介者,而不能处理好信息传递工作,那么该种语言译文的言内意
17、义与言外意义则不能作到对应,更不能谈及言后意义。也就是说,虽然译者对原文的信息加以分解和重组,但由于没有理解情感类语言的深层结构,仅仅反映出字面含义,没有将原文作者的意图表达出来,或者译者没有按照目标读者的语言文化习惯,将信息阐述出来。目标语读者不能理解,没有领会原文作者努力表达的信息,没有执行原文作者意图的指示,这都是失去言后意义的表现。四非语言交际中的言后意义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研究内容的第三项是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而此处的跨文化行为则强调非语言交际的内容。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一样具有文化属性,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文化上的差异性。美国语言学家hall曾经指出“对于人类来说,语言是信息传播的载
18、体,思想交流的媒介,然而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之间的交流往往存在着障碍和误解,这是因为我们除了用有声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外,还经常无意识地使用无声的语言来交流自己真实的情感”(邓炎昌,1989)。非语言交际在交际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非语言因素在交际的具体语境中起决定其含义的作用;二、非语言交际手段使表达的情感更真实,更充分;三、非语言交际的暗示作用可以更有效地传达信息,更好地反映交际者的意图。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是有机统一的。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起补充、强调、替代、调整等作用。它也可以独立地传达信息。在某一种文化背景下,这种或那种交际行为是可以被人们所理解的。但是,如果换
19、一种文化背景,那么,同样的交际行为就会对处于这种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所费解或者误解。也就是说,这种交际行为的言内意义与言外意义不一致,所以不能产生言后意义,或者产生了具有其它含义的言后意义。那么说,这种失去了言后意义的跨文化行为是失败的。因为它没有构成交流的畅通,使信息发出者的意图没有传达到信息接受者,或者信息接受者误解了其意图,没有完成信息的顺利传达。五言后意义与翻译的效果有人认为,翻译是源语(source language)与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inter-lingual transfer)。这种说法在奈达的“对等”学说里已经被否决了。因为两种语言不可
20、能作到直接的转换。而译者的中心任务是再现原文的思想,准确传达原文之中的信息。将原文的言内意义翻译出来,产生言外意义,实现言后意义。例如:1. once a visitor came to a very large city, carrying his huge luggage and looking very much lost, so he stopped a passer-by:visitor: excuse me, do you know where the ambassador hotel is?passer-by: oh, sure, i know, i i really know
21、where it is (with this he turned around and walked away). 1在这个例子中,过路人没有领会问路人的意图。其表现为既没有回答问题也没有指出问路人应该走的方向。因此,在这个交流活动中,信息接受者没有接受到信息,做出反应。那么这个语言活动尽管有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但由于信息没有顺利传达,没有言后意义的,是失败交际行为。2geis & waterman inc.ziegfried, i11.dear sir,id like a job with your outfit. i can do anything you want me to. i ha
22、ve got no education and no experience, but im strong and i get along great with people. im ready to start any time because i need the bread. let me know when you want me.cheers,edward kasefeedback to the letter:dear mr. kase,you are just the person we have been looking for. we need a truck driver, a
23、nd your qualifications are perfect for us. you can begin working in our westminster plant on monday. welcome aboard.carson peterspersonnel dept. 1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说这个交际行为是成功的。因为,应聘者在求职信中所选用的语言文字都是非常有“意图”的,可以说是言简意赅。并且,这种用词以及表达方式也非常适合应聘者的身份。用人公司因为理解这些语言文字,领会这一“意图”,并做出反应。说明该语言活动是具有言后意义的,是成功的。从这两个例子,我们看到评价一个语言活动,或者说交际行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是否产生言后意义。翻译作为交际行为的一种,它包括信息的发出、接受以及做出反应。如果,我们仅从字面含义将原文翻译出来,那么原文中所隐含的其它信息就会发生缺失,目标语读者仅仅看到表面结构所反应的信息,并且可能由于两种文化的差异,信息没有传达,目标语读者没有领会原文作者的意图,没有做出反应。那么,这个交际行为是没有言后意义的,是没有效果的。作为译者,不论在文本内容的翻译工作,还是实践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